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8650发布日期:2018-10-19 21:11阅读:58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展收简易,体积极小的折叠椅结构,属于日常生活领域。



背景技术:

折叠椅具有易折收且便携的特点,其不仅适用于户外及临时场所的使用,亦是家居必备的应急使用物品。传统的折叠椅多是由折叠支架支撑布面构成,构成的折叠支架是由多根支杆配合多个模块构成,因此折收体积较大,无法较佳的体现轻便易携、易收藏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折收体积更紧凑,更易携带与收藏且更加轻便的简易折叠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简易折叠椅,包括椅座支架、椅脚支架、连接椅座支架及椅脚支架的连接座以及配合在椅座支架上的椅布,所述连接座的顶面及底面分别呈等间距设置有至少三个直孔及至少三个斜孔,每一个直孔与一个斜孔配合,所述椅座支架配合在连接座的顶面,该椅座支架包括至少三根椅座支撑杆,椅脚支架配合在连接座的底面,该椅脚支架包括至少三根椅脚支撑杆,该折叠椅收折时,各椅座支撑杆配合在连接座顶面的直孔中,各椅脚支撑杆配合在连接座底面的直孔中;该折叠椅展开时,各椅座支撑杆配合在连接座顶面的斜孔中,各椅脚支撑杆配合在连接座底面的斜孔中。

所述连接座顶面的各直孔与底面的各直孔相对且连通,配合在相对直孔上的椅座支撑杆与椅脚支撑杆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在一起,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椅座支撑杆的顶端,另一端固定在椅脚支撑杆的底端。

所述椅座支撑杆与椅脚支撑杆为相互套置配合的内管及外管,连接座顶面及底面的直孔分别配合内管及外管设置,连接座顶面及底面的直孔连接处形成一台阶,所述内管的顶部设有一止挡圈,止挡圈的孔径大于供该内管插设的直孔的孔径。

连接座顶面的各直孔与该直孔配合的斜孔之间还设有连通直孔与斜孔的上线槽,该上线槽与连接座的顶面连通,连接座底面的各直孔与该直孔配合的斜孔之间还设有连通直孔与斜孔的下线槽,该下线槽与连接座的底面连通。

所述椅布为对应椅座支撑杆数量的至少三边形,该椅布的各个角底部设有供椅座支撑杆的顶端插设的插孔,其中一椅座支撑杆与椅布的其中一插孔固定配合。

各椅脚支撑杆的底端套置有一脚套。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简易折叠桌利用连接座将椅座支架及椅脚支架连接在一起,该连接座上设置直孔供椅座支撑杆及椅脚支撑杆收折时插设,连接座上还设置斜孔供椅座支撑杆及椅脚支撑杆打开时插设,因此仅需通过椅座支架的几根椅座支撑杆及椅脚支架的几根椅脚支撑杆配合连接座即可实现该折叠椅的展开与收折。特别是该椅座支撑杆与对应的椅脚支撑杆采用相互套合的内管及外管,收折后的折叠椅高度大大减小,最大化的缩小该折叠椅的体积,更便于携带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椅的展开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椅架的展开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椅架的收折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座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4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简易折叠椅100,包括椅座支架1、椅脚支架2、连接椅座支架1及椅脚支架2的连接座3以及配合在椅座支架1上的椅布4,所述连接座3的顶面及底面分别呈等间距设置有至少三个直孔31及至少三个斜孔32,每一个直孔31与一个斜孔32配合,所述椅座支架1配合在连接座3的顶面,该椅座支架1包括至少三根椅座支撑杆11,椅脚支架2配合在连接座3的底面,该椅脚支架2包括至少三根椅脚支撑杆21,该折叠椅收折时,各椅座支撑杆11配合在连接座3顶面的直孔31中,各椅脚支撑杆2配合在连接座3底面的直孔31中;该折叠椅展开时,各椅座支撑杆11配合在连接座2顶面的斜孔32中,各椅脚支撑杆21配合在连接座3底面的斜孔32中。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接座3将椅座支架1及椅脚支架2连接在一起,该连接座3上设置直孔31供椅座支撑杆11及椅脚支撑杆21收折时插设,连接座3上还设置斜孔32供椅座支撑杆11及椅脚支撑杆21打开时插设,因此仅需通过椅座支架1的几根椅座支撑杆11及椅脚支架2的几根椅脚支撑杆21配合连接座3即可实现该折叠椅100的展开与收折。

如图1至图3,配合图4至图7所示,较佳的,所述连接座3顶面的各直孔31与底面的各直孔31相对且连通,配合在相对直孔31上的椅座支撑杆11与椅脚支撑杆21之间通过弹性绳连接在一起,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椅座支撑杆11的顶端,另一端固定在椅脚支撑杆21的底端。所述椅座支撑杆11与椅脚支撑杆21为相互套置配合的内管及外管,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以椅座支撑杆11为内管,椅脚支撑杆21为外管为例进行说明,也可将椅座支撑杆11设置为外管,将椅脚支撑杆21为外管。连接座3顶面及底面的直孔31分别配合内管及外管设置,连接座3顶面及底面的直孔31连接处形成一台阶33,所述椅座支撑杆11(即内管)的顶部设有一止挡圈12,止挡圈12的孔径大于供该椅座支撑杆11插设的直孔31的孔径。

如图4至图7所示,进一步,所述连接座3的各直孔31与该直孔31配合的斜孔32之间还设有连通直孔31与斜孔32的线槽34,其中,位于连接座3顶面的线槽34为上线槽,位于连接座3底面的线槽34为下线槽,上线槽与连接座3的顶面连通,连接座3底面的下线槽与连接座3的底面连通。

所述椅布4为对应椅座支撑杆11数量的至少三边形,该椅布的各个角底部设有供椅座支撑杆11的顶端插设的插孔41,其中一椅座支撑杆11与椅布4的其中一插孔41固定配合,使椅架与椅布连接在一起。

各椅脚支撑杆21的底端套置有一脚套5。

本实用新型简易折叠椅100由收折状态展开时,如图1及图2所示,将插设在连接座3直孔上的各椅座支撑杆11往上拔出,由于椅座支撑杆11与椅脚支撑杆21通过弹性绳连接,在拔出椅座支撑杆11时,弹性绳会拉伸,将椅座支撑杆11拉出后使弹性绳跟随椅座支撑杆11进入上线槽中,而椅座支撑杆11插入至连接座3的斜孔32中固定,同理将椅脚支撑杆21插设在连接座3底面的斜孔32中,此时,连接椅座支撑杆11与椅脚支撑杆21的弹性绳呈拉伸状卡在两斜孔的线槽34与直孔31内。各椅座支撑杆11的底端插设在连接座3顶面的斜孔32中,各椅脚支撑杆21的顶端插设在连接座3底面的斜孔32中,由于连接座3的各斜孔32呈等间距倾斜设置,因此,插设在该连接座3中的各椅座支撑杆11是以该连接座3为中心呈朝上倾斜放射状与椅布4的各个角上的插孔41配合。而各椅脚支撑杆21是以该连接座3为中心呈朝下倾斜放射状而可稳固的放置在底面支撑该简易折叠椅100。将椅座支撑杆11的各顶端插设到椅布4底面的各插孔41中,完成该简易折叠椅的展开。

如图3所示,该简易折叠椅100欲由展开状态收折时,现将活动插设在椅布4上的各椅座支撑杆11拔出与椅布4分离,由于其中一椅座支撑杆11与椅布4是固定在一起,分离后的椅布4是挂在其中一椅座支撑杆11上,将各椅座支撑杆11及椅脚支撑杆21由斜孔32中拔出插入至直孔中,在弹性绳的作用下,椅座支撑杆11会被拉入椅脚支撑杆21内,而椅脚支撑杆11在弹性绳的作用下形成向上的力,该椅脚支撑杆11往上移动至直孔31内的台阶上会被卡,而椅座支撑杆11被弹性绳拉入椅脚支撑杆21内后,其顶部的止挡圈12卡在直孔31的顶面,使椅座支撑杆11及椅脚支撑杆21稳固的插置在直孔中。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