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9734发布日期:2021-04-30 09:4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震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巨大,严重的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物在构建时就会在建筑物内设置防震缝,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在地震的影响下会来回摆动,防震缝可以减轻或防止相邻建筑结构单元不同频率的振动产生的碰撞,现有技术中具有的防震缝缺少防碰撞装置,因此,需要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通过缓冲单元可实现防震建筑结构之间的防碰撞功能,通过延伸单元可对防震建筑结构的底端进行辅助填充,从而全面的避免防震建筑结构产生碰撞,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底板和缓冲单元;

底板: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基杆,所述底板的左右侧面均设有延伸单元;

缓冲单元:包括左侧杆、旋转轴和右侧杆,所述左侧杆和右侧杆的中部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外侧面底端与基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外侧面左右端对称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侧面上固定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旋转轴的外侧面上端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基板;

其中,还包括固定板和滑动板,所述固定板共四个,其中两个固定板对称设于伸缩杆的伸缩端,另外两个固定板分别设于左侧杆和右侧杆的顶端,所述固定板的侧面均对称设有安装孔,所述滑动板对称设于左侧杆和右侧杆的底端,通过安装孔和安装螺栓将固定板分别安装于防震缝的内腔两侧,之后将延伸单元的两端分别与防震缝的内腔两侧底端接触安装,之后当建筑在经历地震产生晃动时,通过防震缝内腔侧面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可分别带动左侧杆和右侧杆通过旋转轴进行转动,从而使左侧杆和右侧杆底端固定连接的滑动板于防震缝的内腔侧面进行滑动调节,同时通过延伸单元对防震缝的内腔侧面底端进行辅助填充。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单元包括安装槽、压缩弹簧和延伸板,所述安装槽设于底板的左侧面,所述压缩弹簧对称设于安装槽的内腔右侧面,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延伸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板的外侧面与安装槽的内腔侧面配合滑动安装,通过延伸板与防震缝的内腔侧面底端进行配合接触安装,可使防震缝在产生晃动时,通过延伸板侧面固定连接的压缩弹簧可进行缓冲,从而对防震缝的内腔侧面底端进行辅助填充,由此实现对防震缝底端的防碰撞处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撞板,所述防撞板为弧形板,所述防撞板沿基板的外侧面四角均匀设置,通过为弧形板的防撞板可避免人走上去时被绊倒。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加强板为橡胶板,通过加强板可避免基板直接受到人为的踩踏。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为锥形,所述安装块沿底板的下表面均匀设置,通过安装块可提升底板安装后的稳固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具有以下好处:本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通过缓冲单元可实现防震建筑结构之间的防碰撞功能,通过延伸单元可对防震建筑结构的底端进行辅助填充,从而全面的避免防震建筑结构产生碰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基杆、3延伸单元、31安装槽、32压缩弹簧、33延伸板、4缓冲单元、41左侧杆、42旋转轴、43右侧杆、5伸缩杆、6缓冲弹簧、7固定板、8安装孔、9固定杆、10基板、11防撞板、12加强板、13安装块、14滑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底板1和缓冲单元4;

底板1: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基杆2,底板1的左右侧面均设有延伸单元3;

缓冲单元4:包括左侧杆41、旋转轴42和右侧杆43,左侧杆41和右侧杆43的中部通过旋转轴42转动连接,旋转轴42的外侧面底端与基杆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旋转轴42的外侧面左右端对称设有伸缩杆5,伸缩杆5的外侧面上固定套接有缓冲弹簧6,旋转轴42的外侧面上端设有固定杆9,固定杆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基板10;

其中,还包括固定板7和滑动板14,固定板7共四个,其中两个固定板7对称设于伸缩杆5的伸缩端,另外两个固定板7分别设于左侧杆41和右侧杆43的顶端,固定板7的侧面均对称设有安装孔8,滑动板14对称设于左侧杆41和右侧杆43的底端,通过安装孔8和安装螺栓将固定板7分别安装于防震缝的内腔两侧,之后将延伸单元3的两端分别与防震缝的内腔两侧底端接触安装,之后当建筑在经历地震产生晃动时,通过防震缝内腔侧面固定连接的固定板7可分别带动左侧杆41和右侧杆43通过旋转轴42进行转动,从而使左侧杆41和右侧杆43底端固定连接的滑动板14于防震缝的内腔侧面进行滑动调节,同时通过延伸单元3对防震缝的内腔侧面底端进行辅助填充。

其中,延伸单元3包括安装槽31、压缩弹簧32和延伸板33,安装槽31设于底板1的左侧面,压缩弹簧32对称设于安装槽31的内腔右侧面,压缩弹簧32的另一端均与延伸板33的侧面固定连接,延伸板33的外侧面与安装槽31的内腔侧面配合滑动安装,通过延伸板33与防震缝的内腔侧面底端进行配合接触安装,可使防震缝在产生晃动时,通过延伸板33侧面固定连接的压缩弹簧32可进行缓冲,从而对防震缝的内腔侧面底端进行辅助填充,由此实现对防震缝底端的防碰撞处理。

其中,还包括防撞板11,防撞板11为弧形板,防撞板11沿基板10的外侧面四角均匀设置,通过为弧形板的防撞板11可避免人走上去时被绊倒。

其中,还包括加强板12,加强板12设于基板10的上表面,加强板12为橡胶板,通过加强板12可避免基板10直接受到人为的踩踏。

其中,还包括安装块13,安装块13为锥形,安装块13沿底板1的下表面均匀设置,通过安装块13可提升底板1安装后的稳固性。

在使用时:通过安装孔8和安装螺栓将固定板7分别安装于防震缝的内腔两侧,之后将延伸单元3的两端分别与防震缝的内腔两侧底端接触安装,之后当建筑在经历地震产生晃动时,通过防震缝内腔侧面固定连接的固定板7可分别带动左侧杆41和右侧杆43通过旋转轴42进行转动,从而使左侧杆41和右侧杆43底端固定连接的滑动板14于防震缝的内腔侧面进行滑动调节,同时通过延伸板33与防震缝的内腔侧面底端进行配合接触安装,可使防震缝在产生晃动时,通过延伸板33侧面固定连接的压缩弹簧32可进行缓冲,从而对防震缝的内腔侧面底端进行辅助填充,由此实现对防震缝底端的防碰撞处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