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6611发布日期:2019-04-09 21:44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压力锅产品越来越智能化、高端化。专利号为CN206507797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陶瓷锅具和煮食设备,包括陶瓷锅体,陶瓷锅体的外表面设有无釉层区,无釉层区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过渡层、导热层、导磁层、防锈层。上述陶瓷锅具实现了电磁加热,但在使用和搬运过程中,陶瓷锅体的底部涂层容易受到磕碰和磨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使其内锅本体的涂层不易脱落。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锅本体的涂层容易脱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内锅本体的顶部开口且底部封闭,内锅本体的底部外表面设有涂层部,涂层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导热层、导磁层和防护层。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防护层设置在涂层部的最外层,从而可以防止涂层部中的导磁层等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因磕碰或摩擦脱落,进而有效保护了内锅底部的涂层。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设置涂层部的方式,实现了对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设置防护层可以避免导磁层等涂层部分因碰撞或摩擦脱落,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涂层部的导磁层等涂层部分容易脱落的问题。进一步地,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复合片内锅本体而言,本申请采用设置的涂层部的方式制作工艺简单,降低了成本。因此,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中的内锅本体上的导磁层等涂层部分不易脱落,保证了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设置导热层,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内锅本体的导热性能差且未设置导热层导致的内锅本体因局部高温产生的发黄发黑的问题。进一步地,内锅本体的侧壁至少部分为球体状,内锅本体由胀形工艺制成。进一步地,内锅本体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进一步地,导热层由铜或铝或银制成,导热层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1.0mm。进一步地,导热层由铝制成,导热层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0.6mm。进一步地,导磁层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5mm。进一步地,涂层部还包括设置在导磁层和防护层之间的防氧化层,防氧化层由耐腐蚀耐高温的无机涂层制成。进一步地,防氧化层由铝制成。进一步地,防氧化层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3mm。进一步地,防护层由树脂制成。进一步地,涂层部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2mm。进一步地,内锅本体的口部设有翻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加热装置,锅体包括上述的内锅,加热装置用于为内锅加热,加热装置为IH加热装置。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图3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图4中的C-C剖视图;以及图6示出了图5中B处放大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内锅本体;11、翻边;20、涂层部;21、导热层;22、导磁层;23、防氧化层;24、防护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内锅。本实施例的内锅包括内锅本体10,内锅本体10的顶部开口且底部封闭,内锅本体10的底部外表面设有涂层部20,涂层部2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导热层21、导磁层22和防护层24。在本申请中,由于防护层24设置在涂层部20的最外层,从而可以防止涂层部20中的导磁层22等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因磕碰或摩擦脱落,进而有效保护了内锅底部的涂层部20。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设置涂层部20的方式,实现了对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设置防护层24可以避免导磁层22等涂层部分因碰撞或摩擦脱落,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涂层部20的导磁层22等涂层部分容易脱落的问题。进一步地,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复合片内锅本体而言,本申请的采用设置涂层部20的方式制作工艺简单,降低了成本。因此,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中的内锅本体10上的导磁层22等涂层部分不易脱落,保证了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设置导热层21,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内锅本体10的导热性差且未设置导热层21导致的内锅本体10因局部高温产生的发黄发黑的问题。优选地,如图1所示,图中的D示出了本申请中的涂层部20在内锅本体10的底部外表面的涂布范围。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内锅本体10的侧壁至少部分为球体状,内锅本体10由胀形工艺制成。具体地,现有技术中的球体状内锅因需要由胀形工艺制成,所以无法采用复底工艺实现电磁加热,而现有技术中的复合片工艺成本太高。因此,本申请采用设置具有导热层21和导磁层22的涂层部20的方式实现电磁加热,制作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容易实现。同时,本申请的涂层部20的最外侧设置了防护层24,有效对涂层部20进行保护,解决了涂层部20中的导磁层22等容易脱落的问题。优选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内锅本体10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具体地,内锅本体10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料制成,如SUS204/SUS316等。不锈钢材料轻便,价格较低,制作工艺成熟。本申请中的内锅本体10厚度较薄,减轻了内锅的重量,方便用户端取,且节约成本。优选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导热层21由铜或铝或银制成,导热层21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1.0mm。通过上述设置,导热层21弥补了内锅本体10采用不锈钢材料导致的导热性能不好的缺陷,保证了内锅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导热层21的厚度较薄,节约成本,且降低了内锅的重量。优选地,本申请中的导热层21由铝制成,导热层21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0.6mm。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导热层21太薄导热效果不佳,也避免了导热层21太厚容易脱落的问题。表1:固体金属导热系数表序号固体金属材质导热系数λ(W/m·K)1铝2302镉943铜3774熟铁615铸铁486铅337镍578银4129钢(1%C)4510船舶用金属11311青铜18912不锈钢16不同材质的固体导导热系数如表1中所示,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秒内(1s),通过1平方米(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K可用℃代替。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仅为16W/m·K,导热效率较低。本申请中的导热层21采用铝制成,铝的导热系数为230W/m·K,大大高于不锈钢的导热效率,导热性能好,且价格便宜。当然了,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导热层21也可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铜或银,只要能够保证导热层21有良好的导热效果的金属均可。优选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导磁层22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5mm。在本申请中,导热层21和导磁层22配合实现了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且导磁层22的厚度较小,避免了导磁层22因涂布太厚容易脱落的问题。本申请中,导磁层22为导磁性能良好的金属铁。上述设置成本低,导磁性能好。当然了,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导磁层22也可为其他材料,只要能保证导磁层22有良好的导磁性能即可。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涂层部20还包括设置在导磁层22和防护层24之间的防氧化层23,防氧化层23由耐腐蚀耐高温的无机涂层制成。防氧化层12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导磁层22的氧化,保证了导磁层22有良好的磁性能。进一步地,防氧化层23由铝制成。上述设置成本较低,工艺要求不高,容易实现。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防氧化层23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3mm。优选地,防护层24由树脂制成。当然了,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防护层24也可为其他有机耐热耐磨的材料。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防氧化层23需要在导磁层22喷涂后立即喷涂,以防止导磁层22发生氧化。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涂层部20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2mm。具体地,涂层部20的厚度为导热层21的厚度、导磁层22的厚度、防氧化层23的厚度及防护层24的厚度之和。通过设置涂层部20,实现了内锅的电磁加热,既降低了内锅的成本,又保证了良好的导热性,涂层部20中的防护层24还能有效防止不锈钢内锅表面因局部受到高温变色发黄的问题。且整个涂层部20的厚度较薄,不增加内锅的重量,保证了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如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内锅本体10的口部设有翻边11。本申请中的内锅本体10的厚度较薄,设置翻边11可以提高内锅本体10的强度。优选地,如图6所示翻边11的宽度L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5mm,避免了翻边11宽度太小导致内锅本体10的强度不够,或者因翻边11宽度太大,使翻边工艺不易实现的问题。本申请中的导热层21、导磁层22和防氧化层23通过热喷涂的方式依次涂布,防护层24通过普通喷涂的方式进行涂布即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加热装置,锅体包括前述内锅,加热装置用于为内锅加热,加热装置为IH加热装置。由于本申请的内锅的内锅本体的底部外表面设有涂层部20,涂层部20的最外层设置了防护层24,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内锅本体10底部的涂层部20中的导磁层22、防氧化层23等涂层部分因摩擦或磕碰脱落,且涂层部20中的导热层21使内锅本体10的导热性能良好,可以防止内锅本体10的底部外表面因局部受到高温产生变色发黄的问题。因此,具有上述内锅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施的:现有技术中的IH内锅多采用复合片工艺或复底内锅结构,复合片或复底都有导热系数好的铝层来把IH加热的热量快速传导出去,不会因局部升温导致内部涂料易烧脱或使不锈钢内锅变色发黄的问题。但是这两种内锅的成本都较高。不锈钢内锅因无涂层,不用担心涂层脱落问题,现在在压力锅领域很受欢迎,但是球体内锅因受形状影响无法制作复底结构,复合片工艺的成本又太高。现在采用在不锈钢内锅本体10上熔射热喷涂铁的方式改做内不锈钢的IH内锅,受成本及胀形工艺的影响,球体状内锅本体10太厚不好胀形,成本又高。本申请中的内锅本体10采用较薄的不锈钢制成,通过在设置口部翻边11,保证内锅本体10的强度;通过在内锅本体10的底部外表面热喷涂导磁性能良好的铁的方式来制作不锈钢IH内锅。但是,由于不锈钢的导热系统只有16W/m.K,是铝的1/14,直接在内锅本体10的底部外表面喷涂导磁层的方式,使内锅本体10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会造成内锅本体10的局部温升很高,出现发黄发黑的问题。本申请中的不锈钢内锅本体10采用较薄的食品级不锈钢材料(如SUS304、SUS316),不锈钢厚度在0.5mm至2.0mm之间,通过拉伸、胀形形成球体内锅本体10,在球体内锅本体10的底部外表面先热喷涂一层导热性好的铜或铝或银等材料形成导热层21,导热层21的厚度为0.1mm至1.0mm,再在导热层21的表面喷涂导磁材料铁形成导磁层22,导磁层22的厚度为0.1mm至0.5mm,然后再在导磁层22喷涂一层防止铁氧化的铝层形成防氧化层23,铝层厚度为0.1mm至0.3mm,用于防止导磁层22的铁材料氧化;最后在最外层喷涂一层有机耐热耐磨防护涂层形成防护层24。通过上述设置,在不锈钢内锅本体10的底部的外表面喷涂涂层部20,实现了球体不锈钢内锅的电磁加热,且涂层部20的最外层设有防护层24,可以有效避免涂层部20中的导磁层22、防氧化层23等涂层部分的脱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既降低了内锅成本,又有很好的导热性,可以有效防止不锈钢内锅表面因局部受高温变色发黄问题出现。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内锅本体为顶部开口且底部封闭,内锅本体的底部外表面设有涂层部,涂层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导热层、导磁层和防护层。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防护层设置在涂层部的最外层,从而可以防止涂层部中的导磁层等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因磕碰或摩擦脱落,进而有效保护了内锅底部的涂层。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设置涂层部的方式,实现了对烹饪器具的电磁加热,设置防护层可以避免导磁层等涂层部分因碰撞或摩擦脱落,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涂层部的导磁层等涂层部分容易脱落的问题。进一步地,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复合片内锅本体而言,本申请采用设置的涂层部的方式制作工艺简单,降低了成本。因此,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中的内锅本体上的导磁层等涂层部分不易脱落,保证了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设置导热层,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内锅本体的导热性能差且未设置导热层导致的内锅本体因局部高温产生的发黄发黑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