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墙爬升式脚手架的防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3890发布日期:2021-12-08 12:04阅读:64来源:国知局
附墙爬升式脚手架的防坠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附墙爬升式脚手架的防坠结构。


背景技术:

2.附着式爬升脚手架是一种可随着工程建设逐层爬升的外墙脚手架。由于,附着式爬升脚手架施工速度相对更快并且还可节约大量的材料,因此高层建设的使用率逐渐升高。但附着式爬升脚手架常应用于高层建筑,一旦坠落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附着式爬升脚手架通常设置有防坠落装置。
3.申请号为201721470550.5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能防坠脚手架,包括主支架、底板架和导轨架,导轨架与固定于建筑上的防坠器卡接,防坠器包括基座、防坠顶撑和防坠摆针,防坠顶撑的一端通过弹性销轴转动设置于基座的上方,防坠顶撑的下方设有位于基座内部防坠摆针,基座的内部固定设有若干加强方管;基座内部相互对立的侧面上固定设有对称的两列固定销,固定销上套设有滚动套导轨架顶部的一侧固定设有吊具固定架,吊具固定架上设有吊具。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脚手架发生坠落时,防坠顶撑可抵接于导轨架中的横杆限制脚手架的坠落,但由于多个横杆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防坠顶撑限制横杆时,脚手架已经坠落一定高度,使得具有较大的冲量,从而撞击防坠顶撑可能导致防坠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缓脚手架的防坠组件的损坏,本技术提供一种附墙爬升式脚手架的防坠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附墙爬升式脚手架的防坠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附墙爬升式脚手架的防坠结构,包括架体、缓冲组件以及用于防止脚手架坠落的防坠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导向单元和制动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多个导向轮,多个所述导向轮的转动连接于架体,所述制动单元包括棘轮和用于限制棘轮双向转动的棘爪,所述棘轮固定连接于导向轮的转动轴,所述棘爪转动连接于架体。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导向轮的轮面抵接于脚手架的导轨部,当脚手架发生坠落,会使得导向轮反向转动,但由于导向轮连接的棘轮被棘爪限制,使得棘轮不能发生反向转动,从而限制导向轮的反向转动,使导向轮与脚手架摩擦,使得脚手架的降落速度下降,进而使得防坠组件限制脚手架降落时受到的冲击力相对更小,减缓防坠组件的损坏。
9.可选的,所述导向轮的弧面环向开设有贴合槽,所述贴合槽的开口背向导向轮的中心轴线,所述贴合槽的槽壁轮廓呈弧面状结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轮开设的贴合槽,贴合槽可增大导向轮与脚手架的导轨部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导向轮与脚手架的导轨部的摩擦力相对更大。
11.可选的,所述导向单元还包括摩擦垫,所述摩擦垫连接于贴合槽的槽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垫可增大导向轮和脚手架的导轨部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减缓脚手架的冲击力的效果相对更佳,并且还可减少导向轮的磨损。
13.可选的,所述棘爪背向棘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棘爪抵接于棘轮的抵接弹簧,所述抵接弹簧一端连接于架体,所述抵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棘爪。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弹簧可将棘爪朝向棘轮推动,从而使棘爪在使用过程中能相对更紧密的抵接于棘轮,减少棘爪脱离棘轮的情况。
15.可选的,所述棘爪远离棘轮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架体,所述支撑板抵接于棘爪。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可对棘爪远离棘轮的一端进行支撑,从而减少棘爪受力后发生损坏的情况。
17.可选的,所述防坠组件包括柱状的防坠顶撑,所述防坠顶撑一端转动连接于架体,所述防坠顶撑远离架体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卡设脚手架的卡爪。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脚手架掉落时,卡爪可卡接于脚手架的导轨部,从而使脚手架不易发生继续降落的情况。
19.可选的,所述防坠组件还包括两块稳固夹板,所述稳固夹板固定连接于架体,所述防坠顶撑被夹持于两个稳固夹板之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固夹板可将防坠顶撑的两侧进行夹持,当防坠顶撑受到冲击时,减少防坠顶撑偏移发生损坏的情况。
21.可选的,所述稳固夹板连接有支撑板,所述防坠顶撑靠近卡爪的端部搭接于支撑板上端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坠顶撑对脚手架的导轨部进行限位作用时,支撑板可抵接于防坠顶撑的下端面,分散防坠顶撑受到的冲击力,减缓防坠顶撑的损坏。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使用时,导向轮的轮面抵接于脚手架的导轨部,当脚手架发生坠落,会使得导向轮反向转动,但由于导向轮连接的棘轮被棘爪限制,使得棘轮不能发生反向转动,从而限制导向轮的反向转动,使导向轮与脚手架摩擦,使得脚手架的降落速度下降,进而使得防坠组件限制脚手架降落时受到的冲击力相对更小,减缓防坠组件的损坏;
25.2.抵接弹簧可将棘爪朝向棘轮推动,从而使棘爪在使用过程中能相对更紧密的抵接于棘轮,减少棘爪脱离棘轮的情况。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11、背板;12、固定管;121、通槽;122、固定块;2、缓冲组件;21、导向单元;211、导向轮;212、贴合槽;213、摩擦垫;22、制动单元;221、棘轮;222、棘爪;223、抵接弹簧;224、支撑板;3、防坠组件;31、防坠顶撑;311、卡爪;312、卡槽;32、稳固夹板;321、抵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附墙爬升式脚手架的防坠结构。参照图1和图2,附墙爬升式脚手架的防坠结构包括架体1、缓冲组件2以及用于防止脚手架坠落的防坠组件3。架体1用螺栓固定连接于施工的楼体,防坠组件3固固定于架体1,并可卡设脚手架防止脚手架坠落,缓冲组件2设置于架体1,可摩擦脚手架的导轨部,从而减缓脚手架掉落时的冲击力,使得防坠组件3不易损坏。
31.架体1包括背板11和固定管12,固定管12的一端开口边沿焊接于背板11,固定管12呈方管状结构,固定管12开设有用于使卡设脚手架的导轨部的通槽121,通槽121有两个且上下分别对应开设在固定管12的两个管壁,通槽121开口朝向与固定管12的开口朝向相同。
32.参照图1和图2,缓冲组件2包括导向单元21和制动单元22,导向单元21包括导向轮211和摩擦垫213,摩擦垫213固定连接于导向轮211的外轮面,导向轮211有四个且四个导向轮211等分为两组,一组导向轮211对应设置于固定管12的一侧竖向内壁。导向轮211的转动轴与导向轮211一体成型并穿设固定管12的管壁,导向轮211的转动轴水平设置,脚手架的导轨部夹持于同一组的两个导向轮211之间,导向轮211的轮面环向开设有贴合槽212,贴合槽212的开口背向导向轮211的中心轴线,贴合槽212的槽壁轮廓呈弧面状结构,从而使得导向轮211能更紧密的贴合脚手架的导轨部,增大两者的摩擦力。
33.制动单元22包括棘轮221和用于限制棘轮221双向转动的棘爪222,棘轮221的棘齿的斜面朝向导向轮211的转动方向,棘轮221与导向轮211的转动轴同中心轴线设置,两个棘轮221之间设置有两个固定块122,固定块122焊接于固定管12的外管壁,棘爪222一端抵接于棘轮221,棘爪222远离棘轮221的一端穿设有转轴,转轴固定连接于固定管12的外管壁,棘爪222转动连接于转轴。
34.当脚手架提升时,导向轮211抵接于脚手架的导轨部的外壁,并对脚手架的导轨部进行导引。脚手架若发生坠落,棘轮221与导向轮211同向转动,但棘爪222可抵接于棘轮221的棘齿,使导向轮211不发生转动,而摩擦垫213可和脚手架的导轨部摩擦,从而使脚手架的降落速度减缓,减少脚手架对防坠组件3的冲击力。
35.参照图1和图2,为了使棘爪222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抵接于棘轮221的状态,棘爪222背向棘轮22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棘爪222抵接于棘轮221的抵接弹簧223。抵接弹簧223一端固定连接于棘爪222,抵接弹簧2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块122。从而抵接弹簧223可将棘爪222朝向棘轮221推动,使得棘爪222能保持抵接于棘轮221的状态。同时,棘爪222连接于转轴的一端呈圆弧形,并在该端部设置有支撑板224,支撑板224固定连接于固定块122,且支撑板224呈圆弧形板状结构,支撑板224的内弧面抵接于棘爪222的端部,当脚手架坠落时,支撑板224可对棘爪222进行支撑,从而减少棘爪222受力后发生损坏的情况。
36.参照图1和图2,防坠组件3包括柱状的防坠顶撑31和两块稳固夹板32,防坠顶撑31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管12位于上方的管壁,防坠顶撑31远离固定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爪311,卡爪311成型有一个卡槽312,卡槽312的开口背向背板11设置且卡槽312的开口倾斜向上,卡槽312可卡设于脚手架的导轨部。稳固夹板32焊接于固定管12的上端面,防坠顶撑31被夹持于两个稳固夹板32之间。并在两个稳固夹板32之间设置有抵接板321固定连接于稳固夹板32,且两个稳固夹板32和抵接板321呈h状设置,抵接板321倾斜设置,抵接板321的
板面朝向防坠顶撑31。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附墙爬升式脚手架的防坠结构的实施原理为:脚手架的导轨部被夹持于通槽121内,且此时摩擦垫213抵接于脚手架的导轨部。当脚手架发生坠落时,导向轮211开始反向转动,棘爪222抵接于棘轮221,使棘轮221不能发生反向转动,从而限制导向轮211发生转动,以使得摩擦垫213可摩擦脚手架的导轨部,减小脚手架掉落的冲击力。并且,脚手架掉落一定程度后,卡爪311的卡槽312卡接住脚手架导轨部的横梁,从而实现防坠。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