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床,具体地说是一种平衡加固折叠床。
背景技术:
折叠床多用于户外野营、办公室午休等,且品种繁多。折叠床一般由起支撑作用的竖直方向的支撑杆、负责展开、收纳的交叉管和床面的横杆组成;折叠床一般为对称结构,由两组上述各部件组成的连杆机构而构成。各种折叠床结构千变万化,但是均带有上述部分。
然而,交叉管在展开时,会由于使用者的不当操作或者使用中过大的载荷而产生凹陷变形和支撑杆底部外翻的情形,极大影响了折叠床的稳定性,不利于其使用。而交叉管之间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也不足,需要额外加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折叠床所存在折叠不稳定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平衡加固折叠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前后两组对称的连杆折叠机构,所述连杆折叠机构包括两组交叉管、交叉管中部连接的竖管、上部支撑床面的横管以及两端的折叠管,在两组交叉管之间还连接有伸缩杆组,所述伸缩杆组包括套管和伸缩管,伸缩管的下端和脚套可滑动连接,伸缩管的上端套设于套管内部并且可以在其内滑动。
其中,所述脚套设有滑动槽,所述伸缩管的下端通过销钉在滑动槽内实现滑动。
其中,套管的下端开口处设有防脱套,伸缩管的上端设有位于套管内部的防脱塞。
其中,套管的上端连接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两组交叉管的一端。
其中,脚套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两组交叉管的另一端。
其中,两组交叉管的中部连接点上通过套接件连接竖管,所述竖管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侧分别可转动连接有斜杆,所述斜杆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套在交叉管的杆体上。
其中,第二连接件的上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斜杆下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和可折叠的交叉管处在一个平面上。
其中,还包括可朝外侧延伸的对折杆、连接托块,所述连接托块的两端分别和对折杆的内端、横杆的外端可转动连接;连接托块的下端设有托板。
其中,还包括倚靠管和第五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和倚靠管的内端、横杆的一侧外端可转动连接;此外还有卡环,卡环设于倚靠管上,并可以套在第五连接件的卡槽上完成倚靠管的固定。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杆组是现在了在两组交叉管之间的折叠引导作用,使得收缩、展开操作更加平稳、有序;斜管通过和交叉管处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二连接件连接,可以避免在折叠中触碰其他部件,且能有效防止其变形和外翻;对折杆可通过连接托块向横杆外侧延伸,以增加床面的面积;倚靠管和第五连接件通过卡扣卡住,不易脱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中A圈的局部示意图;
图1b为图1中A圈的局部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2中C圈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1-图2a,图1-图2a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平衡加固折叠床主要包括前、后两组对称的连杆折叠机构,所述连杆折叠机构包括两组交叉管1、交叉管1中部连接的竖管2、上部支撑床面的横管3。两组连杆折叠机构的两端通过折叠管4连接。参见图1a和图1b,在两组交叉管1之间还连接有伸缩杆组,所述伸缩杆组包括套管51和伸缩管52,伸缩管52的下端和脚套53可滑动连接,伸缩管52的上端套设于套管51内部并且可以在其内滑动。脚套53设有滑动槽531,所述伸缩管52的下端通过销钉532在滑动槽531内实现滑动。套管51的上端连接第四连接件104,第四连接件104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两组交叉管1的一端,而脚套53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两组交叉管1的另一端。
展开时,脚套53、第四连接件104分别连接伸缩杆组的左、右两端的交叉管1的两端,稳定了其结构;同时,原本伸开的伸缩杆组慢慢回缩:伸缩管52的上端管体进入套管51内部;伸缩管52的下端管体通过销钉532、滑动槽531滑向脚套53的底部。伸缩杆组在两组交叉管1之间又加入了两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并且可以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
在收纳时,交叉管1的两根管体重新将伸缩杆组张开:脚套53朝下运动;第四连接件104朝上运动。即销钉532相对滑动槽531向上运动,伸缩管52的下端管体伸出脚套53的内部;伸缩管52的上端管体从套管51内部退出。在折叠床收纳的时候,本实施例也起到了提高稳定性的作用。
作为优选,套管51的下端开口处设有防脱套511,伸缩管52的上端设有位于套管51内部的防脱塞521。安装时先将防脱塞521装于伸缩管52无连接孔的一段,同时在套管51中装入防脱套511;防脱套511的下端开口小于防脱塞521,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伸缩管52的连接不易脱出,提高了安全和稳定性能。
作为优选,两组交叉管1的中部连接点上通过套接件6连接竖管2,竖管2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件101,其两侧分别可转动连接有斜杆7,所述斜杆7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件102套在交叉管1的杆体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交叉管的稳定性,可滑动的斜杆7的下端套在交叉管1落地一侧的杆体上,可通过杠杆原理将交叉管1向外扛住,从而达到对接处在载荷的压力下凹陷变形,同时竖管2的底部不至于外翻,可靠性进一步地增加。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102的上端优选设有连接板71,所述连接板71和斜杆7下端可转动连接,这样连接板71和可折叠的交叉管1处在一个平面上,避免了将转动连接点设在第二连接件102内侧而容易产生的阻碍交叉管1折叠的情形,提高了便利性。
本实施例还包括可朝外侧延伸的对折杆8、连接托块82,连接托块82的截面呈倒U型,其两端分别和对折杆8的内端、横杆3的外端可转动连接;连接托块82的下端设有托板。如果床面的长度不够,使用人可以朝外侧翻出对折杆8,对折杆8上带有延伸的床面,可以增加窗的长度和使用面积。对折杆8为简支梁,完全依靠连接托块82的铰接来承受载荷。
参见图2和图2a,本实施例还包括倚靠管9和第五连接件105,第五连接件105的两端分别和倚靠管9的内端、横杆3的一侧外端可转动连接;此外还有卡环91,卡环91为带开口的环状造型,一侧带有卡头;安装时将卡头固定在倚靠管9上(穿过卡孔环中)。使用中,为了为折叠床提供可倚靠的床面,将卡环91向上运动并脱离第五连接件105上的卡槽,然后将倚靠管9朝上翻折;将卡环91朝前挤压并套在第五连接件105的卡槽上,即可完成倚靠管9的固定;且不易脱出。
本实施例通过伸缩杆组是现在了在两组交叉管1之间的折叠引导作用,使得收缩、展开操作更加平稳、有序;斜杆7通过和交叉管1处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二连接件102连接,可以避免在折叠中触碰其他部件,且能有效防止其变形和外翻;对折杆8可通过连接托块向横杆3外侧延伸,以增加床面的面积;倚靠管9和第五连接件105通过卡扣卡住,不易脱出。
上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给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内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依据需要做出调整,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在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