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99553发布日期:2021-09-10 23:05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房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房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房屋。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野外工作、旅游时,通常需要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折叠房屋应运而生,不仅安装快速便捷,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但是现有的折叠房屋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3.1、在折叠房屋进行安装时,不方便进行安装拆卸,操作比较繁琐,如申请号cn201510328233.9,蜗式便携折叠房屋,虽然很好的解决了折叠房屋快速安装的问题,但是在安装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常需要通过防护装置进行防护,不够方便;
4.2、在折叠房屋安装的过程中,通常底板需要从底部滑出,从而导致折叠房屋的底面不够平整,且常规的折叠房屋在安装时,需要逐个将侧板进行安装固定,一体化程度不够高。
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房屋,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房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折叠房屋在安装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安装拆卸,操作比较繁琐的问题,同时常规的折叠房屋的底面不够平整,且需要逐个将侧板进行安装固定,一体化程度不够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房屋,包括房屋主体和底座,所述房屋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且房屋主体的一侧焊接连接有翻转机构,并且翻转机构与顶板相互连接,而且房屋主体的内壁中连接有防护机构,同时防护机构与顶板相互连接,所述房屋主体的下端连接有伸展机构,且伸展机构的一侧连接有对接机构,并且伸展机构与底座相互连接。
8.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块、连接块、固定螺栓、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转轴和卡槽,且固定块的一侧与房屋主体固定连接,并且固定块的另一侧连接有连接块,而且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卡槽,同时卡槽与连接块相互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连接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与顶板相互连接,并且顶板与连接块贴合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杆,并且第二连接杆的内部贯穿有转轴,而且转轴贯穿固定块。
9.优选的,所述卡槽呈倒“y”字型结构,且卡槽与连接块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并且连接块呈“z”字型结构。
10.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连接齿轮、连接板、连接齿条和侧板,且连接齿轮的内部连接有转轴,并且连接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连接齿条,所述连接齿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与侧板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侧板的长度小于房屋主体的长度,且侧板与房屋主体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并且两个侧板的厚度小于房屋主体的内壁厚度。
12.优选的,所述伸展机构包括滑槽、限位槽、驱动杆、从动杆、第一底板、固定板、拉绳、驱动齿轮、从动齿条、第二底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旋转块,且滑槽开设在房屋主体的一侧,并且滑槽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槽,而且滑槽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外表面连接有从动杆,且驱动杆与限位槽相互连接,并且驱动杆与第一底板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的下表面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并且拉绳的另一端与驱动齿轮相互连接,而且第一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同时第二支撑杆与底座相互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从动齿条,且从动齿条的上表面焊接连接有第二底板,并且第二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而且第一支撑杆与底座相互连接,同时第二底板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旋转块。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的水平高度等于底座的水平高度,且第一底板与驱动杆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底板的长度小于底座的长度。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倒“l”字型结构,且第一支撑杆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杆的高度,并且第二支撑杆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而且底座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杆的长度。
15.优选的,所述对接机构、对接板、从动轴、操控环和竖直板,且竖直板的两侧与旋转块转动连接,并且竖直板的内部连接有对接板,而且对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外表面套接连接有操控环,且操控环与竖直板转动连接。
16.优选的,所述从动轴与操控环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对接板的厚度小于竖直板的厚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房屋;
18.1、该折叠房屋通过翻转机构和伸展机构进行伸展安装,通过一体化操作,可提高折叠房屋的安装便捷性,同时在安装的过程中即可对折叠房屋进行防护,有利于提高折叠房屋在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19.2、工作人员可向房屋主体外侧拉动顶板,使得连接块在卡槽内部进行滑动,同时连接块带动与第一连接杆连接的第二连接杆进行旋转,使得顶板向上翻转打开,且卡槽呈倒“y”字型结构,并且连接块呈“z”字型结构,有利于操作的便捷性;
20.3、工作人员可向外侧拉动第一底板,使得第一底板一侧连接的驱动杆在滑槽内部滑动,然后驱动杆滑进限位槽的内部,且第一底板的水平高度等于底座的水平高度,并且第一底板的长度小于底座的长度,有利于提高折叠房屋在使用过程中的平整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与连接块仰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房屋主体与滑槽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与侧板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齿轮与连接齿条正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从动轴与操控环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房屋主体;2、底座;3、翻转机构;31、固定块;32、连接块;33、固定螺栓;34、第一连接杆;35、第二连接杆;36、转轴;37、卡槽;4、顶板;5、防护机构;51、连接齿轮;52、连接板;53、连接齿条;54、侧板;6、伸展机构;61、滑槽;62、限位槽;63、驱动杆;64、从动杆;65、第一底板;66、固定板;67、拉绳;68、驱动齿轮;69、从动齿条;610、第二底板;611、第一支撑杆;612、第二支撑杆;613、旋转块;7、对接机构;71、对接板;72、从动轴;73、操控环;74、竖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折叠房屋,包括房屋主体1和底座2,房屋主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且房屋主体1的一侧焊接连接有翻转机构3,并且翻转机构3与顶板4相互连接,而且房屋主体1的内壁中连接有防护机构5,同时防护机构5与顶板4相互连接,房屋主体1的下端连接有伸展机构6,且伸展机构6的一侧连接有对接机构7,并且伸展机构6与底座2相互连接;
33.翻转机构3包括固定块31、连接块32、固定螺栓33、第一连接杆34、第二连接杆35、转轴36和卡槽37,且固定块31的一侧与房屋主体1固定连接,并且固定块31的另一侧连接有连接块32,而且固定块31的内部开设有卡槽37,同时卡槽37与连接块32相互连接,连接块32的内部连接有固定螺栓33,且固定螺栓33与顶板4相互连接,并且顶板4与连接块32贴合连接,连接块3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4,且第一连接杆3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5,并且第二连接杆35的内部贯穿有转轴36,而且转轴36贯穿固定块31,方便工作人员通过翻转机构3将折叠房屋的顶板4向上翻转打开,有利于扩大折叠房屋的使用空间;
34.卡槽37呈倒“y”字型结构,且卡槽37与连接块32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并且连接块32呈“z”字型结构,方便连接块32通过旋转带动顶板4进行打开,有利于操作的便捷性;
35.防护机构5包括连接齿轮51、连接板52、连接齿条53和侧板54,且连接齿轮51的内部连接有转轴36,并且连接齿轮51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连接齿条53,所述连接齿条5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2,且连接板52与侧板54固定连接,方便顶板4在打开的同时使得防护机构5带动侧板54打开,并使得侧板54对顶板4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折叠房屋在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36.侧板54的长度小于房屋主体1的长度,且侧板54与房屋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并且两个侧板54的厚度小于房屋主体1的内壁厚度,方便连接齿轮51通过连接齿条53推动侧板54从房屋主体1内壁中滑出,有利于装置的一体化运动;
37.伸展机构6包括滑槽61、限位槽62、驱动杆63、从动杆64、第一底板65、固定板66、拉绳67、驱动齿轮68、从动齿条69、第二底板610、第一支撑杆611、第二支撑杆612和旋转块
613,且滑槽61开设在房屋主体1的一侧,并且滑槽61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槽62,而且滑槽6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驱动杆63,驱动杆63的外表面连接有从动杆64,且驱动杆63与限位槽62相互连接,并且驱动杆63与第一底板65相互连接,第一底板65的下表面连接有固定板66,且固定板6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67,并且拉绳67的另一端与驱动齿轮68相互连接,而且第一底板6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612,同时第二支撑杆612与底座2相互连接,驱动齿轮68的一侧啮合连接有从动齿条69,且从动齿条69的上表面焊接连接有第二底板610,并且第二底板6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11,而且第一支撑杆611与底座2相互连接,同时第二底板610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旋转块613,方便人员通过伸展机构6将第一底板65和第二底板610从分别从房屋主体1和底座2内部伸展出,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折叠房屋进行快速安装;
38.第一底板65的水平高度等于底座2的水平高度,且第一底板65与驱动杆6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底板65的长度小于底座2的长度,方便第一底板65通过旋转向房屋主体1外部进行伸展,且保证第一底板65与底座2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有利于提高折叠房屋在使用过程中的平整性;
39.第一支撑杆611和第二支撑杆612呈倒“l”字型结构,且第一支撑杆611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杆612的高度,并且第二支撑杆612与底座2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而且底座2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杆612的长度,方便第一支撑杆611和第二支撑杆612分别对第二底板610和第一底板65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折叠房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40.对接机构包括对接板71、从动轴72、操控环73和竖直板74,且竖直板74的两侧与旋转块613转动连接,并且竖直板74的内部连接有对接板71,而且对接板7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轴72,从动轴72的外表面套接连接有操控环73,且操控环73与竖直板74转动连接,方便工作人员通过对接机构7将竖直板74与侧板54进行对接,使得竖直板74与侧板54贴合连接,有利于提高折叠房屋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
41.从动轴72与操控环7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对接板71的厚度小于竖直板74的厚度,方便操控环73通过旋转推动与从动轴72连接的对接板71进行上升,有利于提高对接板71在上升过程中的稳定性。
4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根据图1

7,当需要对折叠房屋进行安装时,首先工作人员可向房屋主体1外侧拉动顶板4,使得顶板4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接块32进行运动,进而连接块32与固定块31发生转动,然后连接块32在卡槽37内部进行滑动,同时连接块32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4进行旋转,使得第一连接杆34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二连接杆35进行同步运动,进而第二连接杆35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转轴36进行旋转,使得顶板4向上翻转打开,同时转轴36带动其外表面套接连接的连接齿轮51进行旋转,进而连接齿轮51推动与之啮合连接的连接齿条53进行运动,使得连接齿条53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接板52进行运动,进而连接板52带动侧板54进行同步运动,使得侧板54从房屋主体1内壁中滑出,进而侧板54对顶板4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折叠房屋在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然后继续向外侧拉动侧板54,使得侧板54完全从房屋主体1内壁中滑出;
43.根据图1

9,然后工作人员可向外侧拉动第一底板65,使得第一底板65一侧连接的驱动杆63在滑槽61内部滑动,然后驱动杆63带动与之连接的从动杆64进行同步运动,然后驱动杆63滑进限位槽62的内部,然后第一底板65即被固定,且第一底板65与底座2位于同一
水平高度,在第一底板65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底板65带动其底部连接的固定板66进行同步运动,使得固定板66拉动拉绳67进行运动,然后拉绳67会拉动与之连接的驱动齿轮68进行旋转,接着驱动齿轮68通过旋转推动与之啮合连接的从动齿条69进行运动,使得从动齿条69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底板610从底座2内部滑出,并且第二底板610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支撑杆611进行同步运动,使得第一支撑杆611从第二支撑杆612内部滑出,并对第二底板610进行支撑,而且第一支撑杆611从底座2内部滑出并对第一底板65进行支撑;
44.根据图9,然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旋转块613翻转竖直板74,使得竖直板74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接着工作人员可通过竖直板74侧壁旋转操控环73,由于操控环73与从动轴72螺纹连接,使得操控环73通过旋转推动从动轴72进行上升,进而从动轴72带动与之连接的对接板71进行同步上升,使得对接板71与顶板4进行对接,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4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