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到叠合板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叠合板预制件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住建部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的颁布和实行,建筑的工业化将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装配整体式的钢筋砼叠合楼盖,由于它结合了现浇整体式和预制装配式两者的优点,既节省模板,降低工程费用,又可以保证楼盖的整体性和抗震性,在现代土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叠合板包括现浇铸层和预制件,预制件在现有的生产线生产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线体,导致生产效率低,且在预养工艺中,由于蒸汽喷射不均匀,经常导致不良品产出,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叠合板预制件生产线,形成完整的线体,提高生产效率,优化预养装置,减少不良品的产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叠合板预制件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浇铸装置、拉毛装置、预养装置、蒸氧装置,还包括放预制件的工装、运送工装的运输车,所述工装包括顶面开设有凹槽的本体,以及四个成矩形排列固定在本体相对两侧面的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远离本体的侧面开设有向本体延伸的凹槽,所述预养装置包括预养窑、滑接在所述预养窑上且与所述凹槽适配的支撑板,以及驱动所述支撑板插入凹槽内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预养窑内还设有分别向工装六个侧面喷射蒸汽的蒸汽板,以及驱动蒸汽板向工装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钢筋骨架固定在工装内,将工装放置到运输车上,运输车带着工装依次经过浇铸装置、拉毛装置、预养装置、蒸氧装置,分别进行浇铸,拉毛、预养、蒸氧,将预制件的加工工艺形成完整的线体,提高生产效率;
预养装置在使用时,运输车带着工装进入到预养窑中,驱动第三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板插入凹槽内,然后驱动运输车离开预养窑,接着驱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蒸汽板分别靠近工装的六个面,使蒸汽均匀喷射在工装上,从而减少不良侧产出,当预养完成后,驱动运输车到达工装下方,然后驱动第三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板反向移动,将工装放置到运输车上,完成预养工艺。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板上固设有若干个与进气管连通管的蒸汽管道,蒸汽管道上开设有朝向工装的喷口。本优选方案通过蒸汽管道和喷口的设置,实现蒸汽从进气管喷射到工装上。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与蒸汽管道的一端连接,蒸汽管道内沿蒸汽移动方向依次设有与喷口适配的挡块、位于喷口两侧的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通过两个沿蒸汽移动方向延伸的弹簧与所述挡块,在沿喷口轴线方向上的投影上,两个限位块的连线与喷口相交。
本优选方案在使用时,蒸汽通入蒸汽管道后,在蒸汽在流动过程中推动挡块挤压弹簧,并使挡块遮挡喷口,从而实现从这个喷口中喷出的蒸汽的流量减少,与进气管越近,挡块遮挡喷口的面积越大,从而使更多的蒸汽从位于后方的喷口中流出,从而使整个管道喷口喷出的蒸汽流量,相对均匀,减少产品的不良。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管道上还设有截止阀。本优选方案通过截止阀的设置,当工装尺寸减小时,使用截止阀,便于节约蒸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凹槽的端面开设有延伸至支撑板顶面的倒角,所述凹槽顶面的高度与倒角底面高度相同。本优选方案通过倒角的设置,便于提高工装的高度,从而便于小车从工装下方离开。
作为优选,所述拉毛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轴接有沿垂直于运输车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沿第一转轴延伸方向排布的若干刮刀,以及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支架上还轴接有与第一转轴平行设置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延伸至刮刀转动轨迹上的清洁擦,所述刮刀与所述工装顶面接触。
本优选方案在使用时,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调节刮刀与工装顶面的距离,运输车带着工装从沿运输车移动方向从刮刀下方移动,刮刀在工装上刮出沿运输车移动方向延伸的抗裂槽,等运输车穿过支架后,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刮刀到达清洁擦处,此时可以继续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经过清洁擦,清洁擦将混凝土从刮刀上刮除,或者转动第二转轴,使清洁擦刮刀,从而完成对刮刀上混凝土的清除;通过第一转轴、清洁擦的设置,完成对刮刀上混凝土的清除,保护后续工装正常拉毛,减少对刮刀清理的麻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转轴上固接有延伸至刮刀转动轨迹上的中间板,中间板上开设有供转动刮刀穿过的第一长孔,所述中间板上设有延伸至长孔内的清洁擦,清洁擦上开设有供刮刀穿过的第二长孔。
本优选方案通过通过清洁擦延伸至长孔内的设置,保证清洁擦与刮刀充分接触,从而使刮刀上的混凝土清除的更加干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浇铸装置、拉毛装置、预养装置、蒸氧装置的依次设置,将预制件的加工工艺形成完整的线体,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支撑板、定位块、蒸汽板的设置,蒸汽均匀喷射在工装上,从而减少不良侧产出;通过挡块、限位块,以及弹簧的设置,便于整个管道喷口喷出的蒸汽流量,相对均匀,减少产品的不良;通过设置通过第一转轴、清洁擦的设置,完成对刮刀上混凝土的清除,保护后续工装正常拉毛,减少对刮刀清理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预养窑处示意图;
图2为工装俯视示意图;
图3凹槽处示意图;
图4为蒸汽板靠近工装处的侧面的示意图;
图5喷口处沿喷口轴线方向上的部分投影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拉毛装置部分主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拉毛装置部分侧视示意图;
图8为限位块俯视示意图;
图9为中间板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10为中间块示意图;
图中所示:
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中间板,4、刮刀,5、收集箱,6、清洁擦,7、限位块,8、限位环,9、预养窑,10、支撑板,11、蒸汽板,12、第三驱动装置,13、运输车,14、截止阀,15、蒸汽管,16、定位块,17、喷口,18、限位块,19、伸缩套,20、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照附图1-10,本实用新型一种叠合板预制件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浇铸装置、拉毛装置、预养装置、蒸氧装置,还包括放预制件的工装、运送工装的运输车13,所述工装包括顶面开设有凹槽的本体,以及四个成矩形排列固定在本体相对两侧面的上的定位块16,所述定位块16远离本体的侧面开设有向本体延伸的凹槽。
所述预养装置包括预养窑9、预养窑9相对的两侧壁上滑接有向工装延伸的支撑板10,支撑板10有四个且与凹槽对应设置,支撑板10密封滑接在侧壁上,预养窑9外设有推动支撑板10插入凹槽内的第三驱动装置12,第三驱动装置12包括液压缸,支撑板10靠近所述凹槽的端面开设有延伸至支撑板10顶面的倒角,所述凹槽顶面的高度与倒角底面高度相同。
所述预养窑9的顶面上通过若干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有五个蒸汽板11,五个蒸汽板11分别位于工装的两个端面、顶面、以及两个侧面,第二驱动装包括与蒸汽板11连接的液压缸,预养窑9的底面设有位于工装下方的蒸汽板11,位于工装下方的蒸汽板11底面连接有液压缸。
蒸汽板11靠近工装的一面固设有若干个与进气管连通管的蒸汽管15道,若干蒸汽管15道沿蒸汽板11的延伸方向延伸,沿垂直于蒸汽板11延伸方向排布,进气管与蒸汽管15道的一端连接,蒸汽管15道上开设有朝向工装的喷口17,蒸汽管15道内沿蒸汽移动方向依次设有与喷口17适配的挡块20、位于喷口17两侧的两个限位块18,两个限位块18分别通过两个沿蒸汽移动方向延伸的弹簧与所述挡块20,弹簧位于伸缩套19内,在沿喷口17轴线方向上的投影上,两个限位块18的连线与喷口17相交,所述蒸汽管15道上还设有截止阀14。
拉毛机装置包括支架,运输小车带着工装从支架内穿过,所述支架上轴接有沿垂直与运输小车移动的第一转轴1,第一转轴1的圆周面上开设有若干沿第一转轴周向排布的第二穿孔,第二穿孔贯穿所述第一转轴1。
第二穿孔内穿设有刮刀4,刮刀4远离混凝土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两个刮刀4通过两端设有螺栓的连接段连接,连接段上的螺栓与刮刀上的螺纹孔适配,刮刀4的直径与连接段的直径相同,刮刀4上套接有两个沿其延伸方向排布的限位块187,两个限位块187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穿孔的长度,限位块187的直径大于第二穿孔的直径。
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1上且第一转轴轴向排布的若干刮刀4,以及驱动第一转轴1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支架上还轴接有与第一转轴1平行设置的第二转轴2,第二转轴2上设有延伸至刮刀4转动轨迹上的清洁擦6,所述刮刀4与所述工装顶面接触。
所述限位块187包括两个半环状的限位环8,限位环8的两端连接有两个开设有螺纹孔的挂耳,两个限位环8形成的内圆的直径与刮刀4直径适配,限位环8的内侧面上设有凸块,所述刮刀4上开设有沿器延伸方向排布且与所述凸块适配的凹槽。
支架上还是轴接有与第一转轴1平行的第二转轴2,第二转轴2位于第一转轴1的上方、前方,第二转轴2上固接有延伸至刮刀4转动轨迹上的中间板3,中间板3上开设有供转动刮刀4穿过的第一长孔,所述中间板3上设有延伸至长孔内的清洁擦6,清洁擦6上开设有供刮刀4穿过的第二长孔,中间板3上设有位于长孔和第二转轴2之间的收集箱5,收集箱5的上开设有朝向清洁擦6的开口,支架上还设有驱动第二转轴2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钢筋骨架固定在工装内,将工装放置到运输车13上,运输车13带着工装依次经过浇铸装置、拉毛装置、预养装置、蒸氧装置,分别进行浇铸,拉毛、预养、蒸氧,将预制件的加工工艺形成完整的线体,提高生产效率;
预养装置在使用时,运输车13带着工装进入到预养窑9中,驱动第三驱动装置12带动支撑板10插入凹槽内,然后驱动运输车13离开预养窑9,接着驱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五个蒸汽板11从上方落下,并使这五个蒸汽板11分别靠近工装除底面外的五个面,位于工装下方的蒸汽板11在液压缸的推动下靠经工装的底面,蒸汽顺着蒸汽管15道从喷口17中喷出,蒸汽均匀喷射在工装上,当预养完成后,驱动运输车13到达工装下方,然后驱动第三驱动装置12带动支撑板10反向移动,将工装放置到运输车13上,完成预养工艺
刮毛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两个刮刀4和中间块螺纹连接,然后将中间块放入第二穿孔中,确定限位块187位置后,将两个限位环8套接在刮刀4外,并用螺栓螺纹连接在一起;
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转轴1转动,调节刮刀4与工装顶面的距离,运输车13带着工装从刮刀4下方移动,刮刀4在工装上刮出沿运输车13移动方向延伸的抗裂槽,等运输车13穿过支架后,驱动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转轴1顺时针转动,带动刮刀4到达清洁擦6处,此时可以驱动第一转轴1顺时针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刮刀4从上方经过清洁擦6,清洁擦6将混凝土从刮刀4上刮除,或者转动第二转轴2,使清洁擦6从下方经过刮刀4,从而完成对刮刀4上混凝土的清除,清除完成后,转动第二转轴2使中间板3沿竖直方向延伸,使混凝土从清洁擦6中流入到收集箱5中。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