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磁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8025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磁床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保健家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强磁床垫。



背景技术:

现有床的种类越来越多,很多开始具有按摩保健或者磁理疗等功能,使得床垫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不断的改进,现有的床垫也种类繁多,功能多样,但是特别是这种带磁性的床垫,结构的稳定性不高,使用容易易位、损坏等,使用寿命短,磁保健效果也不佳,按摩的功能还不够优良,生产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安全稳定、使用舒适且磁保健按摩效果更优的强磁床垫。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强磁床垫,包括垫芯和套设在垫芯外侧的床罩,所述垫芯由下往上依次铺设有底缓冲层、底网布层,架桥发泡层、阻燃棉层、托玛琳纤维层,羊毛毡层、上网布层、涤塔夫层、发热层和上缓冲层,所述架桥发泡层上表面部位处设置有磁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整个结构搭配的组合性能更加优越,整个结构更加牢固稳定,物理性能更好,使用也更加舒适,使用也不容易易位、损坏等,使用寿命延长,磁保健按摩效果得到提升,生产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磁架为田字形磁架并包括田字形的底部框架板,所述底部框架板上位于各个交点处均设有磁颗粒,所述磁颗粒通过中间部位穿过螺钉与底部框架板进行螺接固定或者通过底部涂胶水的方式与底部框架板进行胶黏固定。整个磁架的稳定性更好,物理性能更好,磁保健按摩效果也极大提升。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磁颗粒包括圆柱形的基体,所述基体的上底面上一体连接有位于基体上方的聚磁体,所述聚磁体的从其与所述基体的上底面连接的底面至其的至少三分之二的高度处的水平方向的各个截面的面积由下往上逐渐减小,所述聚磁体的高度小于所述基体的高度。

该优选方式中整个磁颗粒的新设计,基体和聚磁体的连接结构以及更好地聚集磁场的聚磁体的新设计,使得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物理性能得到极大提升,聚磁体顶部形成更好的磁场,磁场强度相比以前具有更好的集中度和穿透力,磁场强度也变高,不容易损伤、易位、变形等,抗干扰能力强,磁保健效果更好,放在按摩器材或者家居用品等中,具有更好的磁保健按摩效果,生产成本可以得到更好地控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聚磁体的从其与所述基体的上底面连接的底面至其的至少三分之二的高度处的水平方向的各个截面均为圆形面。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上述的各种有益效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聚磁体呈圆台形状。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上述的各种有益效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聚磁体呈圆形凸起状。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上述的各种有益效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聚磁体最底下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半径为基体的高度的1.5倍以上。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上述的各种有益效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基体的高度为聚磁体高度的1.5倍以上。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上述的各种有益效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聚磁体的顶部开设有圆形状的凹陷。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上述的各种有益效果,提升透气性,保护磁颗粒,提升磁保健效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基体的侧面以及聚磁体的侧面均为抛光面。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上述的各种有益效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基体的侧面以及聚磁体的侧面均涂覆有防氧化涂层。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上述的各种有益效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聚磁体的从其与所述基体的上底面连接的底面至其的至少三分之二的高度处的水平方向的各个截面均为边数超过10的多边形面。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上述的各种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整个结构搭配的组合性能更加优越,整个结构更加牢固稳定,物理性能更好,使用也更加舒适,使用也不容易易位、损坏等,使用寿命延长,磁保健按摩效果得到提升,生产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垫芯剖开后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磁颗粒的未安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底缓冲层,12、底网布层,13、架桥发泡层,14、阻燃棉层,15、托玛琳纤维层,16、羊毛毡层,17、上网布层,18、涤塔夫层,19、发热层,110、上缓冲层,111、磁架,22、磁颗粒,1、基体,2、聚磁体,3、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一种强磁床垫,包括垫芯和套设在垫芯外侧的床罩,所述垫芯由下往上依次铺设有底缓冲层11、底网布层12,架桥发泡层13、阻燃棉层14、托玛琳纤维层15,羊毛毡层16、上网布层17、涤塔夫层18、发热层19和上缓冲层110,所述架桥发泡层13上表面部位处设置有磁架111。底缓冲层11和上缓冲层110可以为采用4D缓冲材料制得的结构层;架桥发泡层13可以采用聚乙烯发泡架桥或者聚丙烯发泡架桥;底网布层12和上网布层17可采用三明治网布;发热层19可以采用纳米碳纤维远红外发热层。

所述磁架111为田字形磁架并包括田字形的底部框架板21,所述底部框架板21上位于各个交点处均设有磁颗粒22,所述磁颗粒22通过中间部位穿过螺钉与底部框架板21进行螺接固定或者通过底部涂胶水的方式与底部框架板21进行胶黏固定。磁颗粒22包括圆柱形的基体1,所述基体1的上底面上一体连接有位于基体1上方的聚磁体2,所述聚磁体2的从其与所述基体1的上底面连接的底面至其的至少三分之二的高度处的水平方向的各个截面的面积由下往上逐渐减小,所述聚磁体2的高度小于所述基体1的高度。

所述聚磁体2的从其与所述基体1的上底面连接的底面至其的至少三分之二的高度处的水平方向的各个截面均为圆形面。所述聚磁体2呈圆形凸起状。所述聚磁体2最底下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半径为基体1的高度的1.5倍以上。所述基体1的高度为聚磁体2高度的1.5倍以上。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磁体2的顶部开设有圆形状的凹陷3。凹陷3的深度优先控制在3mm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