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咖啡机全新温控系统,特别是涉及咖啡机温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咖啡机有胶囊式咖啡机、半自动咖啡机和全自动咖啡机。胶囊式咖啡机是家庭比较受欢迎的,使用胶囊进行制作饮品,通常机器内部加热单元使用的是电热盘;半自动咖啡机是家庭和商用比较受欢迎的,使用咖啡粉进行制作咖啡,通常机器内部加热单元使用的是锅炉,但也有些小型的半自动咖啡机内部使用的加热单元是电热盘;全自动咖啡机是市场最受欢迎的,无论是家庭、商务和商用,因为其将磨豆系统、咖啡系统、牛奶系统、奶沫系统和热水系统集于一体,可一键式黑咖啡、奶咖啡或热水,通常机器内部加热单元使用的是电热盘。
咖啡机上使用的电热盘是属于一种即热式工作方式,是一种可以通过电热管来快速加热流水。当用户使用的水温度正常时,制作出的饮品温度能够达到最佳;当用户使用的水温度偏低时,制作出的饮品温度会偏低;当用户使用的水温度偏高时,制作出的饮品温度会偏高,甚至会往外飞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当用户使用的水温度过低或者过高,能够解决制作出的饮品温度过低或过高往外飞溅等问题,从而保证制作出的饮品温度达标,保证制作出的饮品口感最佳的咖啡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咖啡机温控管理系统,包括:水箱进水单元,自动进水单元,分水阀组单元,进水感温单元,水泵吸水单元,电热盘加热单元,电热盘感温单元,冲泡单元,饮品出口单元,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分别与分水阀组单元、进水感温单元、水泵吸水单元、电热盘加热单元、电热盘感温单元、冲泡器单元、饮品出口单元之间控制连接;所述进水感温单元与电热盘感温单元之间控制连接,用于将数据反馈给控制单元,从而令控制单元控制电热盘加热单元、水泵吸水单元、饮品出口单元。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热盘加热单元与冲泡器单元、饮品出口单元之间电性连接。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分水阀组单元与水箱进水单元或自动进水单元相连接。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感温单元为进水温度传感器装置。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热盘加热单元为电热盘装置。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热盘感温单元为电热盘温度传感器装置。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冲泡单元为冲泡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用户使用的水温度过低或者过高,能够解决制作出的饮品温度过低或过高往外飞溅等问题,从而保证制作出的饮品温度达标,保证制作出的饮品口感最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咖啡机温控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咖啡机温控管理系统,包括:水箱进水单元100,自动进水单元200,分水阀组单元300,进水感温单元400,水泵吸水单元500,电热盘加热单元600,电热盘感温单元700,冲泡单元800,饮品出口单元900,控制单元1000;
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1000分别与进水感温单元400、进水感温单元、水泵吸水单元500、电热盘加热单元600、电热盘感温单元700、冲泡单元800、饮品出口单元900之间控制连接;所述进水感温单元与电热盘感温单元700之间控制连接,用于将数据反馈给控制单元1000,从而令控制单元1000控制电热盘加热单元600、水泵吸水单元500、饮品出口单元900。
所述电热盘加热单元600与冲泡单元800、饮品出口单元900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进水感温单元400与水箱进水单元100或自动进水单元200相连接。所述进水感温单元为进水温度传感器装置。所述电热盘加热单元600为电热盘装置。
所述电热盘感温单元700为电热盘温度传感器装置。所述冲泡单元800为冲泡装置。
其中,本发明中所述的水箱进水单元100,自动进水单元200,分水阀组单元300,进水感温单元400,水泵吸水单元500,电热盘加热单元600,电热盘感温单元700,冲泡单元800,饮品出口单元900,控制单元1000均为现有技术中的装置,只要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在结构上不加以限制。
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当用户使用的水温度过低或者过高,能够解决制作出的饮品温度过低或过高往外飞溅等问题,从而保证制作出的饮品温度达标,保证制作出的饮品口感最佳的咖啡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