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6904发布日期:2021-04-09 13:0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对电力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大容量输电工程相继出现,在城区筹建高压输电线路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压线路走廊越来越紧张。

尤其东部发达地区,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地面建筑物多,在拥挤的城区建设输电线路,开辟高压线路走廊十分困难,往往为此而延误输电线路建设工期,使城区或者城郊结合部线路建设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角钢塔输电塔由于立塔占地较大,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城区线路建设要求。

为此,在城区建设输电线路时,现有技术往往采用窄基钢管塔,利用承载力较高的钢管作为塔体的主材,然而,在部分风霜较大的地区,因塔架钢材的亲水性较好,水在塔架表面流动性差,当温度过低时,积水极易在塔身处冻结成霜,当塔身无法承受积霜的重量时极易发生铁塔的断裂甚至倒塌,同时,由于钢管的造价较高,且由于构造要求,钢管的承载能力不能充分利用(主材应力比平均仅55%左右),经济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承载性能好、材料性能充分利用该,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的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性能好、材料性能充分利用该,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的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包括塔体及设置于所述塔体一端的工作平台,所述塔体的主材、横材及斜材均为角钢,所述塔体包括塔脚、与所述塔脚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及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中空的锥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沿高度方向一体成型为柱状结构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工作平台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中空结构中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沿所述塔脚至所述工作平台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塔脚一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横截面形状完全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相互平行且共同围成矩形柱结构的四根主材杆体及连接所述主材杆体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固定支撑杆,所述固定支撑杆设置于主材与斜材的交点处。

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与所述主材杆体固定连接并交叉形成支架结构的多个交叉支架及连接多个所述交叉支架的配重杆体,所述配重杆体沿高度方向依次穿过多个所述交叉支架。

优选的,多个所述交叉支架沿高度方向正对间隔设置,且相邻所述交叉支架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配重杆体靠近所述塔脚一端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所述主材杆体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根开4m-6m。

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中空结构的部分的长度为30-60m。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中空结构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加强了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连接固定强度,即强化了塔体腰部的受力强度,适用于风霜较大的地区,同时,利用角钢作为塔体主材、横材及斜材的材料,避免了钢管塔中钢管加工吊装不便的问题,同时钢材性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性更好;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中空结构中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的设置,使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的整体重心下移,结构设计更为稳固;通过在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所述交叉支架、所述配重杆体及所述配重块,进一步稳固了塔体的重心,进而增加了塔体的承载性能与防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的第二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10、塔体;11、塔脚;12、第一支撑部;13、第二支撑部;131、第一部分;132、第二部分;1321、主材杆体;1322、固定支撑杆;1323、交叉支架;1324、配重杆体;1325、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下述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100,所述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100包括塔体10及设置于所述塔体10一端内的工作平台20。其中,所述塔体10的主材、横材及斜材均为角钢。利用角钢作为所述塔体10主材、横材及斜材,避免了钢管塔中钢管加工吊装不便的问题,同时钢材性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性更好。

所述塔体10包括塔脚11、与所述塔脚1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2及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2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部13。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2为中空的锥形结构。

具体的,沿所述塔脚11至所述工作平台20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支撑部12远离所述塔脚11一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3的横截面形状完全重合。

所述第二支撑部13包括沿高度方向一体成型为柱状结构的第一部分131与第二部分132。所述工作平台20安装于所述第一部分131,所述第二部分132伸入所述第一支撑部12的中空结构中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2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沿高度方向”指的是图1中的视图方向,当图片发生反转等角度变化时,所述第一部分131与所述第二部分132的位置关系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

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部分132伸入所述第一支撑部12的中空结构中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2固定连接,加强了所述第二支撑部13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2的连接固定强度,使所述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100的整体重心下移,结构设计更为稳固。

所述第二部分132包括相互平行且共同围成矩形柱状结构的四根主材杆体1321、连接所述主材杆体132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3的固定支撑杆1322、与所述主材杆体1321固定连接并交叉形成支架结构的多个交叉支架1323、连接多个所述交叉支架1323的配重杆体1324及设置于所述配重杆体1324靠近所述塔脚11一端的配重块1325。

所述固定支撑杆1322设置于主材与斜材的交点处。也就是说,所述主材杆体1321通过所述固定支撑杆1322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2的主材及斜材固定连接,连接结构更为稳固。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所述第一支撑部12的主材为倾斜结构,相应的,不同高度的所述固定支撑杆1322的长度也不相同,具体的,所述固定支撑杆1322的长度沿所述塔脚11至所述操作平台20方向逐渐减小。

多个所述交叉支架1323沿高度返岗正对间隔设置,且相邻所述交叉支架1323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配重杆1324沿高度方向依次穿过多个所述交叉支架1323;所述配重块1325与所述主材杆体1321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100根开4m-6m。

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132伸入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中空结构的部分的长度为30m-60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中空结构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加强了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连接固定强度,即强化了塔体腰部的受力强度,适用于风霜较大的地区,同时,利用角钢作为塔体主材、横材及斜材的材料,避免了钢管塔中钢管加工吊装不便的问题,同时钢材性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性更好;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中空结构中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的设置,使配电线路用的防冰电力塔的整体重心下移,结构设计更为稳固;通过在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所述交叉支架、所述配重杆体及所述配重块,进一步稳固了塔体的重心,进而增加了塔体的承载性能与防震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