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搬运平台及立体停车库

文档序号:26605256发布日期:2021-09-10 23:3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车辆搬运平台及立体停车库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转运与存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搬运平台及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2.车辆转运装置一直是车用装置领域的热点话题。尤其是立体停车库的出现更多地需要车辆转运装置与其配合使用。随着我国汽车制造工业水平的迅猛发展并伴随着我国社会化经济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私家车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配置。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汽车销售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140辆,并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总体而言仍属于年轻的汽车消费市场。对于目前出现的停车困难问题已经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传统停车方式即“静态停车设施”已经过早的暴露出其缺陷,出现了不适应如今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停车方式无法实现自动停车的目的,给用户(尤其是新手)造成了一定的停车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辆搬运平台及立体停车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立体停车库无法自动停车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搬运平台,所述车辆搬运平台包括:
5.第一导轨;
6.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
7.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一导轨上升或下降;
8.梳齿板,所述梳齿板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梳齿板用于放置车辆;以及便于所述车辆转移的,
9.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横移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梳齿板沿所述第二导轨往复移动。
10.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链轮、起重链、第一驱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链轮下方的起重箱,所述起重链绕设于所述链轮上,所述起重链的第一端与起重箱连接,所述起重链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链轮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一导轨上升或下降。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导轨朝向所述第一导轨的一端设置有卡槽盒,所述卡槽盒卡合在所述第一导轨上,且所述卡槽盒能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滑动。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壁滑动抵接,所述第一导向轮背离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的一侧与所
述卡槽盒连接。
13.优选地,所述横移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一侧,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梳齿板朝向所述齿条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齿轮在所述齿条上啮合滚动,以带动所述梳齿板往复移动。
14.优选地,所述第二导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横移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壁滑动抵接,所述梳齿板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二导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向轮连接。
15.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轨间隔布置,两个所述第二导轨间隔布置,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开口相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开口相背设置。
16.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导轨上均设置有所述卡槽盒,两个所述卡槽盒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起重链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17.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立体停车库,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搬运平台。
1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导轨的左侧端滑动设置于第一导轨上的上端,且第二导轨可沿第一导轨上下移动。在第一导轨上设置升降机构,当停车时,用户将车辆开到梳齿板上后,升降机构驱动第二导轨沿第一导轨上升到需要停车的高度,然后第二导轨上的横移机构驱动梳齿板在第二导轨上沿左右方向移动到对应位置,通过梳齿板的升降和横移配合,从而实现车辆的准确自动停车。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搬运平台通过设计升降和横移两类运动形式,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停车,可增强立体停车库的实用价值和提高停车过程的工作效率,且具有较强的共性技术,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搬运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搬运平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搬运平台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辆搬运平台中横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0026][002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中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2]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搬运平台。
[0033]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车辆搬运平台包括第一导轨10、第二导
轨20、升降机构30、梳齿板40以及横移机构50;第二导轨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轨10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导轨20的一端滑动设置于第一导轨10上;升降机构30设置于第一导轨10上,升降机构30用于驱动第二导轨20沿第一导轨10上升或下降;梳齿板40滑动设置于第二导轨20上,梳齿板40用于放置车辆;横移机构50设置于第二导轨20上,横移机构50用于驱动梳齿板40沿第二导轨20往复移动。
[0034]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导轨10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导轨20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导轨20的左侧端滑动设置于第一导轨10上的上端,且第二导轨20可沿第一导轨10上下移动。在第一导轨10上设置升降机构30,当停车时,用户将车辆开到梳齿板40上后,升降机构30驱动第二导轨20沿第一导轨10上升到需要停车的高度,然后第二导轨20上的横移机构50驱动梳齿板40在第二导轨20上沿左右方向移动到对应位置,通过梳齿板40的升降和横移配合,从而实现车辆的准确自动停车。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搬运平台通过设计升降和横移两类运动形式,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停车,可增强立体停车库的实用价值和提高停车过程的工作效率,且具有较强的共性技术,适用范围广。
[0035]
其中,升降机构30包括链轮31、起重链32、第一驱动件33以及设置于链轮31下方的起重箱34,起重链32绕设于链轮31上,起重链32的第一端与起重箱34连接,起重链32的第二端与第二导轨20连接,第一驱动件33用于驱动链轮31转动,以带动第二导轨20上升或下降。
[0036]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3优选为第一电机。第一导轨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60,第一导轨10的下端设置第二支撑板70,在第二支撑板70上设置起重箱34,将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支撑板60上,将链轮31也设置在第一支撑板60上,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链轮31的中心轴连接,以驱动链轮31旋转。在链轮31上绕设有起重链32,且起重链32的一端与起重箱34连接,起重链3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导轨20上,当第一电机驱动链轮31旋转时,起重箱34上升而带动第二导轨20沿第一导轨10下降,进而实现梳齿板40的下降。当需要梳齿板40上升时,将链轮31朝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可实现。
[0037]
如图4所示,横移机构50包括第二驱动件51、齿条54以及与齿条54啮合的齿轮52,齿条54设置于第二导轨20的一侧,齿轮52设置于梳齿板40朝向齿条54的一侧,第二驱动件51用于驱动齿轮52在齿条54上啮合滚动,以带动梳齿板40往复移动。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51为第二电机,第二导轨20为工字型水平放置的导轨。在梳齿板40的下方开设两条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槽道,使得两条槽道分别与水平工字导轨契合。在一条第二导轨20的内侧设有齿条54,齿轮52置于齿条54和梳齿板40之间,第二电机带动齿轮52在齿条54上啮合滚动,从而使得梳齿板40水平横移达到指定位置,进而完成整个车辆的停车过程。
[0038]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导轨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21,第二滑槽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轨20的延伸方向相同,横移机构50还包括第二导向轮53,第二导向轮5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槽21的两侧壁滑动抵接,梳齿板40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板80,第二导向轮53的一侧与第二导向轮53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导轨20外侧表面设有第二滑槽21,第二滑槽21上有横向导向的第二导向轮53,该第二导向轮53既起到了限位作用,防止梳齿板40脱离第二导轨20。同时在第二导轨20上还延伸出连接板80,连接板80沿上下方向延伸,这样第二导向轮53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21内的同时,第二导向轮53的一侧与连接板80连接,这样当梳齿板40沿左右方向移动时,第二导向轮53同时沿第二滑槽21移动,对梳齿板40在第二导轨20上的移动起到一定的横向导向作用,使得梳齿板40的横移更加方便。
[0039]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导轨20朝向第一导轨10的一端设置有卡槽盒22,卡槽盒22卡合在第一导轨10上,且卡槽盒22可沿第一导轨10的延伸方向滑动。每个第二导轨20上均设置有卡槽盒22,两个卡槽盒22之间连接有连接杆23,起重链32的第二端与连接杆23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导轨20的左端都设置有卡槽盒22,卡槽盒22卡接于第一导轨10的右侧,且卡槽盒22可沿第一导轨10的右侧上下滑动,每个卡槽盒22内都设置有支出块。第一电机驱动链轮31转动,起重链32一端与对重箱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23连接,通过起重链32起重的方式实现梳齿板40的上下移动。在第一导轨10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梳齿板40位移信息的位移传感器,当梳齿板40上移到实际需要位置时,每个卡槽盒22上的支出块会触及位移传感器,实现电机的停转。
[0040]
如图1所示,第一导轨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11,第一滑槽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轨10的延伸方向相同,升降机构30还包括第一导向轮35,第一导向轮3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11的两侧壁滑动抵接,第一导向轮35背离第一滑槽11的槽底的一侧与卡槽盒22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0为工字型竖直放置的导轨,第一导轨10上的第一滑槽11也沿上下方向延伸。在第一滑槽1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轮35,且第一导向轮3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滑槽11的两侧壁滑动抵接。在梳齿板40和第二导轨20升降运动中,第一导向轮35也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对第一导轨10的整体受力起到了前后限位的作用且使得整个第二导轨20和梳齿板40上移运动更容易,减少了第一电机的损耗。
[0041]
1其中,第一导轨10和第二导轨2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导轨10和两个第二导轨20均间隔布置,两个第一滑槽11的开口相背设置,两个第二滑槽21的开口相背设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导轨1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导轨10间隔设置,并且两个第一滑槽11相背设置。两个第一导轨10的上端通过第一支撑板60连接,两个第一导轨10的下端通过第二支撑板70连接。两个第二导轨20也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导轨20之间的间距要大于梳齿板40的宽度。梳齿板40上的梳齿结构裸露在两个第二导轨20的外侧,防止该梳齿结构影响梳齿板40在第二导轨20上的横移。
[0042]
此外,第二导轨20的上方均设置有承力轮(图未示),承力轮位于第二导轨20和梳齿板40之间。在水平工字导轨顶端设有承力轮,可减少导轨与车载板之间的摩擦以及承受部分扭曲力。
[0043]
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立体停车库,立体停车库包括如上的车辆搬运平台。该车辆搬运平台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立体停车库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4]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