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塑料凳。
背景技术:
凳子是人们生活中或者工作、学习中常用到的一种家具,而随着人们出行的越来越便利,便携式的凳子也被广泛应用。现有的便于携带的凳子,一般都是将凳子体积做小、质量做轻,以便于携带;但是会坐起来会不舒服,尤其是身高体重较大的成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塑料凳,其具有两种使用状态,供不同的人使用,且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塑料凳,包括支架、第一坐板以及两个第二坐板,第一坐板枢接于支架的顶端面;两个第二坐板分别铰接于第一坐板宽度方向的两侧;支架的长度大于第一坐板的宽度;且支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为支撑端;两个支撑端分别用于在第一坐板的宽度方向与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时支撑两个第二坐板以使塑料凳呈第一使用状态;两个第二坐板用于在第一坐板的长度方向与支架的长度平行时收叠于支架宽度方向的两侧以使塑料凳呈第二使用状态;所述第一坐板包括支撑板以及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可沿支撑板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支撑板通过转轴枢接于支架的顶端面。
优选的,支撑端的侧面设有收纳槽以及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铰接于收纳槽内;支撑杆的另一端用于支撑第二坐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套管;所述升降板的底端设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可滑动的安装于支撑套管内;伸缩管上设有弹销,支撑套管的顶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弹销用于在伸缩管滑动至支撑套管顶端时穿接于定位孔内。
优选的,所述支架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坐板的内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用于与卡槽卡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顶端设有枢接孔;所述转轴枢接于枢接孔内;所述转轴外套装有弹性胶套;弹性胶套与枢接孔摩擦配合。
优选的,其中一个支撑端设有拉杆;另一个支撑端设有滚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第一坐板枢接在支架上,即可转动第一坐板,第一坐板可转动至其宽度方向与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支撑端可分别支撑两个第二坐板,两个第二坐板即可展开,以使塑料凳呈第一使用状态,如此,形成的就坐面积较大,可供多人或者身高体重较大的人使用。
当然,还可转动第一坐板,第一坐板转动至其长度方向与支架的长度平行,此时两个第二坐板可分别相对第一坐板转动至收叠于支架宽度方向的两侧,以使塑料凳呈第二使用状态,此时,该塑料凳的体积较小,可供小孩或者一个人使用,且便于携带。
另外,第一坐板的升降板可沿支撑板的高度方向运动,即第一坐板的高度可以进行调整,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架;11、收纳槽;12、支撑杆;13、卡槽;14、拉杆;15、滚轮;20、第一坐板;21、支撑板;211、支撑套管;22、升降板;221、伸缩管;30、第二坐板;31、卡块;40、转轴;41、弹性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塑料凳,包括支架10、第一坐板20以及两个第二坐板30,第一坐板20枢接于支架10的顶端面,即第一坐板20可相对支架10转动。两个第二坐板30分别铰接于第一坐板20宽度方向的两侧,即,第二坐板30可相对第一坐板20转动。
具体的是,支架10的长度大于第一坐板20的宽度,且支架1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为支撑端;在第一坐板20的宽度方向与支架10的长度方向平行时,两个支撑端分别用于支撑两个第二坐板30,以使塑料凳呈第一使用状态。另外,在第一坐板20的长度方向与支架10的长度平行时,两个第二坐板30可收叠于支架10宽度方向的两侧,以使塑料凳呈第二使用状态。
除此之外,上述的第一坐板20包括支撑板21以及升降板22,该升降板22可沿支撑板21的高度方向运动,且支撑板21通过转轴40枢接于支架10的顶端面。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可折叠塑料凳时,可转动第一坐板20,第一坐板20可转动至其宽度方向与支架10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支撑端可分别支撑两个第二坐板30,两个第二坐板30即可展开,以使塑料凳呈第一使用状态,如此,形成的就坐面积较大,可供多人或者身高体重较大的人使用。
当然,还可转动第一坐板20,第一坐板20转动至其长度方向与支架10的长度平行,此时两个第二坐板30可分别相对第一坐板20转动至收叠于支架10宽度方向的两侧,以使塑料凳呈第二使用状态,此时,该塑料凳的体积较小,可供小孩或者一个人使用,且便于携带。
另外,第一坐板20的升降板22可沿支撑板21的高度方向运动,即第一坐板20的高度可以进行调整,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
优选的,还可在支撑端的侧面设有收纳槽11以及支撑杆12,使支撑杆12的一端铰接于收纳槽11内,而支撑杆12的另一端用于支撑第二坐板30,如此,在该塑料凳呈第一使用状态时,可使支撑杆12向着远离收纳槽11转动,支撑杆12便可支撑于第二坐板30远离第一坐板20的端部,使形成的第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稳定。而在塑料凳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支撑杆12则可收纳于收纳槽11内,防止支撑杆12突出于支架10表面,便于使用。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可在支撑板21上设有支撑套管211,对应的,在升降板22的底端设有伸缩管221,该伸缩管221可滑动的安装于支撑套管211内。此外,在伸缩管221上设有弹销,支撑套管211的顶端设有定位孔。如此,在需要升高第一坐板20的,可向上拉动升降板22,伸缩管221可沿支撑套管211滑动,在伸缩管221滑动至支撑套管211顶端时,弹销可穿接于定位孔内,此时升降板22与支撑板21相对固定,形成稳定高度的第一坐板20结构。
优选的,支架10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可设有卡槽13,对应的第二坐板30的内侧设有卡块31,如此,在塑料凳呈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二坐板30收纳在支架10宽度方向的两侧,卡块31即可与卡槽13卡接,使第二使用状态稳定。
优选的,上述的支架10的顶端可设有枢接孔,对应的转轴40枢接于枢接孔内,便于第一坐板20与支架10的枢接。具体的在,在转轴40外套装有弹性胶套41,弹性胶套41与枢接孔摩擦配合,可减少转轴40在转动过程中的磨损,同时弹性胶套41与枢接孔之间的摩擦较大,使第一坐板20需在较大外力下才能转动,即人坐在第一坐板20上时不易出现晃动的情况。
优选的,其中一个支撑端可设有拉杆14,对应的,另一个支撑端设有滚轮15,如此,在移动该塑料凳时,可使支架10具有滚轮15的支撑端着地,滚轮15与地面配合,而人手可持握拉杆14,进行移动,便于携带。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