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7310发布日期:2019-02-26 19:0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小型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然而,其在使用过程中,如在煮粥时,容易造成溢锅、煮糊等问题,这是由于这种烹饪器具不能精确地检测到烹饪器具内的食材实际温度,从而造成烹饪火候控制达不到理想的加热效果。比如,陶瓷内胆电热锅(简称陶锅)一般都是通过底部感温探头检测陶瓷内胆底部外壁温度。由于陶瓷内胆导热系数小、陶瓷内胆厚度不同、陶瓷内胆的内外温度差异大等因素,因此造成对陶瓷内胆底部外壁检测温度的一致性也差,进而导致烹饪器具的发热装置在本应断电或降低功率时还继续加热。这不仅浪费能源,还影响用户对陶锅烹饪效果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精准地检测陶锅内部温度的烹饪器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陶锅组件,所述陶锅组件包括陶锅和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具有伸入端和外露端;所述伸入端位于所述陶锅内部以便在烹饪过程中获取所述陶锅内部的温度信息,所述外露端位于所述陶锅外部;和

感温装置,所述感温装置安装在所述烹饪器具上,并且用于检测所述导热装置的外露端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陶锅包括锅身和锅盖,并且所述导热装置安装在所述锅身上或安装在所述锅盖上。

可选地,所述导热装置由金属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导热装置通过螺钉或铆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陶锅上。

可选地,所述导热装置穿过所述陶锅的安装孔而安装在所述陶锅上,所述伸入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径向尺寸。

可选地,在所述伸入端和所述陶锅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感温装置通过与所述导热装置的外露端直接接触来检测所述外露端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锅沿以及与所述上锅沿连接的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所述陶锅设置,所述感温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上锅沿上。

可选地,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电源板和用于对所述陶锅组件的底部加热的发热盘,所述电源板接收所述感温装置检测的温度信息并且相应地控制所述发热盘的发热功率。

可选地,所述陶锅组件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通过与所述外露端的定位配合而安装在所述锅身上。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限定用于部分地容纳所述陶锅组件的空间,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电源板和用于对所述陶锅组件的底部加热的发热盘,所述电源板接收所述感温装置检测的温度信息并且相应地控制所述发热盘的发热功率;所述外壳组件还设有与所述手柄配合的凹部,所述感温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内并且所述感温装置的感温头自所述凹部突出,以抵靠接触所述外露端。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是电炖锅、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烹饪器具通过使所述导热装置的伸入端位于所述陶锅内部来在烹饪过程中获取所述陶锅内部的温度信息,并且所述伸入端将热量传递给位于所述陶锅外的所述导热装置的外露端,所述外露端又将热量传递给所述感温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现将所述陶锅内温度通过所述导热装置精确传导至所述感温装置,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陶锅内部温度,进而准确判断被加热食材温度。本发明的烹饪器具具有易于实现精准控温和降低能耗的优点,从而使得烹饪器具达到比较理想的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陶锅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外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感温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陶锅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阅图1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1包括陶锅组件10、感温装置20和外壳组件30。

该烹饪器具1可以是电炖锅、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该陶锅组件10可包括陶锅11、导热装置12和手柄13。导热装置12可为导热杆,其具有伸入端121和外露端122以及位于其间的中间段123。导热装置12穿过陶锅11的安装孔113而安装在陶锅11上,使得伸入端121位于陶锅11内部以便在烹饪过程中获取陶锅11内部的温度信息,并且外露端122位于陶锅11外部(即,外露端122自陶锅11向外延伸一定长度),该中间段123则位于安装孔113内。导热装置12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

感温装置20安装在烹饪器具1上,感温装置20与导热装置12的外露端122对准设置,用于检测导热装置12的外露端122的温度。采用上述方式,通过导热装置12伸入陶锅11内与蒸汽接触,感温装置20可准确且快速地检测到表征陶锅11内蒸汽温度的导热装置12的温度,进而可由烹饪器具1控制对陶锅的加热功率。因此,可易于实现对烹饪器具1的精准控温,使得烹饪器具1达到比较理想的烹饪效果。

陶锅11可包括锅身111和锅盖112,并且导热装置12可安装在锅身111上。采用上述方式,使用方便,简单结构,制造时方便安装导热装置12,同时也方便将感温装置20对应设置在外壳组件30上,进而达到实现精准控温。

锅盖112上可设置用于加热时排出水蒸汽的通气孔114,以便用户在不需要掀开锅盖112时,可通过通气孔114了解陶锅11内食材的加热情况,也有利于保持陶锅11内外气压平衡,避免加热时水蒸汽凝结成的水滴从陶锅11边缘溢出,有利于保持周边环境的清洁。

锅盖112上还可设置用于加热时掀开锅盖112的隔热帽16,以便用户可通过抓取隔热帽16掀开锅盖112,了解陶锅11内食材的加热情况,也增加用户体验的舒适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锅身111和锅盖112可枢转连接,并且导热装置12和感温装置20均可安装在锅盖112上。采用上述方式,同样可达到实现精准控温。容易理解的是,由于锅身111和锅盖112枢转连接,因此方便将外壳组件30内的导线布设到锅盖112内,以便为安装在锅盖112上的感温装置20供电和实现信号传输。当然,也可将导热装置12和感温装置20安装在锅盖112上,并且在感温装置20和烹饪器具1的加热功率控制装置之间采用无线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导热装置12可由金属材料制成。导热装置12可采用铝、铝合金、铁、不锈钢等材料。例如,当采用铝制作导热装置12时,由于铝的导热系数约为237,而陶锅的导热系数约为2,因此铝的导热系数是陶锅的100多倍,使得导热快速。由于导热装置12采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因此可与陶锅11内的蒸汽接触并传导出比较精确的温度,以使得感温装置20采集到精确的温度信息,进而实现精准控温。

导热装置12可通过螺钉14或铆接的方式安装在陶锅11上。其中,当通过铆接的方式安装导热装置12时,伸入端121和外露端122的径向尺寸均大于安装孔113的径向尺寸,以使导热装置12被铆合在陶锅11上。当通过螺钉14的方式安装导热装置12时(详见下述),则可方便安装和维护。

伸入端121的径向尺寸可大于安装孔113的径向尺寸,并且在伸入端121和陶锅11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5。采用上述方式,使得导热装置12的伸入端121与陶锅11的内壁面之间被密封,可防止蒸煮时水蒸汽从伸入端121沿陶锅11的内壁面缝隙漏出,进而在陶锅11的安装孔113中形成水滴或蒸汽流,从而避免外漏的水滴或蒸汽流损坏外壳组件30内的其他元器件。

另外,伸入端121也可构造成与陶锅11的内壁面齐平。容易理解的是,与陶锅11的内壁面齐平的伸入端121同样能够在烹饪过程中获取陶锅11内部的温度信息。

外壳组件30可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上锅沿(即,外壳的上部部分)以及与上锅沿连接的侧壁,该侧壁围绕陶锅11设置,感温装置20可安装于该外壳的上锅沿上。该外壳组件30限定用于部分地容纳陶锅组件10的空间,外壳组件30还包括电源板31和用于对陶锅组件10的底部加热的发热盘32,电源板31分别与感温装置20、发热盘32电连接,电源板31接收感温装置20检测的温度信息并且相应地控制发热盘32的发热功率。采用上述方式,电源板31能够接收到感温装置20采集到精确的温度信息,进而更好地控制发热盘32工作。

陶锅组件10的手柄13可通过与外露端122的定位配合而安装在锅身111上。采用上述方式,手柄13与外露端122的配合,即方便用户取放,又能防止用户不注意时触及外露端122而烫伤,还能增加整体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手柄13具有通孔131,外露端122具有轴向螺纹孔1221;其中,螺钉14穿过通孔131后与螺纹孔1221拧紧配合,以便将手柄13压紧在锅身111上,同时将导热装置12固定在锅身111上。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陶锅11受到均匀压紧力,也方便安装和维护。

手柄13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当采用两个手柄13时,它们可均采用上述的方式通过与导热装置12的外露端122的定位配合而安装在锅身111上,并且这两个手柄13在陶锅11上相对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通孔131还设有用于盖合通孔131的隔热片17,以防止用户端起陶锅时,误触到安装在通孔131中的螺钉14而烫伤。隔热片17的数量与导热装置12的数量相同设置。

如图4所示,感温装置20可具有自外壳组件30突出的柱形结构22,该柱形结构22为所述感温装置的感温头并且具有测温表面21。作为示例,该感温装置20可为采用ntc热敏传感器作为温度检测元件的类型。

外壳组件30还可设有与手柄13配合的凹部33,感温装置20设置在外壳组件30内并且感温装置20的柱形结构22自凹部33的底部突出(即,从凹部33的最低处突出),以便抵靠接触外露端122。采用上述方式,电源板31能够接收到感温装置20采集到精确的温度信息,进而更好地控制发热盘32工作;手柄13与凹部33可起到定位,有利于感温装置20与外露端122更好地接触,还可防止陶锅组件10在外壳组件30上转动。该凹部33的数量可为一个或两个,以对应于上述手柄13的数量。其中,当采用两个凹部33时,该感温装置20可仅设置在其中一个凹部33处。

在另一实施例中,感温装置20可设置在外壳组件30内并且自凹部33的底部突出,并与外露端122弹性接触。采用上述方案,可保证感温装置20与导热装置12紧密贴合,进而提高感温装置20实时采集到的温度信息的灵敏度。

外壳组件30还可包括围设外壳组件30顶部外周的中板34,并且将凹部33形成在该中板34上。中板34上还可设置若干个用于支撑陶锅组件10的凸块341。凸块341可选为三个,以稳定支撑陶锅组件10。凸块341可为与中板34一体的结构,也可将单独成型的凸块341固定在该中板34上。该中板34可安装在外壳组件30上或与外壳组件30一体成型。另外,当外壳组件30包括中板34时,该中板34形成外壳组件30的外壳的上锅沿。

外壳组件30还可包括底座35以及弹性设置在底座35上的感温杯36,感温杯36用于采集锅身111底部温度信息并发送给电源板31,电源板31接收感温装置20检测的温度信息并且相应地控制发热盘32的发热功率;发热盘32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感温杯36的容置腔321,容置腔321中设置与感温杯36弹性连接的弹簧37,以使得当陶锅组件10未放置外壳组件30中时,感温杯36在弹簧37的弹力作用下从容置腔321中突出;当陶锅组件10放置与外壳组件30中时,感温杯36在陶锅组件10的重力作用下压缩弹簧37从容置腔321中下沉,并与锅身111的底部紧密贴合。采用上述方式,电源板31能够接收到感温装置20和感温杯36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可更精确地得到陶锅11内食材当前温度信息,进而更好地控制发热盘32工作,以此来达到精准控温和降低能耗的目的,从而实现比较理想的烹饪效果。

在使用本发明中的烹饪器具1时,陶锅11内装有适量食材,盖上锅盖112进行烹饪,陶锅11内加热时产生的蒸汽能够快速地将热量传递给导热装置12,通过导热装置12将热量传递给烹饪器具1的感温装置20,烹饪器具1上的电源板31接收到感温装置20实时采集到的温度信息,来判定当前所需要的烹饪数据,进而发送当前所需要的加热数据给发热盘32,发热盘32调整对陶锅11内食材所需要的加热功率,如增加功率继续加热、减小功率继续加热、保温、停止加热等,以此来达到精准控温和降低能耗的目的,从而实现比较理想的烹饪效果。

本发明实现将陶锅11内温度通过导热装置12传导至安装在烹饪器具1上感温装置20接触,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陶锅11内的温度,易于实现精准控温和降低能耗,以使得烹饪器具1达到比较理想的烹饪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