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以及食物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831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以及食物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加工装置,尤其是涉及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以及包括这种给料筒的食物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榨汁机或绞肉机等的食物加工装置由于其对诸如蔬菜、水果或肉类等食物方便快捷的加工而被广泛地使用。这些食物加工装置通常包括用于向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投放食物的给料筒。给料筒大体包括下端可以通到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并且上端形成为开口的筒体、以及安装到筒体的开口处的外盖。在外盖上形成有通孔。在需要对食物进行加工时,对于诸如芹菜、胡萝卜或小块肉类等尺寸较小的食物,可以在外盖盖在筒体开口上的情况下通过外盖上的通孔将食物投放到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而对于诸如苹果或大块肉类等尺寸较大的食物,则需要将外盖从筒体开口处打开,直接通过筒体开口将食物投放到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在后一种情况下,在进给食物时存在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对使用者手部造成伤害的危险。

为此,一些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还设置有内盖,内盖通过复杂的连杆机构与外盖相连。在外盖被盖在筒体开口上时,连杆机构使得内盖紧靠筒体侧壁,而在打开外盖时连杆机构使得内盖旋转到筒体中间位置。这样,可以防止进给食物时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对使用者手部造成伤害。但是,这种连杆机构不仅结构非常复杂,制造和装配工艺烦琐,而且在使用者的反复使用过程中极易损坏。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出一种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这种给料筒不仅可以在投放食物时防止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对使用者手部造成伤害,而且其结构极其简单、制造和装配容易,并且牢固稳定、不易损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包括:

给料筒体;以及

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给料筒体上以便打开或关闭所述给料筒体限定的给料筒开口的外盖;

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还包括:

具有内盖板以及齿轮部的内盖,所述内盖在所述外盖下方的位置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给料筒体上,并且使得所述内盖板位于所述给料筒体内侧;

设置在所述给料筒体上并且具有齿以便与所述内盖的所述齿轮部的齿啮合的传动部;以及

设置在所述外盖上并且与所述传动部配合以驱动所述传动部的致动部。这里的配合意味着致动部抵靠传动部或者与传动部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相互啮合的齿轮部与传动部来操作内盖,不仅可以防止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对使用者手部造成伤害,而且还使得用于操作内盖的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坚固耐用,可以提高食物加工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传动部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给料筒体上的齿条。

优选地,所述致动部是从所述外盖上突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具有与所述齿条接触的弧形曲面。通过采用具有弧形曲面的凸出部作为致动部,可以使结构进一步简化。

优选地,所述致动部是从所述外盖上突出并且与所述齿条啮合的另一齿轮部。通过采用另一齿轮部作为致动部,可以使操作更加可靠。

优选地,所述传动部是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给料筒体上的齿轮,并且所述致动部是从所述外盖上突出并且与所述齿轮啮合的另一齿轮部。

优选地,所述内盖的所述内盖板和所述齿轮部一体地形成。这样,可以使结构进一步简化,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优选地,所述内盖的所述内盖板成两侧向上弯曲的形状。这样,有助于内盖打开到更大程度并且有助于食物的下落。

优选地,所述齿轮部的形状和齿数被设计成用于控制所述内盖板的旋转范围。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内盖的打开程度。

优选地,所述外盖上形成有加料孔。这样,可以在外盖关闭的情况下向给料筒投放小尺寸食物。

优选地,所述给料筒体包括第一筒体部分以及第二筒体部分,所述第一筒体部分和所述第二筒体部分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述给料筒体,所述内盖的所述齿轮部穿过所述第一筒体部分与所述第二筒体部分之间的孔。这样,便于组装内盖。

优选地,所述给料筒体包括第一筒体部分以及第二筒体部分,所述第一筒体部分和所述第二筒体部分一体地形成,所述内盖的所述齿轮部穿过形成在所述给料筒体上的孔。这样,可以使结构进一步简化。

优选地,在所述外盖与所述给料筒体连接部位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外盖打开时的旋转角度的限位装置。这样,可以防止打开外盖时外盖旋转角度过大而损坏齿条和齿轮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食物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加工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给料筒。

优选地,所述食物加工装置是榨汁机或绞肉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食物加工装置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其中,外盖处于关闭状态;

图3是图1所示食物加工装置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其中,外盖处于打开状态;

图4是图3中圆圈C中的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示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1包括给料筒体3。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给料筒体3被显示为与容纳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的主筒体5一体成形,但应理解的是,给料筒体3与主筒体5可以分开地形成,然后在使用时通过诸如卡扣配合等连接方式安装在一起。此外,在优选实施例中,给料筒体3被显示为中空圆柱形,但应理解的是,给料筒体3可以为中空半圆柱形、中空椭圆柱形或中空棱柱形等任何合适的形状。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给料筒体3包括与主筒体5一体成形或与主筒体5分开成形并且可安装到主筒体5上的第一筒体部分7以及与第一筒体部分7分开地形成的第二筒体部分9。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1还包括通过第一销轴11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二筒体部分9的第一端9a的外盖13。外盖13可以设置有贯通外盖13的加料孔13a。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1还包括内盖15。内盖15包括内盖板15a以及与内盖板15a一体形成的齿轮部15b。当然,内盖板15a与齿轮部15b分开地形成并且被接合在一起也是可行的。在第一筒体部分7与第二筒体部分9接合的第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带通孔的凸耳7a。通过穿过凸耳7a上的通孔以及内盖15的齿轮部15b上的通孔的第二销轴17可以将内盖15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一筒体部分7上,使得内盖15的内盖板15a位于第一筒体部分7的内侧,而内盖15的齿轮部15b位于第一筒体部分7的外侧。当然,应理解的是,凸耳也可以形成在第二筒体部分9与第一筒体部分7接合的第二端9b的外壁上,这样,可以通过第二销轴17将内盖15可枢转地安装到第二筒体部分9上,使得内盖15的内盖板15a位于第二筒体部分9的内侧,而内盖15的齿轮部15b位于第二筒体部分9的外侧。第二筒体部分9的第二端9b可以通过诸如焊接、卡扣、卡箍等公知方式被连接到第一筒体部分7上。此时,内盖板15a与齿轮部15b之间的部位位于第一筒体部分7与第二筒体部分9之间的孔中,以允许内盖15可以绕着第二销轴17转动。

在第二筒体部分9外壁上形成有一对相对的突出部19,每个突出部19的相对侧壁上形成有引导槽19a(图1中只有一个突出部上的引导槽是可见的),引导槽19a在靠近第一筒体部分的一端是封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1还包括设置在这对相对的突出部19上的引导槽19a中的齿条21,齿条21包括形成在齿条主体面对给料筒体3的侧面上的多个齿21a、以及形成在齿条主体两侧上的引导凸缘21b。齿条21的引导凸缘21b可以插入到突出部19上的引导槽19a中以使齿条21的齿21a与内盖15的齿轮部15b的齿啮合,从而将齿条21安装在位。当然,该对相对的突出部由形成在第二筒体部分9外壁上的突出块代替也是可行的。

外盖13上与第二筒体部分9连接处设置有齿条21配合的致动部23。在本申请的所有附图中致动部23被显示为从外盖13上突出的凸出部25,凸出部25具有与齿条21的顶端接触的弧形曲面25a。当外盖13从图2所示关闭状态移动到图3所示打开状态时,凸出部25与齿条21的顶端接触的弧形曲面25a趋于按压齿条21沿着引导槽19a向下移动。此外,还可以在第一筒体部分7和第二筒体部分9与安装内盖板15a与齿轮部15b和齿条21相对应的部位处设置狭槽(未示出),使得齿轮部15b和齿条21至少部分地位于狭槽中。

以下将结合图2-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的操作。

图2是图1所示食物加工装置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其中,外盖处于关闭状态。如图2所示,当外盖13处于关闭状态时,内盖15的内盖板15a处于紧贴第一筒体部分7的内壁的打开状态,内盖15的齿轮部15b上的齿与齿条21的下部上的齿啮合,而设置在外盖13上的凸出部25的弧形曲面25a与齿条21的顶端接触。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者可以将诸如芹菜、胡萝卜或小块肉类等尺寸较小的食物通过外盖13上的加料孔13a投放到给料筒体3中,并且下落到主筒体5内的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进行加工。

当需要加工诸如苹果、梨或大块肉类等尺寸较大的食物时,使用者需要沿着双箭头A所示方向打开外盖13。图3是图1所示食物加工装置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其中,外盖处于打开状态,图4是图3中圆圈C中的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和4所示,当打开外盖13时,外盖13上的凸出部25的弧形曲面25a抵压齿条21的顶端使齿条21沿着图3中的双箭头B所示方向向下运动,齿条21的向下运动又通过齿条21与内盖15的齿轮部15b的啮合带动内盖15的内盖板15a旋转到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此时,外盖13处于打开状态,而内盖15的内盖板15a处于给料筒体3中的中间位置(即,图3所示关闭位置),使用者可以通过第二筒体部分9的第一端9a限定的给料筒开口27向给料筒体3中投放诸如苹果、梨或大块肉类等尺寸较大的食物,这些食物被支撑在内盖15的内盖板15a上。当使用者沿着双箭头A所示方向重新关闭外盖13时,外盖13上的凸出部25的弧形曲面25a松开对齿条21的顶端的抵压。与此同时,在被支撑在内盖15的内盖板15a上的食物的重力作用下,内盖板15a绕着第二销轴17向下旋转以便使食物下落到主筒体5内的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进行加工。内盖板15a绕着第二销轴17的向下旋转又通过内盖15的齿轮部15b与齿条21的啮合带动齿条21沿着图3中的双箭头B所示方向向上运动到图2所示其顶端与外盖13上的凸出部25的弧形曲面25a接触的位置。这样,当使用者再次打开外盖13时,内盖15的内盖板15a又移动到图3所示关闭位置。为了便于内盖板15a尽可能旋转到紧贴第一筒体部分7的内壁的位置以有助于更大尺寸的食物下落,内盖15的内盖板15a成两侧向上弯曲的形状。通过选择性设计齿轮部15b的形状和齿数,可以控制内盖板15a的旋转范围,即,内盖板15a打开和关闭的程度。此外,尽管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还可以在外盖与给料筒体连接部位处设置限位装置,限制外盖打开时的旋转角度,以防止打开外盖时外盖旋转角度过大而损坏齿条和齿轮部。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基本上相同,除了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筒体部分7与第二筒体部分9一体地形成。因此,省略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给料筒的详细描述。

尽管在优选实施例中,致动部23被显示为从外盖13上突出并且具有与齿条21的顶端接触的弧形曲面25a的凸出部25,但是应理解的是,致动部23也可以设置为从外盖13上突出并且与齿条21的齿21a啮合的另一齿轮部。当外盖从关闭状态移动到打开状态时,另一齿轮部导致齿条21沿着引导槽19a向下移动、并且进而通过齿条21与内盖15的齿轮部15b的啮合带动内盖15的内盖板15a旋转到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当外盖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时,另一齿轮部导致齿条21沿着引导槽19a向上移动、并且进而通过齿条21与内盖15的齿轮部15b的啮合带动内盖15的内盖板15a旋转到图2所示的打开位置,以使食物下落到主筒体5内的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进行加工。在致动部23被设置为从外盖13上突出的另一齿轮部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固定地设置在给料筒体3外侧的齿轮(未示出)来代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给料筒体3外侧的齿条21用作内盖15的齿轮部15b与致动部23之间的传动部。

这样,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使用者直接通过给料筒开口向给料筒体投放大尺寸食物,使用者手部也不会碰触食物加工装置的旋转工作部,因而可以避免对使用者手部造成伤害。此外,由于采用相互啮合的齿轮部与传动部,不仅使得用于操作内盖的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而且非常坚固,即使反复使用也不易损坏,可以提高食物加工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显然,以上描述以及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均应被理解为是示例性的,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尽管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给料筒被显示为适用于其旋转工作部大体水平设置的卧式食物加工装置,但应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给料筒也适用于其旋转工作部大体竖直设置的立式食物加工装置或者其它类型的食物加工装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各种变型或修改,这些变型或修改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