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7387发布日期:2021-12-11 10:4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屋面防水结构设计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伸缩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从基础顶面至屋顶沿结构断开。
3.公告号为cn20856361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面变形缝,包括设置在屋面上方的凸墙,凸墙之间设有变形缝,变形缝上方两侧的凸墙上设有压顶,压顶上方设置有盖板,压顶与盖板之间设有变形缝伸缩结构,变形缝伸缩结构下方设有位于变形缝内的防火带,变形缝伸缩结构包括位于变形缝两侧的橡胶板,橡胶板下方设有橡胶止水带,橡胶板之间设有位于橡胶止水带内的沥青麻丝,变形缝伸缩结构一端经化学锚栓与盖板及压顶固定连接,另一端经沉头螺栓与压顶固定连接,沉头螺栓顶部不高出橡胶板。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
5.上述在对屋面变形缝做防水处理的时候,在变形缝两侧设置有凸墙,凸墙对施工人员在屋面上的行走造成了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方便施工人员在屋面行走,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面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覆盖屋面,所述防水层上方固定有第一防水板,所述第一防水板位于伸缩缝的上方且用于覆盖伸缩缝。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覆盖屋面,降低水体渗入屋面的几率,第一防水板位于伸缩缝的上方且覆盖伸缩缝,阻挡水体进入伸缩缝,本技术不需要在伸缩缝的两侧屋面设置凸墙,使得施工人员在屋面上的行走更加方便。
10.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水板朝向伸缩缝凹陷,所述第一防水板在凹陷处设置有缓冲棒,所述缓冲棒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防水板,所述第二防水板覆盖缓冲棒。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棒位于第一防水板的凹陷中,缓冲棒可将雨水、冰雹等在滴落时对在第一防水板在伸缩缝处的力进行吸收且分解,以减小第一防水板受长时间的水体或者冰雹等滴落发生的形变量,减小第一防水板过度嵌入伸缩缝中造成的第一防水板两边上翘变形,从而提高第一防水板2与防水层1的贴合度。
12.可选的,所述第二防水板设有背离伸缩缝的凸起,所述凸起位于伸缩缝的上方。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位于伸缩缝的上方,使得水体流行凸起的两侧,减少水体流到伸缩缝的几率,提高本技术的防水效果。
14.可选的,所述第二防水板的两端伸出第一防水板的两端,所述第二防水板伸出第一防水板的两端弯折且与防水层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水板与防水层抵接,减少水体从第二防水板与防水层之间流入的几率,对水体流入伸缩缝进一步阻挡,提高了本技术的防水效果。
16.可选的,所述第二防水板的两端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与第二防水板的两端抵接,所述密封块与防水层抵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块将第二防水板的两端与防水层之间的间隙做密封处理,减少水体进入密封块和第二防水板之间的几率,提高本技术的防水效果。
18.可选的,还包括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伸入伸缩缝内腔且开口背离伸缩缝,所述接水槽的两端与屋面固定,所述防水层位于接水槽的上方且与接水槽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水槽伸入伸缩缝且两端与屋面固定,当水体流向伸缩缝时,接水槽将水体进行收集,减少水体流入伸缩缝的几率,提高防水效果。
20.可选的,所述接水槽的两端设置有弹性的垫条,所述垫条的一面与接水槽朝向屋面的侧面抵接,所述垫条远离接水槽的侧面与屋面抵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条位于接水槽的端面与屋面之间,垫条的一面与接水槽抵接且与屋面抵接,垫条将接水槽与屋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减少水体从接水槽与屋面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几率,提高本技术的防水效果。
22.可选的,所述接水槽的两端朝向屋面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垫条设有适配于凹槽的凸块,所述凸块伸入凹槽且与凹槽内壁抵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条的凸块伸入凹槽,使得垫条与接水槽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增长了水体从垫条与接水槽间隙流向伸缩缝的路径,降低了水体从垫条和接水槽间隙流入伸缩缝的几率。
24.可选的,所述垫条与屋面抵接的侧面设有多条防水条,所述防水条平行于伸缩缝,多条防水条的排布方向垂直于伸缩缝的长度方向。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条增长了水体从垫条和屋面间隙流入的路径,降低了水体从垫条和屋面之间的间隙流入伸缩缝的几率。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屋面上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上固定有第一防水板,第一防水板位于伸缩缝的上方,防水层降低水体渗入屋面的几率,第一防水板位于伸缩缝的上方且覆盖伸缩缝,阻挡水体进入伸缩缝,本技术不需要在伸缩缝的两侧屋面设置凸墙,使得施工人员在屋面上的行走更加方便。;
28.2.伸缩缝内腔设置有接水槽,接水槽的两端与屋面固定,防水层位于接水槽的上方且与接水槽抵接;接水槽将水体进行收集,减少水体流入伸缩缝的几率,提高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30.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32.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防水层;2、第一防水板;3、缓冲棒;4、第二防水板;41、凸起;5、密封块;6、接水槽;61、凹槽;7、垫条;71、凸块;72、防水条;8、砖墙;9、斜屋混凝土结构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实施例1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参照图1、图2,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包括防水层1以及第一防水板2,防水层1可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使用时,将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涂覆在屋面上形成防水层1,第一防水板2固定在屋面上,第一防水板2减少水体渗入屋面的几率,第一防水板2位于伸缩缝的上方且覆盖伸缩缝,第一防水板2可采用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无胎体),使用时,第一防水板2阻挡雨水进入伸缩缝中,本技术不需要在伸缩缝的两侧屋面设置凸墙,使得施工人员在屋面上的行走更加方便。
37.参照图2,第一防水板2朝向伸缩缝凹陷,第一防水板2凹陷处固定有缓冲棒3,缓冲棒3可选用聚苯乙烯泡沫背衬材料,缓冲棒3可将雨水、冰雹等在滴落时对在第一防水板2在伸缩缝处的力进行吸收且分解,以减小第一防水板2受长时间的水体或者冰雹等滴落的形变量,减小第一防水板2过度嵌入伸缩缝中造成的第一防水板2两边上翘变形,从而提高第一防水板2与防水层1的贴合度;为了减少缓冲棒3被雨水污染的几率,缓冲棒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防水板4,第二防水板4采用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无胎体)。
38.第二防水板4设有凸起41,凸起41背离伸缩缝且位于伸缩缝的上方,当水体在第二防水板4上流动时,凸起41 可以引导水体流向凸起41的两侧,减少了水体进入伸缩缝的几率。
39.参照图1、图2,第二防水板4两端伸出第一防水板2的两端,第二防水板4朝向第一防水板2的侧面与第一防水板2背离伸缩缝的侧边抵接,第二防水板4伸出第一防水板2的两端朝向屋面进行弯折且与防水层1抵接固定,当水体在屋面上时,第二防水板4的两端对水体流向伸缩缝进行阻拦,第一防水板2的两端再次对水体进行阻拦,提高了本技术的防水效果。
40.参照图1,为了减少水体进入第二防水板4与防水层1之间,在第二防水板4的两端设有密封块5,密封块5与第二防水板4的两端抵接,密封块5与防水层1抵接,使用时,使用者使用密封胶在第二防水板4两端进行涂覆形成密封块5,密封胶可选用单组份聚氨酯密封胶,从而将第二防水板4与防水层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减少水体从第二防水板4与防水层1之间的间隙流入伸缩缝的几率。
41.参照图2,伸缩缝处设有接水槽6,接水槽6为镀锌铁皮接水槽,在搭接时,接水槽顺流水方向进行搭接,接水槽6伸入伸缩缝内腔且开口背离伸缩缝,接水槽6的两端伸出伸缩缝且进行弯折,接水槽6的两端与屋面抵接且通过单边射钉与屋面进行固定,防水层1位于接水槽6的上方且与接水槽6抵接,当水体流向伸缩缝时,接水槽6可以接住水体,减少水体进入伸缩缝的几率,提高本技术的防水性。
42.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
43.1.施工者在伸缩缝的两侧砌筑砖墙8,在砖墙8的上方固定斜屋混凝土结构板9;
44.2.将接水槽6伸入伸缩缝中,接水槽6的两端通过单边射钉固定在屋面;
45.3.在屋面和接水槽6的表面涂覆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形成防水层1;
46.4.在防水层1上方固定第一防水板2;
47.5.在第一防水板2的凹陷处固定缓冲棒3,将第二防水板4覆盖缓冲棒3;
48.6.将第二防水板4的两端与屋面固定且与防水层1抵接;
49.7.在第二防水板4的两端涂覆密封胶形成密封块5。
50.实施例2
51.屋面伸缩缝防水结构,参照图3、图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水槽6的两端设置有弹性的垫条7,垫条7的长度垂直于伸缩缝的长度,垫条7的一面与接水槽6朝向屋面的侧面抵接,垫条7远离接水槽6的侧面与屋面抵接,使用时,将垫条7放置在接水槽6的两端与屋面的间隙中,然后用单边射钉将接水槽6固定在屋面上,垫条7具有弹性减少了接水槽6与屋面之间的缝隙,减少水体从接水槽6与屋面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几率,提高本技术的防水性。
52.参照图4,为了提高垫条7与接水槽6的连接更加紧密,接水槽6朝向屋面的侧面开设有凹槽61,凹槽61的开口朝向屋面,垫条7朝向凹槽61的侧面一体成型出凸块71,凸块71适配于凹槽61且伸入凹槽61,凸块71与凹槽61的内壁抵接;增长了水体从垫条7与接水槽6之间流动的路径,减少了水体从垫条7与接水槽6之间流向伸缩缝的几率,提高了本技术的防水性。
53.参照图4,垫条7与屋面抵接的侧面一体成型出多条防水条72,多条防水条72平行于伸缩缝,多条防水条72的排布方向垂直于伸缩缝的长度方向,多条防水条72的设置增长了水体从垫条7与屋面之间流动的路径,减少了水体从垫条7与屋面之间流向伸缩缝的几率,提高了本技术的防水性。
54.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
55.1.施工者在伸缩缝的两侧砌筑砖墙8,在砖墙8的上方固定斜屋混凝土结构板9;
56.2.将垫条7伸入接水槽6的凹槽61中,将垫条7放置在接水槽6的两端与屋面之间;
57.3.将接水槽6伸入伸缩缝中,接水槽6的两端通过单边射钉固定在屋面;
58.4.在屋面和接水槽6的表面涂覆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形成防水层1;
59.5.在防水层1上方固定第一防水板2;
60.6.在第一防水板2的凹陷处固定缓冲棒3,将第二防水板4覆盖缓冲棒3;
61.7.将第二防水板4的两端与屋面固定且与防水层1抵接;
62.8.在第二防水板4的两端涂覆密封胶形成密封块5。
6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