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9085发布日期:2021-12-08 11:3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围界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围界。


背景技术:

2.我国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寒高海拔地区,具有天气寒冷、空气干燥、降雨稀少、温差很大、日照充足、干湿分明等气候特征,冻土具有发育范围广、冻深大、稳定性差的特点。由于冻土状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冻胀、融沉随季节和白昼交替出现,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容易造成建构筑物变形和破坏。
3.围界是阻止未经许可的人员和车辆进入不对外开放区域的屏障,例如机场围界等,受冻土影响,现有的围界易出现倾斜、破坏现象,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冻土环境的围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围界,该围界能够很好地适应冻土环境,不易因冻土的冻胀、融沉而出现破坏。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围界,包括围界基础和防护体,所述围界基础包括由土工格栅编制成的笼子,所述笼子中填充有石子,所述笼子内埋设有用于与所述防护体固定连接的基础梁。
7.可选地,在上述围界中,所述基础梁与所述笼子的顶部通过绑扎带固定连接。
8.可选地,在上述围界中,所述笼子埋于地表,所述基础梁的位置高于地面,所述围界基础还包括位于地面上的干铺块碎石层,所述笼子高出地面的部分被所述干铺块碎石层掩埋。
9.可选地,在上述围界中,所述基础梁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梁。
10.可选地,在上述围界中,所述笼子的横截面高度为800mm~1000mm。
11.可选地,在上述围界中,所述防护体包括:
12.与所述基础梁固定连接的内侧立杆和外侧立杆,所述内侧立杆和所述外侧立杆分别用于构成所述围界的内侧面和外侧面;
13.多个刺丝滚笼,所述刺丝滚笼位于所述内侧立杆和所述外侧立杆之间,并堆叠成多层。
14.可选地,在上述围界中,所述防护体还包括横杆和纵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侧立杆和所述外侧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纵杆与多个所述内侧立杆或者多个所述外侧立杆或者多个所述横杆固定连接。
15.可选地,在上述围界中,所述防护体还包括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基础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侧立杆或者所述外侧立杆固定连接。
16.可选地,在上述围界中,所述内侧立杆和所述外侧立杆之间的空间的横截面为靴形,并排设置的三个所述刺丝滚笼构成离地面最近的一层,并排设置的两个所述刺丝滚笼
构成离地面次近的一层,其余各层均设置一个所述刺丝滚笼。
17.可选地,在上述围界中,所述防护体的高度为2500mm~3000mm。
1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围界中,用来支撑防护体的基础梁埋设在由土工格栅编制成的笼子内,笼子中填充的是石子,以此构成了一种柔性围界基础,与传统围界中常采用的刚性基础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围界能够很好地适应冻土环境,不易因冻土的冻胀、融沉而出现破坏。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围界的立面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围界的平面图;
22.图3是图2中的a

a剖面图;
23.图4是图2中的b

b剖面图。
24.图中标记为:
25.1、笼子;2、基础梁;3、斜撑杆;4、立杆;41、内侧立杆;42、外侧立杆;5、刺丝滚笼;6、纵杆;7、横杆;8、干铺块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7.参见图1~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围界的立面图(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围界的平面图(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a

a剖面图,图4是图2中的b

b剖面图。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围界包括围界基础和防护体,其中,围界基础包括由土工格栅编制成的笼子1,笼子1中填充有块石和卵石,笼子1内埋设有用于与防护体固定连接的基础梁2。防护体包括内侧立杆41、外侧立杆42和多个刺丝滚笼5,内侧立杆41和外侧立杆42与基础梁2固定连接,分别用于构成围界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刺丝滚笼5位于内侧立杆41和外侧立杆42之间,并堆叠成多层。
29.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块石和卵石以外,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石子来填充笼子1。防护体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栅栏结合刺丝滚笼的结构形式。笼子1中填充石子,并将基础梁2埋设在笼子1内,构成了一种柔性围界基础,与传统围界中常采用的刚性基础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围界能够很好地适应冻土环境,不易因冻土的冻胀、融沉而出现破坏。
30.如图3所示,为使基础梁2能够更稳固地支撑防护体,可以将基础梁2与笼子1的顶部通过绑扎带固定连接在一起。笼子1的横截面高度一般为800mm~1000mm,应用时可将笼子1埋于地表,笼子1位于地面以下的部分通常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本实施例中,基础梁2的位置高于地面,围界基础还包括位于地面上的干铺块碎石层8,笼子1高出地面的部分被干铺块碎石层8掩埋,干铺块碎石层8可有效提高围界的整体稳定性。
31.具体实际应用中,相邻两个基础梁2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为1500mm~2000mm,基础梁2可以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制作防护体时,将内侧立杆41和外侧立杆42的底端直接浇筑在基础梁2内。为了提高防护体的结构强度,在防护体的横向上,可以设置横杆7将内侧立杆41和外侧立杆42固定连接,在防护体的纵向上,可以设置纵杆6对内侧立杆41或者外侧立杆42或者横杆7进行加固。
32.纵杆6对内侧立杆41或者外侧立杆42进行加固时,是将多个内侧立杆41或者多个外侧立杆42固定连接起来,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斜撑杆3对单个的内侧立杆41或者单个的外侧立杆42进行加固,如图1所示,斜撑杆3的一端与基础梁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侧立杆41或者外侧立杆42固定连接。
33.防护体中的杆件可以由角钢制作,防护体的高度一般为2500mm~3000mm。由图3和图4可见,本实施例中,内侧立杆41和外侧立杆42之间的空间的横截面为靴形,在多层刺丝滚笼5中,并排设置的三个刺丝滚笼5构成离地面最近的一层,并排设置的两个刺丝滚笼5构成离地面次近的一层,其余各层均设置一个刺丝滚笼5。将所有刺丝滚笼5装入后,防护体的顶部通常由柔性索封起来。
3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