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胆镶入陶瓷中的免冲水小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9581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胆镶入陶瓷中的免冲水小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具体为一种内胆镶入陶瓷中的免冲水小便器。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场所卫生设施的档次也逐渐升级。在宾馆、饭店、风景区以及公路服务区等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多使用带冲水功能的小便器,这种小便器主要由一个陶瓷体以及连接在陶瓷体下端的连接管件组成,陶瓷体上分布有出水管口并与自来水管道相连通,用于冲洗。但是这种冲水小便器非常耗费水资源且成本高昂,在遇到停水时还不能使用,非常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免冲水的小便器,这种小便器通过下水口的设计使得液体能够快速流出,进而达到免于冲洗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有比较明显的缺陷就是其所用陶瓷体与陶瓷体底部的连接管件之间是分立的结构,相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这种免冲水小便器在其连接部分很容易渗入液体,时间久了就会发臭,且不易清洗。鉴于上述原因,非常需要一种能够保证污物快速流出、不易留存的免冲水小便器,以适应目前节约型社会的需求,同时能够保证环境的清洁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免冲水小便器容易造成污物浸渍、清洗困难且拆卸连接比较费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胆镶入陶瓷中的免冲水小便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胆镶入陶瓷中的免冲水小便器,包括陶瓷体以及与陶瓷体烧制成一体的外筒;外筒位于陶瓷体的底部且与陶瓷体底部开口相贯通;外筒内镶有内胆套,内胆套的上端沿呈向上扩口的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与外筒上端口和陶瓷体下端口的连接处紧贴实现平滑过渡;内胆套的上部内侧在位于斜面结构下方的位置嵌有一个泄尿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筒与陶瓷体烧制成一体,内胆套顶端设计成斜面结构,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保证陶瓷体和外筒的连接处不存在任何死角与缝隙,确保污物不会残留;内胆套的斜面结构与陶瓷体和外筒的连接处平滑过过渡,使污物能够顺利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套的外壁上开有环槽,环槽内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内胆套通过密封圈的弹力镶入外筒内壁以实现定位。

内胆套外壁上设有环槽,密封圈镶入外壁上的环槽内,镶入外壁环槽中的密封圈外径大于外筒内径,靠密封圈的材质弹力辅助一定的粘合胶将内胆套固定在外筒中。这种结构能够使内胆套方便快速的取出与装配。

进一步的,内胆套的下部活动套设有小便器导尿封堵组件;所述小便器导尿封堵组件包括由上至下呈收口结构且位于泄尿板下方的收尿口以及连接在收尿口下端口且其中心轴线竖直向下的导尿管;导尿管的下端口为斜面;导尿管下端口转动设有一个与导尿管下端口相配合的隔味板;隔味板上还固定有配重;所述配重与隔味板共同实现导尿管下端口的启闭。

导尿管放置在内胆套中,导尿管为直立的,与地面垂直的管体,末端为斜面,并且设置了一个与导尿管斜面相对应的隔味板,隔味板上端设有转轴和配重,通过设置在导尿管下端的轴孔连接,并且,在隔味板上端设置有适当配重,使小便通过导尿管后隔味板能自动回位,封闭导尿管,阻断来自下水道中的异味。

进一步的,隔味板的末端向前延伸有起导引作用的隔味板尖。

隔味板尖的设计可以起到导引作用,使小便快速的流出,更不容易产生残留。

进一步的,所述泄尿板呈锅体状的圆弧球形结构,泄尿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利用泄尿板的弹力压入内胆套中;泄尿板弧面朝上且泄尿板的边缘与内胆套的斜面结构的下端紧密接触以实现平滑过渡;泄尿板上开有多个泄尿孔。

在导尿管上部有泄尿板,泄尿板为锅体状的圆弧球形,利用不锈钢的弹性,使用少许力气将它压入内胆套中。外筒末端用软管与下水道连接,可入地也可入墙。

在陶瓷体的内部表面以及上述的各个配件中涂刷纳米级的不粘水涂层,杜绝或减少小便在小便器中停留与粘附并抑制或减少粘附在小便器各部位的小便发出异味;将陶瓷体内部的底面设计成角度尽量大的斜面,小便进入陶瓷体后沿着底部斜面通过内胆套的斜面进入泄尿板,通过泄尿板的泄尿孔进入导尿管,在小便的垂直重力下,导尿管末端的隔味板自动打开,小便通过后,在隔味板上端配重的作用下,回到原来的位置,将导尿管密封,阻断下水管中的异味。

本设计与现有的其他免冲水小便器相比,组装简便,配件直接镶入即可,省力省工,发生故障时无需将免冲水小便器拆下,直接用简单的工具(小勾子)将泄尿板打开,将导尿管以及附属的配件取出更换后把泄尿板复位即可,操作极为简单。而且,将外筒与陶瓷体烧制成一体,可以完全避免其他免冲水小便器由于组装密封不好而带来的小便泄露问题,垂直的导尿管与弯曲的相比可加速小便排出,大幅度减少小便在内胆中的存留,带有配重的隔味板可以自动复位并且密封和隔味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外筒内部剖视示意图。

图3内胆套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内胆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泄尿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泄尿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收尿口和导尿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收尿口和导尿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收尿口和导尿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隔味板与配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隔味板与配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陶瓷体,2-外筒,3-内胆套,4-泄尿板,5-密封圈,6-收尿口,7-导尿管,8-隔味板,9-配重,10-转轴,11-轴孔,12-隔味板尖,13-泄尿孔;

3a-斜面结构,3b-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内胆镶入陶瓷中的免冲水小便器,包括陶瓷体1以及与陶瓷体1烧制成一体的外筒2;外筒2位于陶瓷体1的底部且与陶瓷体1底部开口相贯通;外筒2内镶有内胆套3,内胆套3的上端沿呈向上扩口的斜面结构3a,所述斜面结构3a与外筒2上端口和陶瓷体1下端口的连接处紧贴实现平滑过渡;内胆套3的上部内侧在位于斜面结构3a下方的位置嵌有一个泄尿板4。

所述内胆套3的外壁上开有环槽3b,环槽3b内套设有密封圈5,所述内胆套3通过密封圈5的弹力镶入外筒2内壁以实现定位。

内胆套3的下部活动套设有小便器导尿封堵组件;所述小便器导尿封堵组件包括由上至下呈收口结构且位于泄尿板4下方的收尿口6以及连接在收尿口6下端口且其中心轴线竖直向下的导尿管7;导尿管7的下端口为斜面;导尿管7下端口转动设有一个与导尿管7下端口相配合的隔味板8;隔味板8上还固定有配重9;所述配重9与隔味板8共同实现导尿管7下端口的启闭。

隔味板8的上端连接有配重9,隔味板8与配重9的连接处的两侧固定设有一对转轴10,导尿管7的下端口在其中部两侧侧壁上开有一对轴孔11,所述隔味板8通过一对转轴10转动支撑在轴孔11上;导尿管7的下端口在转轴10以上的部分用挡板封闭;所述隔味板8用于启闭导尿管7下端口在转轴10以下的部分。

隔味板8的末端向前延伸有起导引作用的隔味板尖12。

隔味板8在封闭状态时其配重9呈水平。

所述泄尿板4呈锅体状的圆弧球形结构,泄尿板4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利用泄尿板4的弹力压入内胆套3中;泄尿板4弧面朝上且泄尿板4的边缘与内胆套3的斜面结构3a的下端紧密接触以实现平滑过渡;泄尿板4上开有多个泄尿孔13。

所述陶瓷体1内表面以及外筒2、内胆套3、泄尿板4以及小便器导尿封堵组件的表面均涂有纳米级的不粘水涂层。

所述陶瓷体1内表面以及外筒2、内胆套3以及泄尿板4的表面均涂有纳米级的不粘水涂层。

密封圈5还与外筒2内壁之间采用粘合胶辅助连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且对外筒内部做了剖视处理,图2是对图1中剖视部分的放大图,由图中可见,内胆套3的斜面结构3a与陶瓷体1和外筒2的连接处实现平滑过渡,有利于污物的流出;泄尿板4位于斜面结构3a的下方,能够起到阻拦杂物的作用;泄尿板4下方为小便器导尿封堵组件,收尿口6口径与内胆套3内径相当,起到聚集污物的作用;内胆套3内部设有限位凸台,小便器导尿封堵组件卡在限位凸台上实现限位。结合图2、3可知,内胆套外壁设有环槽3b,环槽3b内套设有密封圈5(O型密封圈),通过密封圈5的弹力或者结合胶水的粘合力将内胆套3定位在外筒2内。结合图2、5、6可知,泄尿板4呈一个球面弧形结构,相当于在球体上截取一部分制成,其弧面边缘与内胆套3斜面结构平滑过渡,起到将污物最大限度引流至其下方的作用;泄尿板4上开有多个泄尿孔13,泄尿孔13在泄尿板4的中心开有一个,环绕中心周圈开有多个。图7、8、9为收尿口和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收尿口6的下方设有与内胆套3的限位凸台相配的凸沿,以实现限位;导尿管7的轴线竖直向下,其下端口为斜面;导尿管7下端口的中部设有一对轴孔11(通过一对吊耳),用于装配转轴10。图10、11为隔味板和配重的结构示意图,隔味板8和配重9的连接处安装有一对转轴10,转轴10转动支撑在一对轴孔11内,实现隔味板8的转动,隔味板8的末端设有一个突出的隔味板尖12,起到导引的作用;配重9呈一个环状结构,以平衡隔味板8两侧的重力,使隔味板8转动平稳。配重9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大部分情况下的使用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