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形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槽形板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寿命长,周转次数多、具有可收缩芯模的新型槽形板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房屋建筑结构中槽形板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但传统的槽形板模具笨重,钢材用量大,成本高,易变形,放张过程中槽形板易开裂,且不适于生产跨度大、预应力大的槽形板。在利用传统槽形板模具生产槽形板施工过程中,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模具易变形导致构件成型存在偏差,并且施工中浪费周转材料和原材料的现象严重。
[0003]在结构上,传统的槽形板模具并未将受力体系和成型体系分开,当预应力钢筋张拉后,预应力钢筋收缩所产生的作用力将直接作用于端模和侧模,因此在制造模具时,不得不同时考虑模具的受力和成型,造成模具笨重,钢材用量大,施工难度高等问题;在采用传统模具生产槽形板时,预应力放张过程中,由于钢芯模阻碍混凝土构件受压变形,导致槽形板构件与钢芯模间出现较大的相互挤压作用,造成槽形板构件破坏或芯模变形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槽形板模具生产槽形板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性与实用性更好的槽形板模具。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槽形板模具,包括一受力体系,一成型体系和一内模底架,受力体系与成型体系放置在内模底架上,成型体系放置在受力体系内部,成型体系固定连接在内模底架上方中部,受力体系包围在成型体系的四周,预应力钢筋穿过该成型体系连接至该受力体系。
[0006]优选地,成型体系固定在内模底架上,该受力体系与内模底架彼此分离。
[0007]优选地,该受力体系包括一对端横梁和一对受力柱,该一对受力柱与该一对横梁相互铰接形成空间矩形结构。
[0008]优选地,该一对受力柱分别对应套设至少两个约束铰,该约束铰固定在内模底架上。
[0009]优选地,该成型体系包括一对侧模和一对端模,一对侧模和一对端模均固定在内模底架上,该一对侧模与该一对端模互相连接形成一空间矩形结构。
[0010]优选地,该成型体系进一步包括一芯模,所述一对侧模和一对端模位于芯模四周,与位于中部的芯模围成槽形收容空间。
[0011]优选地,该预应力钢筋两端分别贯穿该二端横梁。
[0012]优选地,所述芯模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内填充有柔性材料。
[0013]优选地,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的间隙与成型体系内部构件在预应力放张时受力产生的压缩量相对应。
[0014]优选地,所述内模底架上设置有与移动部位置相对应的两条滑杆,该滑杆与移动部通过限位螺栓相连。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槽形板模具的受力体系与成型体系在受力上彼此分离,预应力钢筋张拉后收缩所产生的作用力不传导至成型体系,改变了预应力钢筋收缩所产生的作用力的传导途径。传统工艺的传力途径,经由预应力钢筋,端模到侧模;而改进后的槽形板模具的传力途径变为,由预应力钢筋收缩传到端横梁,最后到受力柱。端横梁与内模底架分离,最终使成型体系不受力,实现受力体系与成型体系单独工作的目的,从而减轻槽形板模具的重量,增加槽形板模具的周转次数和使用寿命。
[0016]端横梁、受力柱和约束铰形成受力体系,成型体系放置在受力体系内部,形成一四周封闭的矩形收容空间。受力体系与成型体系分离,各自完成构件制作过程中受力和成型功能,预应力钢筋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力全部由受力体系承受,槽形板构件的成型体系仅考虑构件的成型,不承受预应力钢筋收缩所产生的作用力。端横梁与内模底架分离,达到受力体系与成型体系单独工作的目的。
[0017]在采用短线先张法生产槽形板的过程中,预应力钢筋张拉时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端横梁,受力柱承受端横梁传来的轴向压力,通过设置约束铰,减小计算长度,在保证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选择截面积更小的受力柱,减少材料用量。同时,槽形板模具采用可收缩芯模,由于可收缩芯模的收缩,使构件被压缩时,可收缩芯模的移动部随构件的收缩而移动,避免槽形板构件与可收缩芯模间出现较大的相互挤压作用,造成槽形板构件破坏或可收缩芯模变形破坏。从而保证了槽形板构件的质量,而且这样也有利于构件的脱模。
[0018]可收缩芯模的移动部一端,沿内模底架两侧各设置一滑杆,滑杆与可收缩芯模的移动部通过限位螺栓相连,预应力钢筋放张前,松开限位螺栓,实现可收缩芯模的可收缩性,从而释放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构件与可收缩芯模间的相互挤压作用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槽形板模具主体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槽形板模具受力体系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槽形板模具的成型体系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即本实用新型槽形板模具的成型体系可收缩芯模移动部断面方向移动限位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槽形板模具10包括一受力体系101、成型体系103和内模底架109。受力体系101和成型体系103都建构在内模底架109之上,构成整个槽形板模具10的主体结构。受力体系101处在整个模具系统的外围,其内部架设成型体系103。成型体系103包括可收缩芯模1033和侧模1031,可收缩芯模1033位于成型体系103的中部,其截面为一个“拱门”形状的开放式空腔,空腔内以支撑件支撑。成型体系103的两侧安装侧模1031,形成一个矩形槽,侧模1031通过螺栓固定在内模底架109上。
[0025]请参阅图2,受力体系101包括端横梁1011、受力柱1013和约束铰1015,端横梁1011和受力柱1013相互以铰接的方式连接成空间矩形结构,构成整个受力体系101的整体框架。端横梁1011的外形设计类似于双层工字钢叠加而成,与受力柱1013的铰接处设计成柱形铰。约束铰1015和受力柱1013之间不能焊接,受力柱1013只是穿过约束铰1015。多条预应力钢筋107对称分置于槽形板模具10的两侧,贯穿端横梁1011,预应力钢筋107在槽形板生产中将留在成品中作为承力组件。多个吊架105位于内模底架109底部,并且与受力体系101分离,整个槽形板模具10可以通过吊架105起吊。
[0026]多个约束铰1015与下部的内模底架109 —体成型,等距且对称分布在内模底架109两侧;该结构使受力柱1013和成型体系103在构造上连接在一起,但两者在受力上却是分开的。
[0027]在采用短线先张法生产过程中,预应力钢筋107张拉时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端横梁1011,受力柱1013承受端横梁1011传来的轴向压力,所以受力柱1013只是轴心受压。预应力钢筋107张拉时的作用力由受力体系101承担。约束铰1015的使用,可减少受力柱1013的计算长度,在保证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选择截面积更小的受力柱1013,减少材料用量。端横梁1011、受力柱1013和约束铰1015形成的受力体系101可以改变张拉时力的传导途径,使成型体系103不受力,所以,如此设计无需借助增加成型体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