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8002发布日期:2021-12-25 02:2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各类建筑工程中桩基极为关键,而桩基钢筋笼的制作质量和制作效率是影响桩基施工质量与进度的重要因素,钢筋笼一般由主筋、箍筋、加强筋、定位筋等构成,钢筋笼对主体工程的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随着越来越多大体积建筑的应运而生,大直径、超长立柱和桩基钢筋笼越来越多的在设计中被应用,但是在传统的钢筋笼制作工艺中存在以下问题:
4.1、先固定主筋,再用箍筋穿过主筋,但是由于多根主筋位置限定,在穿箍筋时会很难穿;
5.2、现在一般是人工在施工现场制作钢筋笼,时间耗费长,工作效率低。
6.尤其是对于异形的主筋结构,需要在上下两层均绑扎纵筋,下层的纵筋与主筋绑扎过程中,直接将纵筋放置在下层的主筋上即可,但是对于上层的主筋,均需要将纵筋抬起,使得与上层的主筋接触才能完成绑扎,导致绑扎过程繁琐,耗时大,钢筋笼的制作效率低,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需要进行上下两层纵筋绑扎过程中,操作繁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8.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包括纵筋储位排列装置、上位纵筋顶升装置、绑扎架体、箍筋胎架、一组箍筋和一组纵筋,所述箍筋胎架设置在绑扎架体上,并且箍筋胎架上设有一组箍筋,所述纵筋储位排列装置位于绑扎架体的一侧,所述上位纵筋顶升装置设置在绑扎架体上,所述纵筋储位排列装置上设有一组纵筋,所述上位纵筋顶升装置可将纵筋储位排列装置上的纵筋顶起与箍筋的上层相接触,所述纵筋储位排列装置上的纵筋可与箍筋的下层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可针对异形结构的箍筋分别为上下两层放置纵筋,上述过程根据控制系统的控制自动化进行,无需人工搬运较重的钢筋,大大节省人力,同时提高了钢筋笼成型的速度,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9.进一步的,上述的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所述纵筋储位排列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梁、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机构、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驱动组件、排列驱动组件、排列链条和排列支撑板,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驱动组件均设置在底部支撑梁上,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驱动组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机构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剪叉驱动组件和剪叉机构连接,所述剪叉驱动组件可驱动剪叉机构展开或者收缩,所述剪叉机构
的下端部与底部支撑梁滑动连接,并且剪叉机构的上端部和排列支撑板连接,所述排列驱动组件设置在排列支撑板上,所述排列链条和排列驱动组件连接。此纵筋储位排列装置既具有升降运动,同时具有循环的传动结构,升降结构能够用来实现纵筋的定位放置,循环传动能够结构存储纵筋。
10.进一步的,上述的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所述排列链条的两侧均设有一组纵筋支撑板一,所述排列链条两侧的纵筋支撑板一正对设置,并且纵筋支撑板一延伸出排列链条的端部设有v字型纵筋限位槽一,所述纵筋设置在v字型纵筋限位槽一内。设置的v字型纵筋限位槽一能够将纵筋限定在纵筋支撑板一上。
11.进一步的,上述的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所述排列驱动组件包括排列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两个链条驱动轮,所述排列驱动电机的转轴和主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连接,所述排列链条套设在从动轮和两个链条驱动轮上。
12.进一步的,上述的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所述剪叉驱动组件包括剪叉驱动电机、丝杆和丝杆螺母,所述剪叉驱动电机和丝杆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和剪叉机构的剪叉臂连接。通过电机带动丝杆的传动结构,能够稳定的提供驱动力,驱动剪叉机构运动。
13.进一步的,上述的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所述上位纵筋顶升装置由一组纵筋顶起组件组成,所述纵筋顶起组件包括顶起驱动气缸、顶起支撑板和两块对称设置的纵筋支撑板二,所述顶起驱动气缸和绑扎架体连接,所述顶起支撑板的下端部和顶起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两块对称设置的纵筋支撑板二固定设置在顶起支撑板的上端部上。顶起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的过程中,当纵筋支撑板二高于纵筋支撑板一时,能够将纵筋从纵筋支撑板一顶起,并且使得纵筋定位到箍筋的上层。
14.进一步的,上述的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所述绑扎架体上连接有u型槽钢,所述顶起驱动气缸固定设置在u型槽钢上。设置的u型槽钢起到固定支撑一组一组纵筋顶起组件的作用。
15.进一步的,上述的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所述纵筋支撑板二为矩形平板状,并且纵筋支撑板二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纵筋支撑板二的上端部设有v字型纵筋限位槽二,所述纵筋设置在v字型纵筋限位槽二内。设置的v字型纵筋限位槽二能够将纵筋限定在纵筋支撑板二上,防止纵筋滑落。
16.进一步的,上述的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所述顶起支撑板包括l型连接板和水平支撑板,所述l型连接板的下端部和顶起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板和l型连接板的上端部连接,并且水平支撑板和l型连接板垂直设置,所述水平支撑板位于l型连接板远离l型的另一侧,所述两块对称设置的纵筋支撑板二上。此结构的顶起支撑板,使得纵筋支撑板二与纵筋支撑板一之间为错位的结构,从而使得箍筋上下层纵筋的位置为错位结构。
17.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通过设置的纵筋储位排列装置和上位纵筋顶升装置两个工作单元的配合,能够批量接收纵筋,并且根据不同的需求将纵筋分为两步放在箍筋的上层和下层,纵筋储位排列装置提供了纵筋的储料和横向的输送功能,并且纵筋储位排列装置下降,能够将纵筋放置在箍筋下层上;上位纵筋顶升装置通过设置的z型结构的连接
板,实现了纵筋的错位顶升到箍筋上层的功能,通过引入此装置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钢筋自动绑扎过程中纵筋无须人工将其抬起后绑扎,整个过程中需要的工人人数减少,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应用时的俯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应用时的主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的主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的后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的俯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纵筋储位排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位纵筋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纵筋顶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实施例一
35.如图1

8所示的钢筋笼绑扎的纵筋储位及上下位摆放装置,包括纵筋储位排列装置201、上位纵筋顶升装置202、绑扎架体203、箍筋胎架204、一组箍筋100和一组纵筋,所述箍筋胎架204设置在绑扎架体203上,并且箍筋胎架204上设有一组箍筋100,所述纵筋储位排列装置201位于绑扎架体203的一侧,所述上位纵筋顶升装置202设置在绑扎架体203上,所述纵筋储位排列装置201上设有一组纵筋,所述上位纵筋顶升装置202可将纵筋储位排列装置201上的纵筋顶起与箍筋100的上层相接触,所述纵筋储位排列装置201上的纵筋可与箍筋100的下层相接触。附图1中的具有纵筋的储料放料装置300(在申请的另外专利中申请),通过拉直机拉直的纵筋首先放置在纵筋的储料放料装置300内,此时的纵筋为长直状态,然后通过纵筋的储料放料装置300逐个将纵筋放置在纵筋储位排列装置201上,纵筋储位排列装置201的一条条纵筋呈平行状态设置。根据适用场合和不同用户的使用需要,并不一定需要采用纵筋的储料放料装置300进行纵筋的放置,也可以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手等完成此操作。
36.如图9所示的纵筋储位排列装置201包括底部支撑梁205、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机构206、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驱动组件207、排列驱动组件208、排列链条209和排列支撑板210,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驱动组件207均设置在底部支撑梁205上,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驱动组件207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剪叉机构206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剪叉驱动组件207和剪叉机构206连接,所述剪叉驱动组件207可驱动剪叉机构206展开或者收缩,所述剪叉机构206的下端部与底部支撑梁205滑动连接,并且剪叉机构206的上端部和排列支撑板210连接,所述排列驱动组件208设置在排列支撑板210上,所述排列链条209和排列驱动组件208连接。
37.上述结构中,在排列链条209的两侧均设有一组纵筋支撑板一211,所述排列链条209两侧的纵筋支撑板一211正对设置,并且纵筋支撑板一211延伸出排列链条209的端部设有v字型纵筋限位槽一212,所述纵筋设置在v字型纵筋限位槽一212内。
38.排列驱动组件208驱动v字型纵筋限位槽一212位于纵筋放料位的正下方,将纵筋放置在v字型纵筋限位槽一212内,然后排列驱动组件208驱动排列链条209移动纵筋间隔距离的行程停止,重复上述操作,在排列链条209的纵筋支撑板一211放置一组纵筋。
39.此外,所述排列驱动组件208包括排列驱动电机213、主动轮、从动轮214和两个链条驱动轮215,所述排列驱动电机213的转轴和主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214连接,所述排列链条209套设在从动轮214和两个链条驱动轮215上。排列驱动电机213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带动从动轮214旋转,进而带动两个链条驱动轮215旋转,从而使得排列链条209传动。
40.另外,剪叉驱动组件207包括剪叉驱动电机216、丝杆217和丝杆螺母218,所述剪叉驱动电机216和丝杆217连接,所述丝杆螺母218和丝杆217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螺母218和剪叉机构206的剪叉臂连接。剪叉驱动电机216带动丝杆217转动,从而使得丝杆螺母218水平移动,推动剪叉机构206展开或者收缩,推动排列支撑板210升降,当排列支撑板210升起时,由于两个链条驱动轮215设置在排列支撑板210上,因此排列链条209上升,此时可以接受纵筋,排列支撑板210下降时,当v字型纵筋限位槽一212的高度低于一组箍筋100下层的水平位置时,v字型纵筋限位槽一212内的纵筋放置在一组箍筋100的下层上,待绑扎。
41.实施例二
42.如图10、11所示的上位纵筋顶升装置202由一组纵筋顶起组件219组成,所述纵筋顶起组件219包括顶起驱动气缸220、顶起支撑板221和两块对称设置的纵筋支撑板二222,所述顶起驱动气缸220和绑扎架体203连接,所述顶起支撑板221的下端部和顶起驱动气缸220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两块对称设置的纵筋支撑板二222固定设置在顶起支撑板221的上端部上。并且绑扎架体203上连接有u型槽钢223,所述顶起驱动气缸220固定设置在u型槽钢223上。
43.上述结构中,所述纵筋支撑板二222为矩形平板状,并且纵筋支撑板二222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纵筋支撑板二222的上端部设有v字型纵筋限位槽二224,所述纵筋设置在v字型纵筋限位槽二224内。所述顶起支撑板221包括l型连接板225和水平支撑板226,所述l型连接板225的下端部和顶起驱动气缸220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板226和l型连接板225的上端部连接,并且水平支撑板226和l型连接板225垂直设置,所述水平支撑板226位于l型连接板225远离l型的另一侧,所述两块对称设置的纵筋支撑板二222固定设置在水平支撑板226上。
44.一组纵筋顶起组件219独立工作,分别通过顶起驱动气缸22使得纵筋支撑板二222上升,从而将放置在纵筋储位排列装置201上的纵筋从v字型纵筋限位槽一212内顶起,并且随着顶起驱动气缸22的顶起,直至使得总结接触一组箍筋100的上层,等待绑扎。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