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风连拱式钢筋加工厂。
背景技术:2.钢筋加工是每个房建、桥梁施工必须的施工环节,随着项目建造规模的扩大,钢筋的需求数量也随之增加,这就对钢筋加工厂的生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的解决方案是增加钢筋加工厂的数量或者其平面尺寸,但由于项目临时用地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只能在一片较大的固定地点搭设钢筋加工厂,但是单纯增加钢筋加工厂的平面尺寸,又会减弱整个钢筋加工厂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不利用后续的正常使用。
3.针对相关技术中钢筋加工工厂在增加平面尺寸后,减弱整个钢筋加工厂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不利用后续的正常使用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连拱式钢筋加工厂,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钢筋加工工厂在增加平面尺寸后,减弱整个钢筋加工厂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不利用后续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风连拱式钢筋加工厂,该抗风连拱式钢筋加工厂包括:第一拱形厂体和第二拱形厂体;其中,所述第一拱形厂体和所述第二拱形厂体并排设置并具有共用侧面支撑骨架。
6.进一步的,第一拱形厂体包括设于两端的第一支撑件,设于侧面并与所述共用侧面支撑骨架相对的第二支撑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共用侧面支撑骨架上端的第一顶棚组件;所述第二拱形厂体包括设于两端的第三支撑件,设于侧面并与所述共用侧面支撑骨架相对的第四支撑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共用侧面支撑骨架上端的第二顶棚组件。
7.进一步的,第一支撑件包括呈并排设置的多根第一立柱,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呈并列设置的多根第二立柱。
8.进一步的,共用侧面支撑骨架包括多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应的第三立柱,所述第一顶棚组件固设在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上端。
9.进一步的,第三支撑件包括呈并排设置的多根第四立柱,所述第四支撑件包括呈并列设置的多根第五立柱,所述第二顶棚组件固设在所述第五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上端。
10.进一步的,第一顶棚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上端的第一桁架,固设在所述第一桁架上的第一檩条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檩条上的第一钢板。
11.进一步的,第二顶棚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五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上端的第二桁架,固设在所述第二桁架上的第二檩条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檩条上的第二钢板。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混凝土基础以及设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内的立柱基础,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和所述第五立柱下端均固设在所述立柱基础上。
13.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第一桁架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所述第二桁架之间的间距均为5m。
14.进一步的,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五立柱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两根圆管,两个圆管支架通过横撑和斜撑固定连接,第二立柱的两根所述圆管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桁架的内弧和外弧端面固定连接;第五立柱的两根所述圆管的上分别与第二桁架的内弧和外弧端面固定连接。
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拱形厂体和第二拱形厂体;其中,所述第一拱形厂体和所述第二拱形厂体并排设置并具有共用侧面支撑骨架,达到了在增大工厂平面面积的同时减少厂体顶面的阻风面积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增强钢筋加工厂的抗风能力,保障结构稳定性,提高使用安全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钢筋加工工厂在增加平面尺寸后,减弱整个钢筋加工厂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不利用后续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第一顶棚组件,2第一拱形厂体,3第一支撑件,4第二支撑件,5共用侧面支撑骨架,6第一檩条,7第三支撑件,8第四支撑件,9第二檩条,10第二拱形厂体,11第二顶棚组件,12第二立柱,13第一立柱,14第三立柱,15第四立柱,16第五立柱,17第二桁架,18第一桁架,19圆管,20横撑,21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
23.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4.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风连拱式钢筋加工厂,该抗风连拱式钢筋加工厂包括:第一拱形厂体2和第二拱形厂体10;其中,第一拱形厂体2和第二拱形厂体10并排设置并具有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
29.本实施例中,第一拱形厂体2和第二拱形厂体10并排设置并利用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作为其整体的中部支撑结构,第一拱形厂体2包括设于两端的第一支撑件3,设于侧面并与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相对的第二支撑件4,以及设于第一支撑件3和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上端的第一顶棚组件1;第二拱形厂体10包括设于两端的第三支撑件7,设于侧面并与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相对的第四支撑件8,以及设于第三支撑件7和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上端的第二顶棚组件11,第一顶棚组件1和第二顶棚组件11均呈拱形,二者通过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支撑后形成连拱结构,第一支撑件3、第二支撑件4和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用于对第一顶棚组件1进行支撑,第三支撑件7、第四支撑件8和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用于对第二顶棚组件11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钢筋加工厂的平面面积,并同时通过连拱结构减少厂房顶面的阻风面积,提高安全性,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的使用减少了结构投入的费用,提高经济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钢筋加工工厂在增加平面尺寸后,减弱整个钢筋加工厂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不利用后续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30.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支撑件3包括呈并排设置的多根第一立柱13,第二支撑件4包括呈并列设置的多根第二立柱12;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包括多根与第二立柱12对应的第三立柱14,第一顶棚组件1固设在第二立柱12和第三立柱14上端;第三支撑件7包括呈并排设置的多根第四立柱15,第四支撑件8包括呈并列设置的多根第五立柱16,第二顶棚组件11固设在第五立柱16和第三立柱14上端。第一支撑件3、第二支撑件4和共用侧面支撑骨架5在搭建前,需要进行场地清理、整平和碾压。
31.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顶棚组件1包括固设在第二立柱12和第三立柱14上端的第一桁架18,固设在第一桁架18上的第一檩条6以及固定在第一檩条6上的第一钢板。第二顶棚组件11包括固设在第五立柱16和第三立柱14上端的第二桁架17,固设在第二桁架17上的第二檩条9以及固定在第二檩条9上的第二钢板。第一桁架18和第二桁架17采用轻型钢结构,采用弧形框架,相邻第一桁架18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第二桁架17之间的间距均为5m。第一桁架18和第二桁架17采用预制加工整体吊装,吊装前做拱粱吊装装点试验,需使钢梁起吊后两端钢架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后进行精确吊装。
32.如图1至图3所示,还包括混凝土基础以及设于混凝土基础内的立柱基础,第一立柱13、第二立柱12、第三立柱14、第四立柱15和第五立柱16下端均固设在立柱基础上。
33.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立柱12和第五立柱16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两根圆管19,两个圆管19支架通过横撑20和斜撑21固定连接,第二立柱12的两根圆管19的上端分别
与第一桁架18的内弧和外弧端面固定连接;第五立柱16的两根圆管19的上分别与第二桁架17的内弧和外弧端面固定连接。
3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