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及复合外围护墙板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4303发布日期:2022-07-13 03:5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及复合外围护墙板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但不限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及复合外围护墙板单元。


背景技术:

2.轻钢龙骨框架复合墙体,是以钢龙骨框架为支撑,在钢龙骨框架的两侧浇筑带钢筋网片的轻质混凝土,在两层轻质混凝土墙体之间填充轻质无机保温材料复合而成。由于复合墙体内置轻钢龙骨框架,轻钢龙骨框架与混凝土墙体之间形成热桥效应,使得复合墙体的应用范围受限,特别不适用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北方地区。
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所述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包括龙骨框架和非金属的连接件;其中,所述龙骨框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龙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龙骨连接。
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外围护墙板单元。所述复合外围护墙板单元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墙体,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所述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用于连接两个所述墙体。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通过在龙骨框架内设置保温性能较好的非金属材质的连接件,解决了复合墙体的冷、热桥问题。有效降低了复合墙体的传热系数,且减少了钢材的比重,使得轻型钢骨架复合墙体的应用范围更广。
8.在阅读并理解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的局部断面示意图一;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的局部断面示意图二;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的局部断面示意图三;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的局部断面示意图
四;
1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的局部断面示意图五;
1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的局部断面示意图六;
17.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外围护墙板单元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18.附图标记:
19.100-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
20.1-龙骨框架,11-竖向龙骨,11a-第一龙骨,11b-第二龙骨,12-横向龙骨;
21.2-连接件;
22.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3-第三连接板,24-第一侧板,25-第二侧板;
23.3-外墙体;4-内墙体;5-保温芯层;
24.200-复合外围护墙板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提供一种用于外围护复合墙体的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主要应用于室外的复合墙体中。外围护复合墙体一般是指在室内与室外分区处所使用的复合墙体,一般由内、外墙体及复合芯材组合而成。其中,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包括龙骨框架1和连接件2,龙骨框架1可以是由多根竖向设置的竖向龙骨11和与竖向龙骨11垂直设置的多根横向龙骨12组成。竖向龙骨11和横向龙骨12可设置为在复合墙体中常用的槽钢,当然,也可选用其它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竖向龙骨11和横向龙骨12的截面形状可设置为常用的c型,两者之间的连接形式可采用常用的卡接或焊接等,具体连接形式在此不作限制。其中,也可以在相对的两个横向龙骨12之间设置连接件2,原理相同,具体的设置方式可参考在两个竖向龙骨11之间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以在两个竖向龙骨11之间设置连接件2为例,进行详细地方案阐述。
27.其中,竖向龙骨11设置为包括相对设置,且具有一定间隔的第一龙骨11a和第二龙骨11b。在一个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内,第一龙骨11a可以设置多个,相应地,第二龙骨11b也可以设置多个。连接件2的一端与第一龙骨11a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龙骨11b连接。连接件2的材质设为非金属材质,可选用复合塑料。连接件2与竖向龙骨11的连接方式可选择螺接,连接操作方便且可靠。
28.通过在龙骨框架1的内部,也就是两个相对的竖向龙骨11之间,设置保温性能较好的非金属材质的连接件2,以有效地解决了复合墙体的冷、热桥问题,也降低了墙体内钢材的比重,使得产品更轻薄化,也使得复合墙体的应用范围更广。
29.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件2的材质可设为玄武岩纤维或玻璃钢等轻质、高强、隔热材料,由于此类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热性能优良等特点,可较好地削弱龙骨框架1内部的热传递。其中,玻璃钢学名纤维增强复合塑料,俗称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玻璃钢根据采用的纤维不同,分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碳纤维增强复合塑
料、硼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等。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例如,玻璃布、带、毡、纱等)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为基体材料而合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30.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在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内设置多个连接件2时,连接件2上可设置通孔,以借助钢筋(在墙体内有钢筋穿设)将多个连接件2连接在一起,即将钢筋穿设于上述的多个连接件2的通孔,可进一步提高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31.通常,外围护复合墙体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工序,(1)铺设边模板;(2)铺设底层网格布;(3)放置一体化钢框架;(4)浇筑外层混凝土;(5)浇筑保温芯材或放置预制芯块;(6)浇筑内面层;(7)养护,脱模;(8)贴标签;(9)堆场运输。
32.在进行上述工序(3)放置一体化钢框架前,可将连接件2螺接到龙骨框架1上。也可在连接件2上设置安装孔,将带有安装孔的连接件2的一端插入钢龙骨框架上,再在安装孔内插入锁止杆,防止连接件2脱出。在这里,连接件2和龙骨框架1间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地限定。上述连接操作后,使得连接件2随着龙骨框架1与形成外墙体3的混凝土、内墙体4的混凝土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传统复合墙体成型工艺中,处于复合墙体中间的龙骨框架直接与两侧的轻质混凝土面层接触连接后形成冷、热桥,导致墙体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
33.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连接件2包括第一连接板21,与第一连接板21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22,及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连接的第三连接板23。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可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21与龙骨框架1的第一龙骨11a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22与龙骨框架1的第二龙骨11b固定连接。
34.连接件2包括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第三连接板23,为简化连接件2的设计结构,降低制造复杂度,其中,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以及第三连接板23可采用一体方式成型。连接件2可设置成如图所示的“工”字型。第一连接板21靠近第一龙骨11a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龙骨11a的侧面相贴合的平面,且将第一连接板21螺接到第一龙骨11a上。为简化第一龙骨11a的设计结构,也为降低龙骨框架1的整体质量,可在第一龙骨11a的相应位置设置通孔,以借助螺栓或螺钉将连接件2夹紧在第一龙骨11a和螺栓头之间,以将连接件2安装在第一龙骨11a上(省去安装用螺母)。为保证连接件2的安装位置精度,可设置成圆孔和长圆孔的组合。
35.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连接件2的横截面可设置为矩形。连接件2包括相对设置且具有一定间隔的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连接件2可选用一体成型方式成型。也可将构成连接件2的不同侧板分别成型,可设置成具有不同料厚的板材,再焊接拼合成一个整体的部件。
36.其中,第一侧板24与第一龙骨11a的局部平行且贴合,以将第一侧板24固定连接在第一龙骨11a上。第二侧板25与第二龙骨11b的局部平行且贴合,以第二侧板25固定连接在第二龙骨11b上。
37.在与地面平行的横截面里,连接件2以及两侧的第一龙骨11a、第二龙骨11b形成三个相对封闭的腔室,一方面可提高复合墙体整体抗变形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复合墙体的降噪、隔音效果,提高了复合墙体的综合性能。
38.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所示,连接件2被设置在第一龙骨11a和第二龙骨11b之间的区域,即形成类似的夹层结构。在与地面平行的横截面里,可将第一龙骨11a、
连接件2以及第二龙骨11b同轴线设置,可提高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整体的受力性能,也就提高了复合墙体的稳定性。
39.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连接件2设置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第一龙骨11a和第二龙骨11b均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即形成两个塑料材质的连接板夹着两个龙骨的结构,即如图所示。
40.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与第一龙骨11a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龙骨11b连接,第二连接板22的一端与第一龙骨11a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龙骨11b连接。在横截面内,连接件2与龙骨框架1共同围合成一个较大的腔室,降低了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的整体质量。第一龙骨11a和第二龙骨11b均设置成矩形龙骨时,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具有三个腔室,提高了复合墙体的隔声性能。
41.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位于两个端部的第一龙骨11a和第二龙骨11b,均超出与其邻近的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的端部一段距离。在制造复合墙体时,使得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的龙骨部分插入混凝土内,可提高复合墙体的整体的受力性能。
42.第一龙骨11a和第二龙骨11b的横截面也可设置成“凸”字型。横截面相对较窄的上端设置为插入混凝土内,横截面相对较宽的下端设置成与连接件2相连接。
43.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提供一种复合外围护墙板单元20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墙体,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所述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用于连接两个墙体。所述两个墙体可设置为外墙体3和内墙体4。其中,外墙体3和内墙体4可均设置成采用现场浇筑成型的墙面层,内墙体4靠近室内的一侧,外墙体3靠近室外的一侧。
44.通过在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中设置非金属的连接件2,一方面降低整个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有效降低复合外围护墙板单元200中的冷、热桥效应,提升复合墙体的保温性能。
45.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龙骨11a的部分嵌入内墙体4内,第二龙骨11b的部分嵌入外墙体3内。在外墙体3和内墙体4之间可形成多个腔室。其中,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中的连接件2可设置成与墙体的内壁留有一定的间隙,避免混凝土对非金属连接件2强度造成不利的影响。
46.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4、图6所示,将第一龙骨11a和第二龙骨11b均设置成c型龙骨,且c型龙骨的开口相背设置,即第一龙骨11a的c型龙骨的开口朝向内墙体4,第二龙骨11b的c型龙骨的开口朝向外墙体3,以便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充分的填满龙骨的整个空腔,使得混凝土和龙骨能够进行充分的接触,增强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待混凝土干燥后,第一龙骨11a和第二龙骨11b以及外墙体3和内墙体4固定成型,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受力单元,融合为一体,提高了龙骨框架1的承载稳定性,也就提高了整个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的力学性能。
47.由于整个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力学性能的提升,可减少龙骨框架1内横向龙骨12的使用量,可起到降低内置轻钢桁架支撑结构100整体质量的效果。由于减少了横向龙骨12的使用量,缩短了组装时间,简化了装配工序,节省了人工成本。
48.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外墙体3和内墙体4均可采用包边设计。包边的材料可选用
轻质、高强、隔热的材料。例如,非金属(玄武岩纤维或玻璃钢等)。如此设置,一方面可提升墙体周圈的美观性。另一方面由于在墙体的周圈设置非金属的包边,可减少相邻墙体之间的热量传递,提高墙体整体的隔热性能。
49.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复合外围护墙板单元200还包括保温芯层5,保温芯层5设于外墙体3和内墙体4之间,保温芯层5的材质设为聚苯颗粒保温砂浆,或者是现浇或预制胶粉聚苯颗粒混凝土等。其中,外墙体3和内墙体4均为轻质混凝土浇筑成型的墙体。
50.其中,聚苯颗粒保温砂浆是以聚苯颗粒为轻质骨料与聚苯颗粒保温胶粉料按照一定比例配置而成的有机保温砂浆材料。该材料在施工现场加水搅拌成浆状即可进行涂抹施工,建筑外墙内外保温均可使用,施工方便,且保温效果较好。
5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较好地适应工厂化、自动化生产工艺的要求,降低加工难度。由于在钢框架内设置非金属的连接件,可有效降低产品的质量,也可降低产品的生产制造的成本。另外,也使得产品的整体的设计更轻量化,提升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4.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