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立柱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8182发布日期:2022-03-20 03:0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井立柱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立柱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加装电梯在进行电梯井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电梯井道的外侧搭建脚手架或升降平台等,用于搭载施工人员对电梯井道进行后续的加工。
3.但是目前的电梯井道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个角落的钢梁位置不准确,从而出现电梯井道截面呈平行四边形的情况,进而导致电梯井道施工精度较差,同时在电梯井道外侧搭建脚手架等方式,在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施工的效率,并且也不能有利于电梯井道钢梁的安装位置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多个钢梁之间的安装精度、无需在电梯井道外侧安装脚手架的电梯井立柱安装结构。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立柱安装结构,应用于由钢梁组成的电梯井道上,包括连接于所述钢梁上的多组支撑组件,所述多组支撑组件沿所述钢梁的高度方向呈间隔分布,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钢梁上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呈交叉结构,所述支撑梁的端部分别连接于电梯井道边角处的多个钢梁上。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用于连接所述电梯井道一组对角设置的两钢梁上,第二支撑梁用于连接所述电梯井道另一组对角设置的两钢梁上,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呈交叉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端部与所述钢梁通过连接支架进行连接。
8.进一步的,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辅助踏板支架,所述至少两个辅助踏板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梁交叉设置产生的交叉点两侧。
9.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踏板支架包括连接件以及连杆,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梁上,所述连杆用于连接位于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的交叉点同一侧的相邻两连接件。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呈“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梁相连,所述“l”型结构的另一侧与所述钢梁相连。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钢梁相连的一侧具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支架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钢梁的侧面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立板。
13.进一步的,竖直方向上的相邻两钢梁通过固定板进行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钢梁为h型钢,所述连接支架连接于所述h型钢的一侧凹槽内。
15.本实用新型在对电梯井道进行施工时,首先将位于电梯井道边角处的各个钢梁安
装固定,随后在各个钢梁之间连接支撑梁,并通过支撑梁保证对角设置的两钢梁之间的位置精度,避免在后续施工的过程中,对角设置的两钢梁之间出现位置歪斜或偏移的情况,同时由于对角设置的两钢梁之间的对角位置以及距离可以通过支撑梁进行稳定,使得电梯井道截面不会出现平行四边形,提高电梯井道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多组支撑组件沿着钢梁的高度方向进行间隔分布,使得在电梯井道内部高度方向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支撑组件的设置,也就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支撑梁的设置,而施工人员可以直接踩在支撑梁上进行施工操作,由于支撑梁处于电梯井道的内部,因此施工人员的施工位置也处于电梯井道的内部,增加了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也无需在电梯井道的外侧搭建脚手架等施工平台,因此减少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支架的侧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支架的正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支架的俯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钢梁的连接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附图标记:1、支撑梁;2、连接支架;3、连接件;4、连杆;5、连接板;6、立板;7、固定板;11、第一支撑梁;12、第二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26.如图1-6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立柱安装结构,应用于由钢梁组成的电梯井道上,包括连接于所述钢梁上的多组支撑组件,所述多组支撑组件沿所述钢梁的高度方向呈间隔分布,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钢梁上的支撑梁1,所述支撑梁1呈交叉结构,所述支撑梁1的端部分别连接于电梯井道边角处的多个钢梁上。
27.在对电梯井道进行施工时,首先将位于电梯井道边角处的各个钢梁安装固定,随后在各个钢梁之间连接支撑梁,并通过支撑梁保证对角设置的两钢梁之间的位置精度,避
免在后续施工的过程中,对角设置的两钢梁之间出现位置歪斜或偏移的情况,同时由于对角设置的两钢梁之间的对角位置以及距离可以通过支撑梁进行稳定,使得电梯井道截面不会出现平行四边形,提高电梯井道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多组支撑组件沿着钢梁的高度方向进行间隔分布,使得在电梯井道内部高度方向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支撑组件的设置,也就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支撑梁的设置,而施工人员可以直接踩在支撑梁上进行施工操作,由于支撑梁处于电梯井道的内部,因此施工人员的施工位置也处于电梯井道的内部,增加了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也无需在电梯井道的外侧搭建脚手架等施工平台,因此减少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28.在本方案中,多组支撑组件沿着钢梁的高度方向呈均匀分布,且相邻两组支撑组件之间相差两米,即沿着钢梁的高度方向每两米设置一组支撑组件,使得每两米的高度会设置有支撑梁对对角设置的两钢梁进行连接,以便于保持较高位置的钢梁的位置准确性,同时也便于施工人员向上施工。
29.特别的,在电梯井道施工完成后,可以将支撑梁从钢梁处拆卸下来,由于此时电梯井道已经安装完成,因此将支撑梁拆卸下来也不会导致电梯井道截面出现歪斜的情况,并且拆卸下来的支撑梁等零部件还可以用于后续其他的电梯井道安装,使得支撑梁等零部件可以重复利用,大大减少施工的成本。
30.优选的,所述支撑梁1包括第一支撑梁11以及第二支撑梁12,所述第一支撑梁11用于连接所述电梯井道一组对角设置的两钢梁上,第二支撑梁12用于连接所述电梯井道另一组对角设置的两钢梁上,所述第一支撑梁11和所述第二支撑梁12呈交叉设置。
31.具体的,在对电梯井道进行搭建的过程中,一般会在电梯井道的四个角落设置钢梁,并通过钢梁来保证电梯井道主体的稳定,此时通过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来分别连接两组对角设置的钢梁,使得四个角落的钢梁均可以通过支撑梁进行稳定和连接,并且由于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在连接对角设置的两钢梁时,会出现相互交叉设置的情况,使得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之间呈“x”型结构,在本方案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相互交叉的交叉点上设置有螺栓等连接固定结构,使得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之间的位置相互稳定,进一步保证各个角落的钢梁位置的稳定性以及对角尺寸的准确。
32.优选的,所述支撑梁1端部与所述钢梁通过连接支架2进行连接。
33.具体的,通过连接支架将支撑梁连接至钢梁上,增加支撑梁与钢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在需要拆卸支撑梁时,只需要将连接支架从钢梁上拆卸下来,即可快速取下支撑梁,提高支撑梁使用和拆卸过程中的便捷性。
34.在本方案中,连接支架2分为第一连接支架以及第二连接支架,第一连接支架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梁的端部以及钢梁,第二连接支架用于连接第二支撑梁的端部以及钢梁,第一连接支架与第二连接支架的结构相同。
35.优选的,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梁11以及第二支撑梁12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辅助踏板支架,所述至少两个辅助踏板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梁12交叉设置产生的交叉点两侧。
36.具体的,在通过第一支撑梁11以及第二支撑梁12对钢梁位置进行稳定时,由于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移,因此通过位于第一支
撑梁与第二支撑梁交叉点两侧的辅助踏板支架来对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稳定,保证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的稳定性。
37.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方案中,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以及辅助踏板支架上侧均铺设有木板,以便于施工人员踩在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以及辅助踏板支架上,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木板厚度优选设置为50mm。
38.优选的,所述辅助踏板支架包括连接件3以及连杆4,所述连接件3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梁12上,所述连杆4用于连接位于第一支撑梁11以及第二支撑梁12的交叉点同一侧的相邻两连接件3。
39.具体的,在通过辅助踏板支架对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进行连接固定时,首先将连接件安装至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上,随后通过连杆连接位于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的交叉点同一侧的相邻两连接件,使得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交叉点一侧的夹角位置通过连杆进行固定,保证夹角位置大小不会出现变化,进而保证第一支撑梁以及第二支撑梁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出现变化,同时在辅助踏板支架安装完成后,也可以增加施工人员的踩踏面积,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40.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架2呈“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梁1相连,所述“l”型结构的另一侧与所述钢梁相连。
41.具体的,通过“l”型结构的设置,使得连接支架的一侧与钢梁相连的同时,连接支架的另一侧还能与支撑梁相连,保证支撑梁与钢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也便于将支撑梁连接至连接支架上。
4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方案中,连接支架与钢梁相连的一侧宽度大于连接支架与支撑梁相连的一侧,使得连接支架与钢梁之间更加稳定,进而保证支撑梁的稳定。
43.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架2与所述钢梁相连的一侧具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支架2通过所述连接板5与所述钢梁的侧面固定连接。
44.具体的,通过连接板使得连接支架可以固定在钢梁的侧面,保证连接支架安装时的便捷性,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连接板与连接支架呈垂直设置,使得连接板贴合连接至钢梁的侧面时,连接支架相对于钢梁侧面呈垂直设置,进而保证支撑梁可以水平的设置在连接支架上,在施工人员踩在支撑梁上进行施工作业时,支撑梁可以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支架进行支撑。
45.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架2与所述连接板5之间连接有立板6。
46.具体的,当立板位于连接支架的下侧时,立板对连接支架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连接支架受力时,可以通过立板进行支撑限位,当立板位于连接支架的上侧时,立板对连接支架拉住定位,帮助连接支架分担受力,通过立板的设置,提高连接支架的受力承受范围,增加连接支架与连接板之间的结构强度。
47.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立板呈三角形翼板设置,在保证连接支架与连接板之间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立板的制作材料。
48.优选的,竖直方向上的相邻两钢梁通过固定板7进行连接。
49.具体的,在对电梯井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多段钢梁来增加电梯井道的总体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加装电梯,而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多段钢梁时,现有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对相邻两钢梁进行安装固定,而在本方案中,施工人员站在支
撑梁以及辅助踏板支架上,随后在相邻两钢梁的位置摆正对齐后,通过在相邻两钢梁的侧面装设固定板,使得相邻两钢梁之间通过固定板进行连接。
50.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相邻两钢梁连接处的两侧侧面均装设有固定板,同时固定板与钢梁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使得相邻两钢梁之间通过两侧的固定板进行夹持固定,并通过螺栓保证固定板与钢梁侧面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由于无需使用焊接的方式,在保证相邻两钢梁的固定便捷性的同时,还能减少光污染以及电火花污染,同时配合施工人员从电梯井道内部进行施工的方式,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51.优选的,所述钢梁为h型钢,所述连接支架2连接于所述h型钢的一侧凹槽内。
52.具体的,由于将连接支架连接在h型钢的一侧凹槽处,使得连接支架不会突出在钢梁的外表面,进而避免了施工人员误撞的情况。
53.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