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吊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9332发布日期:2018-09-18 17:4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吊椅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便携式吊椅。



背景技术:

吊椅是一种常见的休闲用品,于室内与庭院多有应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户外活动迅速增加,吊椅的应用场景推及户外的广阔环境,诸如海滩、丛林等休闲场景。

传统吊椅结构较为固定,拆装不便、难于携带,给户外使用带来了很大不便。一些新型的便携式吊椅应运而生,采用易于折叠的柔性吊布与便于拆装的横向吊杆,较好地解决了人们初步的户外携带要求。现有的便携式吊椅,结构稳定性较差,使用者不易上下,使用时又晃动剧烈,严重影响使用体验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吊椅,具有较佳的结构稳定性,便于使用者上下与平稳躺卧,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与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携式吊椅,包括:

吊布;

横向支撑杆;

柔索单元,包括第一柔索与第二柔索;

所述第一柔索依次纵向贯穿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柔索的中部环设于所述吊布的一端外边缘,所述第一柔索的两端于所述横向支撑杆远离所述吊布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柔索的中部环设于所述吊布的另一端外边缘,所述第二柔索的两端分别具有端部绳套,所述端部绳套固定设置于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柔索依次贯穿所述端部绳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横向支撑杆具有复数个可拆卸杆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便携式吊椅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可弹性伸缩地保持于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两端之间,并依次轴向贯穿所述复数个可拆卸杆段,用于弹性作用地实现相邻可拆卸杆段之间的轴向拼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拆卸杆段具有管件结构,所述复数个可拆卸杆段依次轴向拼接而形成贯穿腔道,所述弹性件保持于所述贯穿腔道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可拆卸杆段之间可沿轴向滑动而实现拼接或分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绳套纵向贯穿所述横向支撑杆而延伸至所述横向支撑杆远离所述吊布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便携式吊椅还包括锁扣件,所述锁扣件用于连接所述柔索单元与外界支撑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便携式吊椅还包括用于缠绕所述外界支撑物的第三柔索,所述第三柔索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锁扣件远离所述柔索单元的一端,另一端保持自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件具有限位耳部,用于实现所述第三柔索的自由端的锁紧限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两端,或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位于两端的可拆卸杆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第一柔索与第二柔索形成对吊布的前后双重承载,并由第二柔索以端部绳套实现第一柔索与横向支撑杆端部的稳固结合,第一柔索、端部绳套与横向支撑杆于连接处形成三者的完全定位,不因外力而轻易发生相对运动,避免使用者发生摇晃,提供可靠稳定的使用体验与突出的使用安全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便携式吊椅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便携式吊椅的可拆卸杆段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便携式吊椅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便携式吊椅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便携式吊椅的第三局部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便携式吊椅,0100-吊布,0110-第一外边缘,0120-第二外边缘,0200-横向支撑杆,0210-可拆卸杆段,0211-拼接凸缘,0212-拼接凹槽,0213-第一贯穿孔,0214-第二贯穿孔,0220-封闭端件,0230-连接端件,0300-弹性件,0400-柔索单元,0410-第一柔索,0411-第一端部,0412-第二端部,0420-第二柔索,0421-第一端部绳套,0422-第二端部绳套,0430-第三柔索,0500-锁扣件,0510-第一扣位,0520-第二扣位,0530-限位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便携式吊椅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便携式吊椅的优选实施例。但是,便携式吊椅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便携式吊椅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便携式吊椅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结合参阅图1~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便携式吊椅1000,包括吊布0100、横向支撑杆0200与柔索单元0400,用于实现高效便捷的拆装与运输,增加便携性与便捷性。

吊布0100用于承载使用者的身体。具体而言,吊布0100垂放于横向支撑杆0200的下方。例如,吊布0100良好地包裹使用者的臀部,并可至少部分地包裹使用者的背部。吊布0100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强度,不致发生断裂,保证使用者于使用过程的人身安全。吊布0100的制作材料类型众多,包括帆布、尼龙布等不同类型。

横向支撑杆0200用于保持便携式吊椅1000于使用过程的形态稳定,可为一体式构造或可拆卸构造。一般地,横向支撑杆0200具有可伸缩或可折叠结构。

示范性地,横向支撑杆0200具有复数个可拆卸杆段0210,形成便携式拆装结构。可以理解,横向支撑杆0200可全部或至少部分地由可拆卸杆段0210组成。示范性地,在使用形态下,相邻的可拆卸杆段0210沿轴向依次拼接。示范性地,在部分由可拆卸杆段0210组成的横向支撑杆0200中,复数个可拆卸杆段0210连续分布。

示范性地,相邻的可拆卸杆段0210之间可沿轴向滑动而实现拼接或分离。例如,在依次轴向拼接的复数个可拆卸杆段0210中,位于中间的可拆卸杆段0210一端具有拼接凸缘0211,另一端具有拼接凹槽0212;位于两端的可拆卸杆段0210,其接近相邻的可拆卸杆段0210的一端,具有拼接凸缘0211或拼接凹槽0212。

其中,拼接凸缘0211与拼接凹槽0212分别沿轴向设置。相邻的可拆卸杆段0210通过拼接凸缘0211与拼接凹槽0212的拼接配合,实现相互之间的轴向拼接。可以理解,拼接凸缘0211与拼接凹槽0212的配合长度应当保证足够的承载强度,避免于使用者使用过程发生断裂松脱。该轴向滑动拼接结构可避免螺纹连接繁复的松紧程序,减少拆装时间。

示范性地,便携式吊椅1000还包括弹性件0300。弹性件0300可弹性伸缩地保持于横向支撑杆0200的两端之间,并依次轴向贯穿所述复数个可拆卸杆段0210,用于弹性作用地实现相邻可拆卸杆段0210之间的轴向拼接。

其中,弹性件0300保持于横向支撑杆0200的两端之间,是指弹性件0300的两端部可固定于横向支撑杆0200的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仅以保证复数个可拆卸杆段0210均受到拉紧力作用为准。示范性地,弹性件030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横向支撑杆0200的两端,或弹性件030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位于两端的可拆卸杆段0210。

示范性地,可拆卸杆段0210具有管件结构,所述复数个可拆卸杆段0210依次轴向拼接而形成贯穿腔道,弹性件0300保持于贯穿腔道内。可以理解,可拆卸杆段0210至少一端开口,以便弹性件0300贯穿通过。

当复数个可拆卸杆段0210依次轴向拼接时,弹性件0300保持拉伸状态而产生拉伸作用力,使复数个可拆卸杆段0210始终保持压紧形态(具有相互接近的运动趋势),不易发生松脱而具有稳定的承载结构。

当复数个可拆卸杆段0210部分或全部地拆卸时,弹性件0300进一步拉伸而使拉伸作用力增大。同时,拆卸的可拆卸杆段0210仍然保持于弹性件0300上,避免发生意外掉落的结构损伤,节约取放时间,且易于保存、不易丢失。

当复数个可拆卸杆段0210自拆卸状态进行拼接时,增大的拉伸作用力使相邻的可拆卸杆段0210具有较强的相互接近的运动趋势,减少所需的外界驱动力,并对相邻的可拆卸杆段0210施以可观的导向与加速作用,提升对位速度与对位精度。

补充说明,弹性件0300的实现方式众多,包括弹簧钢丝、弹簧钢片、弹性伸缩绳等类型。示范性地,弹性件0300始终保持拉伸,发生拉伸作用力。示范性地,横向支撑杆0200包括设置于其两端的封闭端件0220,用于固定弹性件0300。相应地,弹性件0300通过设于其两端的连接端件0230(例如金属挂钩)与封闭端件0220实现固定连接。封闭端件0220的作用还在于,使贯穿腔道实现两端封闭,避免来自外界的污染侵蚀。

请结合参阅图1~4,柔索单元0400用于连接吊布0100与横向支撑杆0200,并实现便携式吊椅1000的承载悬吊。柔索单元0400包括第一柔索0410与第二柔索0420,第一柔索0410与第二柔索0420均为柔索,具有柔性结构,只可承受张力作用。当柔索保持张紧状态时,其上只会发生沿其本身的拉伸力。常见地,柔索包括绳、带、链条等类型。

其中,第一柔索0410的中部环设于吊布0100的一端外边缘(第一外边缘0110),实现于吊布0100的载荷传递;第一柔索0410依次纵向贯穿横向支撑杆0200的两端,实现于横向支撑杆0200的载荷传递;第一柔索0410的两端(第一端部0411与第二端部0412)于横向支撑杆0200远离吊布0100的一侧固定连接,实现于外界支撑物的载荷传递。

进一步地,横向支撑杆0200具有分居其两端的第一贯穿孔0213,用于供第一柔索0410依次贯穿。可以理解,当柔索单元0400仅具有第一柔索0410时,第一柔索0410通过第一贯穿孔0213与横向支撑杆0200实现结构固定。

其中,第二柔索0420的中部环设于吊布0100的另一端外边缘(第二外边缘0120),实现于吊布0100的另一侧载荷传递;第二柔索0420的两端分别具有端部绳套(第一端部绳套0421与第二端部绳套0422),端部绳套固定设置于横向支撑杆0200的两端,第一柔索0410依次贯穿端部绳套。

进一步地,横向支撑杆0200具有分居其两端的第二贯穿孔0214,用于分别安置第一端部绳套0421与第二端部绳套0422。可以理解,端部绳套一一对应地固定设置于第二贯穿孔0214。

示范性地,端部绳套纵向贯穿横向支撑杆0200而延伸至横向支撑杆0200远离吊布0100的一侧。换言之,第一端部绳套0421与第二端部绳套0422分别位于横向支撑杆0200远离吊布0100的一侧。第一端部0411穿过第一端部绳套0421,第二端部0412穿过第二端部绳套0422。在使用者的重力作用下,端部绳套向下拉伸而使第一端部0411与第二端部0412分别压紧于横向支撑杆0200上,实现完全定位而避免使用者的摇晃,避免采用单一绳索结构的传统吊椅存在的结构晃动,具有传统吊椅所不具备的结构稳定性,让使用者获得可靠稳定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第一外边缘0110与第二外边缘0120相对而用于限定一承载区域,该承载区域用于承载使用者的臀部或臀背部。沿使用者的坐姿朝向,第一外边缘0110与第二外边缘0120前后相对分布,一者在前而一者在后。示范性地,第一外边缘0110在前而第二外边缘0120在后。示范性地,第一外边缘0110与第二外边缘0120分别为贯通通道,以便柔索贯穿地穿系其中。

补充说明,所谓纵向贯穿,是指与横向支撑杆0200的轴向具有一定夹角。示范性地,纵向贯穿的方向为径向,保证第一贯穿孔0213与第二贯穿孔0214具有较佳的结构角度与结构平衡性。

请参阅图1与图5,示范性地,便携式吊椅1000还包括锁扣件0500,锁扣件0500用于连接柔索单元0400与外界支撑物。例如,锁扣件0500具有第一扣位0510,用于固定第一端部0411与第二端部0412。可以理解,第一端部0411与第二端部0412可为直绳端部而缠绕锁紧于第一扣位0510,亦可为绳套结构而直接套紧于第一扣位0510。

其中,锁扣件0500可直接固定于外界支撑物(如其上的挂钩等)上,亦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外界支撑物上。示范性地,便携式吊椅1000包括用于缠绕外界支撑物的第三柔索0430,第三柔索0430一端固定设置于锁扣件0500远离柔索单元0400的一端,另一端保持自由。

例如,锁扣件0500具有第二扣位0520,第二扣位0520位于锁扣件0500远离柔索单元0400的一端,用于固定第三柔索0430的固定端。第三柔索0430的自由端缠绕于外界支撑物上,随后锁紧。

示范性地,锁扣件0500具有限位耳部0530,用于实现第三柔索0430的自由端的锁紧限位。换言之,第三柔索0430的自由端缠绕外界支撑物后到达限位耳部0530,通过缠绕锁紧或绳套套紧而实现紧固。特别是在第三柔索0430的自由端具有绳套结构的方式中,限位耳部0530的应用更为便利而可靠,避免传统结构的缠绕打结结构之繁复操作。在自重及使用者的重力驱动下,第三柔索0430的自由端可靠地保持于限位耳部0530而不发生松动,结构稳固可靠。

其中,绳套指绳结的套扣,用以实现直接套接的连接方式。补充说明,第一端部绳套0421、第二端部绳套0422均属于绳套,可用于直接对外套接。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