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柱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5030发布日期:2021-06-15 20:2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饰柱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装饰柱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饰柱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装饰柱是室内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除具有承受屋顶重量的作用之外,还具有美化室内装饰的作用。目前,装饰柱大都采用在柱体表面涂漆、粘贴装饰物、或者雕刻等方式,实现装饰作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装饰柱存在有功能单一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增加装饰柱功能,提高装饰柱的实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饰柱安装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饰柱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饰柱安装结构,包括柱体、以及多个铺设在柱体侧壁上的装饰板;

所述装饰板包括设置在柱体侧壁上的主板体、设置在主板体远离柱体一侧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一端与主板体铰接、另一端向远离主板体的一侧延伸;

所述装饰板还包括设置在主板体与转动板之间用于使转动板不会在重力作用下转动的限位组件、以及设置在转动板上用于使转动板固定在主板体上的卡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板收到限位组件的作用,而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从而可在转动板上放置书籍、花瓶等物品,使装饰柱可起到置物架的作用,增加装饰柱的使用功能,提高装饰柱的实用性;同时,不需要在转动板上放置物品时,可向上转动转动板,将转动板连接在主板体上,使转动板收起,对装饰柱的美观性影响较小。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板体上的第一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转动板远离主板体一端的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主板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转动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主板体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远离转动板的一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杆受到转动板的重力作用而向下拉动第一连接杆,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保持稳定,当第一连接杆与主板体的铰接点与第二连接杆与转动板的铰接点间距最大时,转动板则无法继续向下转动,从而对转动板起到限位作用;当转动板收起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同时移动,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翻折收起,减小限位组件的占用空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铰接处且靠近转动板的一侧固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铰接端抵接在限位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连接杆抵接到限位块上后无法继续移动,在限位块的作用下,保证对转动板支撑的稳定性;并且,当转动板收起时,还能防止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反向折叠。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铰接点位于、第一连接杆与主板体的铰接点和第二连接杆与转动板铰接点连线、靠近转动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三个铰接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会处于结构的死点位置,使转动板收起时较为困难,需要外力向下压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铰接点才能使转动板顺利收起;当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铰接点与另外两个铰接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后,推动转动板转动时,即可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顺利移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板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可转动至让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板收起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收入让位槽内,从而减小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占用空间,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程度。

优选的,所述主板体上开设有收纳槽,所述转动板可转动至收纳槽内,所述转动板转动至收纳槽内后与主板体的表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转动板的占用空间,并且使转动板收起后,主板体的表面上不会因转动板的存在而形成凸起,进一步提高装饰柱对室内的装饰性能。

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转动板远离主板体一端的凸块,所述转动板远离主板体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凸块位于安装槽内滑动,所述凸块与安装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将凸块推出安装槽的弹性件;所述凸块远离主板体的一端开设有斜切面,所述斜切面的顶边向靠近主板体的一侧倾斜;所述收纳槽的顶端侧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凸块可卡接到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起转动板时,向上推动转动板,转动板远离主板体的一端会逐渐向主板体靠近,当凸块上的斜切面与收纳槽的顶端侧壁接触后,会受到向下的力,从而压动凸块向下运动收入安装槽中,从而使转动板可顺利进入收纳槽内,当转动板完全进入收纳槽内后,凸块会移动至卡槽处,凸块失去收纳槽顶壁限制后,即可在弹簧的作用下重新被顶出安装槽,并伸入卡槽内部,从而将转动板固定在收纳槽中;若需要将转动板重新转动出收纳槽,只需将凸块按下,使凸块从卡槽内脱出即可。

优选的,所述转动板的底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安装槽连通,所述凸块上固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限位槽内滑动,且所述限位板受到弹性件的作用而抵接在限位槽远离主板体一侧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抵接在限位槽侧壁上后无法继续移动,从而对凸块的位移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凸块受到弹簧的作用而脱出安装槽,并且可通过限位板带动凸块在安装槽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板的底面远离主板体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平板,所述限位板穿过限位槽与平板固定连接,所述平板在主板体上滑动时始终封闭限位槽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用平板带动限位板移动,且限位板将限位槽的开口遮挡,不影响装饰柱的整体美观程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主板体和转动板的相互配合,可在转动板上放置物品,使装饰柱具有可放置物品的功能,并且转动板可收起到主板体上,在不放置物品时,不影响装置柱的美观性,提高装饰柱的实用性;

2.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共同配合下,实现对转动板的支撑限位功能,并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在转动板收起后也一同折叠收入转动板上的让位槽中,减小占用空间;

3.通过凸块和弹簧的配合,实现对转动板的固定作用,结构简单稳定,并在限位板和平板的作用下,可带动凸块移动,操作方式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装饰柱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限位组件的结构、及限位组件位于让位槽内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卡槽以及凸块结构的局部视图。

图4是表示凸块伸入卡槽内后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柱体;2、装饰板;21、主板体;211、收纳槽;212、卡槽;22、转动板;221、让位槽;222、安装槽;223、限位槽;23、限位组件;231、第一连接杆;232、第二连接杆;233、限位块;24、卡接组件;241、凸块;2411、斜切面;242、弹簧;243、限位板;244、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饰柱安装结构。参照图1,装饰柱安装结构包括柱体1、以及多个设置在柱体1上的装饰板2;柱体1的横截面呈正n边形设置,n≥3,本实施例中的柱体1横截面呈正四边形设置;柱体1可选用混凝土浇筑制成,也可以采用木质材料制成;多个装饰板2均匀分布在柱体1的每一个侧壁上,装饰板2的数量可根据柱体1的高度进行调整;装饰板2可选用硬质塑料制成。

参照图1,装饰板2包括主板体21和设置在主板体21上的转动板22;主板体21呈长方形板设置,主板体21与柱体1的侧壁平行且与其固定连接,主板体21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柱体1的侧壁上,也可使用螺栓等方式固定在柱体1的侧壁上;转动板22也呈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板,转动板22位于主板体21的底端一侧;主板体21远离柱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收纳槽211,转动板22的一端伸入收纳槽211内与装饰板2铰接,使转动板22远离主板体21的一端向上转动可全部进入收纳槽211中,并使转动板22与主板体21平齐。

参照图1,转动板22远离主板体21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组件23,限位组件23用于使主板体21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动而保持水平状态,从而可在转动板22上放置书籍或花瓶等生活物品,令装饰柱起到置物架的作用,增加装饰柱的功能;转动板22无需放置物品时,可将转动板22收回收纳槽211中,转动板22上还设置有卡接组件24,卡接组件24用于转动板22收回收纳槽211内后将其固定在收纳槽211中,保证转动板22不从收纳槽211内脱出,使装饰板2对柱体1起到装饰作用。

参照图2,其中,限位组件23包括第一连接杆231和第二连接杆232,第一连接杆231的一端铰接在收纳槽211的顶壁一侧,第二连接杆232的一端铰接在转动板22远离主板体21的一端,且第一连接杆231远离主板体2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32远离转动板22的一端铰接;当转动板22位于收纳槽211外侧时,第一连接杆231与主板体21的铰接点和第二连接杆232与转动板22的铰接点间距处于最大的状态,从而可对转动板22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保证转动板22上放置物品时的稳定性;当转动板22向上转动时,第一连接杆231和第二连接杆232会跟随转动板22的转动而移动,使第一连接杆231和第二连接杆232位置重合,即将第一连接杆231和第二连接杆232折叠在一起。

参照图2,为了减小第一连接杆231和第二连接杆232的占用空间,转动板22的顶面上开设有两个让位槽221,两个让位槽221与两个限位组件23一一对应,当转动板22收起后,折叠后的第一连接杆231和第二连接杆232均进入让位槽221内,提高结构的紧凑程度。

参照图2,第一连接杆231与第二连接杆232铰接的一端固设有限位块233,限位块233位于第一连接杆231靠近转动板22的一端,且第二连接杆232与第一连接杆231铰接的一端抵接在限位块233上;限位块233对第二连接杆232的转动起到限位作用,使转动板22收起时,第一连接杆231和第二连接杆232不会反向折叠。

同时,在限位块233的作用下,第一连接杆231与第二连接杆232的铰接点位于、第一连接杆231与主板体21的铰接点和第二连接杆232与转动板22铰接点连线、靠近转动板22的一侧,使第一连接杆231和第二连接杆232不会处于机构的死点,保证向上推动转动板22时,第一连接杆231和第二连杆可顺利折叠。

参照图3和图4,卡接组件24包括设置在转动板22远离主板体21一端的凸块241;转动板22远离主板体2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222,凸块241位于安装槽222内滑动;凸块241与安装槽222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242,在弹簧242的作用下将且凸块241远离主板体21的一端推出安装槽222的外侧。

参照图3和图4,收纳槽211的顶壁上开设有卡槽212,凸块241可进入卡槽212内,凸块241远离主板体21的一端开设有斜切面2411,斜切面2411的顶端向靠近主板体21的一侧倾斜;当向上推动转动板22转动的过程中,凸块241会逐渐靠近收纳槽211的顶壁,当凸块241上的斜切面2411与收纳槽211的顶端侧壁接触后,会受到向下的力,从而压动凸块241向下运动收入安装槽222中,从而使转动板22可顺利进入收纳槽211内,当转动板22完全进入收纳槽211内后,凸块241会移动至卡槽212处,凸块241失去收纳槽211顶壁限制后,即可在弹簧242的作用下重新被顶出安装槽222,并伸入卡槽212内部,从而将转动板22固定在收纳槽211中。

参照图3和图4,转动板22的底面上开设有限位槽223,限位槽223与安装槽222内部连通;凸块241靠近主板体21的一端固设有限位板243,限位板243位于限位槽223内滑动,且限位板243在弹簧242的作用下抵接在限位槽223远离主板体21一侧的侧壁上,以此对凸块241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凸块241受到弹簧242的作用而脱出安装槽222。

参照图3和图4,主板体21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平板244,平板244与转动板22平行设置,且平板244覆盖在安装槽222的开口处,限位板243伸出安装槽222与平板244固定连接,使平板244可在转动板22上滑动;可通过平板244带动限位板243和凸块241滑动,使凸块241向下移动而脱出卡槽212中,以此将转动板22转出收纳槽211。且平板244的面积大于安装槽222的开口面积,平板244滑动过程中,始终全部覆盖安装槽222的开口,对安装槽222起到遮挡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饰柱安装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在主板体21上的转动板22,可在转动板22上放置生活物品,从而令装饰柱增加了可放置物品的功能;且不在转动板22上放置物品时,可将转动板22收起,减小转动板22对装饰柱美观程度的影响,提高装饰柱的实用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