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972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便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区域

本发明的形态一般涉及一种便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放置于便器上使用的便座装置中,可以设置用于探测人体等被探测对象的电波传感器。此时,在设置于便器后方上部的便座装置的本体部内部,能够设置电波传感器。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3-1026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当从设置在本体部内部的电波传感器放射电波时,电波透过便座等传播到前方。此时,有可能发生如下情况,因便座等而电波发生折射,电波的前进方向发生变化,对被探测对象的探测精度发生下降。

本发明是基于对这样的问题的认识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座装置,其能够提高对被探测对象的探测精度。

第1发明是一种便座装置,具备:本体部,设置在便器的后方上部;便座,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可转动;及电波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内部,通过电波探测人体,其特征为,在所述便座被放下的状态下,所述便座覆盖所述电波传感器,所述电波透过所述便座放射到所述电波传感器的前方。

根据该便座装置,由于便座覆盖电波传感器,因此从电波传感器放射的电波不透过弯曲着的便座后端部而放射到电波传感器的前方。因此,能够抑制电波强度在电波传感器的前方发生下降,电波传感器能够高精度地探测出被探测对象。

第2发明是如下一种便座装置,其特征为,在第1发明中,所述便座在所述便座被放下的状态下被所述电波所透过的部分的厚度相等。

根据该便座装置,能够抑制在向便座射入前后的电波的前进方向发生变化。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波强度在电波传感器的前方发生下降,电波传感器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探测出被探测对象。

第3发明是如下一种便座装置,其特征为,在第1或第2发明中,在所述便座被放下的状态下,所述电波传感器位于比所述便座所具有的开口的后端部靠上的上方。

根据该便座装置,能够从电波传感器进一步朝着下方放射电波。因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探测出个子矮的孩子、老人等。

第4发明是如下一种便座装置,其特征为,在第1~第3发明中的任意1个发明中,还具备设置在所述便座内部且包含金属的加热机构,在所述便座被放下的状态下,所述电波传感器位于比所述加热机构靠上的上方。

根据该便座装置,能够从电波传感器进一步朝着下方放射电波。因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探测出个子矮的孩子、老人等。

第5发明是如下一种便座装置,其特征为,在第1~第4发明中的任意1个发明中,还具备将所述便座轴支撑于所述本体部的便座转动部,所述便座转动部设置在所述电波传感器的后方。

根据该便座装置,在便座被提起的情况下,成为在电波传感器的前方不存在便座的状态。因此,在便座被提起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因便座而电波发生折射、衰减,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探测出被探测对象。

第6发明是如下一种便座装置,其特征为,在第5发明中,还具备第1便座补强部,其在所述本体部的上方设置于所述便座内部,位于所述电波传感器的前方,当所述便座的上板向下方发生变形时,从下方支撑所述上板。

根据该便座装置,能够抑制便座发生变形,能够降低便座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第7发明是如下一种便座装置,其特征为,在第6发明中,还具备第2便座补强部,其在所述本体部的上方设置于所述便座内部,位于所述电波传感器的上方及后方,接触所述便座的所述上板。

根据该便座装置,当通过便座转动部转动便座时,能够降低便座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同时能够使便座的转动动作更加稳定。因此,可抑制将便座当做人体而进行误探测,电波传感器的性能也可稳定。

第8发明是如下一种便座装置,其特征为,在第7发明中,所述电波传感器通过所述第1便座补强部与所述第2便座补强部之间的区域向前方放射所述电波。

根据该便座装置,即使在设置有第1便座补强部及第2便座补强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波强度在电波传感器的前方发生下降,能够高精度地探测出被探测对象。

第9发明是如下一种便座装置,其特征为,在第5~第8发明中的任意1个发明中,还具备:便盖;便盖转动部,将所述便盖轴支撑于所述本体部;及便盖补强部,连结于所述便盖转动部与所述便盖,所述便盖转动部设置在所述电波传感器的后方,所述便盖补强部设置在从所述便盖转动部到所述电波传感器上方的跨度上。

根据该便座装置,当通过便盖转动部转动便盖时,能够降低便盖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另外,能够使便盖的转动动作更加稳定。因此,可抑制将便盖当做人体而进行误探测,电波传感器的性能也可稳定。

第10发明是如下一种便座装置,其特征为,在第1~第9发明中的任意1个发明中,还具备具有光源单元的便盖,在所述便盖被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电波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光源单元靠上的上方。

根据该便座装置,能够从电波传感器进一步朝着下方放射电波。因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探测出个子矮的孩子、老人等。

根据本发明的形态,能够提供一种便座装置,其能够提高对被探测对象的探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放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厕装置的便座装置附近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本体部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参考例所涉及的便座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放大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冲厕装置的便座装置附近的剖视图。

图6是放大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冲厕装置的便座装置附近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10a、10b-便座装置;11-本体部;12-便座;12a-上板;12b-下板;12c-加热机构;12d、12e-便座补强部;13-便盖;13a-上板;13b-下板;13c-窗口部;13d-光源单元;13e-便盖补强部;14-便器;14a-盆部;20-控制部;21a-电磁阀;21b-加热器;21c-排水部;22-给水路;23-电波传感器;24a-干燥用风扇;24b-干燥用通道;25a-除臭用风扇;25b-除臭用通道;26a-上部壳;26b-下部壳;27-喷嘴;28-便座转动部;29-便盖转动部;100-冲厕装置;ep-后端部;op-开口;tw-电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为了说明发明,虽然使用了“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及“左侧方”等,但是这些是以由就座于便座的使用者所观察的情况为基准的。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厕装置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1(a)表示便座12被放下且便盖13被关闭的状态。图1(b)表示便座12被放下且便盖13被打开的状态。图1(c)表示便座12被提起且便盖13被打开的状态。

图2是放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厕装置的便座装置附近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本体部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并且,图3中,为了表示本体部11的内部结构,省略了壳26的一部分、便座12及便盖13。

如图1及图2所示,冲厕装置100具备便座装置10及便器14。便座装置10被放置在便器14上。便座装置10具备本体部11、便座12、便盖13、便座转动部28及便盖转动部29。

本体部11设置在便器14的后方上部。本体部11上设置有便座转动部28及便盖转动部29。通过便座转动部28将便座12轴支撑于本体部11。另外,通过便盖转动部29将便盖13轴支撑于本体部11。通过驱动便座转动部28及便盖转动部29,从而便座12进行上下动作以及便盖13进行开闭动作。

如图1(a)所示,在便盖13被关闭的状态下,便座12完全被便盖13所覆盖。由此,能够提高未使用时的冲厕装置100的美观性。如图1(b)及图1(c)所示,便座12在前方具有开口op,同时向后方延伸而覆盖上部壳26a。

如图2所示,本体部11具备上部壳26a及下部壳26b。另外,如图3所示,本体部11具备设置在被上述上部壳26a及下部壳26b所围住的空间内的控制部20、电磁阀21a、加热器21b、排水部21c、给水路22、电波传感器23、干燥用风扇24a、干燥用通道24b、除臭用风扇25a、除臭用通道25b及喷嘴27。

并且,在图1~图3所示的冲厕装置100中,下部壳26b设置在便器14的内侧。而且,在该下部壳26b的内侧配置有本体部11所具备的各构成要素,同时这些构成要素被上部壳26a所覆盖。

喷嘴27设置在便座装置10的横向中央。喷嘴27构成为可进退于便器14的盆部14a。喷嘴27在伸出到盆部14a的状态下,能够朝着就座于便座12的使用者的局部吐出洗净水。

给水路22连接于冲厕装置100外部的给水源,向喷嘴27供给洗净水。给水路22上从上游侧开始设置有电磁阀21a、加热器21b及排水部21c。电磁阀21a对来自上游侧的洗净水向给水路22的流入进行控制。加热器21b将供给到给水路22的洗净水加热到适合局部洗净的温度。排水部21c具有未图示的阀,构成为能够使供给到给水路22的洗净水流向盆部14a。

除臭用风扇25a通过除臭用通道25b引入便器14内部的臭气,并使臭气在通过除臭材料之后送出到便器14外部。干燥用风扇24a从便器14外部引入空气,并通过未图示的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之后通过干燥用通道24b将暖风送到使用者的局部。

电波传感器23设置在从便座装置10的中央稍微偏向左侧方的位置。另外,如图2所示,电波传感器23位于与喷嘴27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被设置成在上部壳26a与电波传感器23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

电波传感器23朝着冲厕装置100的前方放射电波,探测进入到探测区域内的人体等对象物。另外,电波传感器23利用多普勒效应等能够探测出对象物的活动(速度、方向等)。电波传感器23例如是利用微波频带的微波传感器。由于微波可透过木材、树脂、陶瓷等相对电容率比较小的物质,因此电波传感器23能够透过上部壳26a、便座12及便盖13等而探测出人体,而且,能够检测出该人体的移动状态(速度)。

并且,微波是基于电波频率的分类中的一个。一般指波长100微米~1米、频率300兆赫~3太赫的电波(电磁波)。该范围的电波包括分米波(uhf)、厘米波(shf)、毫米波(ehf)、亚毫米波。

控制部20对包含于冲厕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的动作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20根据电波传感器23对使用者的探测结果,来进行例如对便盖13的开闭、便座12的加热、盆部14a的清洗等。

在此,再次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座装置10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

便座12具有上板12a及下板12b。上板12a及下板12b之间呈中空结构,在该空间中设置有加热机构12c。

上板12a及下板12b在便座12被放下的状态下沿着便器14的上面及上部壳26a的上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连接于设置在电波传感器23后方的便座转动部28。因此,在便座12被放下的状态下,电波传感器23被上板12a及下板12b所覆盖。换言之,上板12a的一部分及下板12b的一部分位于电波传感器23的斜上方及正上方。从而,从电波传感器23放射的电波tw透过上述上板12a及下板12b向冲厕装置100的前方扩散。

上板12a及下板12b各自的厚度在电波传感器23的附近(即,从电波传感器23放射的电波tw主要透过的部分)相等。换言之,在电波传感器23的附近,上板12a的上面与下面平行,下板12b的上面与下面平行。更具体而言,在从电波传感器23放射的电波tw当中最大电波强度的30%以上的电波所透过的区域中,上板12a及下板12b各自的厚度相等。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电波tw所透过的部分的厚度相等是指如下意思,在最大电波强度的30%以上的电波所透过的区域中,上板12a及下板12b各自的厚度相等。

加热机构12c例如是包含金属的感应加热线圈。当加热机构12c为感应加热线圈时,上板12a包含例如sus430等磁导率较高的发热体。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设置有多个感应加热线圈,各个感应加热线圈以围住开口op的方式被设置成环状。当高频电流在各感应加热线圈中流动时,在感应加热线圈的周围产生磁场。因该磁场而在上板12a的发热体中流动与在感应加热线圈中流动的电流呈相反方向的涡电流,通过因该涡电流而产生的焦耳热,便座12被加热。

电波传感器23被设置成电波传感器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加热机构12c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即,电波传感器23的至少一部分的上下方向位置与加热机构12c的上下方向位置相比更处于上侧。

另外,电波传感器23被设置成电波传感器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开口op的后端部ep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即,电波传感器23的至少一部分的上下方向位置与后端部ep的上下方向位置相比更处于上侧。

便盖13具有上板13a及下板13b。上板13a及下板13b之间呈中空结构。下板13b具有窗口部13c,光源单元13d被设置成接近窗口部13c。窗口部13c构成为紫外光可透过,被设置成在便盖13被关闭的状态下位于盆部14a的上方。通过在便盖13被关闭的状态下从光源单元13d向盆部14a照射紫外线,从而对盆部14a进行杀菌。

上板13a及下板13b各自的厚度在电波传感器23附近相等。换言之,在电波传感器23的附近,上板13a的上面与下面平行,下板13b的上面与下面平行。

电波传感器23被设置成电波传感器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光源单元13d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即,电波传感器23的至少一部分的上下方向位置与光源单元13d的上下方向位置相比更处于上侧。

从电波传感器23放射的电波通过便座12的加热机构12c、开口op的后端部ep及便盖13的光源单元13d上方而朝着便座装置10的前方前进。即,电波传感器23的位置及朝向被调整为,从电波传感器23放射的电波通过上述构成要素的上方。

在此,为了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使用图4对其他便座装置所具有的问题进行叙述。

图4是表示参考例所涉及的便座装置的剖视图。

在图4所示的便座装置中,便座转动部28设置在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便座12的后端部位于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在该便座装置的情况下,朝着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放射的电波tw的一部分射入便座12的后端部,其他一部分则未射入便座12而传播。此时,射入便座12后端部的电波tw在便座12与空气的边界面发生折射。

便座12的后端部弯曲着且其厚度发生变化。另外,构成便座12的树脂等的折射率高于空气的折射率。因此,如图4所示,电波tw的一部分朝着电波传感器23的斜上方前进,其他一部分朝着电波传感器23的斜下方前进。其结果,电波难以放射到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产生电波强度较小的区域。当电波强度在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较小时,来自人体的反射波的强度发生下降,电波传感器23无法正确探测出冲厕装置的使用者的可能性提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座装置10的情况下,便座12覆盖电波传感器23,其后端位于电波传感器23的后方。因此,从电波传感器23放射的电波tw未透过弯曲着的后端部,而是向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前进。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电波强度在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发生下降,能够高精度地探测出冲厕装置的使用者等被探测对象。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便座12的厚度在电波传感器23的附近相等。具体而言,构成便座12的上板12a及下板12b各自的厚度在电波传感器23的附近相等。在此,当便座12由树脂构成时,从电波传感器23放射的电波tw如下,在射入于上板12a及下板12b各自的下面时,根据树脂相对于空气的折射率而发生折射,在射入于各自的上面时,根据空气相对于树脂的折射率而发生折射。此时,当上板12a及下板12b的厚度相等时,在射入于各自的下面时的入射角与在射入于各自的上面时的折射角相等。即,能够抑制在射入于上板12a及下板12b前后的电波的前进方向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使便座12的厚度在电波传感器23的附近相等,从而能够更加进一步抑制电波强度在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发生下降,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探测出冲厕装置的使用者等被探测对象。

当便座装置10具备便盖13时,与便座12同样,优选便盖13的上板13a与下板13b的厚度在电波传感器23的附近相等。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抑制因便盖13而电波tw的前进方向发生变化。

另外,由于开口op的后端部ep弯曲着,当电波tw射入时其前进方向发生变化,因此优选电波传感器23以电波tw不透过后端部ep的方式放射电波tw。此时,通过将电波传感器23设置在与后端部ep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从而能够从电波传感器23进一步朝着下方放射电波。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探测出个子矮的孩子、老人等。

同样,优选电波传感器23以电波tw不透过包含金属的加热机构12c的方式放射电波tw。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金属的电容率较低,使电波tw难以透过。通过将电波传感器23设置在与加热机构12c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从而能够从电波传感器23进一步朝着下方放射电波。通过这样,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探测出个子矮的孩子、老人等。

同样,优选电波传感器23在便盖13被关闭的状态下,以电波tw不透过光源单元13d的方式放射电波tw。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包含于光源单元13d的电极、发光部等包含金属,电波tw难以透过。通过将电波传感器23设置在与光源单元13d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从而能够从电波传感器23进一步朝着下方放射电波。通过这样,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探测出个子矮的孩子、老人等。

另外,通过将便座转动部28设置在与电波传感器23相比更靠近后方的位置,从而在便座12被提起时,处于在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不存在便座12的状态。因此,在便座12被提起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因便座12而电波tw发生折射、衰减,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探测出被探测对象。

第1变形例

图5是放大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冲厕装置的便座装置附近的剖视图。

代替图2所示的便座结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座装置也可以具有图5所示的便座结构。即,在图2所示的便座装置10中,从电波传感器23放射的电波tw透过上板12a及下板12b传播到便座装置10的前方。与此相对,在图5所示的便座装置10a中,虽然在便座12的开口op周围设置有上板12a及下板12b,但是在其后方下板12b连结于上板12a,仅上板12a向后方延伸。因此,从电波传感器23放射的电波tw仅透过上板12a向便座装置10的前方前进。

即使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便座装置中,也由于上板12a的厚度在电波传感器23的附近相等,因此能够向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大致相等地放射电波tw,能够高精度地探测出冲厕装置的使用者等被探测对象。

第2变形例

图6是放大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冲厕装置的便座装置附近的剖视图。

相对于图2所示的便座装置10,图6所示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便座装置10b还具备便座补强部12d、便座补强部12e及便盖补强部13e。

便座补强部12d、12e在便座12的后方设置于下板12b的上面。即,便座补强部12d及便座补强部12e设置在便座12内部,位于上板12a与下板12b之间。

更具体而言,便座补强部12d在便座12的内部设置于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便座补强部12d的至少一部分的上下方向位置例如与电波传感器23的至少一部分的上下方向位置相同。便座补强部12e在便座12的内部设置于电波传感器23的上方。

便座补强部12d、12e是例如由树脂构成的多个突起,与下板12b一体形成。另外,便座补强部12d、12e例如在从便座12内部的左侧方端部到右侧方端部的跨度上连续地被设置。

电波tw通过便座补强部12d与12e之间的区域而被放射。换言之,便座补强部12d、12e并未设置在电波tw实际被放射的范围内,以便电波tw所透过的部分的便座12厚度相等。通过这样,即使在设置有便座补强部12d、12e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波强度在电波传感器23的前方发生下降,能够高精度地探测出冲厕装置的使用者等被探测对象。并且,如上所述,电波tw实际放射的范围是最大电波强度的30%以上的电波所放射的区域。

当便座转动部28设置在与电波传感器23相比更靠近后方的位置时,与便座转动部28设置在与电波传感器23相比更靠近前方的位置时相比,开口op的后端与便座转动部28之间的距离变长。即,从下方支撑上板12a的部分的彼此之间距离变长。因此,当冲厕装置100的使用者就座于便座12时,施加于上板12a的力变大。如果施加于上板12a的力变大,则上板12a有可能发生破损。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便座装置10b中,便座12内部设置有便座补强部12d。通过设置便座补强部12d,从而即使在就座时上板12a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便座补强部12d也从下方支撑上板12a,抑制上板12a过度地发生变形。从而,根据本变形例,即使在为了提高电波传感器23的探测精度而在前后方向上加长便座12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便座12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并且,如果便座补强部12d接触上板12a,则在使用者就座于便座12时,便座补强部12d上施加有较大的力而有可能发生破损。因此,优选在上下方向上离开上板12a而设置便座补强部12d。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用上板12a支撑使用者的重量的同时,当上板12a发生变形时,能够用便座补强部12d从下方支撑上板12a,能够抑制上板12a过度地发生变形。另外,优选将便座补强部12d设置成当上板12a向下方发生变形时不接触加热机构12c。

而且,当便座转动部28设置在与电波传感器23相比更靠近后方的位置且便座12的前后方向长度变长时,用于转动便座12所需的力变大,便座12的便座转动部28附近施加有较大的力。如果便座12的局部施加有较大的力,则便座12有可能发生破损。另外,转动时,在便座12的便座转动部28附近有可能发生变形,便座12的转动动作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关于这一点,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便座装置10b中,便座补强部12e在电波传感器23的上方设置于便座12内部。通过设置便座补强部12e,从而能够提高转动时施加有力的部分的强度,能够降低便座12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同时能够使便座12的转动动作更加稳定。因此,可抑制将便座当做人体而进行误探测,电波传感器的性能也可稳定。

并且,在设置有便座补强部12e的部分,就座时所施加的力小于设置有便座补强部12d的部分。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便座12的便座转动部28附近的强度,优选将便座补强部12e设置成接触上板12a。

便盖补强部13e的后端连结于便盖转动部29,侧端及前端连结于下板13b。因此,当转动便盖13时,力通过便盖补强部13e从便盖转动部29传递到便盖13,从而使便盖13进行转动。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虽然通过呈一体地形成便盖补强部13e与便盖转动部29来连结具有各自功能的部分,但是也可以呈分体地设置这些构件并相互连结。

例如图1(b)所示,便盖补强部13e设置在便盖13后方的中央。另外,如图6所示,在便盖13被关闭的状态下,便盖补强部13e朝着前方延伸且在从便盖转动部29到电波传感器23上方的跨度上被设置。便盖补强部13e例如与下板13b一起构成便盖13下面的一部分。或者,便盖补强部13e也可以设置在便盖13内部且连结于上板13a及下板13b当中的至少一方。

便盖补强部13e的厚度大于下板13b的厚度。便盖补强部13e由金属(例如sus304)等与便盖13(上板13a及下板13b)相比强度更高的材料所构成。

关于便盖13,也与便座12同样,由于便盖转动部29设置在电波传感器23的后方,因此在通过便盖转动部29转动便盖13时,便盖13的便盖转动部29附近施加有较大的力。如果便盖13的局部施加有较大的力,则便盖13有可能发生破损。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便座装置10b中,设置有便盖补强部13e,介由便盖补强部13e通过便盖转动部29转动便盖13。如上所述,便盖补强部13e具有与便盖13相比更高的强度。因此,与通过便盖转动部29直接转动便盖13时相比,能够减小施加于便盖13的力,能够降低便盖13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另外,便盖补强部13e如下构成,在从便盖转动部29到电波传感器23上方的跨度上被设置,便盖13与便盖补强部13e的连结部分的面积变大。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转动便盖13时,施加于便盖13与便盖补强部13e的连结部分的力进一步降低,能够进一步降低便盖13发生破损的可能性。另外,可抑制将便盖当做人体而进行误探测,电波传感器的性能也可稳定。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述的内容。关于前述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追加适当设计变更的发明,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则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便座装置所具备的各要素的形状、尺寸、材质、配置、设置方式等并不局限于例示的内容,而是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另外,前述的各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各要素,只要技术上可行,则可进行组合,只要包含本发明的特征,则对这些进行组合的发明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