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摔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6567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摔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平时可用来喝茶、喝水、喝咖啡、喝饮料等。水杯是一种大多数情况下用来盛载液体的器皿。通常用塑胶、玻璃、瓷或不锈钢制造,在餐厅打包饮料,则常用纸杯或胶杯盛载。杯子多呈圆柱形,上面开口,中空,以供盛物。因杯开口,杯内液体易被四周尘埃污染,所以当长时间放置,多用杯盖遮掩。盛载热饮的杯有手柄,这样方便使用。

现有的水杯功能单一,受到碰撞容易倾倒将水杯内水洒出,如不小心掉落在地上容易将水杯摔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存放小物品,功能多样,受到碰撞不易倾倒,掉落在地上不容易将水杯摔坏的防摔水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摔水杯,包括杯盖、橡胶保护套、杯体和吸盘,所述杯盖设置在杯体上端,所述杯体、橡胶保护套设置在吸盘上端,所述杯盖下端固定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保护套分为上保护套和下保护套,所述杯体分为上杯体与下杯体,所述上杯体设置在上保护套内,所述下杯体设置在下保护套内,所述上杯体与下杯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吸盘侧面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端设置有气塞,所述气塞与进气管扣合。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垫与上杯体扣合,避免杯盖松脱,提高杯盖与上杯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杯盖与上保护套扣合,避免杯盖松脱,提高杯盖与上杯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下杯体内设置有固定卡,方便餐具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上保护套上端固定设置有凸环,方便抓握。

作为优选,所述吸盘与下杯体固定连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气塞下端与吸盘固定连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下杯体与固定卡,方便餐具与物品的存放;设置的橡胶保护套,降低水杯摔落时损坏的可能性,方便使用者的抓握,同时能够保护杯盖避免其摔碎,设置的橡胶垫与上杯体扣合以及杯盖与上保护套扣合,提高了杯盖与上杯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避免掉落时水杯内的水洒出;设置的吸盘、进气管与气塞,提高水杯的稳定性,方便固定后水杯的取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摔水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防摔水杯,包括杯盖1、橡胶保护套2、杯体3和吸盘4,所述杯盖1设置在杯体3上端,所述杯体3、橡胶保护套2设置在吸盘4上端,杯盖1的作用是将杯体3与外界隔离,避免灰尘进入杯体3中,橡胶保护套2的作用是用于保护杯体3避免杯体3受损,吸盘4的作用是利用吸盘4内外气压的不同,使吸盘4吸附在光滑平面上,将杯体3固定,所述杯盖1下端固定设置有橡胶垫5,固定方式为粘接固定,可采用普通环氧胶水进行粘接,橡胶垫5的作用是用于提高杯盖1与杯体3的密封性,所述橡胶保护套2分为上保护套6和下保护套7,所述杯体3分为上杯体8与下杯体9,所述上杯体8设置在上保护套6内,所述下杯体9设置在下保护套7内,上保护套6的作用是用于保护上杯体8,下保护套7的作用是用于保护下杯体9,所述上保护套6与下保护套7为橡胶套,所述上杯体8与下杯体9可拆卸连接,可拆卸方式为设置在上杯体8下端的凸环与下杯体9扣合,所述吸盘4侧面设置有进气管10,进气管10的作用是将空气倒入吸盘4与光滑平面组成的密闭空间中,使空间内气压与外界相同,使得吸盘4可以被取下。所述进气管10上端设置有气塞11,所述气塞11与进气管10扣合,气塞11的作用是用于堵塞进气管10,所述气塞11为橡胶气塞。

所述橡胶垫5与上杯体8扣合,避免杯盖1松脱,提高杯盖1与上杯体8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所述杯盖1与上保护套6扣合,避免杯盖1松脱,提高杯盖1与上杯体8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所述下杯体9内设置有固定卡12,固定卡12与下杯体9粘接固定,方便餐具的固定。

所述上保护套6上端固定设置有凸环13,固定方式为焊接固定,方便抓握。

所述吸盘4与下杯体7固定连接,固定方式为粘接固定,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气塞11下端与吸盘4固定连接,固定方式为粘接固定,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使用方法:使用时,将上杯体8与下杯体9分离,取出下杯体9内的餐具,然后将合上上杯体8与下杯体9,轻压杯体3,令吸盘4吸附在桌面上,使用完时将餐具清洗干净,打开气塞11令空气进入吸盘4,方便杯体3的取下,然后将上杯体8与下杯体9分离,放入餐具,合上上杯体8与下杯体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下杯体与固定卡,方便餐具与物品的存放;设置的橡胶保护套,降低水杯摔落时损坏的可能性,方便使用者的抓握,同时能够保护杯盖避免其摔碎,设置的橡胶垫与上杯体扣合以及杯盖与上保护套扣合,提高了杯盖与上杯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避免掉落时水杯内的水洒出;设置的吸盘、进气管与气塞,提高水杯的稳定性,方便固定后水杯的取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