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多方位对中胆蒸汽导热的蒸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7214发布日期:2018-07-24 18:5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锅,尤其是一种可多方位对中胆蒸汽导热的蒸汽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热锅,其结构和种类多样,如:电饭锅,是通过对锅内的食物直接加热,其结构较为简单,而且技术成熟,但是,传统的电饭锅,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大量蒸汽被排出,其热量损耗严重,耗时耗电;(2)蒸汽会同时排走食物的部分原味,影响食物的口感;(3)由于加热装置体积有限,而且加热装置一般设置在锅胆的底部(也有部分是在锅胆的周边),故此,锅胆与加热装置接触部位的热量较高,其它部位的热量相对较小,造成加热不均匀;(4)加热装置实际上是对锅胆内的水加热,水变蒸汽后被排出,因此,其锅内的热量很难再上升,无法满足一些食物需要高温度加热的需要,如:超过100度或以上,因此,传统的电饭锅,其用途始终受到一定制约。

又如:电炖盅,用来煮粥、炖汤等,它主要是通过将炖盅内的水进行加热,利用热传递原理,使被加热后的水对盅内传递热量,然而,上述传统的电炖盅,同样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大量蒸汽同样被排出,其热量损耗严重,耗时耗电;(2)加热装置实际上是对炖盅内的水加热,水变蒸汽后被排出,因此,其锅内的热量很难再上升,无法满足一些食物需要高温度加热的需要,如:超过100度或以上,因此,传统的电饭锅,其用途始终受到一定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蒸汽对中胆多方位导热,加热均匀且省时的蒸汽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可多方位对中胆蒸汽导热的蒸汽锅,包括外锅、蒸汽内锅、加热装置、外盖、中胆和中胆盖,所述中胆盖设置在中胆的开口上、并一起置于蒸汽内锅内,蒸汽内锅上设置有所述加热装置,外盖设置在外锅的开口上,所述中胆的外底壁、外侧壁,以及中胆盖分别与蒸汽内锅对应的内底壁、内侧壁和外盖的内顶壁之间存有间隙,所述间隙构成中胆外周的蒸汽导热区间;此款可多方位对中胆蒸汽导热的蒸汽锅,加热装置加热蒸汽内锅中的水以产生大量蒸汽,并通过蒸汽对中胆进行导热(加热),蒸汽温度能超过100°,达到更高的温度,如120°,同时,蒸汽多方位环绕在中胆外,中胆的加热速度快,烹饪省时,且中胆加热均匀,其整款结构简单、合理,实施也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优化的方案,所述蒸汽内锅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承托凸部,中胆的外底壁置于所述承托凸部上,以使位置相邻的两个承托凸部之间留有蒸汽间隙,这样,使中胆底壁也存在蒸汽流通间隙,中胆底壁同样可以受热,其加热面更广,加热效果更均匀。

作为更佳的方案,所述外盖包括外层盖和内层盖,外层盖盖合在所述外锅上部的开口,内层盖盖合在所述蒸汽内锅的上部开口,所述中胆盖与内层盖之间还设置有弹性组件,双层密封结构确保蒸汽内锅的蒸汽不会流失,良好的密封使蒸汽内锅能承受更大的压强,进而提高蒸汽的温度,弹性组件固定中胆盖,即固定中胆,使其在加热中不会偏摆,同时,弹性组件能防止中胆内压力将中胆盖顶起,防止中胆盖直接碰撞内层盖,导致中胆盖和内层盖损坏。

作为更优化的方案,所述内层盖上设置有可连通外层盖和蒸汽内锅的内气压阀,外层盖上设置有可连通外层盖和大气的外气压阀,且所述蒸汽内锅与内层盖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蒸汽内锅密封,当蒸汽内锅压力达到一定值时,蒸汽会瞬间挤开内层盖气压阀进入外层盖和内层盖之间的夹层内,再经外气压阀排放到大气中,蒸汽经过夹层的缓冲,不会直接冲出外气压阀,避免瞬间喷出的蒸汽惊吓和损伤到人,同时,若蒸汽内锅密封失效,外层盖与外锅密封组成第二个“蒸汽内锅”,蒸汽既无法直接逃逸到大气,蒸汽锅依旧能够使用。

作为更优化的方案,所述蒸汽内锅被隔板分隔为下部煮水腔和上部蒸汽腔,承托凸部设置在隔板的上表面,中胆的外底壁坐于所述隔板的承托凸部上,隔板上表面与中胆外底壁之间存有间隙,以构成中胆外周的蒸汽导热区间的一部分,隔板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蒸汽腔内的温度受到煮水腔影响,使蒸汽腔内的蒸汽温度更稳定,即避免中胆与煮水腔的水直接接触,中胆始终被蒸汽加热,维持较高的加热温度。

作为更优化的方案,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还开有连通下部煮水腔的蒸汽孔,蒸汽孔供蒸汽通过,蒸汽腔内保持大量蒸汽,以维持对中胆的加热。

作为更优化的方案,所述隔板边缘与蒸汽内锅的内侧壁之间存有蒸汽通过间隙,蒸汽也能通过间隙进入蒸汽腔,同时,蒸汽在蒸汽腔内壁凝结的水珠也能通过间隙回流到煮水腔,防止水珠集聚在蒸汽腔,进而影响蒸汽对中胆的加热。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案,所述蒸汽内锅包括下部煮水区间和上部蒸汽区间,所述承托凸部设置在下部煮水区间的内侧壁上,中胆的外底壁坐于下部煮水区间的承托凸部上,且中胆的外底壁与下部煮水区间的底壁存有间隙,以构成中胆外周的蒸汽导热区间的一部分,承托凸部将中胆托起,避免煮水区内的水与中胆接触,即防止中胆由煮水区内的水直接加热,中胆始终保持由蒸汽进行加热。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加热装置与蒸汽内锅底部固定连接成一体,加热装置直接加热蒸汽内锅底部,即加热装置直接加热蒸汽内锅内的水,减少热传递的损耗,提高加热效率。

作为更优化的方案,所述加热装置与蒸汽内锅底部为可分拆连接,即加热装置直接构成蒸汽内锅底部,加热装置直接与水接触,以达到更高的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可多方位对中胆蒸汽导热的蒸汽锅,加热装置加热蒸汽内锅中的水以产生大量蒸汽,并通过蒸汽对中胆进行导热(加热),蒸汽温度能超过100°,达到更高的温度,如120°,同时,蒸汽多方位环绕在中胆外,中胆的加热速度快,烹饪省时,且中胆加热均匀,其整款结构简单、合理,实施也容易;

(2)其次,本实用新型的外锅采用双层设计,既密封蒸汽内锅,又密封外锅,在蒸汽内锅压力达到一定值时,蒸汽会瞬间挤开内层盖气压阀进入外层盖和内层盖之间的夹层内,再经外层盖气压阀排放到大气中,蒸汽经过夹层的缓冲,不会直接冲出外层盖气压阀,避免瞬间喷出的蒸汽惊吓和损伤到人,同时,若蒸汽内锅密封失效,外层盖与外锅密封组成第二个“蒸汽内锅”,蒸汽既无法直接逃逸到大气,蒸汽锅依旧能够使用;

(3)再有,蒸汽内锅通过隔板或承托凸部将蒸汽产生部分和蒸汽加热部分离,确保中胆无法与水接触,始终保持由温度较高的蒸汽进行加热,减少烹饪时长,隔板或承托凸部都有能供蒸汽通过的通道,也能让蒸汽内锅上部凝结的水珠回流蒸汽内锅下部;

(4)最后,加热装置与蒸汽内锅底部固定连接成一体,提高蒸汽内锅底部水的加热效率,更有的是,加热装置与蒸汽内锅底部为可分拆连接,即即加热装置直接构成蒸汽内锅底部,加热装置直接与水接触,以达到更高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隔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实施例一,可多方位对中胆蒸汽导热的蒸汽锅,包括外锅1、蒸汽内锅2、加热装置3、外盖4、中胆5和中胆盖6,所述中胆盖6设置在中胆5的开口上、并一起置于蒸汽内锅2内,蒸汽内锅2上设置有所述加热装置3,外盖4设置在外锅1的开口上,所述中胆5的外底壁、外侧壁,以及中胆盖6分别与蒸汽内锅2对应的内底壁、内侧壁和外盖4的内顶壁之间存有间隙,所述间隙构成中胆外周的蒸汽导热区间。

所述加热装置3与蒸汽内锅2底部为可分拆连接,即加热装置3直接构成蒸汽内锅2底部,加热装置3直接加热蒸汽内锅2内的水来产生蒸汽。

所述蒸汽内锅2被隔板9分隔为下部煮水腔21和上部蒸汽腔22,隔板9的上表面还开有连通下部煮水腔21的蒸汽孔91,隔板9边缘与蒸汽内锅2的内侧壁之间存有蒸汽通过间隙,同时,在隔板9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三个均匀布置的承托凸部7,中胆5的外底壁置于所述承托凸部7上,以使位置相邻的两个承托凸部7之间留有蒸汽间隙,隔板9上表面与中胆5外底壁之间存有间隙,以构成中胆5外周的蒸汽导热区间的一部分。

所述外盖4包括外层盖41和内层盖42,外层盖41盖合在所述外锅1上部的开口,内层盖42盖合在所述蒸汽内锅2的上部开口,内层盖42上设置有可连通外层盖41和蒸汽内锅2的内气压阀43,外层盖41上设置有可连通外层盖41和大气的外气压阀44,且所述蒸汽内锅2与内层盖4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20,所述中胆盖6与内层盖42之间还设置有弹性组件8,即用以固定中胆5上部。

本实施例还有另一种使用方法,将中胆5从蒸汽内锅2中取出,将盛放食物的盘子放置在隔板9上,盖上外盖4进行加热,蒸汽锅的使用范围更广,有利于其推广。

如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蒸汽内锅2包括下部煮水区间23和上部蒸汽区间24,所述承托凸部7设置在下部煮水区间23的内侧壁上,中胆5的外底壁坐于下部煮水区间23的承托凸部7上,且中胆5的外底壁与下部煮水区间23的底壁存有间隙,以构成中胆5外周的蒸汽导热区间的一部分,且所述加热装置3与蒸汽内锅2底部固定连接成一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