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隔热耐火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516阅读:1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隔热耐火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隔热耐火窗。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铝合金耐火窗耐火完整性低,当遇火灾,窗的温度超过中间隔热条(120℃)熔点和铝合金型材(666℃)熔点时,表面材料就会开始融化,普通断桥铝合金窗就会先从中间(隔热条部位)断开,实现耐火完整性大于1小时的可能性十分渺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铝合金隔热耐火窗,其通过窗框、窗扇、中挺、玻璃护框、加强支架和角码的环环固定相扣,保证整个窗连接成一个整体,确保不会因风力、重物砸压、火灾等外界因素分体或脱落,且强度比传统防火窗提高至少一倍;通过摩擦铰链使得窗框与窗扇不易分开脱落从而抵挡火灾;玻璃通过玻璃护框的维护,抵抗分体或脱落的能力增强且玻璃的结构层层设计增加耐火完整性;通过中空腔体内注入耐火隔热填充材料不仅提高了整个防火窗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且使得整个防火窗的耐火完整性高达3小时;除此之外引用避雷片预防雷电对该窗的进行保护;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合金隔热耐火窗,包括窗框、窗扇、加强支架和玻璃护框,所述窗框通过卡式固定件固定安装于墙体上,所述窗扇一侧与窗框通过摩擦铰链连接,另一侧与窗框的搭接处设置有防火密封胶条;所述玻璃护框通过螺钉与窗扇相固接,所述窗框与窗扇内均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加强支架设置于中空腔体内,所述中空腔体内注有耐火隔热填充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避雷片,所述避雷片绕窗框外侧一圈,并与墙体内的避雷引出点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固定玻璃并对窗框起支撑作用的中挺,所述中挺一侧与玻璃护框通过螺钉固接,另一侧与窗扇的搭接处通过设置防火密封胶条相连接;所述中挺内形成有中空腔体,且中空腔体内设置有加强支架并注有耐火隔热填充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窗框与窗扇、窗扇与中挺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的防火等压密封胶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防火密封胶条的内部形成O型空腔,O型空腔内设有用于抵御火灾对防火密封胶条破坏的硅酸铝纤维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玻璃护框与玻璃端部之间注有耐火隔热填充材料,所述玻璃分为三层两腔型和双层中空型,所述三层两腔型的玻璃结构依次为单片铯钾防火玻璃、中空隔条、浮法玻璃、中空隔条、单片铯钾防火玻璃;所述双层中空型玻璃的结构依次为单片铯钾防火玻璃、中空隔条、浮法玻璃。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若干条用于调整玻璃厚度的压线,其设置于玻璃一侧,且与窗扇、中挺或窗框相卡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窗框外表面涂有防渗漏的防水涂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窗框内的横向方向的加强支架与竖直方向的加强支架通过角码连接,所述窗扇内的横向方向的加强支架与竖直方向的加强支架通过角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中挺上开设有气压平衡孔和排水孔,所述气压平衡孔与排水孔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玻璃护框与窗扇连接处设有防火岩棉,所述防火岩棉的外侧涂有防火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窗框、窗扇、中挺、玻璃护框、加强支架和角码的环环固定相扣,保证整个窗连接成一个整体,确保不会因风力、重物砸压、火灾等外界因素分体或脱落,且强度比传统防火窗提高至少一倍;通过摩擦铰链使得窗框与窗扇不易分开脱落从而抵挡火灾;玻璃通过玻璃护框的维护,抵抗分体或脱落的能力增强且玻璃的结构层层设计增加耐火完整性;通过中空腔体内注入耐火隔热填充材料不仅提高了整个防火窗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且使得整个防火窗的耐火完整性高达3小时;除此之外引用避雷片预防雷电对该窗的进行保护;整个窗的结构合理,在充分考虑整窗材料成本经济型的前提下,在抗风压方面、整窗气密性方面、水密性方面、耐火完整性方面均有一定的提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窗框与窗扇的装配示意图;

图2: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图1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窗框、窗扇和中挺的装配示意图;

图5:图4中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6:图4中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7:图4中E-E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8:图4中F-F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所述窗框与避雷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所述窗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所述中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强支架与角码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3和图9-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铝合金隔热耐火窗,包括窗框1、窗扇2、加强支架3和玻璃护框4,所述窗框1 通过卡式固定件100固定安装于墙体上,所述窗扇2一侧与窗框1通过摩擦铰链200连接,另一侧与窗框1的搭接处设置有防火密封胶条6;所述玻璃护框4通过螺钉与窗扇2相固接,所述窗框1与窗扇2 内均形成有中空腔体300,所述加强支架3设置于中空腔体300内,所述中空腔体300内注有耐火隔热填充材料。所述摩擦铰链200与加强支架3相连接,其通过与加强支架3连接成一个整体,确保在外力的作用下,窗扇2不会脱落;且还具有防盗功能且装卸方便。

所述耐火隔热填充材料由硅酸铝纤维、无机结合剂、有机结合剂、高温粉料和添加剂制成,其导热率低、热容量低、体积稳定性好,具有较高流动性,能够耐高温1100摄氏度—1400摄氏度,通过注入耐火隔热填充材料使得整窗的耐火能力、隔热能力提高了两倍。

为预防雷电,该铝合金隔热耐火窗还包括避雷片7,所述避雷片 7绕窗框1外侧一圈,并与墙体内的避雷引出点相连接。

所述卡式固定件100为热镀锌卡式固定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整窗的密封性能,所述窗框1与窗扇2、窗扇2 与中挺5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的防火等压密封胶条8。所述防火等压密封胶条8包括卡接部8-1和弹性部8-2,所述窗框1和中挺5上均形成有用于与卡接部8-1相配适的卡勾400,所述窗扇2和中挺5 上均形成有用于支撑弹性部8-2的延伸部500。

优选的,所述防火密封胶条6的内部形成O型空腔,O型空腔内设有用于抵御火灾对防火密封胶条6破坏的硅酸铝纤维绳9。防火密封胶条6的O型腔内填充了硅酸铝纤维绳9,具有轻便和较强的韧性;缓冲、抗冲性能、耐候性极佳,能使窗框1、窗扇2、中挺5之间都得到紧密的密封,当遇火灾时填充在O型腔内的硅酸铝纤维绳9会抵御火灾对防火密封胶条6的破坏;除此之外,由于防火密封胶条6 的设置和硅酸铝纤维绳9的使用,调整间隙,使得窗框1、窗扇2及中挺5之间的搭接量加大,从而门窗的气密性能大大提高,解决了门窗能耗流失的难题。

优选的,所述玻璃护框4与玻璃10端部之间注有耐火隔热填充材料,所述玻璃10分为三层两腔型和双层中空型,所述三层两腔型的玻璃结构依次为单片铯钾防火玻璃、中空隔条、浮法玻璃、中空隔条、单片铯钾防火玻璃;所述双层中空型玻璃的结构依次为单片铯钾防火玻璃、中空隔条、浮法玻璃,上述两种类型的玻璃均可应对严寒地区的要求;所述玻璃护框4与窗框1、窗扇2、中挺5及加强支架 3通过螺钉连接成一个整体,玻璃不会因为暂时热应力而破裂,不会导致玻璃整体或局部坍塌,从而满足玻璃的耐火完整性。

所述单片铯钾防火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和防火阻燃性能,在 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仍有良好的防火阻燃性。

为了便于三层两腔型玻璃和双层中空型玻璃的更换,还包括若干条用于调整玻璃厚度的压线11,其设置于玻璃10一侧,且与窗扇2、中挺5或窗框1相卡合。

为了防止外部杂质向窗内渗漏,所述窗框1外表面涂有防渗漏的防水涂料。

为了进一步加强抗风压能力及整体性;所述窗框1内的横向方向的加强支架3与竖直方向的加强支架3通过角码12连接,所述窗扇 2内的横向方向的加强支架3与竖直方向的加强支架3通过角码12 连接;所述角码12采用双道组角角码,通过双道组角角码解决了由于单刀组角角码造成的组角不严密的问题,该铝合金隔热耐火窗还在窗框1、窗扇2和中挺5的直角部位注入了高性能硅酮结构胶。

为了防止内部气压及雨水流通问题,所述中挺5上开设有气压平衡孔和排水孔,所述气压平衡孔与排水孔相连通,以便确保雨水顺利流出,且保持该铝合金隔热耐火窗内部气压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玻璃护框4与窗扇2连接处设有防火岩棉,所述防火岩棉的外侧涂有防火密封胶;确保遇到火灾时玻璃10四周防火密封胶受到破坏时,四周填充的防火岩棉又起到了缓解的双保险作用。

实施例2:如图4至图1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增加了中挺5,因为当该铝合金隔热耐火窗尺寸过大,不适宜整个窗玻璃都安装在窗扇上时,此时需要将窗进行合理分割,使得整个铝合金隔热耐火窗不仅包括窗扇还包括固定玻璃;为了配合整个合理设计,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固定玻璃并对窗框1起支撑作用的中挺 5,所述中挺5一侧与玻璃护框4通过螺钉固接,另一侧与窗扇2的搭接处通过设置防火密封胶条6相连接;所述中挺5内形成有中空腔体300,且中空腔体300内设置有加强支架3并注有耐火隔热填充材料。

所述防火密封胶条的有益效果:1、受热时可迅速膨胀封闭门、窗缝隙,防止烟及热窜入,确保人身安全;2、膨胀温度:起始膨胀温度199℃,主体膨胀温度347℃;温度升至980度并保持30min,不燃烧、不灰化;3、耐环境能力:90湿度条件下放置120天膨胀倍率不变;4、在一定时间内(长达120分钟)保持良好的防火和隔烟性能;5、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膨胀倍数大于等于原来膨胀体厚度的3倍,120℃就能产生显著的泡沫压力,防火和防烟性能相结合,达到隔热和噪音隔离。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