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7540阅读:902来源:国知局
电压力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现有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内锅和锅盖,内锅设置在锅体内,锅盖设置在锅体顶部,锅体包括外锅和内锅,外锅顶缘设有下锅牙,锅盖底部内侧设有上锅牙,下锅牙与上锅牙旋转扣合。内锅顶部设有外翻边,当需要提起内锅时,通过握住外翻边将其提起。由于内锅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烹调完成后,其温度较长时间才能下降,所以不利于直接用手与内锅的外翻边接触,不便于用户提起内锅。

在内锅上增加把手会导致锅盖上的锅牙与外锅上的锅牙在旋合过程中与内锅把手干涉,目前市场上部分压控式电压力锅带提手结构也是在外锅上开缺口,避空内锅把手,影响外锅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压力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压力锅的提手结构是在外锅上开缺口避空内锅把手,影响外锅强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锁合盖和内锅,内锅的周侧设置有沿径向向外侧延伸的提手,锁合盖上设置有供提手伸出的避让缺口。

优选地,避让缺口沿锁合盖的周向延伸。

优选地,避让缺口的长度等于或大于锁合盖在内锅上开合时的转动长度。

优选地,提手为两个,两个提手沿内锅的周向呈中心对称。

优选地,内锅的周侧设置有向外侧翻折的翻边,提手设置在翻边的边缘。

优选地,提手包括连接部和提起部,连接部与翻边固定连接,提起部设置在连接部远离翻边的一侧。

优选地,避让缺口的长度大于提手的连接部的宽度。

优选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提起部的宽度,和/或,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提起部的厚度。

优选地,提手与翻边一体成型。

优选地,电压力锅还包括外盖,外盖盖设在锁合盖外,提手的外边缘与其所对应的外盖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地,电压力锅还包括外盖,外盖盖设在锁合盖外,提手位于外盖内。

优选地,提手外还套设有绝热套。

优选地,电压力锅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环状主体和自环状主体内侧向下延伸的下唇,锁合盖盖合于内锅时,环状主体的下环面的高度高于避让缺口,且下唇的下端位于内锅内侧。

优选地,沿密封圈中心线方向的密封圈的截面中,下唇的截面呈朝向中心线凸出的弧形。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包括锁合盖和内锅,内锅的周侧设置有沿径向向外侧延伸的提手,锁合盖上设置有供提手伸出的避让缺口。内锅的周侧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到的提手,使得内锅也可以带把手,保证了内锅可以通过提手易于提起,同时由于在锁合盖上设置了供提手伸出的避让缺口,使得提手可以隐藏在外盖内部或者至少与外盖内部齐平,无需在外锅上开缺口,可以避免降低外锅的强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锁合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内部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锁合盖;2、内锅;3、提手;4、避让缺口;5、翻边;6、连接部;7、提起部;8、外锅;9、锅身;1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电压力锅包括锁合盖1和内锅2,内锅2的周侧设置有沿径向向外侧延伸的提手3,锁合盖1上设置有供提手3伸出的避让缺口4。

内锅2的周侧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提手3,使得内锅2也可以带把手,保证了内锅2可以通过提手3易于提起,同时由于在锁合盖1上设置了供提手3伸出的避让缺口4,无需在外锅上开缺口,可以简化外锅结构,避免破坏外锅强度。

优选地,避让缺口4沿锁合盖1的周向延伸,优选地,避让缺口4的长度等于或大于锁合盖1在内锅2上开合时的转动长度。优选地,避让缺口4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锁合盖1在内锅2上开合时的转动长度,既可以避免避让缺口4的长度过大而影响锁合盖1的结构强度,又可以保证锁合盖1相对于内锅2具有足够的转动长度,能够顺利实现锁合盖1在内锅2上的开合操作,保证电压力锅的正常使用。

优选地,两个提手3沿内锅2的周向中心对称,可以使提手3在内锅2的边沿均匀分布,使得提起内锅2时内锅2的周侧受力均衡,保证内锅2提起时操作稳定,同时也可以通过多个提手3来分散内锅2的边沿受力,提高内锅2的结构合理性。

内锅2的周侧设置有向外侧翻折的翻边5,提手3设置在翻边5的边缘。由于内锅2的翻边5位于锁合盖1的内侧,因此可以避开外锅8而将避让缺口4设置在锁合盖1上,无需在外锅8上设置提手3的容置凹槽,保证了压力锅的整体外观。同时将提手3设置在翻边5的外侧,也可以利用翻边5的宽度缩短提手3的外伸长度,从而减少提手3的整体长度,减少材料使用,降低成本。

结合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手3包括连接部6和提起部7,连接部6与翻边5固定连接,提起部7设置在连接部6远离翻边5的一侧。将提手3分为两个部分,其目的在于可以对这两个部分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进行差异化的设计,选用不同的材料,从而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提手使用的便利性,避免在提起内锅2的过程中发生烫伤,同时尽量降低材料成本。当然,连接部6和提起部7也可以选用同样的材料和结构,可以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6位于锁合盖1的避让缺口4内,提起部7位于锁合盖1外,可以使提起部7更加便于用户进行操作。当然,这种结构只是相对的,提起部7部分位于避让缺口4内,或者是整个提手3全部位于避让缺口4内也是可行的。

优选地,避让缺口4的长度大于提手3的连接部6的宽度,以便更顺畅地实现锁合盖1在内锅2上的开合操作,保证电压力锅的正常使用。

优选地,连接部6的宽度小于提起部7的宽度,和/或,连接部6的厚度小于提起部7的厚度,可以减小与连接部6相配合的避让缺口4的厚度和长度,从而降低避让缺口4对锁合盖1的结构强度的影响,保证锁合盖1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固性。

提手3与翻边5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开加工成型之后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提手3能够稳定地设置在内锅2上。

优选地,电压力锅还包括外盖,外盖盖设在锁合盖1外,提手3的外边缘与其所对应的外盖的形状相匹配。将提手3的外边缘设计为与外盖的形状相匹配,是为了保证提手3的外观与外盖外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当提手3的外边缘与外盖的外边缘齐平时,由于提手3的形状与外盖的形状相匹配,可以使得电压力锅具有较好的整体外观。当提手3的外边缘位于外盖的内侧时,此时提手3能够与外盖之间具有较好的配合,同时提手3也不会露出外盖,仍然可以保证电压力锅的清洁便利性,且具有较好的整体外观。

优选地,提手3外还套设有绝热套。该绝热套采用绝热耐高温材料制成,并套设在提起部7外,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提手3将内锅2提起,有效避免内锅2的高温烫伤用户,提高了电压力锅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绝热套可以为具有与提起部7的外形相匹配的内腔的外套,在成型之后套设在提起部7外,也可以直接与提起部7一体成型。通常,若提手3与绝热套一体成型,可以通过加大外锅整体尺寸来增加避让缺口的宽度。

优选地,电压力锅还包括密封圈10,所述密封圈10包括环状主体和自环状主体内侧向下延伸的下唇,锁合盖1盖合于内锅2时,环状主体的下环面的高度高于避让缺口4,且下唇的下端位于内锅2内侧。环状主体的下环面的高度高于避让缺口4,可以使得电压力锅压力增大时,密封圈不致因受压而从避让缺口处被挤出。

优选地,沿密封圈中心线方向的密封圈的截面中,下唇的截面呈朝向中心线凸出的弧形。如此设置,当密封圈受压时,下唇的下端可以更好地抵接在内锅周边,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

进一步地,电压力锅还包括外锅8和锅身9,内锅2设置在外锅8内,外锅8设置在锅身9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