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支撑梁拆除的移动式脚手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7897发布日期:2022-01-22 12:1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内支撑梁拆除的移动式脚手架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内支撑梁拆除的移动式脚手架体。


背景技术:

2.深基坑施工是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施工安全和建筑施工质量,若深基坑施工出现问题将直接威胁施工安全或导致建筑物坍塌等严重事故。在深基坑施工中,通过支撑换撑技术,能够保障基坑内支撑拆除后基坑侧壁的安全稳定,是深基坑内支撑施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深基坑换撑技术的实质就是将应力进行安全有序的转移,调整和再分配,在先期内支撑工况完成结构施工后,为避免内支撑结构形成后影响后续的结构施工,通过传力杆件将内支撑拆除所产生的应力传递给第三者(地下室结构楼板),从而保证受力平衡,借助换撑施工技术,充分发挥临时的支撑作用,从而进行内支撑结构体系的更换,实现水平内支撑梁拆除后,其他工序的顺利展开。
4.现有技术中拆除内支撑梁的方法通常是搭设支撑架体,逐段拆除内支撑梁,在不同位置拆除时,往往需要拆除上一位置的支撑架体,再进行搭设预拆除位置处的支撑架体,以此类推,如此,重复拆除与搭设支撑架体不仅容易造成支撑架体各个连接结构损坏,而且大大影响施工进程,导致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内支撑梁拆除的移动式脚手架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重复拆除与搭设支撑架体容易造成架体各个连接结构损坏,且大大影响施工进程,导致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用于内支撑梁拆除的移动式脚手架体,包括架体本体,所述架体本体包括用于承托内支撑梁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下方连接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下方设有移动组件。
8.采用移动式脚手架体,由于设有移动组件,使得架体本体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够快速地移动至下一待拆除区域,减少了重复拆除、搭设现有技术的支撑架体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施工进程;且移动式脚手架体始终为完好的整体,无需反复拆除、搭设,各个连接处稳固可靠;采用移动式脚手架体避免了重复验收的工艺程序;同时减少了材料的租赁,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保证了拆除内支撑梁过程中的安全性。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10.所述架体本体为钢结构。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度好、抵抗变形能力强,能够更好地承接内支撑梁。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12.所述承托部为三角形钢桁架。三角形钢桁架具有很好的承重能力,强度高,不易变
形。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14.所述支撑部包括若干根立杆和横杆,所述立杆均竖直设置,所述横杆均水平设置,所述立杆与所述横杆相互垂直,所有所述立杆和所述横杆形成立体的钢架结构。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16.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多根斜杆,所述斜杆用于在所述立杆和所述横杆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和/或用于在所述立杆与所述承托部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在架体本体上形成多个三角形结构,有利于增加架体本体的稳定性,增加其抗变形能力。
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18.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多组轮子,每个轮子上连接有支架,用于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方便移动架体本体,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程。
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20.所述轮子为万向轮或定向轮。采用万向轮方便多方位地移动调整架体本体的位置。
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22.所述轮子上还设有刹车装置,便于将架体本体进行位置固定。
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24.所述承托部与所述支撑部焊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支架焊接或栓接。
2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26.所述架体本体外侧还设有斜撑,所述斜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斜撑的另一端用于抵接地下室结构楼板。用于增加移动式脚手架体的稳定性,使其结构支撑性能更好。
2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28.所述斜撑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还设有水平连杆,用于增加所述斜撑的支撑效果。
2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30.所述承托部和所述支撑部的宽度相等,所述承托部的横向长度大于所述支撑部的横向长度,用于更好地承托内支撑梁。
3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2.1.采用移动式脚手架体,由于设有移动组件,使得架体本体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够快速地移动至下一待拆除区域,减少了重复拆除、搭设现有技术的支撑架体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施工进程;
33.2.移动式脚手架体始终为完好的整体,无需反复拆除、搭设,各个连接处稳固可靠;
34.3.采用移动式脚手架体避免了重复验收的工艺程序;
35.4.采用移动式脚手架体减少了材料的租赁,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保证了拆除内支撑梁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提及之附图
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内支撑梁拆除的移动式脚手架体的正视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内支撑梁拆除的移动式脚手架体的左视图。
39.图标:1-承托部;2-支撑部;21-立杆;22-横杆;23-斜杆;3-移动组件;31-轮子;32-支架;4-斜撑;41-水平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3.实施例
44.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内支撑梁拆除的移动式脚手架体,包括架体本体,所述架体本体为钢结构。
45.所述架体本体包括用于承托内支撑梁的承托部1,所述承托部1为三角形钢桁架。
46.所述承托部1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部2,优选为焊接,所述支撑部2包括若干根立杆21和横杆22,所述立杆21均竖直设置,所述横杆22均水平设置,所述立杆21与所述横杆22相互垂直,所有所述立杆21和所述横杆22形成立体的钢架结构;所述支撑部2还包括多根斜杆23,所述斜杆23用于在所述立杆21和所述横杆22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和/或用于在所述立杆21与所述承托部1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是,所述立杆21的一端与所述横杆22的一端焊接,形成垂直结构,所述斜杆23的两端分别焊接于该立杆21的另一端与该横杆22的另一端,从而所述斜杆23能够与所述立杆21、所述横杆22形成三角形结构,增加所述支撑部2的稳定性,提高其承载能力。另一所述斜杆23还能够一端焊接于所述承托部1,另一端焊接于所述立杆21上,从而在所述立杆21与所述承托部1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增加架体本体的稳定性。
47.所述支撑部2下方设有移动组件3,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多组轮子31,每个轮子31上连接有支架32,所述支架32与所述支撑部2焊接或栓接。
48.所述轮子31为万向轮或定向轮,采用万向轮方便多方位地移动调整架体本体的位置;所述轮子31上还可以设置刹车装置,方便将移动式脚手架体的位置进行暂时固定,需要移动时再解除刹车效果,进行移动即可。
49.所述架体本体外侧还设有斜撑4,所述斜撑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所述斜撑
4的另一端用于抵接地下室结构楼板;所述斜撑4与所述支撑部2之间还设有水平连杆41,用于增加所述斜撑4的支撑效果。
5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1和所述支撑部2的宽度相等,所述承托部1的横向长度大于所述支撑部2的横向长度,用于更好地承托内支撑梁。
51.具体的,所述承托部1和所述支撑部2的宽度约4米,所述承托部1的横向长度约9米,高度约1.2米,所述支撑部2的横向长度约6米,高度约7米。
52.具体的施工方法包括:
53.1.地下室结构楼板施工;
54.2.挡土墙外侧的防水层施工;
55.3.换撑板施工;
56.4.搭设移动式支撑架体;
57.5.某段内支撑梁拆除;
58.6.移动式支撑架体重复利用;
59.7.下一段内支撑梁拆除;
60.8.重复步骤6-7,直至内支撑梁完全拆除。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