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集成墙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
背景技术:2.随着采暖技术的进步和装配式建筑的迅速发展,传统暖气片供暖方式由于污染大、安装工程量大、后期维修复杂度高等因素正在逐渐被电采暖所替代。目前,市面上各种加热墙板方兴未艾,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加热墙板均需要t型线缆以及1拖n接头线缆进行接线,现场接线工程量大且需要特定的电气工程师,提高了安装费用,影响工程进度。并且由于墙板空间小,线缆有交叉重叠现象,给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研发出一种无线供电可加热集成墙板,通过无线供电轨道与发热墙板触点的接触,完成供电工作,施工现场无需线缆连接,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且避免了线缆老化粘连等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包括安装于结合件内的饰面墙板、保温层、安装于保温层内的发热材料;
6.所述发热材料沿着保温层底部两端位置延伸出无线触点,所述无线触点与位于踢脚线内的无线导电轨接触;
7.位于所述饰面墙板的端面上一侧通过螺装或是粘接方式固定安装有温控器,温控器与所述踢脚线内的无线导电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器分别连接空气温感探头与物理温感探头,空气温感探头与温控器集成为一体结构,物理温感探头安装在饰面墙板内层,通过信号线缆与温控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采用保温材料制成与饰面墙板相同大小的矩形体结构;
10.所述饰面墙板与保温层对接通过结合件结合在一起;
11.保温材料采用xps挤塑板或泡沫保温板。
12.进一步地,位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饰面墙板相对面上固定开有的凹槽内镶嵌安装着发热材料,所述发热材料通过耐高温绝缘胶密封于凹槽内。
13.位于所述饰面墙板、保温层底部固定开有与踢脚线配合的台阶面;
14.位于所述保温层与饰面墙板相对面上固定开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发热材料;
15.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材料采用碳纤维发热线,且发热材料采用u型状或是环形状固定于保温层上开有的u型状或是环形状的凹槽内。
16.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材料采用石墨烯发热膜,且石墨烯发热膜采用矩形片状固定于所述保温层上开有的并列的矩形凹槽内;
17.且石墨烯发热膜间隔排列,且位于石墨烯发热膜底部延伸出无线触点。
18.进一步地,所述结合件的上下边界处固定开有若干个对称的t型槽。
19.进一步地,所述结合件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位于结合件的上下边界处固定通过螺装或是点焊方式固定有呈l状的挂钩。
20.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导电轨通过粘接方式固定于踢脚线的凹槽内,且无线导电轨分为三个轨道,相邻轨道之间及轨道与踢脚线相邻边界处固定有绝缘层。
21.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将石墨烯发热膜固定于开有并列的矩形通槽的固定板上,固定板镶嵌于保温层上开有的与固定板匹配的矩形槽内;
22.位于每一个并联的石墨烯发热膜底部延伸有无线触点,石墨烯发热膜并联连接与所述踢脚线内的无线导电轨连接;
23.所述踢脚线为矩形框状,且位于踢脚线中心开有矩形的容纳槽,容纳槽与所述饰面墙板、保温层扣合的台阶面镶嵌配合,台阶面与踢脚线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了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改变了建筑采暖的安装方案,墙板采用无线取电方式,无需现场接线,真正实现快速装配式安装,即安即热,减少现场施工量及人工接线带来的工程隐患。后期维修过程中,也不需要撬开踢脚线断开线缆接线,节省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整体主视图;
26.图2是本发明整体侧视图;
27.图3是本发明踢脚线俯视图;
28.图4是本发明踢脚线侧视图;
29.图5是本发明结合件带固定槽示意图;
30.图6是本发明发热材料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本发明发热材料、无线导电轨、温控器三者连接示意图;
32.图8是本发明保温层第一状态示意图;
33.图9是本发明固定板与石墨烯发热膜整体连接示意图;
34.图10本发明保温层与第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如图1
‑
10所示,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包括安装于结合件3内的饰面墙板1、保温层2、安装于保温层2内的发热材料4;
37.所述发热材料4沿着保温层2底部两端位置延伸出无线触点,所述无线触点与位于踢脚线5内的无线导电轨6接触;
38.位于所述饰面墙板1的端面上一侧通过螺装或是粘接方式固定安装有温控器7,温控器7与所述踢脚线5内的无线导电轨6连接。
39.所述温控器7分别连接空气温感探头与物理温感探头,空气温感探头与温控器7集成为一体结构,物理温感探头安装在饰面墙板1内层,通过信号线缆与温控器7连接。
40.所述温控器采用bht
‑
6000(86*86)wifi版或bht
‑
6000(86*86)普通版中的任意一种。
41.所述饰面墙板包括但不限于竹木纤维板、岩板、玻璃纤维板中的一种,发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发热线、发热膜中的一种,保温层包括但不限于挤塑板、泡沫板中的一种。
42.当发热材料为发热线时,保温材料通过开槽方式,将发热线嵌入到保温材料中,然后将饰面墙板与保温材料相互贴合,通过铝合金边框固定,组成一个发热墙板,铝合金边框开孔,可融入挂墙系统,发热墙板底部开槽,使得其刚好可以插入无线导电轨中而不会脱落,并且发热材料下方的无线触点刚好可以与踢脚线中的无线导电轨接触,达到无线取电功能。
43.当发热材料为发热膜时,饰面墙板、发热膜、保温材料依次紧贴,通过铝合金边框固定,组成一个发热墙板,铝合金边框开孔,可融入挂墙系统,发热墙板底部开槽,使得其刚好可以插入无线导电轨中而不会脱落,并且发热材料下方的无线触点刚好可以与踢脚线中的无线导电轨接触,达到无线取电功能。
44.通过ac 220v/50hz交流电接入温控器7,温控器7通过电缆与无线导电轨6实现串联,保温层2内的发热材料通过插片与无线导电轨6并联。温控器7分别连接有空气温感探头与物理温感探头,空气温感探头与温控器集成为一体结构,通过感知空气温度,将数据信号传输传递给温控器7,完成电路的连接与断开动作,实现温度控制;物理温感探头安装在饰面墙板1的内层,通过信号线缆与温控器7电性连接,物理温感探头通过感知发热墙板自身温度,将数据传输至温控器,当发热墙板发热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断开电路连接。
45.为了确保在使用状态下墙板能够更好的保温取暖,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保温层2采用保温材料制成与饰面墙板1相同大小的矩形体结构;
46.所述饰面墙板1与保温层2对接通过结合件3结合在一起;
47.保温材料采用xps挤塑板或泡沫保温板。
48.为了确保在安装时保证保温层2能够更加稳固妥善的收纳发热材料,做好隐蔽性,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位于所述保温层2与所述饰面墙板1相对面上固定开有的凹槽内镶嵌安装着发热材料4,所述发热材料4通过耐高温绝缘胶密封于凹槽内。
49.位于所述饰面墙板1、保温层2底部固定开有与踢脚线5配合的台阶面;
50.位于所述保温层2与饰面墙板1相对面上固定开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发热材料4。
51.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在,有效的固定发热材料4,确保发热材料4材料在使用时能够发挥最佳的工作状态,有效的控制发热材料4的排布,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发热材料4采用碳纤维发热线,且发热材料4采用u型状或是环形状固定于保温层2上开有的u型状或是环形状的凹槽内。
52.为了确保在发热材料中优选出最佳的材料,采用了不同材质与不同的安装结构,实现发热材料的提供热量的最大值,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发热材料4采用石墨烯发热膜,且石墨烯发热膜采用矩形片状固定于所述保温层2上开有的并列的矩形凹槽内;
53.且石墨烯发热膜间隔排列,且位于石墨烯发热膜底部延伸出无线触点。
54.为了保证在安装墙板时,能够有效的进行对接固定,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结合件3的上下边界处固定开有若干个对称的t型槽。
55.为了保证在安装墙板时,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案,根据施工现场环境的不同有效的进行对接固定,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结合件3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位于结合件3的上下边界处固定通过螺装或是点焊方式固定有呈l状的挂钩。
56.为了实现无缝连接及在使用状态下的美观、确保在使用时电弧的畅通,无死角的接触点,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无线导电轨6通过粘接方式固定于踢脚线5的凹槽内,且无线导电轨6分为三个轨道,相邻轨道之间及轨道与踢脚线5相邻边界处固定有绝缘层。
57.为了保证在墙板使用状态能够有效的进行跟换或是在使用状态在能够能便于快速的安装及固定,有效的隔绝相邻石墨烯发热膜之间的电流短路现象,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石墨烯发热膜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将石墨烯发热膜固定于开有并列的矩形通槽的固定板上,固定板镶嵌于保温层2上开有的与固定板匹配的矩形槽内;
58.位于每一个并联的石墨烯发热膜底部延伸有无线触点,石墨烯发热膜并联连接与所述踢脚线5内的无线导电轨6连接。
59.在是使用状态下为了保证墙板整体的插接稳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踢脚线5为矩形框状,且位于踢脚线5中心开有矩形的容纳槽,容纳槽与所述饰面墙板1、保温层2扣合的台阶面镶嵌配合,台阶面与踢脚线5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60.由说明书附图9
‑
附图10所示,保温层的另一种结构状态,通过可固定拆卸的固定板事先整体固定石墨烯发热膜,然后将固定板固定于如图10所示的保温层矩形凹槽内。
61.所述墙板施工时采用并联方式固定于踢脚线内,通过若干墙板组成提供供暖的墙面,所述踢脚线直接与电源端口引出线连接导通为发热材料通过相应的电能。
62.为了体现最有的墙板组合方式,体现功能的最佳性能,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饰面墙板选用的是岩板,发热材料选用的是碳纤维发热线,保温材料选用的是5mm厚的xps挤塑板,通过激光雕刻的凡是,在xps挤塑板上雕出3
‑
5mm宽的3
‑
5mm深的凹槽,将碳纤维线嵌入到凹槽中,并用耐高温绝缘胶密封。
63.在xps挤塑板下方,碳纤维线两端伸出,并与无线触点连接,无线触点为片状与发热材料固定熔接为一体结构(矩形块状)。
64.在岩板和xps挤塑板下方,开有厚各1
‑
4mm的凹槽,便于施工安装使用。
65.施工时,将岩板和xps挤塑板紧贴,通过挤塑板下方的1
‑
4mm凹槽放入踢脚线中固定,此时无线触点刚好与踢脚线内部的无线导电轨接触,形成闭环通路,通电后,可发热墙板即可发热供暖。
66.温控器暗装在墙板上,当有墙板的温度超过温控器预设温度时,线路停止工作。
67.为了体现最有的墙板组合方式,体现功能的最佳性能,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饰面墙板选用的是竹木纤维板,发热材料选用的是石墨烯发热膜,保温材料选用的是5
‑
8mm厚的泡沫保温板,通过激光雕刻,在泡沫保温板上雕出2
‑
4mm深的凹槽,将石墨烯发热膜嵌入到凹槽中,并用耐高温绝缘胶密封。在泡沫保温板下方,石墨烯发热膜的两个电极伸出,并与无线触点连接。
68.在竹木纤维板和泡沫保温板下方,开有厚各1
‑
4mm的凹槽,便于施工安装使用。
69.施工时,将竹木纤维板和泡沫保温板紧贴,通过下方的1
‑
5mm凹槽放入踢脚线中固定,此时无线触点刚好与踢脚线内部的无线导电轨接触,形成闭环通路,通电后,可发热墙板即可发热供暖。
7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7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