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非承重外墙板的底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6625发布日期:2021-04-13 22:4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非承重外墙板的底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预制非承重外墙板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非承重外墙板的底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新型建筑围护墙体的应用对提高建筑质量和品质、建造模式的改变等具有重要意义。预制非承重外墙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围护墙具有质量可靠、抗渗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中。
3.如图1所示,预制墙1的底部与地板11上方连接,地板11下方连接与下一层楼的预制墙1顶连接。预制墙1底部常见的安装结构具体为,预制墙1与地板11之间放置若干垫片12,使得预制墙1与地板11之间形成水平的连接缝5,连接缝5位于预制墙1的边缘处填充有填充料73,使得连接缝5形成密闭的空间。自预制墙1墙底至预制墙1墙顶一侧开设有灌浆槽7,预制墙1一侧侧壁开设有进浆孔71和出浆孔72,进浆孔71位于出浆孔72下方,且进浆孔71和出浆孔72与灌浆槽7的侧壁连通。
4.朝向进浆孔处注入灌浆料,灌浆料通过灌浆槽流入连接缝内,直至填充满连接缝后,多余的灌浆料逐渐充填灌浆槽并从出浆孔处流出。当出浆孔处流出灌浆料后停止灌浆,预制墙墙底与地面的连接完成,从而阻隔外部的积水进入室内。该做法对工人施工水平要求比较高,而预制墙的短期防水效果直接取决于灌浆饱满程度。
5.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预制墙与地板之间出现层间变形时,预制墙底部的灌浆料较容易变形开裂,从而易导致预制墙墙底处出现渗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6.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非承重外墙板的底部连接结构,具有减少预制墙墙底处出现渗水现象的效果。
7.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8.一种预制非承重外墙板的底部连接结构,预制墙墙底与地板之间通过若干垫片垫高形成连接缝,所述连接缝朝向室外的一侧连接有密封胶层;
9.包括若干第一连接件和若干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预制墙朝向室内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件预埋于地板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对应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墙的墙底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固定预制墙,且当预制墙与地板之间出现层间变形时,预制墙底部与地面的连接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减少预制墙的偏移。
11.密封胶层用于封堵连接缝朝向室外的一侧,可以较好的减少室外的积水通过连接缝进入室内的隐患;具有在稳固的安装固定预制墙的同时减少预制墙墙底处出现渗水现象
的效果。
12.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缝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水平段、连接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朝向室外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水平段朝向室内设置,且所述第一水平段低于所述第二水平段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缝被划分为第一水平段、连接段和第二水平段,且第一水平段低于第二水平段,使得连接缝朝向室外的一侧低于朝向室内的一侧,形成内高外低的走势。由于地球对水有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水往低处流,室外的积水较难通过连接缝进入室内,具有进一步减少预制墙墙底处出现渗水现象的效果。
14.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连接件安装于预制墙上,第二连接墙预埋于地板内,在安装预制墙时,容易出现偏位误差,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位置较难把控,通过第三连接件分别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以较大程度的在固定预制墙时忽略预制墙的偏位误差,且可以较为容易的把控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的连接面积以及把控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的连接面积,使得预制墙的固定可以较为方便和稳定。
16.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制墙内预埋有若干套筒,所述套筒朝向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延伸至预制墙的侧壁处,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孔处连接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伸入所述套筒内并与所述套筒连接;
17.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件周向的最大尺寸;
18.所述安装件上安装有锁止件,且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锁止件周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件通过预埋的第二连接件与地板固定,安装件通过套筒与预制墙固定,安装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上开设的安装孔进入套筒内与套筒连接,随后通过锁止件将第一连接件固定在预制墙上。
20.由于安装件周向的最大尺寸小于安装孔的直径,所以当预制墙发生与地板发生层间变形时,安装件可以随着预制墙的偏位在安装孔内发生位移,但安装件受限位件的限制始终不会脱离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从而可以打破常规安装方式中的刚性连接方式,转变为柔性连接的方式,进而减少预制墙底部连接结构对预制墙本身的刚度的破坏。
21.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件为螺栓,所述锁止件为螺母,螺栓的一端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套筒内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螺栓的另一端通过螺母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处旋紧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与螺母较为常见且易获得,且采用螺栓与套筒螺纹连接,采用螺母与螺栓螺纹连接,连接方式较为简便易懂,具有较好的实用效果。
23.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预制墙墙底朝向室内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安装件和所述锁止件均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填充有封堵料。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可以便于第一连接件、安装件和锁止件嵌入预制墙墙体内,将预制墙与地板连接固定后,可以通过向安装槽内填充封堵料的方式使得预制墙朝向室内的一侧保持较好的平整性,从而提升预制墙的整体性与实用性。
25.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直板和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一竖直板贴合所述安装槽朝向所述套筒的一侧槽壁设置,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板上;
26.所述第一水平板位于所述连接缝的所述第二水平段内并与所述第二水平段平行设置;
27.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竖直板和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二水平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段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水平板远离地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底面连接;
28.所述第二竖直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置,且所述的第二竖直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板相对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伸出地板的部位连接。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件通过相连接的第一竖直板和第一水平板构成l型结构,第三连接件通过相连接的第二竖直板和第二水平板构成另一个l型结构,所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时,可以使得预制墙保持竖直状态被连接固定。利用第二竖直板和第二水平板相对的侧壁与第二连接件伸出地板的部位连接,可以增大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连接固定的面积,使得预制墙与地板的连接较为稳定。
30.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缝内沿预制墙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水件。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胶层出现填充缺口而造成渗漏时,防水件可以进一步的减少预制墙墙底处出现渗水现象。
3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3.1.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密封胶层的设置,能够起到在稳固的安装固定预制墙的同时减少预制墙墙底处出现渗水现象的效果;
34.2.通过连接缝采用内高外低的设置,能够起到使得室外的积水较难通过连接缝进入室内,从而进一步减少预制墙墙底处出现渗水现象的效果;
35.3.通过套筒、安装件、锁止件和第一连接件上的安装孔的设置,能够起到使得预制墙板与地板柔性连接,减小预制墙板与地板层间变形时对预制墙整体刚度的影响的效果。
附图说明
36.图1是相关技术的预制墙底部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本实施例中预制墙底部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预制墙;10、安装槽;11、地板;12、垫片;13、密封胶层;14、防水件;2、第一连接件;21、第一竖直板;22、第一水平板;3、第二连接件;4、第三连接件;41、第二竖直板;42、第二水平板;5、连接缝;6、套筒;61、螺栓;62、螺母; 63、锁紧板;64、安装孔;7、灌浆槽;71、进浆孔;72、出浆孔;73、填充料。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实施例:
41.参照图2,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预制非承重外墙板的底部连接结构,预制墙1墙底与地板11之间通过若干堆叠的垫片12垫高形成连接缝5,连接缝5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水平
段、连接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一水平段朝向室外一侧设置,第二水平段朝向室内一侧设置,且第一水平段低于第二水平段设置,使得连接缝5呈现内高外低的态势。由于地球对水有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水往低处流,室外的积水较难通过连接缝5进入室内。
42.参照图2,为了便于安装固定预制墙1,且减少渗水现象,连接缝5位于第一水平段处有沿预制墙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水件14,防水件14朝向室外的一侧连接有密封胶层13,密封胶层13封堵连接缝5朝向室外的一侧设置。防水件14采用防水橡胶条,密封胶层13通过涂覆耐候密封胶形成。预制墙1朝向室内的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2与预制墙1柔性连接,第二连接件3预埋于地板11内,第一连接件2与第二连接件3通过第二连接件3固定连接。
43.参照图2,预制墙1墙底朝向室内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0,第一连接件2位于安装槽10内,第一连接件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直板21和第一水平板22,第一竖直板21和第一水平板22构成l型结构,且第一竖直板21与安装槽10朝向室外的一侧侧壁贴合设置,第一水平板22伸入连接缝5的第二水平段内并与第二水平段平行。预制墙1墙内预埋有与第一连接件2数量一致的套筒6,其且套筒6朝向第一竖直板21的一端延伸至预制墙1的安装槽10朝向室外的一侧侧壁。第一竖直板21上贯穿其壁厚开设有安装孔64,安装孔64内穿设有安装件,安装件的一端周壁设置有锁止件。安装件可以采用螺栓61,锁止件可以采用螺母62,螺栓61穿过安装孔64随后伸入套筒6内并与套筒6螺纹连接,螺母62自螺栓61远离套筒6的一端朝向第一竖直板21一侧螺纹旋进,直至螺母62与第一竖直板21抵接。随后,可以通过向安装槽10内填充封堵料的方式使得预制墙1朝向室内的一侧保持较好的平整性。封堵料采用无收缩水泥砂浆封堵。
44.为了便于预制墙1与地板11柔性连接,设置安装孔64的直径大于螺栓61的直径,选用一块直径大于安装孔64的锁紧板 63套设于螺栓61周向,然后将螺母62自螺栓61远离套筒6的一端朝向锁紧板 63一侧螺纹旋进,直至螺母62与锁紧板 63抵接,锁紧板 63与第一竖直板21抵接。当预制墙1与地板11层间变形时,螺栓61可以随着预制墙1的偏位在安装孔64内发生位移,但螺栓61受螺母62和套筒6的限制始终不会脱离与第一连接件2的连接,第一连接件2又始终与第三连接件4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预制墙1与地板11的连接为柔性连接,且减少预制墙1底部连接结构对预制墙1本身的刚度的破坏。也可以直接选用外直径大于安装孔64的螺母62,便于锁紧螺栓61并使得螺栓61在安装孔64内位移。
45.参照图2,第三连接件4通过相连接的第二竖直板41和第二水平板42构成另一个l型结构,利用第二竖直板41和第二水平板42相对的侧壁与第二连接件3露出地板11的部位焊接,第二水平板42远离第二连接件3的一侧与第一水平板22焊接设置,可以使得预制墙1保持竖直状态被连接固定。连接缝5朝向室内的一端可以采用无收缩水泥砂浆嵌缝。为了便于预埋第二连接件3,且便于形成内高外低的连接缝5,地板11采用水泥砂浆摊铺形成。
46.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采用水泥砂浆摊铺形成地板11,并在摊铺时预埋第二连接件3。地板11的上开设有便于第三连接件4嵌入的l型槽,既便于第三连接件4相对的侧壁与第二连接件3连接,且便于使得第三连接件4朝向预制墙1的一侧与预制墙1的墙底保持平行。
47.随后在地板11上放置防水件14和四片用于垫高的垫片12,接着竖直放置预制墙1。预制墙1与地板11之间形成内高外低的连接缝5,在连接缝5内位于防水件14朝向室外的一
侧填充耐候密封胶形成密封胶层13。再接着,安装槽10内装入第一连接件2,通过安装孔64向套筒6内螺纹旋进螺栓61,随后在螺栓61远离套筒6的一端螺纹连接螺母62直至螺母6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2的第一竖直板21抵接。
48.然后,将第一连接件2的第一水平板22与第三连接件4的第二水平板42焊接固定。最后,向安装槽10内填充无收缩水泥砂浆封堵,向连接缝5朝向室内的一端采用无收缩水泥砂浆嵌缝。
4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