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脚手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结构。
背景技术:2.脚手架是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一种临时性的建筑工具。其主要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因此脚手架的种类也多有区分,从用途上来说就分为室外脚手架和室内脚手架。室外脚手架用于建设大型建筑用,因此体积较大,连接件较多,造型多样。室内脚手架一般为室内建筑和装修使用,一般体积较小且造型固定。
3.但是传统的室内脚手架由于脚手架的结构固定,灵活度较差,因此在将脚手架搬运入室内时的难度较大,且工作人员在室内移动位置时也需要多次手动搬运脚手架,从而增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改善脚手架结构灵活度差的情况,从而使得脚手架便于搬运,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结构,包括水平布设的底座、两个在竖直平面上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支架以及可拆卸设置在两个升降支架之间的支撑板,所述两个升降支架相对间隔布设,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升降支架转动角度的限位挡板,支撑板和升降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撑板和升降支架的连接件,底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布设的万向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时,通过万向轮推动脚手架至合适位置,两个升降支架沿相互远离方向转动,直至升降支架的周壁接触到限位挡板,此时升降支架竖直布设,支撑板水平放置在两个升降支架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两个升降支架上,一方面连接两个升降支架,提高脚手架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两个升降支架沿相互靠近从方向转动,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站立在支撑板上进行工作,不用脚手架时只需将支撑板从升降支架上拆除从而将脚手架进行折叠,缩小脚手架的占用空间,方便工作人员搬运脚手架。进而改善了脚手架结构灵活度差的情况,从而使得脚手架便于搬运,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8.优选的,所述升降支架包括两个间隔布设且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动杆,两个转动杆之间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横杆。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支架通过转动杆在底座上转动从而实现整体转动,连接横杆一方面连接两个转动杆,使得两个转动杆转动同步,提高脚手架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方便工作人员攀爬施工,提高脚手架的结构灵活性。
10.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动支座,转动支座上水平转动连接有联动杆,联动杆
平行于连接横杆,联动杆的两端分别穿过转动杆并与转动杆相固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支架在底座上转动时,转动杆通过与联动杆固定从而随着转动杆在底座上转动而转动。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挡板竖直设置在底座上,限位挡板设置有两个,限位挡板分别位于两个升降支架相互背离的一侧,限位挡板与联动杆相平行且与转动杆相抵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升降支架支撑起来时,升降支架转动直至自身竖直布设后,转动杆的周壁与限位挡板抵触,从而尽可能避免升降支架的转动角度发生偏斜。
14.优选的,所述转动杆靠近限位挡板的一端为半圆形弧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杆转动时,由于转动杆靠近限位挡板的一端为半圆形弧面,从而降低了限位挡板与转动杆相互干涉的风险。
16.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顶杆以及与顶杆转动连接的顶板,顶杆用于带动顶板沿靠近或远离转动杆的方向滑动,顶杆与支撑板螺纹连接,支撑板靠近转动杆的端面上开设有供顶板滑动的顶板滑槽,顶板靠近转动杆的端面上设置有顶块,转动杆上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供顶块插入的顶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与升降支架相连接时,顶板上的顶块与转动杆上的顶孔对准,通过转动顶杆带动顶板沿靠近转动杆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顶块插入顶孔,直至顶板抵紧转动杆,进而实现支撑板与升降支架的连接。
18.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脚手架移动的防移组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脚手架移动至合适位置后,为了使脚手架的位置固定在合适区域,因此在底座上设置有防移组件。
20.优选的,所述防移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底座上的防移支脚和螺纹设置在底座上且竖直布设的控制杆,控制杆与防移支脚转动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脚手架移动时合适区域后,转动控制杆,使得控制杆带动防移支脚竖直向下移动,直至防移支脚抵紧地面,从而增大脚手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脚手架发生滑移的风险。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首先将两个升降支架沿相互远离方向转动,其次通过连接件将支撑板固定在两个升降支架上,从而支撑起升降支架,不用脚手架时只需将支撑板从升降支架上拆除从而将脚手架进行折叠,缩小脚手架的占用空间。进而改善了脚手架结构灵活度差的情况,从而使得脚手架便于搬运,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4.2.通过转动顶杆从而带动顶板沿靠近转向杆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顶块插入顶孔,直至顶板抵紧转动杆,进而实现支撑板与升降支架的连接;
25.3.通过转动控制杆,从而带动防移支脚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抵紧地面,从而增大脚手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脚手架发生滑移的风险。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联动杆与转动杆的连接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底座;2、升降支架;21、转动杆;211、顶孔;22、连接横杆;3、支撑板;31、顶板滑槽;4、限位挡板;5、连接件;51、顶杆;52、顶板;53、顶块;6、防移组件;61、防移支脚;62、控制杆;7、万向轮;8、转动支座;9、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结构。参照图1,脚手架包括底座1、升降支架2、支撑板3、限位挡板4、连接件5、防移组件6和万向轮7。
32.参照图1和图2,底座1水平布设并位于地面上方,万向轮7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万向轮7间隔安装在底座1下端面并与地面相接触,以便于工作人员移动脚手架。升降支架2设置有两个,两个升降支架2相对间隔布设,且均转动设置在底座1的上端面。两个升降支架2在竖直平面上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限位挡板4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挡板4相对布设且均竖直设置在底座1的上端面,限位挡板4分别位于两个升降支架2相互背离的一侧,从而限定升降支架2的转动角度。支撑板3水平布设且可拆卸位于两个升降支架2之间,连接件5位于支撑板3与升降支架2的连接处,从而连接支撑板3与升降支架2,防移组件6位于底座1上,使得脚手架移动至合适位置后降低脚手架发生滑移的风险。
33.当工作人员使用脚手架时,将两个升降支架2沿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直至升降支架2竖直布设,此时限位挡板4阻止两个升降支架2继续沿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支撑板3通过连接件5与升降支架2相连接,从而阻止两个升降支架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限位挡板4和连接件5限定了升降支架2的位置角度,使得升降支架2停止转动,工作人员能够站在支撑板3上进行工作。当工作人员不使用脚手架时,通过拆除连接件5从而将支撑板3从升降支架2上移除,两个升降支架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从而将升降支架2进行折叠,缩小脚手架的占用空间。进而改善了脚手架结构灵活度差的情况,从而使得脚手架便于搬运,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4.参照图1,升降支架2包括两个转动杆21和若干个水平布设的连接横杆22。两个转动杆21相对间隔布设,若干个连接横杆22位于两个转动杆21之间,且沿转动杆21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在两个转动杆21上。一方面提高升降支架2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方便工作人员攀爬脚手架进行工作。
35.参照图1和图2,底座1上固定有转动支座8,转动支座8上转动连接有联动杆9,联动杆9平行于连接横杆22,联动杆9分别穿过两个转动杆21并与两个转动杆21相互固定,从而带动升降支架2在底座1上转动。限位挡板4平行于联动杆9,转动杆21靠近限位挡板4的一端为半圆形弧面且与限位挡板4相抵触。使得转动杆21在转动时始终与限位挡板4相抵触,当转动杆21竖直布设时转动杆21的周壁正好与限位挡板4相抵接,提高了限位挡板4限制升降支架2的转动角度的精确程度,从而提高脚手架的结构紧密性。
36.参照图1和图3,连接件5包括顶杆51与顶板52,支撑板3正对转动杆21的端面上开设有顶板滑槽31,顶板52滑动插入顶板滑槽31内,顶板滑槽31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顶杆51滑动穿过顶板52并同轴转动插入螺纹孔中与支撑板3螺纹连接,顶板52与顶杆51之间安装有转动轴承,使得顶杆51在支撑板3上转动时能够带动顶板52沿靠近或远离转动杆21的方
向滑动。顶板52靠近转动杆21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顶块53,转动杆2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供顶块53滑动插入的顶孔211。当顶块53插入顶孔211时,顶板52抵紧转动杆21,从而限制转动杆21的位置角度,降低转动杆21发生晃动的风险。
37.参照图1和图2,防移组件6包括防移支脚61和控制杆62,底座1上开设有供防移支脚61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滑移槽,防移支脚61沿竖直方向与底座1滑动连接,控制杆62竖直布设且与防移支脚61转动连接,控制杆62与防移支脚61之间安装有转动轴承,控制杆62竖直向下穿过防移支脚61与底座1螺纹连接。通过转动控制杆62,从而带动防移支脚61沿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地面。
38.另外如图2所示,防移支脚61为u型厚板,使得防移支脚61抵紧地面的同时防移支脚61与底座1抵紧,此时万向轮7脱离地面,从而限定防移支脚61的滑动距离,增大防移支脚61与底座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脚手架的结构稳定性。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使用脚手架时,首先通过万向轮7将脚手架移动至合适位置,其次正向转动控制杆62,防移支脚61竖直向下滑动,直至防移支脚61抵紧地面和底座1,然后将两个升降支架2沿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直至转动杆21的周壁与限位挡板4接触,再者将支撑板3水平放置在两个升降支架2之间,调整支撑板3的高度,使得顶块53对准顶孔211,最后正向转动顶杆51,顶板52沿靠近转动杆21的方向滑动,顶块53插入顶孔211,直至顶板52抵紧转动杆21,从而实现脚手架的安装。
40.当工作人员不使用脚手架时,首先反向旋转顶杆51,顶板52沿远离转动杆21的方向移动直至顶块53脱离顶孔211,其次将两个升降支架2沿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从而折叠升降支架2,最后反向旋转控制杆62,直至防移支脚61远离地面。
41.最终改善了脚手架结构灵活度差的情况,从而使得脚手架便于搬运,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