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3380发布日期:2021-11-22 17:3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2.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称为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相关技术中,参照图1,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卷材主体1,在施工过程中,相邻两块防水卷材主体1的接缝处需要重合搭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接缝搭接处的防水卷材较为凸出,不便后期找平,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后期施工找平的便利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卷材。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卷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卷材主体,防水卷材主体侧部一体成型有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防水卷材主体的第一抵接板的上表面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二抵接板的下表面抵接,且抵接后的防水卷材主体上表面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二抵接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水卷材主体与另一相邻的防水卷材主体搭接时,防水卷材主体的第一抵接板上表面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二抵接板下表面抵接,从而实现了相邻防水卷材的拼接。连接后的防水卷材上、下表面均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减少了防水卷材搭接处后期施工中不便于找平的可能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8.可选的,第一抵接板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二抵接板之间设有用于提高防水卷材密封性的防水机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机构提高了防水卷材连接缝处的密封性,降低了水分通过防水卷材连接缝处下渗的可能性,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10.可选的,所述防水卷材主体包括第一抵接板上部的第一侧壁,第二抵接板包括朝向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二侧壁,防水机构包括第一防水组件,第一防水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凹槽、第一凸条以及设置在相邻防水卷材主第二侧壁上的第二凹槽、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与第一凹槽插接,第一凸条与第二凹槽插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水卷材主体进行拼接时,第二凸条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一凹槽插接,第一凸条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二凹槽插接,从而第一凸条、第二凸条能够对防水卷材主体连接缝处下渗的水分起到阻挡作用,提高了相邻拼接的防水卷材
主体连接缝处的密封性。同时,提高了防水卷材主体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连接的牢固性。
12.可选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第二防水组件,第二防水组件包括第三凹槽、第三凸条、第四凹槽和第四凸条,第三凹槽和第三凸条设置在第一抵接板的上表面,第四凹槽和第四凸条设置在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第二抵接板的下表面,所述第四凸条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三凹槽插接,第三凸条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四凹槽插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水卷材主体进行拼接时,第四凸条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三凹槽插接,第三凸条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四凹槽插接,使得第三凸条、第四凸条能够对防水卷材连接缝处下渗的水分进行阻挡,降低了水分向屋面等建筑横向扩散的可能性,提高了防水卷材主体的防水性能。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抵接板远离防水卷材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三侧壁,防水卷材主体还包括位于第二抵接板下部的第四侧壁,防水机构包括第三防水组件,第三防水组件包括第五凹槽、第五凸条、第六凹槽和第六凸条,第五凹槽和第五凸条设置在第三侧壁上,第六凹槽和第六凸条设置在第四侧壁上,第五凹槽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六凸条插接,第五凸条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六凹槽插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水卷材主体进行拼接时,第五凹槽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六凸条插接,第五凸条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的第六凹槽插接,第五凸条和第六凸条能够再次对穿过防水卷材主体连接缝处下渗的水分进行阻挡,降低了水分穿过防水卷材主体的可能性。
16.可选的,所述防水机构连接处均设有表面涂有胶层的粘合层。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水卷材主体与相邻的防水卷材主体进行连接时,防水卷材主体之间防水机构的表面通过粘合层紧密连接,从而提高了防水卷材主体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18.可选的,所述防水卷材主体包括胎基布层,胎基布层为聚酯胎基布层。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酯胎基布层具有高强度、高延伸和耐穿刺的特性,且聚酯胎基布层重量轻、抗拉强度高、渗透性好、耐高温、抗冷冻、耐老化、耐腐蚀。
20.可选的,所述胎基布层上下表面均涂有弹性改性沥青层,弹性改性沥青层远离胎基布层的表面均连接有无纺布层,无纺布层远离弹性改性沥青层的表面均涂有聚合物自粘层,聚合物自粘层远离无纺布层的表面连接有用于防水的隔离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层能够提高防水卷材整体的抗拉强度,通过弹性改性沥青层连接胎基布层和无纺布层,使得防水卷材整体连接更加紧固。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连接后的防水卷材上、下表面均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减少了防水卷材搭接处后期施工中不便于找平的可能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24.2.提高了防水卷材连接缝处的密封性,降低了水分通过防水卷材连接缝处下渗的可能性,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25.3.提高了防水卷材整体的抗拉强度,防水卷材整体连接更加紧固。
附图说明
26.图1是相关技术中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防水卷材主体的剖面图。
29.图4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抵接板结构的剖面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防水卷材主体;11、第一侧壁;12、第四侧壁;2、胎基布层;21、弹性改性沥青层;22、无纺布层;23、聚合物自粘层;24、隔离层;3、第一抵接板;31、第三侧壁;4、第二抵接板;41、第二侧壁;5、第一防水组件;51、第一凹槽;52、第一凸条;53、第二凹槽;54、第二凸条;6、第二防水组件;61、第三凹槽;62、第三凸条;63、第四凹槽;64、第四凸条;7、第三防水组件;71、第五凹槽;72、第五凸条;73、第六凹槽;74、第六凸条;8、粘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2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水卷材。参照图2,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卷材主体1,参照图2和图3,防水卷材主体1包括胎基布层2,胎基布层2可选为聚酯胎基布层,聚酯胎基布层具有高强度、高延伸和耐穿刺的特性,且聚酯胎基布层重量轻、抗拉强度高、渗透性好、耐高温、抗冷冻、耐老化、耐腐蚀。
33.胎基布层2上下表面均涂有弹性改性沥青层21,弹性改性沥青层21远离胎基布层2的表面均连接有无纺布层22,无纺布层22远离弹性改性沥青层21的表面均涂有聚合物自粘层23,聚合物自粘层23远离无纺布层22的表面连接有用于防水的隔离层24。
34.无纺布层22能够提高防水卷材整体的抗拉强度,通过弹性改性沥青层21连接胎基布层2和无纺布层22,使得防水卷材整体连接更加紧固。
35.防水卷材主体1侧部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抵接板3和第二抵接板4,第一抵接板3与防水卷材主体1的下表面平齐设置,第二抵接板4与防水卷材主体1的上表面平齐设置。参照图2和图4,防水卷材主体1还包括第一侧壁11,第一侧壁11为第一抵接板3上部的防水卷材主体1侧壁,第二抵接板4朝向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侧壁为第二侧壁41。
36.当防水卷材主体1与另一相邻的防水卷材主体1搭接时,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一抵接板3上表面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二抵接板4下表面抵接,同时,第一侧壁11与相邻防水卷材的第二抵接板4的第二侧壁41抵接,从而实现了相邻防水卷材的拼接。连接后的防水卷材上、下表面均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减少了防水卷材搭接处后期施工中不便于找平的可能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37.参照图2和图4,第一抵接板3与第二抵接板4之间设有提高防水卷材主体1整体密封性的防水机构,防水机构包括第一防水组件5、第二防水组件6和第三防水组件7,第一防水组件5设置在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一侧壁11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第二侧壁41之间。
38.参照图2和图4,第一防水组件5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壁11上的第一凹槽51、第一凸条52以及设置在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第二侧壁41上的第二凹槽53、第二凸条54,第一凹槽51、第一凸条52均沿第一侧壁11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一凹槽51位于第一凸条52上方,第二凹槽53、第二凸条54均沿第二侧壁41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二凸条54位于第二凹槽53上方,第一凹槽51与第二凸条54对应设置,第一凸条52与第二凹槽53对应设置。
39.防水卷材主体1均为软质且可弯折,当防水卷材主体1进行拼接时,第二凸条54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一凹槽51插接,第一凸条52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二凹槽53插
接,从而提高了相邻拼接的防水卷材主体1连接缝的密封性,降低了水分通过防水卷材连接缝处下渗的可能性,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40.参照图2和图4,第二防水组件6设置在第一抵接板3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第二抵接板4之间,第二防水组件6包括第三凹槽61、第三凸条62、第四凹槽63和第四凸条64,第三凹槽61和第三凸条62设置在第一抵接板3的上表面且沿第一抵接板3的上表面长度方向延伸,第四凹槽63和第四凸条64设置在第二抵接板4的下表面且沿第二抵接板4的下表面长度方向延伸,第三凹槽61与第四凸条64对应设置,第三凸条62与第四凹槽63对应设置。
41.当防水卷材主体1进行拼接时,第四凸条64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三凹槽61插接,第三凸条62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四凹槽63插接,使得第三凸条62、第四凸条64能够对防水卷材连接缝处下渗的水分进行阻挡,降低了水分向屋面等建筑横向扩散的可能性,提高了防水卷材主体1的防水性能。
42.第一抵接板3远离防水卷材主体1的一侧设有第三侧壁31,防水卷材主体1还包括第四侧壁12,第四侧壁12为第二抵接板4下部的防水卷材主体1的侧壁,第三防水组件7包括第五凹槽71、第五凸条72、第六凹槽73和第六凸条74,第五凹槽71和第五凸条72设置在第三侧壁31上,第六凹槽73和第六凸条74设置在第四侧壁12上,第五凹槽71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六凸条74对应设置,第五凸条72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六凹槽73对应设置。
43.当防水卷材主体1进行拼接时,第五凹槽71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六凸条74插接,第五凸条72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六凹槽73插接,第五凸条72和第六凸条74能够再次对穿过防水卷材主体1连接缝处下渗的水分进行阻挡,降低了水分穿过防水卷材主体1的可能性。
44.参照图2和图4,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41、第三侧壁31、第四侧壁12、第一抵接板3与第二抵接板4连接处均设有粘合层8,粘合层8表面涂有胶层,当防水卷材主体1与相邻的防水卷材主体1进行连接时,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41之间通过粘合层8紧密连接,第一抵接板3的上表面与第二抵接板4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层8紧密连接,从而提高了防水卷材主体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水卷材的实施原理为:当进行防水卷材主体1拼接时,将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一抵接板3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二抵接板4抵接,抵接过程中先将第五凹槽71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六凸条74插接,第五凸条72与相邻防水卷材主体1的第六凹槽73插接。
46.然后将第四凸条64与第三凹槽61插接,第三凸条62与第四凹槽63插接,最后将第二凸条54与第一凹槽51插接,第一凸条52与第二凹槽53插接,并按压第一抵接板3、第二抵接板4,使得粘合层8将防水卷材主体1与相邻的防水卷材主体1紧密连接。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