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复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3692发布日期:2021-02-18 16:44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复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防火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复合墙体。


背景技术:

[0002]
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为测试电气设备在火灾下性能的场所,需要对设备进行燃烧测试,因此实验室内温度较高,需要设置具有耐高温性能的防火墙。由于实验室内储存燃料用的气瓶有爆炸的风险,这对实验室墙体的抗冲击性能提出了要求。常规钢筋混凝土墙体在高温环境下墙体受热不均匀,混凝土自身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爆裂,强度大幅度降低,且墙体内部钢筋在高温下强度亦会大幅降低,严重影响了墙体的结构性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复合墙体,该复合墙体是针对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特点设计的,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抗冲击能力,有效提高了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内防火墙体的结构安全性。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复合墙体,钢筋混凝土墙体和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墙体内侧的素混凝土保护层。所述素混凝土保护层的中间开设有降温通道。所述降温通道内安装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进水管、水管固定组件和设置在进水管底部的若干喷头。所述水管固定组件包括通过连接件安装在降温通道顶部的固定板和连接在固定板底部的若干挂杆。所述挂杆底部设有用于固定进水管的套环。所述降温通道上方的素混凝土保护层上开设有排气管道,降温通道下方的素混凝土保护层上设有排水管。
[0006]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通道为长方形,且所述降温通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降温通道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一止水隔挡,所述止水隔挡的底部连接在降温通道的底面上,上端向上延伸至降温通道的开口高度的二分之一处。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素混凝土保护层内设有玄武岩纤维格栅。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包括主水管、与主水管上端相联通的两个分水管以及分别与两个分水管相连通的两个横向水管;两个分水管沿纵向设置;两个横向水管并排设置,且每个横向水管上均设有若干个喷头。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控制阀门;所述降温通道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采用钢板;所述连接件为铆钉。
[0011]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的侧壁上设有锚固件,所述玄武岩纤维格栅通过锚固件与钢筋混凝土墙体相连;所述玄武岩纤维格栅为由四片玄武岩纤维格栅采用耐高温无机胶拼成的围绕在降温通道外侧的长方体状。当钢筋混凝土墙体浇筑好以后,在钢筋混凝土墙体上打上锚固件(锚固件可以为铆钉),再将玄武岩纤维格栅挂在锚固件上,然后再
浇筑素混凝土保护层。
[0012]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0013]
(1)通过采用由钢筋混凝土墙体和素混凝土保护层构成的复合墙体作为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的墙体,并在素混凝土保护层中设置装有降温机构的降温通道,能够提高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墙体的耐高温性能和结构安全性。
[0014]
(2)通过在钢筋混凝土墙体外侧设置素混凝土保护层,能够增加整个复合墙体的厚度,从而增加整个复合墙体的刚度;并且通过在素混凝土保护层中设置玄武岩纤维格栅,能够增加混凝土的粘接力,增加整个复合墙体的强度。整个复合墙体的刚度和强度提高了,从而其抗冲击能力也就提高了。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素混凝土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
图3是素混凝土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
图4是素混凝土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三(未安装降温机构);
[0019]
图5是水管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其中:
[0021]
1、钢筋混凝土墙体,2、素混凝土保护层,3、降温通道,4、横向水管,5、固定板,6、挂杆,7、套环,8、止水隔挡,9、排气管道,10、排水管,11、喷头,12、连接件,13、玄武岩纤维格栅,14、主水管,15、分水管,16、地下排水管,17、锚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3]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复合墙体,钢筋混凝土墙体1和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墙体1内侧的素混凝土保护层2。所述素混凝土保护层2的中间开设有降温通道3。所述降温通道3内安装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进水管、水管固定组件和设置在进水管底部的若干喷头11。
[0024]
传统钢筋混凝土墙体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小,其厚度为钢筋的外沿到墙体表面的距离,一般为20-30毫米,本实用新型在钢筋混凝土墙体外侧设置一定厚度的素混凝土,相当于增大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通常,混凝土保护层越厚,隔热效果越好,避免了高温对钢筋混凝土墙体的损伤。素混凝土保护层和钢筋混凝土墙体可以整体浇筑,两者为同一种材料,连接性较好,整体性较好且便于施工。混凝土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易于在形体内开洞,其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且耐腐蚀性、耐水性能较好。
[0025]
如图5所示,所述水管固定组件包括通过连接件12安装在降温通道3顶部的固定板5和连接在固定板5底部的若干挂杆6。所述挂杆6底部设有用于固定进水管的套环7。所述固定板5采用钢板;所述连接件12为铆钉。所述钢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铆钉穿过连接孔,将钢片固定到降温通道3上方的素混凝土保护层2上。所述进水管的入口接水源,进水管依次从各个套环7中穿过。所述水管固定组件,用于将进水管悬挂固定在降温通道3的顶部。所述喷头11,用于将进水管中的水向下均匀喷洒在降温通道3内。所述降温通道3上方的素混凝
土保护层2上开设有排气管道9,降温通道3下方的素混凝土保护层2上设有排水管10。为了增加喷水量,提高喷水及降温效率,本实用新型在降温通道3的顶部设置两排喷头15。为此,所述进水管包括主水管14、与主水管14上端相联通的两个分水管15以及分别与两个分水管15相连通的两个横向水管4。两个分水管15沿纵向设置。两个横向水管并排设置,且每个横向水管上均设有若干个与该横向水管相通的喷头11。
[0026]
如图2所示,所述降温通道3为长方形,且该长方形降温通道的底部设有凹槽。具体地说,降温通道3的纵向截面是长方形,该降温通道3的底面中间低、两边高,两侧向中部呈5%的坡度。参照平屋面的排水坡度一般为3%,便能较好的满足排水的要求。在此设置5%坡度,更有利于水流向降温通道中间汇集,通过排水管10排出。
[0027]
如图1-图3所示,所述降温通道3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一止水隔挡8,所述止水隔挡8的底部连接在降温通道3的底面上,上端向上延伸至降温通道3的开口高度的二分之一处。所述止水隔挡8,用于阻隔水流从降温通道3的两端开口处流出,确保进入到降温通道3中的水由排水管10排出至地下排水管16中。当喷头11喷射到降温通道3内的水流较大时,可能会有少量的水花溅出降温通道3的外侧,只要素混凝土保护层2表面的温度比水流温度高,水流便能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所述止水隔挡8,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砂浆砌筑,取材方便,易于施工,且易于控制。所述止水隔挡8的厚度为10厘米至20厘米。可以在钢筋混凝土墙体1、素混凝土保护层2浇筑完毕,排气管道及排水管安装完毕后,再砌筑止水隔挡8。排水管10的入口设置在降温通道3底面的正中处,便于降温通道3中由喷头11喷射出的水落到降温通道3的底部后都汇集到降温通道3的底部中间处,由排水管10向外排出。素混凝土的密实性较好,水一般不会从素混凝土保护层的内部往下渗。少量飞溅出的水珠可能会沿着洞口外部顺着墙体表面流下。
[0028]
如图4所示,所述素混凝土保护层2内设有玄武岩纤维格栅13。由于素混凝土保护层较厚,在素混凝土保护层2内设置玄武岩纤维格栅13,能够增加素混凝土保护层2中的素混凝土的粘结力,防止素混凝土开裂,而且玄武岩纤维格栅13自身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复合墙体的耐高温性能。玄武岩纤维格栅13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为片状,将若干玄武岩纤维格栅13通过耐高温无机胶拼接在一起,围成长方体状,在浇筑混凝土时按照设计的位置置入其中,待混凝土凝结时形成一体。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1的侧壁上设有锚固件17。所述玄武岩纤维格栅13通过锚固件17与钢筋混凝土墙体1相连;所述玄武岩纤维格栅13为由四片玄武岩纤维格栅采用耐高温无机胶拼成的围绕在降温通道3外侧的长方体状。当钢筋混凝土墙体1浇筑好以后,在钢筋混凝土墙体1上打上锚固件17(锚固件可以为铆钉),再将玄武岩纤维格栅13挂在锚固件17上,然后再浇筑素混凝土保护层2。
[0029]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控制阀门;所述降温通道3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降温通道3内的温度。控制阀门,用于根据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墙体受火面的温度,即素混凝土保护层2的温度,对由进水管进入到降温通道3内的水量、水速、进水频率等进行调节。
[003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003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墙体中的素混凝土保护层2为电气设备火灾实验室的墙体的受火面。当素混凝土保护层2的温度升高时,热量会沿素混凝土保护层2传递至降温通道3的界面处。当降温通道3内的温度升高时,打开进水管上的控制阀门,进水管中通入水流,水
从各个喷头11中喷射出。喷头11中喷射出的细水珠喷射到降温通道3的各个界面处,能够带走素混凝土保护层2的一部分热量,使素混凝土保护层2温度降低。积攒到降温通道3底部的水会通过排水管10向外排出。当素混凝土保护层2的温度过高时,由喷头11喷出的水珠落到素混凝土保护层2中的降温通道3的表面时,会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在排气管道9的末端设置排风扇或抽气泵,将排气管道9中的水蒸气抽出。水蒸气的温度较高,将其抽出,有助于外部冷空气的进入,避免其熏蒸混凝土表面,加快散热效率。
[0032]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