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4619发布日期:2020-12-04 13:5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泥土结构脱模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双块式轨枕的生产线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转变。为了实现完全自动,双块式轨枕的脱模工位也需要调整。在改装之前,输送部分采用天车、轨道和叉车等配合使用,脱模过程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业,所以每个脱模工位都需要多个工人配合才能完成,同时轨枕与模具都是大件物品,因此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由于工作过程必须由工人完成,因此其脱模的速度完全由工人控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包括具有多向输送功能的输送部件、用于使模枕分离的脱模组件、用于检测脱模结果的检测件、起支撑作用的桁架外框部件,所述输送部件、脱模组件、检测件和所述桁架外框部件均与控制中心电连接;

所述桁架外框部件包括桁架横梁组件,所述桁架横梁组件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暂存半成品的存放组件,所述桁架横梁组件的下侧设置有脱模组件,所述桁架横梁组件上连接有用于输送并翻转半成品的模具夹持部件,所述模具夹持部件位于所述存放组件的上侧且能将半成品输送至脱模组件上;

所述脱模组件包括成对称布置的动作件,所述动作件包括顶升台、脱模台和检测台,两侧的所述检测台设置在两侧的所述脱模台之间,两侧的所述脱模台设置在两侧的所述顶升台之间;

所述顶升台上设置有用于顶升模具的第一顶升件,所述脱模台上设置有用于顶升半成品的第二顶升件,两侧的所述检测台上均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模具与轨枕分离完成且具有调节功能的检测件;

两侧的所述检测台之间设置有模枕输送轨道,所述模枕输送轨道上设置有轨枕运输组件和模具输运组件,所述轨枕运输组件和所述模具输运组件上均设置有第三顶升件;

所述脱模装置与控制中心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存放组件所在的一端为半成品输入端并与蒸汽养护装置相连,所述轨枕运输组件所在的一端为成品输出端并与轨枕检测装置相连,所述模具输运组件所在的一端为模具输出端并与模具清理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件为压力传感器,每个所述检测台均设置有与模具内腔相对应的四个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升件、第二顶升件和第三顶升件均为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为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升件和第二顶升件的缸体均固定在地面上,工作时,所述第一顶升件的活塞杆的上端面与模具接触,所述第二顶升件的活塞杆的上端面与半成品的轨枕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轨枕运输组件上第三顶升件的缸体固定在所述轨枕运输组件上,所述模具输运组件上第三顶升件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模具输运组件上,工作时,其活塞杆的上端面分别与所述轨枕、模具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利用第一顶升件和第二顶升件可以实现快速脱模,使用第三顶升件方便输送模具和轨枕成品。同时采用一个半成品入口,一个模具出口和一个轨枕成品出口的输送方式作业,且三者之间在同批次脱模过程中不重复使用,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模具夹持部件不仅可以满足夹持和输送变成品,还需要将半成品进行180°旋转。

3)检测件不仅仅是检测脱模情况,而且与控制中心进行配合使用,当脱模完成后,会通过控制中心控制轨枕运输组件和模具输运组件输送轨枕和模具,同时控制模具夹持部件进行夹持和转半成品并进入下次脱模作业。

4)本装置中的第一顶升件、第二顶升件和第三顶升件均采用顶升气缸进行顶升脱模作业,达到半成品上升平稳下落快速的目的,这样可以实现高效快速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脱模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44-桁架横梁组件,45-存放组件,46-脱模组件,47-模具夹持部件,48-顶升台,49-脱模台,50-检测台,51-第一顶升件,52-第二顶升件,53-检测件,54-模枕输送轨道,55-轨枕运输组件,56-模具输运组件,57-第三顶升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双块式轨枕的智能化脱模装置,包括具有多向输送功能的输送部件、用于使模枕分离的脱模组件46、用于检测脱模结果的检测件53、起支撑作用的桁架外框部件,输送部件、脱模组件46、检测件53和桁架外框部件均与控制中心电连接。

桁架外框部件包括桁架横梁组件44,桁架横梁组件44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暂存半成品的存放组件45,桁架横梁组件44的下侧设置有脱模组件46,桁架横梁组件44上连接有用于输送并翻转半成品的模具夹持部件47,模具夹持部件47位于存放组件45的上侧且能将半成品输送至脱模组件46上。脱模组件46包括成对称布置的动作件,动作件包括顶升台48、脱模台49和检测台50,两侧的检测台50设置在两侧的脱模台49之间,两侧的脱模台49设置在两侧的顶升台48之间。顶升台48上设置有用于顶升模具的第一顶升件51,脱模台49上设置有用于顶升半成品的第二顶升件52,两侧的检测台50上均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模具与轨枕分离完成且具有调节功能的检测件53。两侧的检测台50之间设置有模枕输送轨道54,模枕输送轨道54上设置有轨枕运输组件55和模具输运组件56,轨枕运输组件55和模具输运组件56上均设置有第三顶升件57。模具夹持部件47的结构为现有技术。

存放组件45所在的一端为半成品输入端并与蒸汽养护装置相连,轨枕运输组件55所在的一端为成品输出端并与轨枕检测装置相连,模具输运组件56所在的一端为模具输出端并与模具清理装置相连。多通道进行输送,可以加快生产的速度,节约时间。

优选的,检测件53为压力传感器,每个检测台50均设置有与模具内腔相对应的四个压力传感器。采用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检测,当8个压力传感器的反馈给控制中心的示数非常接近时,表示脱模完成。

优选的,第一顶升件51、第二顶升件52和第三顶升件57均为顶升气缸顶升气缸为气缸。第一顶升件51和第二顶升件52的缸体均固定在地面上,工作时,第一顶升件51的活塞杆的上端面与模具接触,第二顶升件52的活塞杆的上端面与半成品的轨枕接触。轨枕运输组件55上第三顶升件57的缸体固定在轨枕运输组件55上,模具输运组件56上第三顶升件57的缸体固定在模具输运组件56上,工作时,其活塞杆的上端面分别与轨枕、模具接触。采用气缸的方式脱模可以实现缓慢升起和快速下降,达到脱模的目的。

脱模装置与控制中心电连接。控制中心采用现有技术。

脱模装置脱模的过程:半成品首先从蒸汽养护装置中通过轨道运出后,直接将半成品输送到存放组件45上,然后由模具夹持部件47夹持半成品,并将半成品从存放组件45上输送至脱模组件46上,在输送的过程中,需要将半成品翻转180°,将模具在下轨枕在上翻转成模具在上轨枕在下。到达脱模组件46的位置后,模具夹持部件47松开半成品并回到存放组件45的上侧准备下次输送。脱模台49上的第二顶升件52不断快速向上顶半成品,然后快速撤出第二顶升件52,顶出后办成品在重力作用下都会向下运动,顶升台48上第一顶升件51会阻止模具继续向下运动,但是不会阻止轨枕向下运动,由于惯性使得模具与轨枕分离,达到脱模的目的。同时在每侧检测台50上均有4个检测件53,检测件53为压力传感器,当模具上的轨枕均脱离后,压力传感器上的压力会相近甚至相等,待4个轨枕下的8个压力传感器均相差很小时判定脱模完成,第二顶升件52停止工作,第一顶升件51将模具抬高直至完全脱离轨枕。轨枕运输组件55运动到轨枕的下侧,其上侧的第三顶升件57将轨枕顶起并输送至轨枕检测装置11中,轨枕输送离开后,模具降落到轨枕输送离开之前的位置,然后模具输运组件56运动到模具的下侧,其上侧第三顶升件57将模具顶起输送至模具清理装置1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