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分体式称重装置的搅拌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5913268U于2017年2月1日公开了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多功能食物处理装置,具体公开了包括主机和独立的电子秤,该主机的顶部设置顶侧开口的收容槽,该电子秤能够搁置在该收容槽处,该电子秤还包括提供内部供电的电池,该电池为充电电池,该主机内部设有充电电路,其能够为搁置在该收容槽处的该电子秤内的电池提供充电。该食物处器需要另外设置收容槽对电子秤进行收纳,导致食物处理器的整体体积增加,占用相当空间,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实用便捷、体积小巧、称重精准、可通过智能终端查看的具有称重功能的搅拌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具有分体式称重装置的搅拌机,包括杯体和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体式设置于主机上的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包括上盖、传感器和下盖,上盖与下盖间隔配合,传感器设置于上下盖之间,且传感器一端连接上盖,另一端连接下盖。
所述传感器设置两个以上,且环形均布于上盖与下盖之间。
所述主机上设置有控制电路板,传感器连接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所述主机上或可设置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连接控制电路板。
所述上盖呈罩状设置,其罩设于下盖上方,上盖与下盖之间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所述杯体顶部设有站立面,上盖顶部设有称重面,称重时,杯体通过站立面倒置式站立于称重面上。
所述下盖设有用于容纳传感器的腔室,下盖相对活动在上盖内侧;下盖底部支承在主机上。
所述传感器呈长条形,中部设有通孔结构,传感器通过紧固单元分别固接上盖和下盖。
本实用新型中的称重装置分体式设置于主机上,使用时,杯体可充当容器盛装食材,然后将杯体放置于称重装置上进行称重,或者直接将食材放置于称重装置上进行称重,其操作简单,由于不需设置称重区,因此大大减小了食物处理器的体积;称重装置称重得出的数据即可在主机上显示,也可通过智能终端查看,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称重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称重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6,本具有分体式称重装置的搅拌机,包括杯体1和主机2,及分体式设置于主机2上的称重装置3,本结构可减小整体体积,而且制造成本低;称重装置3包括上盖4、传感器5和下盖6,上盖4与下盖6间隔配合,传感器5设置于上下盖之间,且传感器5一端连接上盖4,另一端连接下盖6,通过感应传感器的形变实现称重功能。
进一步说,为能感应放在主机2或杯体1上任何位置的重物,传感器5设置两个,且环形均布于上盖4与下盖6之间。
进一步说,主机2上设置有控制电路板,传感器5连接控制电路板,便于传感器5向控制电路板输送称重数据,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通讯连接智能终端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设备,智能终端可通过蓝牙、WIFI、数据线或联网等方式与通讯模块进行数据连接,用户可通过智能终端获得相关的称重数据,进而获取相关的食物配方,精确配方各食材要求配比,增强营养搭配和口感,提高使用体现。
进一步说,主机2表面设置有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连接控制电路板,显示模块方便用户从主机2上直接查看称重信息。
进一步说,上盖4呈圆环形的罩状设置,其罩设于下盖6上方,上盖4与下盖6之间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为作用传感器5形变提供空间条件。
进一步说,杯体1顶部设有站立面1.1,上盖4顶部设有称重面4.1,称重时,杯体1通过站立面1.1倒置式站立于称重面4.1上。用于可使用杯体1盛装食材,操作简单直接,不需使用其他容器,减少容器转换步骤,而且减轻清洗工作。
进一步说,下盖6设有用于容纳传感器5的腔室6.1,下盖6相对活动在上盖4内侧;下盖6底部支承在主机2上。
进一步说,传感器5呈长条形,中部设有通孔结构5.1,通孔结构5.1呈“8”字形,传感器5通过紧固单元7(螺钉)分别固接上盖4和下盖6。
具体操作
将称重装置3放置于主机2顶部,将杯体1倒置放在称重装置3上,往杯体1放入要称重的食材,打开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即可观察到要加入的配方及重量。称重时,食材的重量通过上盖4传到两个传感器5上,传感器5受到向下的力,此时,传感器5受到力矩的作用,而产生微小的弹性形变,称重装置3将这个形变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控制电路板在主机2表面或智能终端上显示相关信息。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