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8813发布日期:2021-04-20 23:19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搅拌站。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搅拌站其占地面积较大,不具备预混合功能,并且适用范围狭窄,无法同时满足混凝土和稳定土的生产,对于一些施工单位如需生产两种不同性能的混凝土成品,就需要购买两套不同的设备,导致建设成本大大增加;因此,设计一种满足两用的搅拌站,能同时满足混凝土和稳定土的生产,显得十分有必要;其不仅仅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而且还能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成本,具有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搅拌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具有预混合功能、有效节约成本的搅拌站。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站,包括安装架、多个骨料仓、多个粉料仓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骨料仓下方设有骨料计量装置,所述骨料计量装置包括称重传感器以及设置在骨料仓出料口下方的骨料输送装置,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架和骨料仓之间,所述骨料输送装置下方设有骨料集料输送装置,所述骨料集料输送装置连接有第一中转输送装置,所述第一中转输送装置另一端连接在骨料上料装置进料口处,所述骨料上料装置出料口下方设有搅拌机,所述骨料集料输送装置与所述骨料上料装置平行设置,粉料仓采用方形的方式布置,所述粉料仓出料口下方设有粉料输送装置,所述粉料输送装置下方连接有粉料计量装置,所述粉料计量装置下方设有粉料集料输送装置,所述粉料集料输送装置下方设有斗式提升机,所述斗式提升机与第二中转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中转输送装置下方设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出料口下方设有接料斗,所述搅拌机进料口处连接有外加剂供给系统,所述外加剂供给系统包括外加剂箱、水箱、设在外加剂箱内的容积泵以及设在水箱内的离心泵,所述外加剂箱出口和水箱出口连入同一管道后与所述搅拌机进料口连接。
5.所述骨料输送装置、所述骨料集料输送装置、所述第一中转输送装置、所述骨料上料装置均采用皮带输送机。
6.所述粉料仓分布在所述骨料上料装置两侧。
7.所述粉料输送装置为空气斜槽输送机。
8.所述粉料计量装置采用转子秤。
9.所述粉料集料输送装置、第二中转输送装置均采用螺旋输送机。
10.所述搅拌机采用双卧轴连续式振动搅拌机。
11.所述接料斗包括第一接料斗和第二接料斗,所述第一接料斗和第二接料斗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接料斗和第二接料斗侧壁上设有多个滚轮,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与所述滚
轮配合使用的滑道,所述接料斗平行于滑道固连有移位气缸,所述移位气缸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第一接料斗的出口处铰接设有卸料门,所述卸料门上连接有卸料气缸,卸料气缸分别与安装架、卸料门铰接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中,将骨料集料输送装置与骨料上料装置平行设置,二者成u型布置,同时粉料仓采用方形的方式布置,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
14.2、骨料经骨料输送装置顺序到达骨料集料输送装置上,通过延时下料实现骨料早骨料集料输送装置分层预混合,然后在第一中转输送装置以及骨料上料装置中对骨料进一步预混合;粉料经粉料输送装置、粉料计量装置后同时到达粉料集料输送装置内,粉料在经粉料集料输送装置、斗式提升机以及第二中转输送装置到达搅拌机的过程中实现预先混合;容积泵对外加剂进行输送,离心泵对水进行输送,在外加剂和水连入同一管道后进入搅拌机的过程中实现外加剂和水的预混合;
15.3、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骨料、粉料、水和添加剂的不同配比,可实现对混凝土或者稳定土的搅拌,设置的接料斗可同时满足混凝土和稳定土的下料,有效的节约了成本;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具有预混合功能、有效节约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料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接料斗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骨料仓 2、骨料计量装置 3、骨料集料输送装置 4、第一中转输送装置 5、骨料上料装置 6、粉料仓 7、粉料输送装置 8、粉料计量装置 9、粉料集料输送装置 10、斗式提升机 11、第二中转输送装置 12、搅拌机 13、接料斗 131、第一接料斗 132、第二接料斗 133、滚轮 134、滑道 135、移位气缸 136、卸料气缸 137、卸料门 14、外加剂供给系统 。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安装架为骨料仓安装架、粉料仓安装架、骨料上料装置安装架、搅拌机安装架等所有架子的总称,所有电气元件均外接电源及控制开关,气动元件均外接气源及电磁阀,液压元件均外接液压站和液压阀。
22.实施例1:
23.如图1、图2所示,一种搅拌站,包括安装架、多个骨料仓1、多个粉料仓6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骨料仓1下方设有骨料计量装置2,所述骨料计量装置2包括称重传感器以及设置在骨料仓1出料口下方的骨料输送装置,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架和骨料仓1之间,称重传感器采用yhc-104轮幅荷重传感器,所述骨料输送装置下方设有骨料集料输送装置3,骨料计量装置2采用减量计量的方式来对骨料进行计量,每个骨料仓1均对应设置有骨料计量装置2,骨料输送装置将骨料运输到骨料集料输送装置3上;骨料下料时,根据配比需要,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骨料仓1下料口的开闭和骨料输送装置的启停,骨料仓1内的骨料以延时下料的方式顺序下料,使得骨料首尾相接,实现骨料在骨料集料输送装置3上的分层均匀混
合,实现对骨料的预混。
24.所述骨料集料输送装置3连接有第一中转输送装置4,所述第一中转输送装置4另一端连接在骨料上料装置5进料口处,所述骨料上料装置5出料口下方设有搅拌机12,骨料在第一中转输送装置4和骨料上料装置5运输过程中可进一步完成预混合;所述骨料集料输送装置3与所述骨料上料装置5平行设置,二者成u型结构,粉料仓6采用方形的方式布置,使得搅拌站整体结构更紧凑,减少了占地面积。
25.所述粉料仓6出料口下方设有粉料输送装置7,所述粉料输送装置7下方连接有粉料计量装置8,所述粉料计量装置8下方设有粉料集料输送装置9,所述粉料集料输送装置9下方设有斗式提升机10,所述斗式提升机10与第二中转输送装置11连接,所述第二中转输送装置11下方设有搅拌机12,粉料经粉料输送装置7、粉料计量装置8后同时到达粉料集料输送装置9内,粉料在经粉料集料输送装置9、斗式提升机10以及第二中转输送装置11到达搅拌机的过程中实现预混合。
26.所述搅拌机12出料口下方设有接料斗13,所述搅拌机12进料口处连接有外加剂供给系统14,所述外加剂供给系统14包括外加剂箱、水箱、设在外加剂箱内的容积泵以及设在水箱内的离心泵,所述外加剂箱出口和水箱出口连入同一管道后与所述搅拌机12进料口连接,容积泵对外加剂进行输送,离心泵对水进行输送,外加剂和水连入同一管道后进行预混合,最后进入搅拌机12内,采用此种方式,减少了混合仓和输送水泵,节约了成本;通过对骨料、粉料、添加剂和水的分开计量,可提高计量精度,实现了对混凝土配合比的精确控制;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骨料计量装置2、骨料集料输送装置3、第一中转输送装置4、骨料上料装置5、粉料输送装置7、粉料计量装置8、粉料集料输送装置9、斗式提升机10、第二中转输送装置11、搅拌机12电连接。
27.所述骨料输送装置、所述骨料集料输送装置3、所述第一中转输送装置4、所述骨料上料装置5均采用皮带输送机。
28.所述粉料仓6分布在所述骨料上料装置5两侧。
29.所述粉料输送装置7为空气斜槽输送机。
30.所述粉料计量装置8采用转子秤,转子秤由环状天平转子秤、锁风装置和微机控制部分组成,粉体物料由粉料输送装置7送入环状天平转子秤,环状天平转子秤叶轮旋转,使物料在进料口至出料口半圆周内均匀流动,由于环状天平转子秤秤体采用天平结构,此时圆盘形秤体一侧有物料,另一半没有物料,使秤体失去平衡,物料的重量经粉料称重传感器检测送入控制仪表,同时把检测到的速度信号送入仪表,经处理后得到瞬时流量及累计量,控制下料转速即可调节流量。
31.所述粉料集料输送装置9、第二中转输送装置11均采用螺旋输送机。
32.所述搅拌机12采用双卧轴连续式振动搅拌机。
33.所述接料斗13包括第一接料斗131和第二接料斗132,第一接料斗131用于稳定土下料,第一接料斗131的出口处铰接设有卸料门137,所述卸料门137上连接有卸料气缸136,卸料气缸136分别与安装架、卸料门137铰接,卸料气缸136伸缩带动卸料门137开闭;第二接料斗132出料口为圆筒状结构,用于混凝土下料,所述第一接料斗131和第二接料斗13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接料斗131和第二接料斗132侧壁上设有多个滚轮133,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与所述滚轮133配合使用的滑道134,滚轮133沿滑道134滚动,所述接料斗13平行于滑道
134固连有移位气缸135,所述移位气缸135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根据混凝土或稳定土需要,移位气缸135带动第一接料斗131和第二接料斗132运动,使第一接料斗131或第二接料斗132位于搅拌机12出料口的下方,满足混凝土或稳定土的接料。
34.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为:按照配合比设定进行连续配料操作;分别将骨料、粉料、水、外加剂投料至搅拌机内,搅拌机进行搅拌;当搅拌的物料为混凝土时,搅拌机门处于关闭状态,搅拌完成后,将成品物料储存至卸料斗中,等待车辆接料;车辆到位后,自动打开卸料斗卸料门,将物料卸至车辆内。
35.当搅拌的物料为稳定土时,搅拌机门处于敞开状态,搅拌完成后,将成品物料储存至卸料斗中,等待车辆接料;车辆到位后,自动打开卸料斗卸料门,将物料卸至车辆内。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