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8828发布日期:2022-01-26 19:41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程中,经常需要使用钢筋网,为防止钢筋外露而被腐蚀,需设置钢筋保护层,因此钢筋网与模板之间需保持一定间距。
3.目前通常通过在钢筋网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来固定钢筋网高度,但垫块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易发生移动,从而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与设计不符,进而导致钢筋易外露而被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垫块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易发生移动,从而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与设计不符,进而导致钢筋易外露而被腐蚀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包括模板、横向筋、竖向筋和固定装置;
6.所述横向筋与所述模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模板的一侧,所述竖向筋与所述模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横向筋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模板靠近所述横向筋的一侧;
7.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杆、安装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连接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安装杆与所述模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模板靠近所述横向筋的一侧,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模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模板靠近所述安装杆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横向筋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竖向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安装杆靠近所述横向筋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横向筋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竖向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安装杆靠近所述横向筋的一侧,所述连接组件与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与模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
8.将所述安装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上,所述安装杆能对所述能对所述横向筋和所述竖向筋进行支撑,从而使所述模板与钢筋网间的高度固定,进而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进一步使所述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不易受到腐蚀。
9.其中,所述模板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模板靠近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并与所述安装块配合。
10.通过所述安装孔的配合作用,使所述安装块能刚好放置到所述模板内,从而使所述安装杆与所述模板的连接更紧密,且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也能保持平整。
11.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和连接杆,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安装杆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
块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
12.通过所述连接座和所述连接杆的连接作用,使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安装杆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13.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模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杆靠近所述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模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杆靠近所述模板的一侧。
14.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支撑作用,使所述安装杆不易倾斜。
15.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模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16.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安装孔的配合作用,使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模板的连接更紧密。
17.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模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18.通过所述第二支撑块与所述安装孔的配合作用,使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模板的连接更紧密。
19.其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模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横向筋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模板与所述横向筋之间。
20.通过所述固定杆的固定作用,使所述横向筋与所述模板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21.其中,所述固定杆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固定杆靠近所述横向筋的一侧,并与所述横向筋配合。
22.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横向筋的配合作用,使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横向筋之间的连接更紧密。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将所述安装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上,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对所述横向筋和所述竖向筋的焊接处进行固定,由于所述安装杆与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安装杆能对所述横向筋和所述竖向筋进行支撑,进而使所述模板与钢筋网间的高度固定,进一步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使所述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不易受到腐蚀。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模板与固定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模板与安装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杆与连接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杆与支撑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模板、2-横向筋、3-竖向筋、4-固定装置、11-安装孔、41-安装杆、42-安装块、43-第一固定块、44-第二固定块、45-连接组件、46-支撑组件、47-固定杆、100-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451-连接座、452-连接杆、461-第一支撑杆、462-第二支撑杆、463-第一支撑块、464-第二支撑块、47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100,包括模板1、横向筋2、竖向筋3和固定装置4;
34.所述横向筋2与所述模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模板1的一侧,所述竖向筋3与所述模板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横向筋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模板1靠近所述横向筋2的一侧;
35.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安装杆41、安装块42、第一固定块43、第二固定块44、连接组件45和支撑组件46,所述安装杆41与所述模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模板1靠近所述横向筋2的一侧,所述安装块42与所述模板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杆4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模板1靠近所述安装杆41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块43与所述安装杆4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横向筋2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竖向筋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43位于所述安装杆41靠近所述横向筋2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块44与所述安装杆4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横向筋2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竖向筋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44位于所述安装杆41靠近所述横向筋2的一侧,所述连接组件45与第一固定块4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4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46与模板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杆41固定连接。
3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板1为木模板,根据设计文件进行铺设,所述横向筋2为带肋钢筋,所述横向筋2与所述模板1通过所述固定装置4固定连接,并布设在所述模板1上方,所述竖向筋3为带肋钢筋,所述竖向筋3与所述模板1通过所述固定装置4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横向筋2焊接固定,所述竖向筋3与所述横向筋2之间相互垂直布设,若干根平行的所述横向筋2和若干根平行的所述竖向筋3焊接形成钢筋网,所述安装杆41为强度高的矩形杆,所述固定装置4的个数为多个,本方案的附图为简洁明了,只画出了一个所述固定装置4,所述安装杆41与所述模板1通过所述安装块4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模板1的上方,所述安装杆41的高度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设置,所述安装块42为矩形块,与所述安装杆41焊接固定,并位于所述安装杆41的下方,所述安装块42能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1上,所述第一固定
块43为矩形体,并设置在所述横向筋2与所述竖向筋3焊接处的左侧,所述第一固定块43与所述安装杆41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并可对所述横向筋2和所述竖向筋3进行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块44为矩形体,并设置在所述横向筋2与所述竖向筋3焊接处的右侧,所述第二固定块44与所述安装杆41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并可对所述横向筋2和所述竖向筋3进行固定,如此,将所述安装块42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1上,所述第一固定块43和所述第二固定块44对所述横向筋2和所述竖向筋3的焊接处进行固定,由于所述安装杆41与所述安装块42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3和所述第二固定块44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安装杆41能对所述横向筋2和所述竖向筋3进行支撑,进而使所述模板1与钢筋网间的高度固定,进一步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使所述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100不易受到腐蚀。
37.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所述模板1具有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位于所述模板1靠近所述安装块42的一侧,并与所述安装块42配合。
3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11的个数与所述固定装置4的个数相匹配,本方案的附图为简洁明了,只画出了一个所述固定装置4所需的所述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位于所述模板1的上方,并尺寸与所述安装块42的尺寸一致,如此,通过所述安装孔11的配合作用,使所述安装块42能刚好放置到所述模板1内,从而使所述安装杆41与所述模板1的连接更紧密,且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也能保持平整。
39.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连接组件45包括连接座451和连接杆452,所述连接座451与所述安装杆4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3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固定块4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451位于所述安装杆41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块43的一侧;所述连接杆452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4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43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块44的一侧。
4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座451为矩形座,所述连接座451与所述安装杆41焊接固定,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3焊接固定,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44焊接固定,所述连接座451布设在所述安装杆41的上方,所述连接杆452为矩形杆,所述连接杆45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3焊接固定,并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44焊接固定,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43和所述第二固定块44之间,如此,通过所述连接座451和所述连接杆452的连接作用,使所述第一固定块43和所述第二固定块44与所述安装杆41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41.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所述支撑组件46包括第一支撑杆461和第二支撑杆462,所述第一支撑杆461与所述安装杆4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模板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杆41靠近所述模板1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杆462与所述安装杆4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模板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杆41靠近所述模板1的一侧。
42.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所述支撑组件46还包括第一支撑块463和第二支撑块464,所述第一支撑块463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6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模板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孔11内;所述第二支撑块464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62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模板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孔11内。
4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461为倾斜设置的矩形杆,所述第一支撑杆461的底端与所述模板1固定连接,并顶端与所述安装杆41的左侧焊接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杆41的左侧,所述第二支撑杆462为倾斜设置的矩形杆,所述第二支撑杆462的底端与所述模板1固定连接,并顶端与所述安装杆41的右侧焊接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杆41的右
侧,所述第一支撑块463的尺寸与所述安装孔11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一支撑块463可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1的所述安装孔11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61焊接固定,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61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块464的尺寸与所述安装孔11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二支撑块464可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1的所述安装孔11内,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62焊接固定,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62的下方,如此,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46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62的支撑作用,使所述安装杆41不易倾斜,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块463和所述第二支撑块464与所述安装孔11的配合作用,分别使所述第一支撑杆46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62与所述模板1的连接更紧密。
44.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固定装置4还包括固定杆47,所述固定杆47与所述模板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横向筋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模板1与所述横向筋2之间;所述固定杆47具有安装槽471,所述安装槽471位于所述固定杆47靠近所述横向筋2的一侧,并与所述横向筋2配合。
4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47的根数为多根,本方案的附图为简洁明了,只画出了一根所述固定杆47,所述固定杆47为圆柱杆,所述固定杆47与所述模板1焊接固定,并与所述横向筋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模板1的上方,所述安装槽471位于所述固定杆47的外侧,并与所述横向筋2的尺寸和高度相匹配,如此,通过所述固定杆47的固定作用,使所述横向筋2与所述模板1之间的连接更稳定;通过所述安装槽471与所述横向筋2的配合作用,使所述固定杆47与所述横向筋2之间的连接更紧密。
4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100,将所述安装块42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1上,所述第一固定块43和所述第二固定块44对所述横向筋2和所述竖向筋3的焊接处进行固定,由于所述安装杆41与所述安装块42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3和所述第二固定块44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安装杆41能对所述横向筋2和所述竖向筋3进行支撑,进而使所述模板1与钢筋网间的高度固定,进一步使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使所述建筑带肋钢筋焊接网100不易受到腐蚀。
47.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