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5527发布日期:2019-07-27 09:0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饭煲实现煮饭、煲粥功能,一般采用在内胆的外部加热,如底部加热(发热盘、电磁加热)或四周加热(ih电磁加热),内胆吸收热量并传递给内部的水和米饭,直至将饭煮熟。上述加热方式受热部位集中在内胆和米饭的接触位置,使得加热时胆内不同区域的米饭受热不均,底部受热大于顶部,内胆周边处受热大于内胆中心处,最终影响米饭口感。现有技术中有出现向饭煲内通入蒸汽的结构,然而其加热效果差,多用于米饭煮熟后的保湿保温用,难以仅采用蒸汽进行烹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现了蒸汽导入和排出烹饪器具,并借助蒸汽直接加热食物进行烹饪,且烹饪效果好。

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蒸汽饭煲,应用有上述蒸汽进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以下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

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合于锅体上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设有从锅体上方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连通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以及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设于靠近锅盖边缘的位置处而远离蒸汽进入口设置,所述蒸汽排出口具有多个,各所述蒸汽排出口环绕所述蒸汽进入口布置。

锅体用于装填食物,通过进气通道向锅体内提供蒸汽,蒸汽再从蒸汽进入口进入锅体内,实现蒸汽加热,多余的蒸汽则从蒸汽排出口排出。其中,蒸汽排出口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因此从蒸汽进入口喷射入的蒸汽先向下接触食物,后向四周扩散,再向上扩散,最后从蒸汽排出口排出,从而使蒸汽在锅体内形成对流,增加了热效率,提高烹饪效果,实现仅借助蒸汽即可直接加热食物进行烹饪。另外,蒸汽排出口处的气压会小于其它位置,使得蒸汽具有向其移动的趋势,本发明蒸汽排出口设于靠近锅盖边缘的位置处而远离蒸汽进入口,因此避免了由于蒸汽进入速度过慢而导致部分蒸汽直接从蒸汽排出口被排出的问题,增加了热效率。

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排出口距离锅盖边缘的距离为10-50mm。在该距离下,由于蒸汽排出口离锅体内壁的距离近,喷射入锅体内的蒸汽在向四周扩散的过程中,蒸汽能够尽量向靠近锅体内壁处运动,从而扩大对流的范围,使靠近锅体内壁冷却较快的蒸汽能够得到良好的对流而及时被新鲜蒸汽所替换,在提高热效率的同时,使锅体内的各处温度趋于一致。另外,蒸汽排出口距离锅盖边缘有大于等于10mm的间距,给予了锅盖靠近边缘处的设计空间,比如弧形设计,比如设置密封圈用安装空间,又比如设置扣合台阶等等。另外,使得一些贴于锅体内壁的蒸汽排出的过程中,先向锅体中心运动,再从蒸汽排出口排出,避免蒸汽都朝锅盖边缘挤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密封效果,延长了锅盖和锅体之间的密封寿命。

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排出口具有均布的3-12个。由于蒸汽进入后将向四周扩散,之后将具有朝各蒸汽排出口移动的趋势,从而形成3-12个对流线路,其中对流线路越多,则对流越充分,锅体内各处的温度越趋于一致。

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排出口位于以蒸汽进入口为圆心的一个圆上或者多个同心圆上。蒸汽排出口位于以蒸汽进入口为圆心的一个圆上时,每个蒸汽排出口到蒸汽进入口的距离一致,对流线路的轨迹大致相同;蒸汽排出口位于以蒸汽进入口为圆心的多个圆上时,使对流线路具有距离锅体内壁不同的轨迹,从而增大对流影响的区域。

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进入口设置在锅体的中轴线上。使得从蒸汽进入口处喷射进来的蒸汽距离锅体内壁的距离一致而不偏离,使烹饪器具内各处蒸汽量趋于一致。

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设置出气通道,所述锅盖内设置有将所述出气通道和各所述蒸汽排出口连通的内部通道。通过统一的出气通道将各蒸汽排出口处排出的蒸汽汇聚后再一起排出,避免蒸汽从各蒸汽排出口所在位置直接排出,通过出气通道来将蒸汽导出至指定位置,以待回收,或者从不会影响使用者的位置排出。

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中空的内部构成所述内部通道。直接将锅盖设置为内部中空的结构,简化锅盖的结构,同时增加了锅盖的厚度,提高了锅盖的保温性能。

本发明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还包括蒸汽阀,所述蒸汽阀开设所述进气通道,所述蒸汽阀还开设有出气通道,所述锅盖内设置有将所述出气通道和各所述蒸汽排出口连通的内部通道。通过蒸汽阀来形成所述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在锅盖结构发生改变时或者蒸汽阀结构发生改变时,只需改变蒸汽阀或者锅盖发生变化中的一个,而另一个无需变化,降低了研发成本,再者蒸汽阀的设置可增加其通用性。

所述蒸汽阀设有蒸汽进入接口和蒸汽排出接口,所述蒸汽进入接口和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蒸汽排出接口和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蒸汽排出接口以蒸汽进入接口为中心而环绕布置。蒸汽进出装置通过设有蒸汽进入接口以与烹饪系统中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对接,通过蒸汽排出接口以与烹饪系统中的蒸汽回收装置的管道对接。其中,蒸汽排出接口以蒸汽进入接口为中心而环绕布置,使得接口具有万向接头功能,以利于蒸汽阀一起与蒸汽回收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的对接。

以下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包括煲体和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煲体设有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接头,煲体通过蒸汽接头与锅盖的进气通道连通而为所述烹饪器具提供蒸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施例一蒸汽进入口和蒸汽排出口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施例二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施例二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蒸汽饭煲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蒸汽饭煲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锅体10,锅体内壁101,锅盖20,锅盖边缘201,煲体30,蒸汽接头301,蒸汽进入管道302,进气通道1,蒸汽进入口2,蒸汽排出口3,出气通道4,内部通道5,蒸汽阀6,蒸汽进入接口61,蒸汽排出接口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至图2,其为本发明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图示。

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盖合于锅体10上的锅盖20,所述锅盖20设有从锅体10上方向锅体10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1和连通进气通道1的蒸汽进入口2,以及蒸汽排出口3,所述蒸汽排出口3设于靠近锅盖边缘201的位置处而远离蒸汽进入口2设置,再参照图2所示,所述蒸汽排出口3具有多个,各所述蒸汽排出口3环绕所述蒸汽进入口2布置。

锅体10内装填有食物,通过进气通道1向锅体10提供蒸汽,蒸汽再从蒸汽进入口2进入锅体10内,实现蒸汽加热,多余的蒸汽则从蒸汽排出口3排出。

其中,蒸汽排出口3环绕蒸汽进入口2设置,因此从蒸汽进入口2喷射入的蒸汽先向下接触食物,后向四周扩散,再向上扩散,最后从蒸汽排出口3排出,从而使蒸汽在锅体10内形成对流,增加了热效率,提高烹饪效果,实现仅借助蒸汽即可直接加热食物进行烹饪。

另外,蒸汽排出口3处的气压会小于其它位置,使得蒸汽具有向蒸汽排出口3移动的趋势,本实施例蒸汽排出口3设于靠近锅盖边缘201的位置处而远离蒸汽进入口2,因此避免了由于蒸汽进入速度过慢而导致蒸汽直接从蒸汽排出口3被排出的问题,增加了热效率。

假设,蒸汽排出口不是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比如蒸汽排出口仅设置在蒸汽进入口的一侧。由于另外一侧没有设置蒸汽排出口,导致该侧蒸汽的流动性差,从而使蒸汽进入口喷入的蒸汽将优先朝具有蒸汽排出口的一侧移动,从而导致锅具内部蒸汽无法整体上得到及时更新,出现有蒸汽排出口的一侧温度较高,而另一侧温度则较低的现象。

参照图1所示,蒸汽进入口2设置在锅体10的中轴线x上。使得从蒸汽进入口2处喷射进来的蒸汽距离锅体内壁101的距离一致而不偏离,使烹饪器具内各处蒸汽量趋于一致。

其中,蒸汽排出口3距离锅盖边缘201的距离h小于50mm(应当理解的是,小于50mm应当包括50mm)。在该距离下,由于蒸汽排出口3离锅体内壁101的距离近,喷射入锅体10内的蒸汽,在向四周扩散的过程中,蒸汽能够尽量向靠近锅体内壁101处运动,从而扩大对流的范围,使靠近锅体内壁101而冷却较快的蒸汽,能够得到良好的对流而及时被新鲜蒸汽所替换,使锅体10内的各处温度趋于一致。

较佳的,距离h选择为10-50mm,在该距离下,蒸汽排出口3距离锅盖边缘201有大于等于10mm的间距,给予了锅盖靠近边缘处的设计空间,比如弧形设计,比如设置密封圈用安装空间,又比如设置扣合台阶等等。另外,使得一些贴于锅体内壁101的蒸汽排出的过程中,先向锅体10中心运动,再从蒸汽排出口3排出,避免蒸汽都朝锅盖边缘201挤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密封效果,延长了锅盖20和锅体10之间的密封寿命。

由于蒸汽进入后将向四周扩散,之后将具有朝各蒸汽排出口3移动的趋势,因此会形成多个对流线路。本实施例蒸汽排出口3具有均布的3-13个,从而形成3-12个对流线路,较佳的5-11个,可参照图2所示的8个蒸汽排出口3。其中对流线路越多,则锅体10的对流越充分,锅体10内各处的温度越趋于一致。蒸汽排出口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弧形或者异形结构等。

参照图2所示,蒸汽排出口3位于以蒸汽进入口2为圆心的一个圆上,使每个蒸汽排出口3到蒸汽进入口2的距离一致,对流线路的轨迹大致相同。

或者,蒸汽排出口3位于以蒸汽进入口2为圆心的多个圆上(未另作视图示出),使对流线路具有距离锅体内壁101不同的轨迹,从而增大对流影响的区域。较佳的,蒸汽排出口3可在多个圆上间隔设置,以两个同心圆为例,前一个蒸汽排出口3设置于大圆上,而后一个蒸汽排出口3则设置于小圆上。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4,其为本发明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实施例二图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还设置统一的出气通道4,具体如下。

参照图4所示,锅盖20设置出气通道4,所述锅盖20内设置有将所述出气通道4和各所述蒸汽排出口3连通的内部通道5。通过统一的出气通道4将各蒸汽排出口3处排出的蒸汽汇聚后再一起排出,避免蒸汽从各蒸汽排出口3所在位置直接排出,通过出气通道4来将蒸汽导出至指定位置。

比如,出气通道4可以将蒸汽从不会影响使用者的位置排出,比如朝上方集中排出,或者朝后方排出,避免蒸汽从用户站立的前方排出而烫伤用户,又或者,避免蒸汽直接冲刷至其他外部构件。又比如,当整个烹饪系统增加蒸汽回收装置(图中未示出)时,还可通过出气通道4来连接蒸汽回收装置,避免蒸汽直接排放到室内空间,使室内空间湿度过大而影响家具,同时也杜绝了蒸汽烫伤用户的可能。

其中,锅盖20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中空的内部构成所述内部通道5。直接将锅盖20设置为内部中空的结构,简化了锅盖20的结构,同时增加了锅盖20的厚度,提高了锅盖20的保温性能。锅盖20厚度一般可在8-20mm之间选择,锅盖20可由上下盖扣合后组成。中空的结构可以为被分隔开的多个独立空间,也可以为未被分隔开的一个空间。

参照图4所示,锅盖20还包括蒸汽阀6,在蒸汽阀6上开设所述进气通道1和出气通道4。通过蒸汽阀6来形成所述进气通道1和出气通道4,因此在锅盖20结构发生改变时或者蒸汽阀6结构发生改变时,只需改变蒸汽阀6或者锅盖20发生变化中的一个,而另一个无需变化,降低了研发成本。再者,蒸汽阀6的设置可增加其通用性,使得带有相同蒸汽阀6的烹饪器具能够适用于同一烹饪系统。

较佳的,该蒸汽阀6上设有蒸汽进入接口61和蒸汽排出接口62,所述蒸汽进入接口61和所述进气通道1连通,所述蒸汽排出接口62和所述出气通道4连通。

通过设有蒸汽进入接口61以与烹饪系统中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对接,通过蒸汽排出接口62以与烹饪系统中的蒸汽回收装置的管道对接。

其中,蒸汽排出接口62以蒸汽进入接口61为中心而环绕布置,使得接口具有万向接头功能,以利于蒸汽阀6一起与蒸汽回收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的对接。其中,蒸汽阀6可以直接由食品级塑料直接注塑成型。

蒸汽阀6与锅盖20之间采用可拆的方式安装,比如卡扣、螺纹、螺钉连接,以便用户在发现蒸汽阀6脏了时,拆卸进行清洗。

其中应当理解的是:在烹饪设备的行业内,比如饭煲,蒸汽阀6的概念在于气体流通的部件,而非开关阀门概念。

以下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的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5-6,其为本发明一种蒸汽饭煲实施例一图示。

参照图5所示,一种蒸汽饭煲,包括煲体30和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煲体30设有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接头301,煲体30通过蒸汽接头301与锅盖20的进气通道1连通而为所述烹饪器具提供蒸汽。

参照图6所示,该蒸汽接头301具有插入蒸汽阀6的蒸汽进入接口61而进入进气通道1的蒸汽进入管道302。

其中煲体30内还设置有蒸汽回收装置,蒸汽接头301还具有和蒸汽回收装置连通的蒸汽回收接口(图中未示出),当蒸汽接头301和蒸汽阀6对接时,蒸汽回收接口与所述蒸汽排出接口62对接。

上述各实施例之间的结构特征,在不产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可相互组合以得到其他实施例,得到的新的实施例,也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创作精神,也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内容。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存在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因理解为,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文中如存在术语“第一”、“第二”等,那么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如存在“多个”,那么其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文中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文中如存在“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文中如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的描述,可以理解为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