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盖及具有其的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4771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杯盖及具有其的水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杯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杯盖及具有其的水杯。



背景技术:

目前,开水在水杯中冷却到适用于饮用的温度一般需要一段时间,给使用带来不便,特别是保温杯。传统的保温杯通常是抽真空杯身和杯盖配合密封圈来实现密封保温。这种保温杯保温效果好,达到适宜饮用温度的时间较长。

为了使保温杯中的开水快速的达到适宜饮用温度,市场上出现了在杯盖中设置相变材料的方式。将保温杯中的开水倒入杯盖中,杯盖中的开水在短时间内降至55℃左右,这样便于饮用,同时保温杯中还存储着100℃的开水,便于随时取用。但是,上述设置有相变材料的杯盖具有以下问题,开水倒入杯盖中短时间内降至55℃左右,由于开水的大量的热量被相变材料吸收,相变材料中的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散发,这样在第二次将开水倒入杯盖中,杯盖的第二次降温的效果非常差,这样无法连续饮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盖及具有其的水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连续饮用开水时,第二次及第二次以后倒入杯盖中的开水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杯盖,包括:导热盖体,导热盖体具有盛水部,导热盖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突出部以增加导热盖体的传热面积,导热盖体具有封闭的容纳腔;相变层,相变层设置在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第一突出部为突出于外侧壁的点状结构和/或凸筋结构。

进一步地,导热盖体包括与外侧壁相对的内侧壁,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突出部以增加导热盖体的传热面积。

进一步地,第二突出部为突出于内侧壁的点状结构和/或凸筋结构。

进一步地,容纳腔位于导热盖体的侧壁内,导热盖体具有隔离筋以将容纳腔分隔为多个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杯盖还包括隔热套,隔热套套设在导热盖体的侧壁,并与导热盖体的第一突出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隔热套具有散热部。

进一步地,散热部为设置在隔热套的侧壁上的散热孔。

进一步地,散热孔为多个,隔热套与外侧壁具有间距,多个散热孔设置在隔热套与外侧壁具有间距的部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杯,水杯包括杯盖和杯体,杯盖为上述的杯盖。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开水倒入杯盖的盛水部,开水的热量通过导热盖体快速传递至相变层,相变层吸收开水的温度使开水的温度迅速降低至适宜饮用的温度,相变层的热量通过导热盖体的外侧壁上的第一突出部将热量散出,上述结构使得吸收了开水的热量的杯盖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将热量散出,这样在连续使用杯盖时,每次杯盖对开水的吸热效果均比较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连续饮用开水时,第二次及第二次以后倒入杯盖中的开水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杯盖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杯盖的另一角度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杯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杯盖;2、杯体;10、导热盖体;11、外侧壁;12、第一突出部;13、内侧壁;14、第二突出部;15、隔离筋;16、顶壁;20、相变层;30、隔热套;31、散热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一的一种杯盖包括:导热盖体10和相变层20。导热盖体10具有盛水部,导热盖体10的外侧壁11上设置有第一突出部12以增加导热盖体10的传热面积,导热盖体10具有封闭的容纳腔。相变层20设置在容纳腔内。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将开水倒入杯盖的盛水部,开水的热量通过导热盖体10快速传递至相变层20,相变层20吸收开水的温度使开水的温度迅速降低至适宜饮用的温度,相变层20的热量通过导热盖体10的外侧壁上的第一突出部12将热量散出,上述结构使得吸收了开水的热量的杯盖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将热量散出,这样在连续使用杯盖时,每次杯盖对开水的吸热效果均比较好。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连续饮用开水时,第二次及第二次以后倒入杯盖中的开水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突出部12为突出于外侧壁11的凸筋结构。凸筋结构设置比较容易,而且传热面积比较大。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第一突出部12为点状结构或者其它结构也是可以的,或者第一突出部12为凸筋结构和点状结构的结合也是可以的。具体地,凸筋结构为从上至下的筋条,筋条为多个,多个筋条为均匀布置在外侧壁11的突出结构,然后在各个凸筋结构之间布置有点状结构,点状结构为多个突出的点,多个点分别布置在凸筋结构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导热盖体10包括与外侧壁11相对的内侧壁13,内侧壁13上也设置有第二突出部14以增加导热盖体10的传热面积。这样开水(热水)的热量传递至杯盖的时间比较快,杯盖传递至空气中的时间也比较块,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热水的散热时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突出部14为突出于内侧壁13的凸筋结构。凸筋结构设置比较容易,而且传热面积比较大。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第二突出部14为的点状结构或者其它有利于扩大传热面积的结构也是可以的,或者第二突出部14为凸筋结构和点状结构的结合也是可以的。具体地,凸筋结构为从上至下的筋条,筋条为多个,多个筋条为均匀布置在内侧壁13的突出结构,然后在各个凸筋结构之间布置有点状结构,点状结构为多个突出的点,多个点分别布置在凸筋结构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容纳腔位于导热盖体10的侧壁内,具体地,容纳腔位于内侧壁13和外侧壁11围成的空间内,且导热盖体10具有隔离筋15以将容纳腔分隔为多个容纳空间。上述结构有利于相变层的设置。具体地,隔离筋15为多个,多个隔离筋15将容纳腔在周向上分成均匀布置的多个。更进一步具体地,隔离筋15和第一突出部12的筋条以及第二突出部14的筋条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在加工时,大大地减轻了加工的工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杯盖还包括隔热套30,隔热套30套设在导热盖体10的侧壁,并与导热盖体10的第一突出部12相连接。隔热套30的设置使得杯盖的取放不易被烫伤。具体地,隔热套30的顶部和导热盖体10的顶壁16相贴合在一起,隔热套30的侧壁内侧与导热盖体10的第一突出部12相连接在一起。上述结构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隔热套30和导热盖体10相粘接在一起,进而保证了杯盖的牢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隔热套30套设在导热盖体10的侧壁及顶壁16的外侧。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顶壁16处不设置隔热套30也是可以的。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隔热套30具有散热部31。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杯盖的散热效率,进而保证在用杯盖连续饮热水时,第二杯热水以及第二杯热水以后的热水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至合适的温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散热部31为设置在隔热套30的侧壁上的散热孔。散热孔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加工容易。散热孔为设置在隔热套30的侧壁上的圆孔或者椭圆孔都是可以的。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散热部31为其它结构也是可以的,例如散热部31为翅片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散热孔为多个,隔热套30与外侧壁11具有间距,多个散热孔设置在隔热套30与外侧壁11具有间距的部位。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上述的散热孔可规律排布也可以随机排布。上述结构提高了杯盖的散热效率。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水杯。根据本申请的水杯的实施例一包括杯盖1和杯体2。杯盖1为上述的杯盖1。上述保温杯在连续饮用开水时比较方便。优选地,在本申请中水杯为保温杯。

实施例二的杯盖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导热盖体10的外侧壁11的第一突出部12为凸筋结构和设置在凸筋结构之间的凸点结构,上述结构进一步扩大了杯盖的传热速度。

实施例二的一种杯盖包括:导热盖体10和相变层20。导热盖体10具有盛水部,导热盖体10的外侧壁11上设置有第一突出部12以增加导热盖体10的传热面积,导热盖体10具有封闭的容纳腔。相变层20设置在容纳腔内。

应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将开水倒入杯盖的盛水部,开水的热量通过导热盖体10快速传递至相变层20,相变层20吸收开水的温度使开水的温度迅速降低至适宜饮用的温度,相变层20的热量通过导热盖体10的外侧壁上的第一突出部12将热量散出,上述结构使得吸收了开水的热量的杯盖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将热量散出,这样在连续使用杯盖时,每次杯盖对开水的吸热效果均比较好。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续饮用开水时杯盖在第二次及第二次以后倒入杯盖中的开水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突出部12为突出于外侧壁11的凸筋结构和凸点结构的结合。凸筋结构设置比较容易,而且传热面积比较大。凸点结构设置为突出于外侧壁11的圆形凸点就可以了。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导热盖体10包括与外侧壁11相对的内侧壁13,内侧壁13上也设置有第二突出部14以增加导热盖体10的传热面积。这样开水(热水)的热量传递至杯盖的时间比较快,杯盖传递至空气中的时间也比较块,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热水的散热时间。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突出部14为突出于内侧壁13的凸筋结构。凸筋结构设置比较容易,而且传热面积比较大。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第二突出部14为的点状结构或者其它有利于扩大传热面积的结构也是可以的,或者第二突出部14为凸筋结构和点状结构的结合也是可以的。具体地,凸筋结构为从上至下的筋条,筋条为多个,多个筋条为均匀布置在内侧壁13的突出结构,然后在各个凸筋结构之间布置有点状结构,点状结构为多个突出的点,多个点(可以为圆点或椭圆点)分别布置在凸筋结构之间。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容纳腔位于导热盖体10的侧壁内,具体地,容纳腔位于内侧壁13和外侧壁11围成的空间内,且导热盖体10具有隔离筋15以将容纳腔分隔为多个容纳空间。上述结构有利于相变层的设置。具体地,隔离筋15为多个,多个隔离筋15将容纳腔在周向上分成均匀布置的多个。更进一步具体地,隔离筋15和第一突出部12的筋条以及第二突出部14的筋条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在加工时,大大地减轻了加工的工序。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杯盖还包括隔热套30,隔热套30套设在导热盖体10的侧壁,并与导热盖体10的第一突出部12相连接。隔热套30的设置使得杯盖的取放不易被烫伤。具体地,隔热套30的顶部和导热盖体10的顶壁16相贴合在一起,隔热套30的侧壁内侧与导热盖体10的第一突出部12相连接在一起。上述结构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隔热套30和导热盖体10相粘接在一起,进而保证了杯盖的牢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隔热套30套设在导热盖体10的侧壁及顶壁16的外侧。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顶壁16处不设置隔热套30也是可以的。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隔热套30具有散热部31。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杯盖的散热效率,进而保证在用杯盖连续饮热水时,第二杯热水以及第二杯热水以后的热水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至合适的温度。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散热部31为设置在隔热套30的侧壁上的散热孔。散热孔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加工容易。散热孔为设置在隔热套30的侧壁上的圆孔或者椭圆孔都是可以的。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散热部31为其它结构也是可以的,例如散热部31为翅片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散热孔为多个,隔热套30与外侧壁11具有间距,多个散热孔设置在隔热套30与外侧壁11具有间距的部位。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上述的散热孔可规律排布也可以随机排布。上述结构提高了杯盖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三的杯盖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导热盖体10的内侧壁13的第二突出部14为凸筋结构和设置在凸筋结构之间的凸点结构,上述结构进一步扩大了杯盖的传热速度。

上述的相变层和导热盖体10为相接触结构,即容纳腔内装满相变材料,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传热速度。

本申请的水杯的实施例包括杯体和杯盖,杯盖为上述任一种的杯盖均是可以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