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复合底铝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439阅读:1337来源:国知局
多层复合底铝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复合底铝锅。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节能环保型锅具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不锈钢制品由于其清洁卫生耐用的特性而得到人们的青睐。不锈钢锅具的使用情况为:一是由单一的不锈钢薄板压制成锅身,其缺点为,单一性的不锈钢薄板容易变形,且导热性差,导致国内受热不均,容易出现局部高温而烧焦食物;二是由铝板和不锈钢包底片通过钎焊复合形成厚实的复合底,其缺点是利用了铝良好导热性,改善了底部性能,但壁部导热性能没有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层复合底铝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多层复合底铝锅,包括锅身和锅底,所述锅底为锅身底部依次热压复合有上铝层、中铜层、下铝层、铁层,形成多层复合锅底,所述铁层边沿与周边锅身之间设置有将二者粘结固定的电镀层。

复合锅底的最外侧为铁层,可具有高导磁性,以内的几层为铝层和铜层,有效的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热性,热效应更高,复合底与锅身之间的电镀层可将热效应导向锅壁,形成全方位的均衡加热。

所述铁层边沿与周边锅身交接处开设有一圈凹槽,所述电镀层设置在该凹槽内。凹槽的设置,利于固定电镀层。

所述电镀层为电镀铜层、电镀银层、电镀铬层或电镀镍层。

所述锅身外表面开设有环绕锅身一圈的电镀槽,所述电镀槽内镀有镀铜层。镀铜层可将锅底的热效应扩散到锅身壁面,从而使加热更均匀,热效应更高。

所述中铜层的直径小于上铝层、下铝层的直径,所述上铝层的四周边缘与所述下铝层的四周边缘热压复合固定。中铜层的面积小于上铝层、下铝层,可节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锅具采用五层复合材料层热压的复合底,有效增强了铝锅底部刚性强度;铜层和铝层可使在烹饪食物时有效提高铝锅底部吸热速度,受热均匀,并能有效延长其保温时间,节能环保;电镀层可将热效应导向锅壁,形成全方位的均衡加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未镀电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已镀电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凹槽与锅身的局部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含有镀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镀槽与锅身的局部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铁层;2、下铝层;3、中铜层;4、上铝层;5、锅身;6、电镀层;7、凹槽;8、电镀槽;9、镀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9,为一种多层复合底铝锅,包括锅身5和锅底,锅底为锅身5底部依次热压复合有上铝层4、中铜层3、下铝层2、铁层1,形成多层复合锅底,铁层1边沿与周边锅身5之间设置有将二者粘结固定的电镀层6。

复合锅底的最外侧为铁层1,可具有高导磁性,以内的几层为铝层和铜层,有效的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热性,热效应更高,复合底与锅身5之间的电镀层6可将热效应导向锅壁,形成全方位的均衡加热。

铁层1边沿与周边锅身5交接处开设有一圈凹槽7,电镀层6设置在该凹槽7内。凹槽7的设置,利于固定电镀层6。

电镀层6为电镀铜层9、电镀银层、电镀铬层或电镀镍层。

锅身5外表面开设有环绕锅身5一圈的电镀槽8,电镀槽8内镀有镀铜层9。镀铜层9可将锅底的热效应扩散到锅身5壁面,从而使加热更均匀,热效应更高。

所述中铜层3的直径小于上铝层4、下铝层2的直径,所述上铝层4的四周边缘与所述下铝层2的四周边缘热压复合固定。本实施例的几个复合材料层中,铜层的导热性最好,中铜层3的面积小于上铝层4、下铝层2,可节省材料,将大部分的热量导向锅底中央周边范围即可。

组装:

把铁层1、下铝层2、中铜层3、上铝层4、锅身5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利用机械及模具在外力作用下使其相互挤压摩擦,热压复合在铝锅底部,从而实现铝锅底部不同材料间两层及多层热复合。

本实施例中,电镀层优先考虑电镀铜层,电镀铜层与镀铜层9涉及的镀铜原理为:电镀铜是一种电化学过程,也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电镀铜的基本过程是将零件浸在金属盐的溶液中作为阴极,铜金属板作为阳极,接直流电源后,在零件上沉积出所需的镀层。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