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腔部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4629发布日期:2022-08-03 09:0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腔部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腔部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当中,独立支撑体系应用广泛,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盘扣式支撑体系等技术。这些常用的支撑技术,在日常施工中均需耗费大量的木模板、木方、钢管和扣件等材料,同时扣件钢管和盘口钢管需要经历繁复的安拆工作,施工效率较低、不灵活且人工成本较高,针对相关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支撑体系不灵活、功效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腔部位支撑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腔部位支撑装置,包括上立杆单元、下立杆单元、顶托和底托,在所述底托上方设置下立杆单元,所述下立杆单元包括四根下立杆,在所述下立杆上设有微调螺旋机构,在所述下立杆单元的上方设置至少一个上立杆单元,所述上立杆单元包括四根上立杆,在所述上立杆上设置高度分级机构,所述上立杆单元之间可通过设置在上立杆上的高度分级机构连接,所述上立杆单元与所述下立杆单元可通过高度分级机构连接,在最上方的上立杆单元的顶部设置顶托。
5.优选的,所述高度分级机构包括限位插销和限位插销孔,所述限位插销设置在所述上立杆的顶部和所述下立杆的顶部,所述限位插销孔设置在所述上立杆的底部,所述限位插销与所述限位插销孔卡接。
6.优选的,所述下立杆包括第一下立杆管道和第二下立杆管道,所述微调螺旋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下立杆管道外壁上的螺纹、第二下立杆管道内壁上的螺纹和旋钮,在所述第二下立杆管道的顶端设置旋钮,所述旋钮内壁设有螺纹,所述第一下立杆管道与第二下立杆管道螺纹连接。
7.优选的,所述顶托与顶部的上立杆单元通过盖帽连接,所述盖帽为扁平的长方体,在所述盖帽底面的四个角上分别开设与所述上立杆顶端相匹配的第一凹槽,顶部的上立杆单元通过第一凹槽垂直连接于盖帽,在所述盖帽的上方设置顶托,所述顶托为扁平的长方体,且所述顶托的上表面的长和宽不小于所述盖帽的上表面的长和宽。
8.优选的,在所述上立杆单元中,相邻的上立杆与上立杆之间设置水平加固杆,所述水平加固杆垂直于上立杆,所述水平加固杆与固定设置在上立杆上的圆盘扣连接。
9.优选的,在所述上立杆单元中,相邻的上立杆与上立杆之间设置平行于上立杆的钢板网,每两组上立杆单元设置一个垂直于上立杆的钢板网。
10.优选的,在所述钢板网内侧上设有两根交叉的斜加固杆,所述斜加固杆的一端抵接于一侧的上立杆底端的圆盘扣,所述斜加固杆的另一端抵接于另一侧的上立杆顶端的圆盘扣或者盖帽。
11.优选的,所述圆盘扣圆心处有与上立杆管道直径相匹配的缺口,所述圆盘扣通过缺口与上立杆固定连接,所述圆盘扣的缺口外围设置多个椭圆形缺口和梯形缺口,所述水平加固杆、斜加固杆、钢板网通过圆盘扣上的椭圆形缺口或梯形缺口固定在上立杆上。
12.优选的,所述底托共设有四个,所述底托为扁平的长方体,在所述底托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垂直底面分别开设圆形通道,所述底托通过圆形通道与地面连接,在所述底托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下立杆底部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下立杆底部通过第二凹槽垂直连接于底托。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腔部位支撑装置,通过设置高度分级机构,可以灵活搭设支撑机构,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省时省力,便于施工时使用。
1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腔部位支撑装置,通过设置微调螺旋机构,可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分别调节下立杆的高度,从而保证整个支撑装置垂直于地面,使得装置更稳固。
16.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腔部位支撑装置,通过设置盖帽,可以增大上立杆等支撑机构与顶托的接触面积,在承重时使得顶托受力更均匀;设置底托可以增大下立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还可以通过底托上的圆形通道实现支撑装置与地面固定连接,使支撑装置更稳固,同时可以保护下立杆,延长下立杆的使用寿命。
17.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腔部位支撑装置,通过设置钢板网,可以在拆装过程中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例的微调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例的圆盘扣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例的盖帽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例的底托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顶托;2、高度分级机构;3、水平加固杆;4、圆盘扣;41、缺口;5、上立杆;6、钢板网 ;7、斜加固杆 ;81、第一下立杆管道;82、第二下立杆管道;9、旋钮;10、底托;11、盖帽;12、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腔部位支撑装置,包括上立杆单元、下立杆单元、盖帽11、顶托1和底托10,在所述底托10上方设置下立杆单元,所述下立杆单元包括四根下立杆,所述下立杆上设有微调螺旋机构,在所述下立杆单元上方设置三组上立杆单元,所述上立杆单元包括四根上立杆5,所述上立杆单元之间通过设置在上立杆5上的高度分级机构2互相连接,所述上立杆单元与所述下立杆单元可通过高度分级机构2连接,在顶部的
上立杆单元的上方设置盖帽11,在所述盖帽11上方设置顶托1。
26.所述高度分级机构2包括限位插销和限位插销孔,所述限位插销设置在所述上立杆5的顶部和所述下立杆的顶部,所述限位插销孔设置在所述上立杆5的底部,通过限位插销与限位插销孔卡接实现单元之间的连接,单组上立杆长度为720mm,三组上立杆单元的调节区域长度为2160mm,拆装方便且高度可控;所述下立杆包括第一下立杆管道81和第二下立杆管道82,设置在下立杆上的微调螺旋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下立杆管道81外壁上的螺纹、第二下立杆管道82内壁上的螺纹和旋钮9,在所述第二下立杆管道82的顶端设置旋钮9,所述旋钮9内壁设有螺纹,在所述第一下立杆管道81的外壁设置螺纹,所述第一下立杆管道81与第二下立杆管道82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调节区域长度为220mm,可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分别调节下立杆的高度,从而保证整个支撑装置垂直于地面,使得装置更稳固。
27.所述盖帽11为扁平的长方体,在所述盖帽11底面的四个角上分别开设与所述上立杆5顶端相匹配的第一凹槽12,所述互相连接后的上立杆5通过第一凹槽12垂直连接于盖帽11,所述盖帽11上方设置有顶托1,所述顶托1为扁平的长方体,且所述顶托1的上表面的长和宽不小于所述盖帽11的上表面的长和宽,设置盖帽11可增大支撑机构与顶托1的接触面积,顶托1在承重时受力更均匀。
28.在所述上立杆单元中,相邻的上立杆5与上立杆5之间设置水平加固杆3,所述水平加固杆3垂直于上立杆5,所述水平加固杆3与固定设置在上立杆5上的圆盘扣4连接;在所述上立杆单元中,相邻的上立杆5与上立杆5之间设置平行于上立杆5的钢板网6,每两组上立杆单元设置一个垂直于上立杆5的钢板网6;在所述钢板网6内侧上设有两根交叉的斜加固杆7,所述斜加固杆7的一端抵接于一侧的上立杆5底端的圆盘扣4,所述斜加固杆7的另一端抵接于另一侧的上立杆5顶端的圆盘扣4或者盖帽11。
29.所述圆盘扣4圆心处有与上立杆5管道直径相匹配的缺口41,所述圆盘扣4通过缺口41与上立杆5固定连接,所述圆盘扣4的缺口41外围设置多个椭圆形缺口和梯形缺口,所述水平加固杆3、斜加固杆7、钢板网6通过圆盘扣4上的椭圆形缺口或梯形缺口固定在上立杆5上。
30.所述底托10共设有四个,所述底托10为扁平的长方体,在所述底托10的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垂直底面分别开设圆形通道,所述底托10通过圆形通道与地面连接,在所述底托10的顶部开设与所述下立杆底部相匹配的第二凹槽13,所述下立杆底部通过第二凹槽13垂直连接于底托10,底托10可以增大下立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还可以通过圆形通道实现与地面固定连接,使支撑装置更稳固,同时可以保护下立杆,延长下立杆的使用寿命。
31.对上述立杆构件进行抗压承载力测试,结果显示,钢材质单根组合杆极限抗压承载力为38kn。为了保证空腔部位独立支撑的安全储备,单根立杆的抗压承载力按20kn计算,一组独立支撑组合的抗压承载力为20
×
4=80kn。
32.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根据需要支撑的空腔位置和高度设置底托10和下立杆,通过底托10上的圆形通道将底托10与地面固定连接,在底托10上方设置下立杆,根据底托10所处地面高度,通过微调螺旋机构调节下立杆高度,使下立杆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通过限位插销在竖直方向上连接下立杆单元和上立杆单元,在上立杆单元的相邻的上立杆5与上立杆5之间设置水平加固杆3、斜加固杆7和钢板网6,最后在最上方的上立杆单元的顶端卡接盖帽11,并在盖帽11上方设置顶托1。
33.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