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54397发布日期:2022-08-31 13:2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停车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2.近10多年来,我国电动车市场出现迅猛增长势头,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达3.25亿辆。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遍增多,伴随相应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是电动车的随意停放、停放不整齐导致取车困难、停车数量受影响;二是为了给电动车充电,很多人将电动车停到楼道内进行充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目前,市面上现有电动自行车充电车库都是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地面然后配充电桩充电,但是占地面积比较大仍然存在随意停放、停放不整齐现象,且不能实现智能存取。现有自行车停放架并不能停放电动自行车,也不能充电;而垂直循环式样的汽车充电车库仅适用于于汽车停放、充电,其采用垂直循环式车库结构,构造复杂,充电需配套滑触滑环进行充电属于运动式给电方式,用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立体车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自行车乱停放、充电安全隐患大、管理难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立体车库,包括车库主体、堆垛机和消防设施;所述车库主体的内部容纳用于放置电动自行车的立体支架,所述立体支架内设有若干个停车单元,所述停车单元内设有停车板,所述停车单元及停车板上设有供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充电组件,所述堆垛机及充电组件均与控制主板相连;每个停车单元内均设有消防设施。
7.优选的,所述停车板包括托板及防护架,所述托板的前部设有定位杆,用于对电动自行车前轮定位;所述托板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堆垛机货叉的卡槽;所述防护架为半包围结构框架、且设置于托板的四周;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插座、靠近充电单元及感应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插座设置于防护架的前部横杆上,所述靠近充电单元设置于托板的前部,能够与停车单元上相应位置的电源模块感应得电;所述感应充电模块设置于托板的中部。
8.优选的,所述停车板为有线和无线充电一体两用式,托板中间的感应充电模块用于可无线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托板前端的充电插座方便有线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充电使用。
9.优选的,所述立体支架为带有多层多列停车单元的框架式结构,所述车库主体的地面上设有供堆垛机行走的轨道。
10.优选的,所述堆垛机包括机架、起升机构、载货台、行走机构和货叉伸缩机构,所述机架包括横梁、立柱及底座,所述横梁及底座分别设置于立柱的顶部及底部;所述起升机构设置于立柱及横梁上,所述行走机构的行走轮设置于底座的底部,所述行走轮能够沿着轨道行走;所述载货台包括导向板和货叉,所述导向板与起升机构相连,所述起升机构能够驱
动载货台沿着机架侧面滑道升降,所述货叉设置于导向板的底部,所述货叉与货叉伸缩机构相连,用于伸缩货叉取放停车板;所述起升机构、行走机构和货叉伸缩机构均由控制主板控制。
11.优选的,所述起升机构包括电动机、卷筒和牵引绳,所述电动机及卷筒固定在立柱侧面,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卷筒同轴固定;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绕在卷筒上、另一端与载货台相连,所述卷筒设有能够与电动机联动的制动器;所述电动机及制动器均与控制主板相连。
12.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置于立柱的顶部,所述车库主体的顶棚底面上设有用于与导向轮配合的导轨。
13.优选的,所述消防设施包括烟感探头及消防喷头,所述烟感探头与控制主板相连,所述消防喷头内设有干粉灭火剂或压缩的二氧化碳;每个停车单元均设有烟感探头及消防喷头。
14.优选的,所述车库主体的顶棚外部设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或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作为车库主体的车顶,所述车库主体的内部所有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及蓄电池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所有停车单元的充电组件电连接。
15.优选的,所述车库主体内还设有电池充电柜,所述电池充电柜包括带有若干个充电腔室的机箱,所述充电腔室内设有电池充电模块,用于对电动车电池充电;所述机箱的表面上设有触摸屏,所述电池充电模块分别与蓄电池及触摸屏电连接。
16.优选的,所述控制主板上设有触控面板,所述控制主板能够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所述触控面板上设有取车按键、存车按键。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车库的立体支架内设有若干个停车单元,采用立体支架来规范电动车的停放,并节省了占地面积;同时在每个停车单元安装消防设施,提高了安全系数;使用时,通过控制主板控制堆垛机将停车单元内的停车板移出方便放置电动自行车,随后控制堆垛机将放有电动自行车的停车板移至停车单元内,再利用充电组件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实现了电动车的智能停放与充电。本发明通过控制主板来实现堆垛机及充电组件的自动化控制,运用智慧治理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解决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等问题,并竭力从源头上消灭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停车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电动自行车在停车板上的放置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堆垛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池充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00-电动自行车,1-停车板,2-立体支架,3-太阳能光伏电池板,4-堆垛机,5-消防设施,6-托板,7-防护架,8-定位杆,9-感应充电模块,10-靠近充电单元,11-充电插座,12-机架,120-横梁,121-立柱,122-底座;13-起升机构,131-卷筒,132-牵引绳;14-载货台,
141-导向板,142-货叉;15-行走机构,150-行走轮,151-导向轮;16-机箱,17-电池充电模块,18-电动车电池,19-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5.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立体车库包括车库主体、堆垛机4和消防设施5;所述车库主体的内部容纳用于放置电动自行车00的立体支架2,所述立体支架2内设有若干个停车单元,所述停车单元内的停车架上设有停车板1,所述停车单元及停车板1上设有供电动自行车00充电的充电组件,所述堆垛机4及充电组件均与控制主板(图中未画出)相连。该方案利用堆垛机智能搬运存取电动车,既可以存储电动自行车,又可以借用充电组件进行充电,简单方便。其中,所述消防设施5包括烟感探头及消防喷头,所述烟感探头与控制主板相连,所述消防喷头内设有干粉灭火剂或压缩的二氧化碳;每个停车单元均设有烟感探头及消防喷头,一旦发生火情,灭火喷头可以喷出干粉或二氧化碳,进行灭火。
26.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停车板1包括托板6及防护架7,所述托板6的前部设有定位杆8,用于对电动自行车00前轮定位;所述托板6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堆垛机4货叉的卡槽;所述防护架7为半包围结构框架、且设置于托板6的四周;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插座11、靠近靠近充电单元10及感应充电模块9,所述充电插座11设置于防护架7的前部横杆上,所述靠近靠近充电单元10设置于托板6的前部,有线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插入插座即可充电;所述感应充电模块9设置于托板6的中部,方便对无线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托板6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起到承力及定位作用;托板两侧的防护架7用来规范电动自行车左右位置以及防止电动自行车停放发生侧翻;前轮定位杆8用来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前后位置。当停车板通过堆垛机输送到停车单元上相应停车位时,停车板上靠近靠近充电单元10与停车单元的相应位置的电源模块感应得电,可使停车板上感应充电模块9和充电插座11得电,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再与停车板上的感应充电模块9感应得电,或者直接利用充电器连接电动自行车的插座和停车板上的充电插座,同时具备电动自行车无线和有线充电功能。
27.具体制作时,停车板可根据电动自行车的大小设计放置为“大型电动车”或“小型电动车”两种规格。这样可以根据电动自行车车型宽度,更节省使用面积。该方案的停车板为有线和无线充电一体两用式,托板中间的感应充电模块用于可无线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托板前端的充电插座方便有线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充电使用。当停车板通过堆垛机输送到停车架上相应停车位时,靠近靠近充电单元与停车架上相应位置感应得电使车板上部件和可以实现充电。
28.如图1所示,所述立体支架2为带有多层多列停车单元的框架式结构,所述车库主体的地面上设有供堆垛机4行走的轨道(图中未画出)。其中,立体支架由钢构拼装而成,结构为多层多列结构。每个停车单元,可以存放一台电动自行车,并可以实现独立充电功能。
29.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堆垛机4包括机架12、起升机构13、载货台14、行走机构15和货叉伸缩机构16,所述机架12包括横梁120、立柱121及底座122,所述横梁120及底座122分别设置于立柱121的顶部及底部;所述起升机构13设置于立柱121及横梁120上,所述行走机构15的行走轮150设置于底座122的底部,所述行走轮150能够沿着轨道行走;所述载货台14包括导向板141和货叉142,所述导向板141与起升机构13相连,所述起升机构13能够驱动载货台14沿着机架12侧面滑道升降,所述货叉142设置于导向板141的底部,所述货叉142与货叉伸缩机构16相连,用于伸缩货叉取放停车板1;所述起升机构13、行走机构15和货叉伸缩机构16均由控制主板控制。机架的整体结构高而窄,有效地利用空间,主要起到支撑及导向的作用;为了提高载货台的强度及刚度,载货台采用口字钢制造楔形,使其更好地承载伸缩货叉及货物而不变形。
30.具体制作时,货叉的根部通过货叉伸缩机构与安装座相连,所述安装座与导向板底部的支座转动配合,所述安装座由其底部的微型电机驱动其旋转,进而驱动货叉在180
°
平面内旋转任意角度。同时,货叉伸缩机构为设置于安装座上的顶推油缸,通过顶推油缸驱动货叉伸缩。
31.作为一种优选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起升机构13包括电动机、卷筒131和牵引绳132,所述电动机及卷筒131固定在立柱121侧面,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卷筒131同轴固定;所述牵引绳132的一端绕在卷筒131上、另一端与载货台14相连,所述卷筒131设有能够与电动机联动的制动器(图中未画出);所述电动机及制动器均与控制主板相连。其中,牵引绳选用钢丝绳,缠绕在卷筒上的钢丝绳依次绕过立柱上部的定滑轮再与载货台相连;电动机配备减速器。该起升机构与卷扬机的工作原理相同,还设有松绳保护装置,可在在钢丝绳松弛时能使得安全回路断电并使卷筒停止运行。
32.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行走机构15还包括导向轮151,所述导向轮151设置于立柱121的顶部,所述车库主体的顶棚底面上设有用于与导向轮121配合的导轨(图中未画出)。具体设计时,行走机构由电动机、带轮、皮带、制动器、减速器、行走轮及立柱顶部的导向轮组成,导向轮沿固定在车库主体的顶棚上弦的导轨导向运行;地面上的轨道与底座上的四个行走轮配合,可实现堆垛机沿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来回穿梭运行。
33.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所述车库主体的顶棚外部设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3,或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3直接作为车库主体的车顶,防雨、采光、隔热、发电一体化。所述车库主体的内部所有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图中未画出),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及蓄电池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所有停车单元的充电组件电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作为车库主体的顶棚,防雨充电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内,蓄电池再对各停车单元的充电桩提供电能,从而实现太阳能转换电源和常规电源结合使用,节省能源。
3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库主体内还设有电池充电柜,如图5所示,所述电池充电柜包括带有若干个充电腔室的机箱16,所述充电腔室内设有电池充电模块17,用于对电动车电池18充电;所述机箱16的表面上设有触摸屏19,所述电池充电模块17分别与蓄电池及触摸屏电连接。采用该结构能够对电动车电池进行集中充电,提高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率。使用时,将电动自行车电池18插入相应电池充电模块17进行充电,充电和取电池可以通过
触摸屏19进行操作,可以输入相应数字或者扫码,操作跟超市储物柜一样。另外,机箱内部固定安装有抽风机满足散热并安装有防尘装置,可以起到防尘防潮的作用。
35.为了方便存取电动自行车,所述控制主板外部设有触控面板(图中未画出),所述控制主板能够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所述触控面板上设有取车按键、存车按键。其中,移动终端包括手机或平板电脑。存车时,车主先通过触控面板或者手机app选择存“大型电动车”或“小型电动车”,继续选择是存车+充电或者仅存车,系统随机给出最小余位号(如1#小型电动车位),再按“取车板”按键,堆垛机按电控规定路线先到停车单元车位取出停车板,然后车主将电动自行车推进车板放好,再将充电器插头插在停车板的插座上,无线充电电动自行车只需停在车位即可。然后按“存车”按键,智能搬运存取的堆垛机按电控规定路线将电动车存入“1#小型电动车位”,停车板到达目标停车单元的车位后,停车板上的靠近靠近充电单元与停车单元上相应位置感应得电。使停车板上的电动自行车可以实现无线或者有线充电。车主取车时,通过电子支付费用后,选择“1#小型电动车位”再按“取车”按键即可。
3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37.1.本发明可以利用高效仓储堆垛技术优化电动自行车合理摆放及存放,不用人为停放,规范管理电动自行车。
38.2.本发明结构紧凑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为社区及公共区域节省更多的空间和用地成本。
39.3.本发明可以结合手机app或者触控面板进行操作,实现智能化及自动化流程,节省时间。
40.4.本发明可以实现电动自行车防盗防损多重安全保障。
41.5.本发明可以实现电动自行车智能规范化充电,消除安全隐患。
42.6.本发明顶棚设有太阳能充电板,防雨充电一体化。能够为各充电桩提供充电电能,从而实现太阳能转换电源和常规电源结合使用,节省能源。
43.7.本发明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立体车库是有线和无线充电一体两用式,可以实现电动自行车的无线或者有线充电。
44.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