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成脚手架的搭建工作。
[0016] 进一步,步骤(c)中,增设横梁的数量为1-3根。
[0017] 进一步,步骤(c)中,固定区域的具体设置操作为用两枚钉子拉直线,框定设置区 域,然后用勺子将石灰粉沿着直线均匀地铺设,完成固定区域的设置。
[0018] 进一步,步骤(d)中,机溶剂型防腐剂选用有机氯合剂、氟酚合剂和菊酯合剂的一 种。
[0019]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 本发明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具体勘查,对木结构进行整体拍摄照片取证,再对木 结构进行局部细节拍摄照片取证,将拍摄的照片归到一个文件夹中,再对木结构分布的地 基基础进行具体勘查,对地基基础进行整体拍摄照片取证,再对地基基础与木结构固定连 接情况进行拍摄照片取证,将拍摄的照片归到另一个文件夹中,通过勘查数据和现场照片, 能全面掌握木结构所处的现状,为具体修复施工提供依据,修复施工中可根据施工图纸的 标注和现场照片进行针对性修复工作,避免修复工作的返工,根据修复施工进行安排人员, 保证修复工作有序进行,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本发明通过搭建的脚手架为修 复工作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平台,然后施工人员进行整体加固,横向增设横梁,在增设的 横梁底部纵向增设立柱,形成一个"T"形状,提高木结构整体支撑偏弱区域的支撑作用,而 且增设的横梁与立柱的形状、大小、颜色与原有的横梁与立柱的形状、大小、颜色保持一致, 增加美观性,然后采用单根木材加固方式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加固保护作用,减小木材本 身的缝隙、虫蛀和老化对结构的影响,提高单根木材的强度和支撑作用,而且整体加固和单 根木材加固在施工图纸中用不同颜色标识出,便于施工人员针对具体位置进行具体修复工 作,木结构加固工作不破坏原有的结构,提高了木结构的受力性能,保证古建筑木结构的整 体造型,防止古建筑坍塌;本发明通过从顶部到底部,从前面到后面,从左边到右边的方向 对木结构进行防腐处理,这样防腐工作井然有序,保证木结构均进行防腐处理,有效地提高 了木结构的防腐性能,减少木结构受到虫蛀的影响,保护木材不受生物损害,而且防腐处理 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本发明通过对木结构的防火处理,根据古建筑木结构的使用面积确定 防火区和防烟区的面积,在防火区中建立消防通道,按照施工图纸布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和火灾报警系统,在防烟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提高木结构的安全性能。本发明对古建筑木 结构修复工作能增加古建筑的寿命,提高古建筑的美观性、安全性,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价 值。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古建筑木结构修复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一种古建筑木结构修复施工方法,在修复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 原状的原则。文物原状指古建筑个体或群体中一切有历史意义的遗存现状。在修复工作中, 必须保存以下内容:(1)原来的建筑形制,包括原来建筑的平面布局、造型、法式特征和艺术 风格等;(2)原来的建筑结构;(3)原来的建筑材料;(4)原来的工艺技术。
[0024] 本发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现场勘查:首先施工人员收集相关的资料,主要包 括:(1)古建筑所在地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2)古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古建筑所在小区的近期气象资料;(4)古建筑保护区的地下资源开采情况。为了增加古 建筑的信息可靠性,可深入现场向当地文物工作者、管理使用单位的知情者以及周边迪欧 古建筑历史的发展变迀有所了解的人员探访,必要时也可以借助媒体向社会广泛征集相关 信息,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
[0025] 在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修复工作前,对古建筑现场进行清理工作,将小件物品统 一放置到指定空旷位置,并用盖布盖住,大件物品可能会影响到修复工作,可将大件物品搬 运到其他空旷地方进行暂时的储存,等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完成后,可将大件物品摆放到远 处,将现场整理干净,为勘查工作确定准确的位置。
[0026] 在现场对木结构进行具体勘查,在施工图纸上记录木材之间连接结构和状态、木 材的木质情况、连接构件的结构和位置分布、古建筑木结构的整体分布位置和支撑情况,并 对古建筑木结构勘查进行备注,备注内容包括现状残破状况和安全情况,接着对木结构进 行整体拍摄照片取证,再对木结构进行局部细节拍摄照片取证,将拍摄的照片归到一个文 件夹中。针对木结构的具体勘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计算,在论证的基础上,做出木结构 当前安全状况的判断,要分析木结构是建造时结构本身存在问题,是后期在外力的作用下 而出现的破损,还是该木结构之前进行过修复工作而留下的破损。然后对木结构分布的地 基基础进行具体勘查,在施工图纸上记录地基基础的整体沉降情况、地基基础与木结构之 间的固定连接情况,为了得到勘查报告的完整性,必要时可对四周的墙体进行勘查,得到墙 体的支撑力的情况。在勘查过程中,对勘查过的地基基础与木结构之间的连接处用小红点 进行标识,与施工图纸中地基基础与木结构之间的连接点进行--对应,然后对地基基础 进行整体拍摄照片取证,再对地基基础与木结构固定连接情况进行拍摄照片取证,将拍摄 的照片归到另一个文件夹中。技术人员通过勘查数据和现场照片,能全面掌握木结构所处 的现状,为具体修复施工提供依据,修复施工中可根据施工图纸的标注和现场照片进行针 对性修复工作,避免修复工作的返工,根据修复施工进行安排人员,保证修复工作有序进 行,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
[0027] (b)脚手架搭建:脚手架搭建中使用的架子的搭设质量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修 复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有直接关系,如果架子搭设不好,不仅架子工本身不安全,而且对其 他施工员也极易造成伤害;架子搭设不及时,就会耽误修复施工工期,架子搭设不合适,就 会使施工操作不便,影响工效和质量,所以,一定要重视架子的搭设质量。
[0028] 为了保证安全、方便施工,脚手架搭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要有足够的坚固性和 稳定性,不发生变形、倾斜或摇晃现象,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2)要有足够的面积,以 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放以及车辆运输的需要;(3)要有安全防护措施,按规定搭设护身栏, 挡脚板、安全网等,以保证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4)脚手架要力求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合 理搭配,尽量节约架子用料。
[0029] 根据现场勘查报告,在需要进行木结构修复工作区域搭设立杆和横杆,竖立杆时, 双排脚手架要求内、外排的立杆同时竖起,及时拿起大、小横杆用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扣 住,然后按规定的间距绑上临时抛撑,竖立第一步架时,必须有人负责校正立杆的垂直度和 大横杆的平直度,大横杆应安放在立杆内侧,置于小横杆之下,当采用竹笆脚手板时,大横 杆应设在小横杆之上,大横杆在操作层的间距不宜大于40cm,大横杆的接长宜采用对接扣 件,也可搭接,贴近立杆布置搭于大横杆之上,对于双立杆,则设于双立杆之间并用直角扣 件扣紧,在相邻立杆之间根据需要加设1根或2根,搭设时需要避让木结构,立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