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建材领域,尤其是一种吊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2.吊顶是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装饰,是室内装修的主要部分。一般吊顶的吊顶板和安装龙骨之间主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虽然非常牢固,但安装效率低;其连接处直接外露既影响视觉效果又加速连接结构的老化,由于固定连接的不可拆卸性,采用此种安装方式的吊顶不便于后续的排查和检修。另外,现有技术中吊顶板所采用的材料通常为石膏、塑料、铝等,由于受到材料自身特性的限制,很难对吊顶结构做出改进或革新。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吊顶连接结构。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顶连接结构,包括多块吊顶板和用于吊装并拼接多块吊顶板的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挂件、穿设在第一挂件中并水平设置的第一龙骨、套设在第一龙骨上的第二挂件、连接件,第二挂件上开设有卡槽,连接件的上部卡接在卡槽中,连接件的下部具有第一挂接部、第二挂接部;每块吊顶板均具有第一挂接结构;相邻的两块吊顶板的第一挂接结构分别挂接于与这两块吊顶板对应的连接件的第一挂接部、第二挂接部上。该连接结构简单,挂接的连接方式使得吊顶板可重复拆装,且易拆装,能够极大提升安装效率,也为日常的维护和检修提供便利,灵活性高。
6.吊顶板均采用镀铝锌钢板,这种材质轻巧且具有一定硬度,避免吊顶板因材质柔软造成平整性差以及因稳定性差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形变、坍塌的问题,稳定性高,符合安全规范;同时镀铝锌钢板还耐腐、防潮,吊顶整体的使用寿命长。
7.进一步地,多块吊顶板包括若干第一吊顶板、若干第二吊顶板和若干第三吊顶板;第一吊顶板被定义为仅有一侧与墙面相邻的吊顶板,并且第一吊顶板具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折弯部包括第一挂接结构;第二吊顶板被定义为有两侧与墙面相邻且有另外两侧与第一吊顶板相邻的吊顶板,第二吊顶板具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包括第一挂接结构;第三吊顶板具有第三折弯部,第三折弯部包括第一挂接结构。
8.简而言之,第二吊顶板为设置在墙角的吊顶板,第三吊顶板为位于整个吊顶系统中间的不与墙面直接连接的吊顶板,吊顶板与吊顶板之间的连接采用相同的连接结构,吊顶板与墙面的连接则与板间连接采用的结构不同。
9.吊顶板之间的连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0.1、对于相邻的第一吊顶板、第二吊顶板,第一吊顶板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吊顶板的第二连接部均与墙面固定连接,第一吊顶板的与第二吊顶板相邻的第一折弯部、第二吊顶板的与第一吊顶板相邻的第二折弯部分别挂接于与其对应的连接件的第一挂接部、第二挂
接部上。
11.2、对于相邻的第一吊顶板、第三吊顶板,第一吊顶板的第一连接部与墙面固定连接,第一吊顶板的与第三吊顶板相邻的第一折弯部、第三吊顶板的与第一吊顶板相邻的第三折弯部分别挂接于与其对应的连接件的第一挂接部、第二挂接部上。
12.3、对于两块相邻的第三吊顶板,相邻两块第三吊顶板的相邻两侧的第三折弯部分别挂接于与之对应的连接件的第一挂接部、第二挂接部上。
13.4、对于两块相邻的第一吊顶板,两块第一吊顶板的第一连接部均与墙面固定连接,两块第一吊顶板的相邻两侧的第一折弯部分别挂接于与之对应的连接件的第一挂接部、第二挂接部上。
14.更进一步地,第一吊顶板包括第一表层板、设置于第一表层板上的呈波浪状的第一瓦楞板,第一表层板采用镀铝锌钢板。第一表层板的四侧边缘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三个第一折弯部,即第一吊顶板四周有三个侧边是与吊顶板连接的,一个侧边是与墙体连接的。第一表层板和第一折弯部一体成型,结构坚实牢固。
15.进一步地,第二吊顶板包括第二表层板、设置于第二表层板上的呈波浪状的第二瓦楞板,第二表层板采用镀铝锌钢板。第二表层板的四侧边缘依次设置两个第二连接部和两个第二折弯部,即第二吊顶板四周有两个侧边是与吊顶板连接的、两个侧边是与墙面连接的。第二表层板和第二折弯部一体成型,结构坚实牢固。
16.进一步地,第三吊顶板包括第三表层板、设置于第三表层板上的呈波浪状的第三瓦楞板,第三表层板采用镀铝锌钢板。第三表层板的四侧边缘均设置第三折弯部,即第三吊顶板的四周均是与吊顶板连接的。第三表层板和第三折弯部一体成型,结构坚实牢固。
17.进一步地,第一挂接部、第二挂接部对称设置,使相邻吊顶板之间的对接相对平整。
18.更进一步地,连接件还具有用于遮蔽连接处缝隙的第一遮蔽部、第二遮蔽部,第一遮蔽部设置于第一挂接部下方,第二遮蔽部设置于第二挂接部下方,有效减小从外部视角观察吊顶系统时所能看到的连接处的可视范围,增加吊顶的美观性。
19.进一步地,卡槽开设在第二挂件下部,卡槽的开口朝下设置,并且卡槽开口的两侧槽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连接件具有卡接部,卡接部卡接在卡槽中并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相抵,防止卡接部从卡槽中脱落,使两者之间连接稳定牢固。
20.进一步地,安装组件还包括底部与第一挂件的顶部相连接的吊杆,吊杆与第一挂件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第一挂件悬挂高度的调节装置。通过改变第一挂件的悬挂高度,可以改变吊顶板的悬挂角度以及微调吊顶板的悬挂高度,方便校正板件平整度。
2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2.连接结构简单,可重复拆装,安装效率高,灵活性高;板材材质轻巧且坚固,吊顶板稳定性高,吊顶板之间平整度好,符合安全规范;耐腐,防潮,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23.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块吊顶板在吊顶系统中的位置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吊顶板与第三吊顶板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7.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8.1、安装组件;1-1、第一挂件;1-2、第一龙骨;1-3、第二挂件;1-31、卡槽;1-32、第一限位部;1-33、第二限位部;1-4、连接件;1-41、第一挂接部;1-42、第二挂接部;1-43、第一遮蔽部;1-44、第二遮蔽部;1-45、卡接部;1-5、吊杆;2、第一吊顶板;2-1、第一折弯部;2-2、第一连接部;2-3、第一表层板;2-4、第一瓦楞板;3、第三吊顶板;3-1、第三折弯部;3-2、第三表层板;3-3、第三瓦楞板;4、第二吊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有关方向描述的术语“上”、“下”是按照吊顶板正常安装情况下的方向来定义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1.参考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中的吊顶连接结构,包括多块吊顶板和安装组件1,安装组件1用于吊装并拼接多块吊顶板。
32.安装组件1包括吊杆1-5、第一挂件1-1、第一龙骨1-2、第二挂件1-3、连接件1-4。吊杆1-5的底部与第一挂件1-1的顶部连接,第一龙骨1-2水平设置并且穿设与第一挂件1-1中,第二挂件1-3套设在第一龙骨1-2上,连接件1-4与第二挂件1-3卡接。
33.吊杆1-5与第一挂件1-1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第一挂件1-1悬挂高度的调节装置,通过改变第一挂件1-1的悬挂高度,可以改变吊顶板的悬挂角度以及微调吊顶板的悬挂高度,方便校正板件平整度。该调节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未示出,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心的能够实现调节作用的装置或结构,例如吊杆1-5与第一挂件1-1之间为螺纹连接,也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调节旋钮以实现两者间相对高度、角度的调节,该调节装置的结构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举的例子。
34.第一龙骨1-2为条状构件,第一挂件1-1、第二挂件1-3为环状构件,在实际应用中,一根第一龙骨1-2上可以与多个第一挂件1-1、多个第二挂件1-3连接,其连接数量根据第一龙骨1-2的长度而定。
35.第二挂件1-3底部开设有用于卡接连接件1-4的卡槽1-31,卡槽1-31的开口向下设置,并且卡槽1-31开口的两侧槽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2、第二限位部1-33。
36.连接件1-4的上部具有卡接部1-45,当连接件1-4与第二挂件1-3相卡接时,卡接部1-45卡接于卡槽1-31中,连接件1-4悬挂与第二挂件1-3下方,卡接部1-45与第一限位部1-32、第二限位部1-33相抵,有效防止卡接部1-45从卡槽1-31中脱落,使连接件1-4与第二挂件1-3的连接稳定牢固。
37.连接件1-4的下部还具有第一挂接部1-41、第二挂接部1-42、第一遮蔽部1-43、第二遮蔽部1-44,第一挂接部1-41、第二挂接部1-42用于挂接吊顶板,并且第一挂接部1-41、第二挂接部1-42对称设置,使与同一个连接件1-4挂接的相邻吊顶板之间的对接相对平整。挂接的连接方式使得吊顶板可重复拆装,且易拆装,能够极大提升安装效率,也为日常的维护和检修提供便利,灵活性高。
38.第一遮蔽部1-43设置于第一挂接部1-41下方,第二遮蔽部1-44设置于第二挂接部1-42下方,第一挂接部1-41、第二遮蔽部1-44用于遮蔽连接处缝隙,有效减小从外部视角观察吊顶系统时所能看到的连接处的可视范围,增加吊顶的美观性。
39.本实施例中的多块吊顶板均具有第一挂接结构,相邻的两块吊顶板的第一挂接结构分别挂接于与这两块吊顶板对应的连接件1-4的第一挂接部1-41、第二挂接部1-42上。
40.多块吊顶板包括若干第一吊顶板2、若干第二吊顶板4和若干第三吊顶板3,多块吊顶板在整个吊顶系统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具体地:
41.第一吊顶板2被定义为仅有一侧与墙面相邻的吊顶板,第一吊顶板2的其他三个侧面均与吊顶板连接。
42.第一吊顶板2包括第一表层板2-3和设置于第一表层板2-3上的呈波浪状的第一瓦楞板2-4,第一表层板2-3的四侧边缘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2和三个第一折弯部2-1,第一折弯部2-1包括第一挂接结构,三个第一折弯部2-1分别和与其相邻的吊顶板挂接,第一连接部2-2用于与墙面连接。第一表层板2-3和第一折弯部2-1一体成型,结构坚实牢固。
43.第二吊顶板4被定义为有两侧与墙面相邻且有另外两侧与第一吊顶板2相邻的吊顶板,即第二吊顶板4为设置在吊顶系统中的墙角位置的吊顶板。
44.第二吊顶板4包括第二表层板和设置于第二表层板上的呈波浪状的第二瓦楞板,第二表层板的四侧边缘依次设置两个第二连接部和两个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包括第一挂接结构,两个第二折弯部分别和与其相邻的吊顶板挂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墙面连接。第二表层板和第二折弯部一体成型,同理结构坚实牢固。
45.第三吊顶板3为位于整个吊顶系统中间的不与墙面直接连接的吊顶板,其四个侧面均与吊顶板连接。
46.第三吊顶板3包括第三表层板3-2和设置于第三表层板3-2上的呈波浪状的第三瓦楞板3-3,第三表层板3-2的四侧边缘均设置有第三折弯部3-1,第三折弯部3-1包括第一挂接结构,第三折弯部3-1用于和与其相邻的吊顶板挂接。第三表层板3-2和第三折弯部3-1一体成型。
47.第一吊顶板2的第一表层板2-3、第二吊顶板4的第二表层板、第三吊顶板3的第三表层板3-2均采用镀铝锌钢板,这种材质轻巧且具有一定硬度,避免吊顶板因材质柔软造成平整性差以及因稳定性差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形变、坍塌的问题,稳定性高,符合安全规范。
48.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3-1的结构均为第一挂接结构本身,实际应用中,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3-1均可以包括除第一挂接结构之外的其他结构。
49.以下基于上述的吊顶板的结构对吊顶板的连接关系做详细说明,可分为如下四种情况:
50.1、对于相邻的第一吊顶板2、第二吊顶板4,第一吊顶板2的第一连接部2-2、第二吊顶板4的第二连接部均与墙面固定连接,第一吊顶板2的与第二吊顶板4相邻的第一折弯部2-1、第二吊顶板4的与第一吊顶板2相邻的第二折弯部分别挂接于与其对应的连接件1-4的第一挂接部1-41、第二挂接部1-42上。
51.2、对于相邻的第一吊顶板2、第三吊顶板3,参考附图2、附图3,第一吊顶板2的第一连接部2-2与墙面固定连接,第一吊顶板2的与第三吊顶板3相邻的第一折弯部2-1、第三吊顶板3的与第一吊顶板2相邻的第三折弯部3-1分别挂接于与其对应的连接件1-4的第一挂接部1-41、第二挂接部1-42上。
52.3、对于两块相邻的第三吊顶板3,相邻两块第三吊顶板3的相邻两侧的第三折弯部3-1分别挂接于与之对应的连接件1-4的第一挂接部1-41、第二挂接部1-42上。
53.4、对于两块相邻的第一吊顶板2,两块第一吊顶板2的第一连接部2-2均与墙面固定连接,两块第一吊顶板2的相邻两侧的第一折弯部2-1分别挂接于与之对应的连接件1-4的第一挂接部1-41、第二挂接部1-42上。
54.综上所述,吊顶板与吊顶板之间的连接采用相同的连接结构,即第一挂接结构,吊顶板与墙面的连接与板间连接采用的结构不同,第一吊顶板2与墙面之间采用所说的第一连接部2-2连接,第二吊顶板4与墙面之间采用所说的第二连接部连接。
55.本实施例中仅示出第二种连接情况的连接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中仅示出第一连接部2-2、第一折弯部2-1、第三折弯部3-1的具体结构,其中第一折弯部2-1与第三折弯部3-1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折弯部采用与第一折弯部2-1、第三折弯部3-1一致的结构,第二连接部采用与第一连接部2-2一致的结构。由于第一吊顶板2、第二吊顶板4、第三吊顶板3在结构上仅有连接于其上的折弯部、连接部的数量和位置的区别,因此对于未示出的第二吊顶板4的结构以及其他未示出的连接情况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均可以参考附图2、附图3得出。
56.上述实施例所示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重复拆装,安装效率高,灵活性高;板材材质轻巧且坚固,吊顶板稳定性高,吊顶板之间平整度好,符合安全规范。
5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