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腹梁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2.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行业正在进行不断的转型升级,相应的,这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导致大量厂房需要随之进行加固改造。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老旧厂房,这些老旧厂房的使用时间或已经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接近设计年限,其加固改造已经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目前,对于矩形截面梁具有较为成熟的加固方法,如:粘碳纤维、粘钢、增大截面等方法,但是传统的厂房一般采用混凝土排架结构,其中的排架两侧大多为具有工形截面的薄腹梁,而由于具有工形截面的薄腹梁的抗剪问题主要是由其特有的梁立面的阴角导致,因此,采用目前的矩形截面梁的加固方法无法实现对具有工形截面的薄腹梁的有效抗剪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4.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矩形截面梁的加固方法应用到具有工形截面的薄腹梁上时,无法实现对其有效抗剪加固的问题,提供一种薄腹梁加固结构。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腹梁加固结构,包括:箍板,绕设于薄腹梁的工形截面处的腹板和下翼缘外,且箍板与腹板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注有灌浆料;对穿锚栓,贯穿连接腹板以及腹板两侧的箍板;梁底锚栓,设置于下翼缘底部,用以连接薄腹梁和箍板。
6.进一步地,箍板还延伸至薄腹梁的工形截面处的上翼缘外,上翼缘两侧的箍板与上翼缘的壁面紧邻设置。
7.进一步地,上翼缘的宽度大于下翼缘的宽度,腹板两侧的箍板之间的距离与下翼缘的宽度相同。
8.进一步地,箍板还延伸至薄腹梁的t形截面处的梁肋和顶部翼缘外,且梁肋底部也设置有梁底锚栓;梁肋的两侧还设置有用以连接薄腹梁和箍板的梁肋锚栓。
9.进一步地,该薄腹梁加固结构还包括:梁底加固板,设置于薄腹梁的底部并被包覆于箍板内;梁底锚栓贯穿梁底加固板。
10.进一步地,该薄腹梁加固结构还包括:翼缘锚栓,设置于上翼缘和/或下翼缘和/或顶部翼缘的两侧,用以连接薄腹梁和箍板。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腹梁加固结构,通过设置绕设于薄腹梁的工形截面处的腹板和下翼缘外的箍板,并设置该箍板与腹板之间具有间隙(相应的,箍板与下翼缘之间不具有间隙,箍板与下翼缘的壁面之间紧邻设置),且由于薄腹梁的上翼缘的宽度一般大于或者
等于下翼缘的宽度,因此,腹板两侧的箍板远离下翼缘的端部将会抵接于上翼缘与腹板的连接处(上翼缘的挑出部分),从而使箍板与腹板之间的间隙具有相对封闭性,便于进行灌浆填充,进而使箍板通过该间隙中的灌浆料与腹板进行有效传力,提高薄腹梁的抗剪承载能力;同时,通过设置贯穿连接腹板和箍板的对穿锚栓以固定箍板并传递剪力,进一步提高该薄腹梁加固结构的抗剪承载能力。
1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腹梁加固结构,通过将箍板设置为还延伸至薄腹梁的工形截面处的上翼缘外,并使上翼缘两侧的箍板与上翼缘的壁面紧邻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箍板上端(与上翼缘相对应的端部)与上翼缘之间的封闭性,也即进一步提高了腹板与箍板之间的间隙的封闭性,便于进行灌浆填充,实现对该薄腹梁加固结构的有效抗剪加固。
1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腹梁加固结构,通过将箍板设置为还延伸至薄腹梁的t形截面处的梁肋和顶部翼缘外,并通过设置梁肋锚栓和此处对应的梁底锚栓连接箍板和薄腹梁,提高了箍板两端(与薄腹梁的t形截面位置处对应的端部)与薄腹梁之间的封闭性,也即进一步提高了腹板与箍板之间的间隙的封闭性,便于进行灌浆填充,实现对该薄腹梁加固结构的有效抗剪加固。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腹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和图3分别为图1中位置a和位置b处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薄腹梁加固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4中位置a处的剖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薄腹梁加固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7和图8分别为图6中位置a和位置b处的剖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薄腹梁;11-下翼缘;12-腹板;13-上翼缘;14-梁肋;15-顶部翼缘; 2-箍板;3-对穿锚栓;4-梁底锚栓;5-梁肋锚栓;6-梁底加固板;7-翼缘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腹梁加固结构,具体地,如图4和图5 所示,该薄腹梁加固结构包括:箍板2、对穿锚栓3和梁底锚栓4,其中,箍板2绕设于薄腹梁1的工形截面处的腹板12和下翼缘11外,且箍板2 与腹板12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注有灌浆料;对穿锚栓3贯穿连接腹板12 以及腹板12两侧的箍板2;梁底锚栓4设置于下翼缘11底部,用以连接薄腹梁1和箍板2。
29.本技术中,薄腹梁1是指中部剖面图截面呈“工”字形的梁构件,其两端头剖面图截面可以呈矩形,也可以呈t形,在此不做限制;而在该薄腹梁1的工形截面处,其上翼缘13的宽度可以等于也可以大于下翼缘11 的宽度。以薄腹梁1的两端头剖面图截面呈t形为例,该薄腹梁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
30.本技术中,箍板2和腹板12之间具有用以进行灌浆的间隙,而箍板2 和下翼缘11之间不具有上述间隙,具体地,箍板2绕设于下翼缘11外的部分可以通过粘贴层粘贴于下翼缘11的壁面上,也即,下翼缘11底部对应的箍板2的宽度,以及下翼缘11两侧对应的箍板2之间的间距均等于下翼缘11的宽度,对应的,腹板12两侧的箍板2之间的间距可以等于下翼缘11的宽度(图5中以此情形为例进行示出),当然,腹板12两侧的箍板2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大于下翼缘11的宽度(腹板12和箍板2之间的间隙从箍板2靠近下翼缘11的端部到远离下翼缘11的端部逐渐增大)或者小于下翼缘11的宽度(腹板12和箍板2之间的间隙从箍板2靠近下翼缘 11的端部到远离下翼缘11的端部逐渐减小),其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中对薄腹梁加固结构的抗剪承载能力的提升程度的要求进行设置。也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箍板2为类u形箍板。
31.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为了保证腹板12和箍板2之间的间隙的相对密封性,以方便对该间隙进行灌浆,在腹板12两侧的箍板2之间的间距大于下翼缘11的宽度的应用情景中,薄腹梁1的工形截面处的上翼缘13的宽度也大于下翼缘11的宽度,以使腹板12两侧的箍板2远离下翼缘11的端部能够抵接于上翼缘13的挑出部分;而在腹板12两侧的箍板2 之间的间距等于下翼缘11的宽度的应用情景中,薄腹梁1的工形截面处的上翼缘13的宽度可以大于下翼缘11的宽度,也可以等于下翼缘11的宽度。
32.本技术中,箍板2可以为钢板,或者为现有技术中刚度与钢板类似的其他板材。
33.本技术中,为了均匀提高薄腹梁1各处的抗剪承载能力,可以将腹板 12处设置的多个对穿锚栓3呈矩形排列。
34.本技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箍板2上端(与上翼缘13相对应的端部) 与上翼缘13之间的封闭性,也即进一步提高腹板12与箍板2之间的间隙的封闭性,从而便于对间隙进行灌浆填充,实现对该薄腹梁加固结构的有效抗剪加固,如图6-图8所示,箍板2还可以延伸至薄
腹梁1的工形截面处的上翼缘13外,上翼缘13两侧的箍板2与上翼缘13的壁面紧邻设置。
35.本技术中,为了提高薄腹梁1与箍板2之间的连接紧密性,特别是薄腹梁1的下翼缘11与箍板2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如图6-图8所示,还可以在下翼缘11的两侧设置用以连接薄腹梁1和箍板2的翼缘锚栓7。此外,还可以在上翼缘13的两侧设置翼缘锚栓7,用以连接薄腹梁1和箍板2,从而进一步提高薄腹梁1和箍板2之间的连接紧密性。
36.本技术中,当薄腹梁1两端头的剖面图截面呈t形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薄腹梁1的整体抗剪性,并进一步提高箍板2两端(与薄腹梁1两端头对应的端部)与薄腹梁1之间的封闭性,也即进一步提高腹板12与箍板 2之间的间隙的封闭性,便于进行灌浆填充,如图6-图8所示,箍板2还延伸至薄腹梁1的t形截面处的梁肋14和顶部翼缘15外,并在梁肋14底部设置梁底锚栓4,此外,开可以在梁肋14的两侧还设置用以连接薄腹梁1 和箍板2的梁肋锚栓5,从而进一步提高薄腹梁1和箍板2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此时,薄腹梁1工形截面处的腹板12和箍板2之间的间隙完全封闭,该间隙中的可以设置为cgm浆料,并可以采用压力注浆法进行灌注。且类似地,顶部翼缘15的两侧也可以设置用以连接薄腹梁1和箍板2的翼缘锚栓7。
37.本技术中,为了提高间隙中的灌浆料与薄腹梁1的结合牢固性,可以将腹板12的壁面凿毛。
38.本技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薄腹梁加固结构的抗弯性能,也即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如图7和图8所示,还可以在薄腹梁1的底部设置梁底加固板6,且设置该梁底加固板6被包覆于箍板2内;此时,相对应的,梁底锚栓4贯穿梁底加固板6。具体地,梁底加固板6可以为钢板,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刚度与钢板类似的其他板材;且该梁底加固板6可以为一层、两层或者多层。
39.本技术中的薄腹梁加固结构,通过设置绕设于薄腹梁1的工形截面处的腹板12和下翼缘11外的箍板2,并设置该箍板2与腹板12之间具有间隙(相应的,箍板2与下翼缘11之间不具有间隙,箍板2与下翼缘11的壁面之间紧邻设置),且由于薄腹梁1的上翼缘13的宽度一般大于或者等于下翼缘11的宽度,因此,腹板12两侧的箍板2远离下翼缘11的端部将会抵接于上翼缘13与腹板12的连接处(上翼缘13的挑出部分),从而使箍板2与腹板12之间的间隙具有相对封闭性,便于进行灌浆填充,进而使箍板2通过该间隙中的灌浆料与腹板12进行有效传力,提高该薄腹梁加固结构的抗剪承载能力;同时,通过设置贯穿连接腹板12和箍板2的对穿锚栓3以固定箍板2并传递剪力,进一步提高该薄腹梁加固结构的抗剪承载能力。
4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