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87771发布日期:2021-07-16 19:2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柱。


背景技术:

2.随着高速枢纽类型站点的迅速建造,高铁站的标志性一直备受关注,而在车站的外立面呈现中,对“柱廊”体系的应用一直以来屡见不鲜,但由于柱廊的造型受到结构荷载以及外饰面构造的限制较大,所以在时间和成本有限的条件下,往往能够做到的样式大同小异,少有突破。这样导致现有技术中所制造的支撑柱存在以下缺点:缺点一:如选用常规外饰面,则缺少变化;缺点二:如选用非常规异形外饰面,则模数复杂,重复利用率低,造成成本较高;缺点三:非常规异形外饰面对施工精度要求高,容易出现较大的施工误差,随时间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最终的效果往往不可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柱,解决异形外饰面支撑柱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柱,包括:中心柱,环绕所述中心柱设置的外包络结构,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中心柱和所述外包络结构的连接结构;
5.所述外包络结构为具有多曲面的扭转包络结构;
6.沿所述中心柱的轴向,所述连接结构沿同一扭转方向以预设偏转角度彼此错位设置有多个。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单元;
8.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用于与所述中心柱相连接的支承组件和用于与所述外包络结构相连接的连接组件。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中心柱的周向,每个所述连接结构中的所述连接单元阵列设置有多个。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承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中心柱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以及用于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11.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其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对称轴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中心柱的周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心柱的外侧面形状相适配。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中心柱的周向,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可伸缩的杆状结构。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组件为轴对称结构。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外包络结构的第二结构件;
17.所述第二结构件对称的设置有多个。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结构件与所述第一结构件相互固定连接;或者,
19.所述第二结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结构件相互固定连接;或者,
20.所述第二结构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结构件上分别设置。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外包络结构包括多个外包络组件;
22.所述外包络组件与所述连接结构一一对应设置。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外包络组件为环形板状结构,且各个所述外包络组件为相同的。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外包络组件包括:多个外包络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外包络板的第一外包络连接结构;
25.多个所述外包络板通过所述第一外包络连接结构沿周向依次首尾相接。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外包络连接结构包括:固定件,用于连接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外包络板的固定连接件,用于在连接位置对相邻所述外包络板进行支承的支承件,以及用于在连接位置密封的密封件。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平行的且相对的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的第三连接壁。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中心柱的轴向,相邻所述外包络组件采用第二外包络连接结构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外包络连接结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外包络连接结构的结构为相同的。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中心柱为截面呈规则形状的实心柱状体。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垂直的连接支承。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简单参数如角度、单元式组件截面尺寸等小尺度构筑物的调整,达到对大尺度结构柱整体造型的精确把控。相比常见的异形柱龙骨的构建方法,该技术工艺相对简单,施工建造容易实施,适用于多种饰面材料,具备较高的可适应性,可广泛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市政基础设计建设等领域。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采用中心柱和外包络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外形较为复杂的支撑柱的制造难度被有效降低,而且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本方案中,将中心柱设置为截面规则形状的实心柱状体,这种结构的中心柱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而且坚固耐用。同时由于其结构简单使得外包络结构更易安装,且使得外包络结构的外形精度更易控制。进而。在保证了本方案的支撑柱稳定牢固的情况下,还兼顾了本方案的外形更加美观。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外包络结构和连接结构分别采用相同的组件实现,并且只需要在周向上依次偏转一定的角度即可实现整个支撑柱异形外饰面的成型,不仅外观简单,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灵活,节约了成本。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将支承组件设置为相互固定且垂直的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这样只需要将第一连接件与中心柱相互固定即可,进而有效简化了本
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与中心柱的连接结构。此外,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有效的调整整个连接结构在中心柱上轴向的偏转角度,使得该连接结构更易于适应本方案中具有多曲面的扭转包络结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更加易于安装调整,极大的简化了其安装方式和步骤。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将连接组件设置为轴对称结构,这样使得其与支承组件的安装更为方便,与外包络结构的连接更为准确,有助于保证外包络结构的结构稳定和表面质量,避免了外包络结构受力不均匀所产生的变形,即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内部的连接稳定性,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外观质量。此外,连接组件通过连接件与支承组件相连接,可以实现在中心柱上支承组件安装完成后再安装连接组件,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与调整的难度,降低了安装工作量。
附图说明
36.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柱的主视图;
37.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柱的截面图;
38.图3示意性表示图2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39.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外包络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43.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撑柱,包括:中心柱11,环绕中心柱11设置的外包络结构12,以及用于连接中心柱11和外包络结构12的连接结构13。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柱11为截面呈规则形状的实心柱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柱11 为截面呈圆形的实心柱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包络结构12为具有多曲面的扭转包络结构。沿中心柱11的轴向外包络结构12在中心柱11的周向外侧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中心柱11的轴向,连接结构13沿同一扭转方向以预设偏转角度彼此错位设置有多个。
44.通过上述设置,通过采用中心柱和外包络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外形较为复杂的支撑柱的制造难度被有效降低,而且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本方案中,将中心柱设置为截面规则形状的实心柱状体,这种结构的中心柱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而且坚固耐
用。同时由于其结构简单使得外包络结构12更易安装,且使得外包络结构12的外形精度更易控制。进而。在保证了本方案的支撑柱稳定牢固的情况下,还兼顾了本方案的外形更加美观。
45.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结构13包括:连接单元131。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单元131包括:用于与中心柱11相连接的支承组件1311和用于与外包络结构12相连接的连接组件1312。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中心柱11的周向,每个连接结构13中的连接单元131阵列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外包络结构12上曲面的具体设置数量,每个连接结构13中的连接单元131的阵列设置数量是可以选择性的设置。
46.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外包络结构12 为双曲面的扭转包络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连接结构13中的连接单元131则阵列设置为两个。每个连接单元131的结构均为相同的。
47.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承组件1311包括:用于与中心柱1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311a,以及用于与连接组件1312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311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1311b为一杆状体,其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311a相连接,其另一端向远离第一连接件1311a 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件1311b与第一连接件1311a的连接位置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
4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1311b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311a的对称轴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311a和第二连接件1311b均可以设置为杆状体结构,第二连接件1311b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311a相互固定的连接,其另一端沿着第一连接件1311a的对称轴向远离第一连接件1311a 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保证第一连接件1311a和第二连接件 1311b的连接强度,在第一连接件1311a和第二连接件1311b的连接位置采用加固件1311c进行加固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固件1311c分别与第一连接件1311a和第二连接件1311b相互固定连接(如焊接、铆接、螺栓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固件1311c可以为由单一板状体构成的肋板结构,也可以为由多个板状体相互组合构成的连接座结构。
4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连接件1311a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该支承组件 1311和中心柱11的中心柱连接件1311d。沿第一连接件1311a的轴向,分布有多个中心柱连接件1311d,进而可以通过多个中心柱连接件1311d实现支承组件1311与中心柱11的稳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柱连接件1311d在第一连接件1311a上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调整的。
50.通过上述设置,将支承组件1311设置为相互固定且垂直的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311a和第二连接件1311b,这样只需要将第一连接件1311a与中心柱11相互固定即可,进而有效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13与中心柱11的连接结构。此外,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有效的调整整个连接结构13在中心柱11上轴向的偏转角度,使得该连接结构13更易于适应本方案中具有多曲面的扭转包络结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13 更加易于安装调整,极大的简化了其安装方式和步骤。
5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1311b设置为可伸缩的杆状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1311b可包括多个相互嵌套的杆状体,并在杆状体上设置有定位件。这样需要调整第二连接件1311b的长度时,可以通过抽拉的方式进行,并采用定位件进行固定。通过上述设置,对保证在安装过程中适用于不同曲面扭转包络结构有利,而且当安
装位置存在微小误差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二连接件1311b的长度以使得外包络结构12更易安装。
52.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中心柱11的周向,第一连接件1311a的延伸方向与中心柱11的外侧面形状相适配。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柱11为截面呈圆形的实心柱状体,则第一连接件1311a也设置为弧状结构,这样能够有利于保证第一连接件1311a与中心柱11之间保持平行,保证了整个连接结构13的安装稳定性。同时,针对多曲面的扭转包络结构,将第一连接件1311a按照上述方式设置,能够使得其更易在中心柱11进行位置的调整,避免了结构之间的干涉。当然,若中心柱11为截面呈正方形的实心柱状体,则第一连接件1311a可以设置为直线形,或者设置成夹角为90
°
的折弯直角形。若中心柱11为截面呈菱形的实心柱状体,则第一连接件1311a可以设置为直线形,或者设置成夹角与菱形角度相匹配的折弯形。
53.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1311a上设置有垂直的连接支承1311e。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承1311e采用角铁支承,其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相邻的支承组件1311进行支承,保证了支承强度和支承稳定性。
54.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组件1312为轴对称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1312包括:用于与第二连接件1311b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件1312a,以及用于连接外包络结构12的第二结构件 131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结构件1312b对称的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结构件1312a与第二连接件1311b远离第一连接件1311a的一端相互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结构件1312a上设置有相对且间隔连接的第一角铁连接件1312c,通过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角铁连接件1312c和第二连接件1311b实现连接组件1312和支承组件1311的相互连接。
55.通过上述设置,将连接组件1312设置为轴对称结构,这样使得其与支承组件的安装更为方便,与外包络结构12的连接更为准确,有助于保证外包络结构12的结构稳定和表面质量,避免了外包络结构12受力不均匀所产生的变形,即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内部的连接稳定性,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外观质量。此外,连接组件1312通过连接件与支承组件1311相连接,可以实现在中心柱11上支承组件1311安装完成后再安装连接组件,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与调整的难度,降低了安装工作量。
5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结构件1312b与第一结构件1312a 相互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结构件1312b对称的设置在第一结构件1312a相对的两端,且相互倾斜设置,从而与外包络结构12相适配。
57.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结构件1312b与第一连接件1311a和第一结构件1312a相互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结构件1312b对称的设置在第一结构件1312a相对的两端,并且第二结构件1312b与第一连接件1311a相对的两端相互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第二结构件1312b的长度进一步增大,使其与外包络结构12的接触更大,使得外包络结构12的形状更为稳定。
5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结构件1312b在第一连接件1311a 和第一结构件1312a上分别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结构件1312b对称的在第一连接件1311a和第一结构件1312a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大与外包络结构12的连接面积,而且还减少了第二结构件 1312b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
59.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外包络结构12 包括多个外包络组件121。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包络组件121与连接结构 13一一对应设置。
60.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外包络组件121为环形板状结构,且各个外包络组件121为相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包络组件 121包括:多个外包络板1211,以及用于连接外包络板1211的第一外包络连接结构1212。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外包络板1211通过第一外包络连接结构1212沿周向依次首尾相接。
61.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外包络连接结构1212 包括:固定件1212a,用于连接固定件1212a和外包络板1211的固定连接件1212b,用于在连接位置对相邻外包络板1211进行支承的支承件1212c,以及用于在连接位置密封的密封件1212d。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212a 包括:相互平行的且相对的第一连接壁1212e和第二连接壁1212f,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连接壁1212e和第二连接壁1212f的第三连接壁1212g。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包络板1211的端部设置有弯折的连接部,通过固定连接件1212b分别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壁1212e和外包络板1211的端部的连接部,以及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壁1212f和外包络板1211的端部的连接部,这样可以实现外包络板1211与固定连接件1212b稳定的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包络板1211的端部弯折的连接部处于第一连接壁1212e和第二连接壁 1212f之间。进而支承件1212c即可设置在两个外包络板1211端部弯折的连接部之间并相互抵靠,这样支承件1212c起到了稳定支承作用,对防止连接位置悬空而产生变形的弊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件1212c可设置为弹性材料的或支承件1212c设置为与外包络板相同材料,这样对于连接位置受到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均有良好的适应性,保证了支承件 1212c始终与外包络板1211的端部相抵靠,对保证整个外包络组件的结构稳定有利。
6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密封件1212d对相邻外包络板1211连接位置之间进行密封,减少了外界水汽、灰尘等对连接位置的侵蚀,保证了连接位置的牢固稳定。此外,密封件1212d也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这样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其同样嫩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连接位置的变化,进而对保证连接位置的密封性有利。
63.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中心柱11的轴向,相邻外包络组件121采用第二外包络连接结构122相连接,且第二外包络连接结构122的结构与第一外包络连接结构1212的结构为相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中心柱11的轴向,相邻的外包络组件121中外包络板1211相邻两端也通过弯折的连接部与第二外包络连接结构122相连接,由于第二外包络连接结构122与第一外包络连接结构1212,进而其连接方式也是一致的,在此不再赘述。
64.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参数如角度、单元式组件截面尺寸等小尺度构筑物的调整,达到对大尺度结构柱整体造型的精确把控。相比常见的异形柱龙骨的构建方法,该技术工艺相对简单,施工建造容易实施,适用于多种饰面材料,具备较高的可适应性,可广泛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市政基础设计建设等领域。
65.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