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45651发布日期:2021-08-20 17:0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轿厢旋转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小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普遍拥有的交通工具之一,但其数量的迅速膨胀也为城市交通带来了越来越重的压力。相比较于传统的停车场模式,智能立体车库不仅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智能化程度高。在备受停车问题困扰的大城市建设立体停车设备,无疑在缓解了其停车难的现状。

然而,由于车主的人为技术原因,车辆停放立体停车设备上时车身会相对于停车设备出现稍许倾斜,车辆未处于停车设备的中间位置,不利于车辆后续的倒出,影响了停车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轿厢旋转对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停车设备因无法调节车辆对中位置而影响了停车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包括活动设置于轿厢上并用于承载车辆的多个支撑平台、安装于所述轿厢内并位于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用于带动各所述支撑平台移动以使得车辆处于对中位置的至少一组对中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轿厢内用于支撑并带动所述对中组件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对中组件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轿厢内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旋转的驱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对中组件的数量为两组,各所述对中组件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对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底端的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并用于带动所述支撑平台的移动的丝杆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对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并用于配合所述丝杆驱动机构使得所述支撑平台平稳移动的多个导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导轨、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用于承载所述支撑平台的第二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呈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定位轴,所述安装板对应各所述定位轴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定位轴配合连接的多个轴套。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轴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定位轴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平台的多个脚轮,各所述脚轮位于所述安装板的旁侧。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轿厢内的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的驱动电机、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背对所述驱动电机一侧并与所述驱动电机活动端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支撑平台,从而可用于承载车辆;通过在轿厢内设有至少一组对中组件,从而可带动各所述支撑平台移动以使得车辆处于对中位置;通过在轿厢内设置旋转组件,即设置第一支撑板和驱动组件,从而可用于支撑并带动对中组件旋转,配合对中组件快速实现车辆的对中定位,提高了停车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与轿厢的安装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轿厢旋转组件的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支撑平台;

2-对中组件;21-安装板;211-轴套;22-丝杆驱动机构;23-导轨组件;231-导轨;232-第二支撑板;

3-旋转组件;31-第一支撑板;32-驱动组件;321-固定板;322-驱动电机;323-第一齿轮;324-第二齿轮;33-定位轴;34-脚轮;

4-轿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轿厢旋转对中装置,该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包括多个支撑平台1,各支撑平台1设置于轿厢4上,且各支撑平台1可用于承载车辆,此外,该轿厢4内还设有至少一组对中组件2和旋转组件3,该对中组件2设置于支撑平台1的底部,该旋转组件3设于对中组件2的的底部,该对中组件2可用于带动各支撑平台1移动以使得车辆处于对中位置,该旋转组件3可用于支撑并带动对中组件2旋转以配合对中组件2实现车辆的快速定位,具体地,该旋转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板31和驱动组件32,该第一支撑板31可用于承载对中组件2,该驱动组件32可用于带动第一支撑板31旋转。这样,通过设置多个支撑平台1,从而可用于承载车辆;通过在轿厢4内设有至少一组对中组件2,从而可带动各所述支撑平台1移动以使得车辆处于对中位置;通过在轿厢4内设置旋转组件,即设置第一支撑板31和驱动组件32,从而可用于支撑并带动对中组件2旋转,配合对中组件2快速实现车辆的对中定位,提高了停车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该车厢旋转对中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车辆驶入支撑平台1上后,观测车辆四个边角的距离,此时,驱动旋转组件3和对中组件2工作,通过旋转组件3将车辆旋转至对中位置附近,随后通过对中组件2进行对中矫正,实现了车辆对中位置的快速调整。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车厢旋转对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附图未作出),该控制器可用于检测车辆的边角处位置信号并控制对中组件2和旋转组件3工作。这样,通过设置控制器,从而可检测车辆的边角处位置信号并控制对中组件2和旋转组件3工作,依据边角位置的不同控制对中组件2和旋转组件3工作功率大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对中组件2的数量为两组,各对中组件2分别分布于第一支撑板31的两端。通过设置两组对中组件2,从而可实现对车辆对中位置的快速调整,提高了车辆对中位置调整的效率。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该对中组件2的数量也可设置为其他多组,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优选地,该支撑平台1的数量为两个,相应地,该对中组件2的数量为四组,两个支撑平台1可分别对应车辆的前端和后端设置于轿厢上。这样,通过设置两个支撑平台1,从而有利于后续对车辆前端和后端单独进行调节,提高了车辆的对中调整的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对中组件2包括安装板21,该安装板21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的底端,该安装板21上还设有丝杆驱动机构22,该丝杆驱动机构22可带动支撑平台1移动。这样,根据车辆边角的不同位移,从而通过丝杆驱动机构22进行调节,实现对中动作的平稳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丝杆驱动机构22为本领域常用的丝杆驱动机构,此处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对中组件2还包括多个导轨组件23,各导轨组件23安装于安装板21上。这样,通过设置多个导轨组件23,一方面可支撑支撑平台1,另一方面各导轨组件23可配合丝杆驱动机构22使得支撑平台1平稳移动。具体地,该导轨组件23包括导轨231和第二支撑板232,该导轨231安装于安装板21上,该第二支撑平台232安装于导轨231上,该支撑平台1设于第二支撑板232上,这样,第二支撑板232可承载支撑平台1,且当丝杆驱动机构22带动支撑平台1移动时,第二支撑板232可沿导轨231同步移动,从而配合丝杆驱动机构22实现对支撑平台1位置的调整,实现对中动作的平稳移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第一支撑板31的两端呈间隔设有多个定位轴33,该安装板21上设有多个轴套211,各轴套211对应定位轴33位置设置于安装板212上。这样,通过设置定位轴33与轴套211,从而通过定位轴33与轴套211配合连接,从而可实现第一支撑板31与安装板21的连接。优选地,该定位轴33的数量为两个,各定位轴33分别分布于第一支撑板31一端的相对两侧。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轴33的数量也可设置为其他多个,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支撑平台1的底部还设有多个脚轮34,各脚轮34位于安装板21的旁侧。通过设置多个脚轮34,从而实现对支撑平台1较好地支撑,与此同时,也便于配合旋转组件3转动支撑平台1。优选地,该脚轮34的数量为四个,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多个,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驱动组件32包括固定板321,该固定板321设置于轿厢4内,该固定板321上设有驱动电机322,该固定板321背对驱动电机322一侧转动设有第一齿轮323,该第一齿轮323与驱动电机322的活动端相连,此外,该固定板321上还转动地设有第二齿轮324,该第二齿轮324与第一齿轮323相啮合,该第一支撑板313通过连接轴与第二齿轮324相连。这样,驱动电机322带动第一齿轮323转动,第一齿轮323带动第二齿轮324转动,第二齿轮324通过连接轴带动第一支撑板31转动,第一支撑板31带动安装板21转动,安装板21通过对中组件2带动支撑平台1转动,支撑平台1进而带动车辆转动,为后续的对中移动提供了保证。

优选地,该第一齿轮323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324的直径。这样,通过将第一齿轮323与第二齿轮324的大小设置不同,从而可通过第一齿轮323快速转动带动第二齿轮324缓慢转动,保证车辆平稳的移动,避免第二齿轮324转速过快影响车辆的对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