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式活动板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7403发布日期:2021-03-19 11:1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拼装式活动板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动板房,特别涉及一种拼装式活动板房。



背景技术:

在很多建筑工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呈四方形或者长方形的活动板房,这种活动板房是以轻钢为骨架,以夹芯板为围护材料,以标准模数系列进行空间组合构件并采用螺栓连接,是一种经济环保型活动房屋,现有活动板房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宿舍、建筑工地办公室、学校宿舍、野外作业用房、抢险救灾用房、道路、铁路等野外作业的临时施工用房等。虽然,如今的活动板房已经成为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过渡居住的首选房屋,也是野外作业用房、抢险救灾用房等野外作业的临时施工的首选用房,但是,其依然存在一些缺点:活动板房构件较多,安装比较复杂:活动板房虽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螺栓连接的方法能将不同的构件组合到一起,但是规格不同、型号不同且形状不一的构件给加工、运输和安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简化安装步骤的拼装式活动板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拼装式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纵梁、底横梁、顶横梁、围板和顶板,所述支撑纵梁(10)呈矩形长杆状,在其外壁上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插槽(11),所述插槽(11)的两端分别呈封闭状,且在所述插槽(11)的端部上分别设有长条状的第一预留孔(12);所述底横梁(20)两端上分别设有凸出于其表面的第一螺柱(21);所述底横梁(20)可横向连接于相邻的支撑纵梁(10)之间,且所述底横梁(20)的端部可搭接于所述插槽(11)的底端,并可通过其第一螺柱(21)插入所述第一预留孔(12)内而与所述支撑纵梁(10)快速连接;所述顶横梁(30)两端上分别设有凸出于其表面的第二螺柱(31),所述顶横梁(30)可横向连接于相邻的支撑纵梁(10)之间,且所述顶横梁(30)的端部可插装于所述插槽(11)的顶端,并可通过其第二螺柱(31)插入所述第一预留孔(12)内而与所述支撑纵梁(10)快速连接;所述围板(40)边缘可插入至所述插槽(11)内而竖直围合在所述支撑纵梁(10)、底横梁(20)和顶横梁(30)之间;所述底板(50)可搭接于所述底横梁(20)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横梁(20)的侧壁上设有托板部22,所述托板部(22)与所述底横梁(20)一体成型,所述托板部(22)与所述底横梁(20)之间形成l型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部(22)呈平板状,其与所述第二螺柱(31)分布于所述底横梁(20)相邻的两侧外壁上。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三角顶架和顶梁,所述三角顶架(60)可平行的固定于所述顶横梁(30)的顶面上;所述顶梁(70)可连接在所述三角顶架(60)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三角顶架(60)相对的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插装所述顶梁(70)的插装部(66),所述插装部(66)与所述三角顶架(60)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顶梁(70)的端部可插装于所述插装部(66)内而横向连接于所述三角顶架(60)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横梁(30)的设有第二螺柱(31)的一侧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三螺柱(32);在所述三角顶架(60)的与所述顶横梁(30)相贴合的梁体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预留孔(65);所述第三螺柱(32)分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预留孔(65)分布的距离一致;所述顶横梁(30)与所述三角顶架(60)之间可通过第三螺柱(32)插入所述第二预留孔(65)而快速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拼装式活动板房包括支撑纵梁、底横梁、顶横梁、围板、底板、三角顶架、顶梁,由于支撑纵梁上设有插槽和第一预留孔,且底横梁和顶横梁上分别设有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因此支撑纵梁与底横梁、顶横梁可快速定位连接,并可通过螺母进行快速锁定;此外,由于顶横梁上设有第三螺柱,三角顶架上设有第二预留孔,因此,三角顶架与顶横梁可以快速定位连接,并可通过螺母进行快速锁定。此外,锁螺母时,由于第一螺柱、第二螺柱、第三螺柱均朝向空旷部位,因此锁螺母操作也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式活动板房,其拼装起来方便简单,可大大提高拼装效率,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底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顶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三角顶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支撑纵梁10、插槽11、第一预留孔12、底横梁20、第一螺柱21、托板部22、顶横梁30、第二螺柱31、第三螺柱32、围板40、底板50、三角顶架60、第一梁体61、第二梁体62、第三梁体63、第四梁体64、第二预留孔65、插装部66、顶梁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式活动板房包括支撑纵梁10、底横梁20、顶横梁30、围板40、底板50、三角顶架60、顶梁70。

如图1~图6所示,所述支撑纵梁10竖直设置,用于主要承重;所述底横梁20横向连接于支撑纵梁10的底部,所述顶横梁30横向连接于支撑纵梁10的顶部;所述支撑纵梁10、底横梁20、顶横梁30之间可构造出矩形的主体框架结构。所述围板40用于竖向围合在支撑纵梁10、底横梁20、顶横梁30之间。所述底板50用于搭放在底横梁20之间。所述三角顶架60用于固定在顶横梁30顶部,用以设置房顶。所述顶梁70用于连接在三角顶架60之间,用以起支撑作用。

具体的,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支撑纵梁10呈矩形长杆状,其主体结构为中空的方形管或实心的方柱。为方便设置围板40,在所述支撑纵梁10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插槽11。所述插槽11由所述支撑纵梁10的一端沿长度而延伸至其另一端。所述插槽11的宽度,与所述围板40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插槽11的长度,应略大于所述围板40的高度、底横梁20的厚度、顶横梁30的厚度之和。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纵梁10相邻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插槽11,其用于从不同方向插装围板40。

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方便快速安装顶横梁30和底横梁20,所述插槽11的两端分别呈封闭状,从而可用于进行连接。在所述插槽11的两端端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预留孔12。所述第一预留孔12呈长条状,其可用于快速插装,并调整固定位置。

如图1、图4所示,所述底横梁20呈矩形长杆状,其截面尺寸,应能满足插入所述插槽11内。为方便快速安装,在所述底横梁20的两端近端处分别设有第一螺柱21。所述第一螺柱21可插入至所述第一预留孔12内,并通过螺母进行锁定而可实现与支撑纵梁10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柱21垂直突出于所述底横梁20的表面,并与所述底横梁20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柱21与所述底横梁20的长度方向垂直。安装时,所述第一螺柱21分别朝下而插入第一预留孔12内。

如图4所示,为方便搭接底板50,在所述底横梁20的侧壁上设有托板部22。所述托板部22呈平板状,其与所述底横梁20一体成型。所述托板部22与所述底横梁20之间形成l型台阶,从而方便托放所述底板50。

如图5所示,所述顶横梁30呈矩形长杆状,其截面尺寸,应能满足插入所述插槽11内。为方便快速连接所述支撑纵梁10,在所述顶横梁30的两端近端处分别设有第二螺柱31。所述第二螺柱31可插入至所述第一预留孔12内,并通过螺母进行锁定而可实现与支撑纵梁10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柱31垂直突出于所述顶横梁30的表面,并与所述顶横梁30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柱31与所述顶横梁30的长度方向垂直。

如图5所示,为方便快速连接所述三角顶架60,在所述顶横梁3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第三螺柱32。所述第三螺柱32与所述顶横梁30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螺柱32的尺寸,可与所述第二螺柱31的尺寸一致,从而可使用统一规格的螺母尺寸进行紧固。所述第三螺柱32,与所述第二螺柱31分布于顶横梁30的同一侧表面上。安装时,第二螺柱31和第三螺柱32分别朝上而插入第一预留孔12和第二预留孔65内。

如图1、图6所示,所述三角顶架60为三角框架结构,其由方钢固接而成。所述三角顶架60包括相互固接的第一梁体61、第二梁体62、第三梁体63和第四梁体64。所述第二梁体62和第三梁体63对称设置,其一端相互固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梁体61的端部固接而形成等腰三角形。所述第四梁体64固接于所述第二梁体62、第三梁体63的顶角和第一梁体61之间,其垂直于所述第一梁体61。

如图1、图6所示,为方便快速与所述顶横梁30连接,在所述第一梁体61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二预留孔65。所述第二预留孔65为长条形通孔,其用于插装所述第三螺柱32。所述第二预留孔65的分布距离,与所述第三螺柱32的分布距离一致。当三角顶架60搭放于顶横梁30上时,第三螺柱32可与第二预留孔65一一对应,从而可在第三螺柱32上连接螺母而快速锁定三角顶架60与顶横梁30。

如图1、图6所示,为方便快速连接顶梁70,在所述三角顶架60的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插装部66。所述插装部66与所述三角顶架60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插装部66为中空的方形筒状结构,从而可使得方形的顶梁70直接插入至所述插装部66内。所述插装部66的数量可根据顶梁70的数量进行设置,其呈对称分布。

如图1所示,所述顶梁70用于连接在三角顶架60之间以起支撑作用。所述顶梁70呈矩形长杆状。

所述围板40可选用公知的围板40,其边缘可插入至所述插槽11内。

所述底板50可选用公知的钢板,其可搭接在所述底横梁20的托板部22上,并可依靠自重而保持稳定。

房顶的密封结构,可参考公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式活动板房安装时,可参考以下步骤:

1、支撑纵梁10与底横梁20的固定:将底横梁20的端部插入至支撑纵梁10的插槽11内,使第一螺柱21插入至第一预留孔12内,然后在第一螺柱21上锁上螺母,使得底横梁20与支撑纵梁10固定连接在一起;以此方法,将4根支撑纵梁10与4根底横梁20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使得底横梁20的托板部22分别朝向内侧;

2、底板50安装:将底板50放置在底横梁20上,使底板50的四边边缘分别搭接在底横梁20的托板部22上;由于整块底板50较重,因此,依靠其自重便可保持底板50不动;

2、支撑纵梁10与顶横梁30的固定:将顶横梁30的端部插入至支撑纵梁10顶部的插槽11内,使第二螺柱31插入至第一预留孔12内,然后在第二螺柱31上锁上螺母,使得顶横梁30与支撑纵梁10固定连接在一起;以此方法,将4根顶横梁30分别固定在4根支撑纵梁10的顶部;

4、三角顶架60的安装:将两个三角顶架60放置在顶横梁30上,使三角顶架60的第二预留孔65对应上顶横梁30的第三螺柱32,调整好位置后,在第三螺柱32上上上螺母,但不锁紧以保持大致的安装状态;随后,将顶梁70的两端分别插入至相应的插装部66内,使顶梁70横向搭接在两个三角顶架60之间,随后,调整好位置,将第三螺柱32上的螺母锁紧,以使得三角顶架60、顶梁70、顶横梁30三者固定在一起。

5、房顶的安装:将房顶板铺设在三角顶架60上,然后采用公知的方式进行紧固,该步骤可参考公知技术。

6、侧围板40的安装:先将其中一块侧围板40放置在底横梁20上,然后平移围板40,将侧围板40的边缘推入至支撑纵梁10的插槽11内;然后在该围板40的另一侧拼接其他侧围板40,直至该侧的多块侧围板40均连接在一起;由于插槽11具有深度,因此,当最端部位置(例如左端)的侧围板40的边缘被推入到最大位置时,另一端(例如右端)的侧围板40边缘便可位于插槽11外,从而可方便在两根支撑纵梁10之间装入所有的侧围板40;待该侧的侧围板40全部拼接好后,平移推动所述侧围板40,使得侧围板40的两端边缘分别位于插槽11内,从而可利用支撑纵梁10支撑住所述侧围板40;当侧围板40两端的边缘分别位于插槽11内后,便可进一步利用螺钉将侧围板40的边缘与插槽11的壁部连接在一起。以此类推,便可在各支撑纵梁10之间安装好侧围板40。

借此,便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式活动板房。由于支撑纵梁10上设有插槽11和第一预留孔12,且底横梁20和顶横梁30上分别设有第一螺柱21和第二螺柱31,因此支撑纵梁10与底横梁20、顶横梁30可快速定位连接,并可通过螺母进行快速锁定;此外,由于顶横梁30上设有第三螺柱32,三角顶架60上设有第二预留孔65,因此,三角顶架60与顶横梁30可以快速定位连接,并可通过螺母进行快速锁定。此外,锁螺母时,由于第一螺柱21、第二螺柱31、第三螺柱32均朝向空旷部位,因此锁螺母操作也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式活动板房,其拼装起来方便简单,可大大提高拼装效率,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